由小店做起 25年擁24分店 海皇粥店成功靠衞生

由小店做起 25年擁24分店 海皇粥店成功靠衞生

香港近年流行撐小店,日韓飲食風亦蠶食傳統餐飲市場,但憑一條鮮脆油炸鬼賣出名堂的海皇粥店執董蕭楚基卻不以為然,笑言「食粥係傳統,唔係潮流」,以往見盡「葡撻、沙冰」等潮流敗退,25年來最講究店舖衞生及產品品質,加上肯適應市場氣候推出新產品,近月密密逆市擴充,至今已有24間分店。
記者:方楚茵

街邊小店一條油炸鬼只賣6、7蚊,海皇一條要賣近10蚊,卻依舊客似雲來。蕭楚基帶點自豪的說「(傳統粥舖)請個師傅返嚟,炸好擺喺到,賣到就賣,賣唔到就算」,但他卻認為新鮮最緊要,揼本請師傅「分兩市炸,確保全日都有新鮮油炸鬼食」,招牌產品由此而來。

舊式粥舖「奇景」啟發

要講海皇粥店歷史,得由1992年蕭楚基還是「屋邨仔」時的奮鬥故事說起。蕭楚基回憶年輕時「喺屋邨長大,自細就成日發白日夢想做生意,唔會打工,又睇書點賺第一桶金」,曾經除了一份正職,更「秘撈」兩份兼職,「朝7晚11」日做16個鐘。
足足花上三年時間儲到第一筆共廿、三十萬元創業基金,卻非一帆風順。起初他由做物業買賣開始,但好快發現競爭太大,一不留神已畀搶單。他本身係潮州人,鍾意食艇仔粥、炸兩,機緣巧合認識家族經營傳統粥店的拍檔蔡汪浩,看準各種舊式粥舖衞生「奇景」,好似「搓油炸鬼,啲師傅咬住條煙仔,煙灰又成吋,幾乎跌落啲粉到」、「腸粉師傅着件文化衫(T恤)白色變黑色,頭髮又唔梳,指甲又黑喺度整油炸鬼」,衞生惡劣令食客卻步這一點,決心創辦現代化的海皇。

無懼近年日韓飲食風

蕭楚基回憶,由1992年創辦第一間紅磡分店起已要求「姐姐一定要擦口紅、要穿棗紅制服、門店裝潢要漂亮啲」,「海皇粥店」四隻招牌大字以金色銅製,今日看來老土,卻是當年流行。
25年歲月走來,店舖均行五常法(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範、常自律)管理,擁ISO等認證,食客難在海皇見到「油立立」玻璃,員工全戴口罩,早設中央廚房。
近年韓、日風潮攻陷年輕食客、流行幫襯小店等,他認為影響不大,因海皇食客廣泛,強調「我哋都係小店出身,只係做做吓25年自然大咗」,無懼小店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