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專欄 - 文章
-
高級西廚棄筍工開糖水舖 全靠賣手搓芋圓起死回生
甜品 21.01.2019過年吃芋圓,團團圓圓﹗芋圓是台灣名物,以芋頭及糯米粉等材料混合而成,由台灣一位婆婆蔡林保雲發明,已有六、七十年歷史了﹗台灣人過年吃芋圓,不過年也吃芋圓。這股芋圓風更吹到香港,坊間芋圓店愈開愈多。高級西廚張柏強Roy及周文雄Danny半年前放棄薪高糧準的西廚工作,加入芋圓戰團。惟於簽租約之時,兩位「勇士」竟然連芋圓都不懂搓,結果開業首月「拍烏蠅」生意慘淡。屢敗屢試過後,終於得左,躍身為假日熱賣600碗芋圓的人氣小店﹗
小店平日下午六時才開店,能賣出三至四百碗芋圓;假日則提早至下午三時營業,可熱賣五至六百碗。
80後的Danny是越南華僑,在英國出生長大,十六歲已入行做點心師傅。他從沒想過踏足香港,偏偏緣分把他帶到這裏。「娶了香港太太,她又不習慣英國的生活,我六年前便陪她回來。做了中廚多年,想試試新事物,來港後便轉做西廚。」
90後的Roy,讀書成績普通,不過畢業後打過幾分工,分分都是筍工呢。「先是在到會公司做行政,做了三、四年,已做到一個頗高的位置,但我最終辭職。」辭職的原因是──為夢想做準備。「我總覺得坊間餐廳提供的食物不合口味,夢想擁有自己的餐廳,但當時的我完全不懂廚藝,所以我轉到一間西餐廳由低做起。」
80後的Danny和90後的Roy都是西廚出身,花了不少時間鑽研芋圓。
家人反對棄筍工 90後堅持追夢
兩位大男生,四年前在中環英國高級餐廳相遇。Danny憑着十多年的廚房功架,Roy則憑着肯學肯捱的超贊態度,短短幾年已由打雜晉升至二廚。Roy說︰「很多香港人會埋怨欠缺甚麼,但既然沒有,就自己去爭取。雖然我遲入行,但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一定能追回誓去的時間,我是不甘心停留在某個位置。」
Danny也對這位後輩讚口不絶。「他很勤力,肯做肯聽。每天都提早一小時上班,爭取時間學更多的東西。」因此,當Roy向他提出合資開餐廳時,他一口答應。「我也不想一世替人打工呀。雖然我認識他不久,但他很值得信任。」
然而,對於辭工的決定,Roy的家人卻不太支持。「老實說,之前打工的餐廳是人工不錯、貼士不錯,福利亦很好。家人不明白我明明有好工在手,卻要走去冒險。」幸好有女友Jime力撐,「他是一個成熟的人,有長遠的想法,他既然有把握,我自然要幫他。」
芋圓不易做 兩位高手束手無策﹖
Roy心意已決,只是他和Danny耗盡積蓄,也只能籌得一百萬,距離開西餐廳的資金很遠呢。思前想後,Roy決定鎖定芋圓店。「近年香港人很喜歡吃芋圓,但坊間卻沒有太多店鋪肯花時間鑽研。」然而,他們也是芋圓初哥,簽租約的時候,兩人連芋圓也不懂搓,受盡行家及朋友的質疑。Danny說︰「Roy提出開芋圓店時,我說我不熟喎。不過我覺得只要肯學肯試,一定能摸索得到其中竅門。」結果嘛,看似簡單的芋圓,絶非想像中容易駕馭。兩個人試驗過無數次,到開舖時,還是無法搓出滿意的味道。Danny回憶道︰「我初時以為把蕃薯蒸好後,混入糯米粉便可以,但那種口感卻非我想要的。」
兩人會於每日上下午分兩輪製作芋圓。
首月生意慘淡 之後靠乜反彈﹖
所在店舖位於大角嘴內街,位置上已沒有優勢,加上食物未達水準,首月生意慘淡。Danny形容那段時間是小店的灰暗期,Roy即使也暗暗擔心,但未有氣餒,反而不斷改良,一個月後,終於「得咗」。「我們套用了fine dining的做法,盡量保持食物的原味。若果用普通的方法蒸,食物的味道可能會流失,所以我們試試用煲、保鮮紙蓋着的方法去蒸,不斷試驗,才有今天的味道。」
由於是西廚出身,它們對芋圓的賣相尤其重視,而且堅持每日上下午新鮮手製兩次,與坊間多採用急凍芋圓加工的手法不同。雖然閒日的開店時間為黃昏六時,但兩人每朝九時已要作準備。Roy從街市買了兩大袋重達四、五十公斤的材料回店,Danny則於店內打點一切。初時是以全人手搓製芋圓,但由於客人越來越多,以人手搓大量芋圓會令粉團不夠均勻,所以現時改以半機器半人手搓成。
雖然平日黃昏才開店,但Roy上午九時已到街市購買新鮮材料。
由於以人手搓大量芋圓會令粉團不夠均勻,所以現時改以半機器半人手搓成。
這裏亦不時推出限定款式,例如新推出的桂花芋圓水晶紫薯湯圓,便以蓮藕粉搓成,外皮晶瑩剔透,賣相極美。至於栗子芋圓功夫多,細細粒又要剝殼,五、六公斤的栗子才能搓出極少份量的芋圓,坊間甚少能吃到,但他們也不厭其煩照賣。
桂花芋圓水晶紫薯湯圓
水晶湯圓以蓮藕粉搓成,外皮晶瑩剔透,是期間限定之作。
兩人的心機沒白費,小店「拍烏蠅」一個月後,生意已穩步上升,開業第二個月已有糧出。他們向食客承諾︰「堅持手做,絶不會因為生意好了,食物質素卻差了。」
芋香仙草芋圓
黑糖薑汁芋圓水晶紫薯湯丸
參考來源: 蘋果日報
-
咖啡店格局賣傳統燉湯 80後老闆:飲湯唔係老土事!
創業心得 14.01.2019Eric早在8歲移民美國,2010年又舉家回流香港,通常在海外浸淫得耐,裡裡外外都散發住一種”ABC”氣質。Eric也有這樣的特性,例如說話總無意間中英夾雜,唯一沒有被改變的,大概就是對中菜的情有獨鍾。「我本身好鍾意中式菜,所以喺美國啲半唐番嘅菜就唔係咁啱我食,好多時都係食屋企嘢,我老竇興趣係煮嘢食,佢鍾意整到成枱都係嘢。」自言10歲已走入廚房,炒牛肉、炒飯,最記得第一件事就是學揸刀,之後便是用煤氣爐,所以即使要開舖,都必定要賣中式燉湯,Eric本人也自嘲奇怪,「如果你喺外國,一定係Bring Back Western stuff㗎啦,可能帶個Shake Shack、Pizza返嚟都好吖,但係又唔係喎,哈!」
儘管成長期都有美國生活,但Eric卻對中式食品有份情意結,更立志開一間專賣中式燉湯的店,以西式裝潢作包裝,為客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推廣一種新的生活態度。
情迷中菜,可以賣鑊氣小炒、點心、茶記小食,為何非賣燉湯不可?正因為Eric本身都是「湯怪」,店裡所賣的每一項產品,都是他所喜歡的,更重要是,跟他本來不太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我自己平時飲大咗,食咩好呀?飲碗湯、食碗粥囉!唔係講笑,呢個絕對係真!」有時放工想飲啖湯,有女朋友煲畀自己固然最好,可惜他暫時單身,想飲湯只好靠自己,「仲要依家啲女仔都唔煲湯嘅,呢個就係最大嘅問題!佢哋會話:『返到屋企仲要我煮飯?唔使做呀?』堅係呢個Situation!」在港島區工作了8年的他,對中環人一天的工作時間表瞭如指掌,朝9晚7,放工還要去「飲嘢」應酬,直至凌晨1點才能安坐家中,「仲煲咩湯呀?唔好玩啦,食嘢都唔知去邊度食啦。我嗰時最近個Office喺荷里活道,晚晚都係得Burger、Pizza,冇乜好味嘅中餐仲開緊囉。」
了解中環人的生理時鐘外,他更深明各位入廚新手煲起湯上來的煩惱,先是不懂得買料煲湯,而是也不知道如何預計分量,「多咗肉少咗肉又爭好遠,少咗樣嘢功效又唔同,好多樣嘢唔係講就OK囉,我哋其中一個投資者都係中醫師,所以我哋有好多唔同Back up、Resource,最終極就係想提供一個健康嘅食品畀人哋去品嘗,而唔使你去諗去做。」
牆上的餐牌全是英文,七款湯都以”Day”字作結,光看名字已猜得出不同療效,同時帶出”Everyday is Soupday”的概念。
知道市場上有對湯的需求,下一步就是注入能夠突圍而出的經營理念,大家會邊飲咖啡邊開會,但如果說要飲湯呢?又好像怪怪的,Eric很希望能改變普遍人對「飲湯」的刻板觀念,讓新一代人覺得飲湯不再老土!他有一句口號:"Soup is the new coffee!” Eric認為這是一種新的生活態度,即使開會也不一定要拎住杯咖啡,飲湯又有何不可?他繼續闡述自己的理念,說得雙眼發亮:「我哋都係用好傳統方式去做個食品出嚟,但係用一個好Modern嘅方法去Present畀你哋,例如舖面好似咖啡室咁,因為我哋唔係想做老牌嘅燉湯舖頭,有晒蒸籠咁,我哋想做New trend!用New style去飲啲健康嘅嘢,而可以真係Enjoy到Coffee shop嘅style!你可以帶部Laptop嚟飲湯,唔係飲咖啡,其實都係一個飲品啫,點解你唔可以飲住碗湯嚟做吓嘢?Why not?」
外賣碗設計簡單,上面蓋上湯名的印章,即使一次過訂好多碗,也不會混淆,曾經有客人大量購入,原來是作「散水餅」之用,為同事送上最後的心意,結果大受歡迎。
這裡的客源以OL為主,大多都是追求健康的客人,有律師、白領、瑜伽導師及健身教練等等,問到一日賣到幾多碗湯,他實在沒有刻意數算,「總之邊樣嘢少,我哋就再整囉,最癲我試過有款湯,一次整成70個都有。我哋好多大Order,尤其是Office嗰啲,甚至攞嚟當散水餅都有。」Eric曾遇上一個做時裝業界的客人來訂湯作散水餅,因為女同事多,這個說要戒糖、那個又說買蛋糕冬甩不健康,那位客人才忽發奇想用燉湯來「散水」,「我哋整咗個Mini portion,仲有句裝飾寫住”Last day is better with Soupday”,散水餅就係一個湯!呢個真係有得Sell,同埋貼心,真係為你而著想。」
暫時見Soupday都營運得順順利利,與Eric之前的工作背景也不無關係,原來他回港後一直任職飲食業,要協助客人打理不同餐廳,當中包括西餐廳、酒吧等等,也結識了不少跟自己志同道合的拍檔,很支持他的想法。他用了兩個月來籌備Soupday,記者覺得兩個月由零開始去經營一間餐廳,聽起來也是很短時間而已,他卻表示:「唔係!你知唔知我哋開一間Gordon Ramsay都係一個月咋喎,我平均開一間餐廳,從接場、Open for public、everything ready,一個月時間搞掂!兩個月算好長㗎喇,因為呢間嘅準備工夫比較多。」
開舖賣湯跟在家裡燉一壺、兩壺湯不同,Eric前後花了兩個月時間,單是研製出7款湯飲和糖水,已用上一半時間,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苟,正因他是有品酒師資格,對味道尤其執著和講究。
頭一個月,他主要用作設計餐牌,上網參考了各種不同的湯水食譜,味道、口感、層次,最後得出6湯1甜品的組合。在這個過程,他經歷了多次失敗,也悟出了讓人啼笑皆非的「得著」,「出面啲湯水食譜全部都係呃人!你再深入睇返,你想知有幾多Gram嘅嘢,全部都係錯嘅!我搵咗幾本唔同嘅書,跟住嚟試整Exactly嗰盅嘢,唔得㗎。」難怪要用上一個月時間啦,而即使扑鎚決定好會賣的商品後,他還要試出最適合的材料,「每一種類型嘅湯,我都要試晒咁多種材料,淨係椰子,市面上起碼都7、8種,椰皇、椰青、印度椰子乜都有,你要點試呢?咪逐樣試囉。花旗參又係大把,咁咪又試囉。」
言談間,Eric透露自己曾任品酒師,因此對味道比一般人更為嚴謹,就像飲紅酒都會留意它散發的是甚麼香氣,木香還是果香等等,當記者問起湯是否也需要品?他笑得開懷說:「Yeah,當然啦!品湯,呢個係個Good idea!」到第二個月的時候,Eric就請身邊認識的熟人來試飲,「我會每一日去兩個唔同嘅Office搵啲熟悉嘅Client,我去賣我啲湯,可能帶30至40個湯上去,搵佢哋去試,聽下佢哋意見。
靚靚Ladiesday花膠燉鮮奶湯 $68 | 女士必飲,奶白色的美顏潤膚湯水,有花膠、鮮奶、桃膠、雞腳、雞肉和豬肉。
香港主打湯水的舖頭,Soupday不是第一間,記者也曾經在現成湯包店買湯飲,大約$50至$60一包,但一點湯渣都沒有。講到這裡,Eric忽然打斷了我,並問:「你知唔知點解冇渣?你唔會想知,講咗之後你唔會想再飲……」再三追問下,他續說:「你問啲廚師就知,出面有啲現成湯包,啲料真係會用3日。打個比方講,今日用5磅骨,聽日就再加多3磅骨落去,第三日咪又再加多3磅落去囉,又攞返啲舊嘅走,咁成件事咪減低成本囉。」所以Soupday的燉湯平均賣$58至$68,卻碗碗都盛著吃到飽肚的足料湯渣。坊間有人以「中上價位」形容這裡的湯品,記者卻覺得,相較於那些湯包,Soupday的愛心燉湯性價比實在高很多。
別忘了,燉湯與煲湯絕對是兩碼子的事,前者所花上的心機和時間足足高出幾倍,Eric如此解釋兩者的分別,「燉湯,你擺幾多水、幾多材料落去,原盅出返嚟,點解要強調原盅呢?因為What goes in, comes out exactly!你擺乜入去就有乜,但煲湯就唔係,好多嘢都揮發晒,啲水可能係成5倍縮到1倍。另外有樣好大分別,一個濁一個清,燉湯永遠都係清,因為燉嗰時啲嘢冇郁動,純粹用熱氣整到成個湯熟。仲有,煲湯可能個零鐘就飲到,燉湯真係要4個鐘,因為佢冇得滾,咪要用4個鐘頭嘅熱度先煮好同一樣嘢囉。」
Eric自己有個農場,所以這間店有部分位置會售賣有機蔬菜,他指這也是"Farm to table"的理念。
因應時節,每天售賣的蔬菜都有所不同,牆上的黑板會列出當日供應的蔬菜。
現時素食成為新潮流,很多人都比從前更懂注重健康,Soupday在燉湯以外,也供應客飯和點心等,並設有素食餐單。「我哋開頭淨係做燉湯,但係我有好多熟客話不如做埋其他嘢食,等佢一次過Order啦,因為佢好鍾意我個概念。有人話想要啲Vegetarian Option,我話我有呀,佢話『咦,你唔講嘅?』」
中環區並非沒有素食餐廳,但作為在區內打滾8年的一分子,Eric卻認為這一帶很少夠體面又好味的亞洲素食。他身邊有些素食者朋友,在其他餐廳用餐的素菜選擇少之有少,有時候坐低了才得悉該款唯一的素食經已售罄,無奈不已。於是Eric索性在自己餐廳售賣素菜,「同埋有時啲人本身唔係食齋,但可能佢飲咗好多晚,都想清下腸胃㗎嘛,太多呢類型嘅Request,所以我哋都整咗Vegetarian嘅Menu,南瓜粟米粥啦、菜飯啦、素餃啦,仲有素湯都有,每個類別至少有一款係齋,希望畀多個選擇佢哋。」
以上幾款都是素食,包括:黃耳雙菇竹笙燉湯、素餃和菜飯,讓素食者都能在這裡用膳。
參考來源: 香港01
-
15年補習名師轉行開串燒店 主打12刀巨型肥美雞髀
小食 09.01.201980後老闆Trevor,本身開補習社、高峰期更擁有多達7間補習社。隨著時代變化又創立教育APP,亦有做關於科技營商工作,近年進軍飲食業,與本身都開串燒店的中學好友合作做串燒店生意。
老闆 Trevor,看起來挺年青的,但創業經驗良多,曾於補習名師最興旺的時期,開最多7間補習社,是位有經驗的老闆。
為何突然轉工作範疇,由教育業轉至飲食業,是因為自己喜歡試新事物,有鋪「創業癮」,「我每次到我朋友的串燒店,都覺得他燒的串燒好好味,但為何會無人認識,於是決定將他的食物重新包裝,改個好聽的名字,弄個有趣的造型,令更多人慕名到訪。」食材同樣是雞髀、海鮮、蔬菜等,但將雞髀名字改成「12刀雞髀」,將燒菠蘿變成花朵造型,成功吸引眼球,令坊間「相機食先」的朋友前往試食。不過,他們的串燒絕非「得個樣」,醃料比例份量剛好,吃起來有水準,挺滋味的。
12刀雞髀 $38,是這店的招牌菜,大件又Juicy。
這些美食背後的功臣,是老闆Trevor 的好友阿福。他本身於新蒲崗有間串燒店,小小地方每晚做街坊生意。店舖經常滿座,卻與營利不成正比,身為好友的Trevor看不過眼,明知道朋友的串燒出色,而且對煮食的態度有堅持,於是與好友商談合作事宜。
「阿福日日燒燒燒,堅持自己做,用心機去燒無人願做的生燒雞髀,又熱又辛苦,花時間又賺得唔多,萬一不在場就會手停口停,於是想幫這個相識20多年的好友。」雖然自願做食店顧問,好友起初卻不願意投入合作關係,因為開初Trevor所期望的量產式製作串燒,與阿福所堅持的親手生燒雞髀意見有分歧,於是兄弟二人因此而鬧交。
生燒雞髀肉,是阿福的拿手菜式,在雞髀肉上介12刀,雞皮燒得香脆,肉夠Juicy,吃完滿口油香,滿足!
但阿福都想港人有更多機會吃到生燒雞髀,Trevor 向好友保證串燒質素跟足他的方法,醃料份量、生燒時間、煮食方法都是阿福親自監督,最終成功於九龍城這個平民食堂開辦串燒店。
如外賣不是即時吃,放了近一小時才吃,雞皮都有脆的感覺,肉依然Juicy。
菠蘿花花 $28 燒菠蘿弄成花形,中間有哈蜜瓜做花芯,葉子則以蜜瓜製作,設計有趣,啱晒相機食先。
海鮮四寶 $98 蒜蓉煮鮑魚、蟶子、大扇貝和象拔蚌仔,海鮮每日街市入貨,夠新鮮,配上簡單蒜蓉燒法,惹味。
「做食和做教育比較,做食感覺有人情味啲。」開幕初期都是做街坊生意,Trevor會親自到場打理,「會問佢哋鍾唔鍾意食雞髀,又會同佢哋傾偈,客人會欣賞會讚串燒好味,感覺會親切啲。」尤其店舖細小,老闆與食客之間的關係更親密。
開幕初期,Trevor都會在補習社收工後,八點幾九點左右回店,做到零晨兩點,親力親為。
相對於做了超過15年的教育與科技業務,回想起來,同樣是對人的工作,反而教育大壓力好多。「小朋友有進步會覺得老師應份的責任,稍為拿不到成績就馬上怪責老師,小孩、家長、老師都會為迎合教育制度而有好大壓力。」雖然於補習界都有一定成績的Trevor,但今次轉行是因為在港生活艱難,他慨歎,「要獨自養家,想結婚,想買樓,於是轉行。」不會只停留於原地,加上有「創業癮」,於是往飲食界發展,喜歡當中的人情味,亦同時給予自己另一個挑戰。
一講包裝,對Marketing非常有興趣的Trevor ,馬上介紹店舖充滿正能量句子的設計,例如筷子包裝、紙巾等。
「心境肚餓,做事有火」 店名命為Hangry Baby,「Hangry」意為肚餓與憤怒,想保持做事要有火有原則,亦希望食客們不止對食會肚餓,更可保持心境肚餓,做事有火的態度。食店的包裝由公司招牌、公司名、食物名、餐具、工作服背後都有一句說話,就是「Don't be a salted fish」(不要成為鹹魚),讓食店成為「放正」的串燒店。
店面雖小,但五臟俱全。
店舖所賣的串燒類型,沒有標奇立異,以最基本的醃料、調味製作,卻引來一眾街坊再三回頭吃串燒,第一是真材實料,用料新鮮夠份量,如蠔肉當造時才推出,唔夠肥唔會賣,怕燒完會縮小,不想令客人失望,而且串燒醃料每次百分百同樣份量和配搭,用心做串燒。其次,包裝設計有花上心思,如燒菠蘿會將菠蘿弄成花的形狀,讓你相機食先,配合時下食客習慣,價錢又合宜,做到質又做到噱頭,成為餓底們的深夜食堂!
食店理念,「保持肚餓,保持有火」。
參考來源: 香港01
-
30歲男租政府場賣日式和食 借20萬5年開3間餐廳
創業心得 07.01.2019「膊頭上扛着三間舖的感覺,很疲倦!」30歲的陳偉樂(Sean)現在有三間餐廳,20歲他便開始任職食品銷售員,熟悉食材和咖啡豆的入貨門路,更不時向不同餐廳的老闆取經偷師,儲起五年間賺到的所有佣金,五年前就用40萬在元朗開設第一間的cafe。
陳偉樂現時是三間餐廳的老闆。
經營元朗店,有一年時間都是以one man band形式運作,無論是出餐、煮食物、沖咖啡甚至洗碗通渠也由Sean一手包辦。Sean回想起笑言:「當時我後生,其實唔係畀唔起錢請人,只係想快啲可以回本,自己頂到就繼續做!」直至有一天,捱到身體開始出現毛病。Sean說,有天突然發現不能舉手拿東西,嘗試用第二隻手亦都舉不高,求醫後原來患上了肩周炎,俗稱五十肩。有說五十肩通常是50歲中年人的「專利」,但他那時才25歲就雙手中招,可想像其工作的勞累。
搞便當外賣店 損手離場
生意穩定後,Sean請了人幫忙,抽身後他就在九龍灣工廈開設了一間日式便當外賣店,可惜最終守了一年被迫賣盤,虧蝕數十萬。Sean苦笑說:「當時我連出糧給員工,都要湊埋一大堆銀仔先夠數!」他開始洞悉到堂食才有可能發圍,但身處香港,租金是一大難題。
累積三年營運經驗後,合乎政府申請場地租用投標要求,Sean就轉攻低成本的政府場地,不斷到不同的政府場地實地考察,標書亦出過近十份,近年以月租20,100元投得近千呎的柴灣體育館三年租約。Sean解釋:「價錢是價高者得的,我估到上一份標書的中標價大約多少,於是計計數,然後加少少技巧,把數目再加100元,可能是依靠這100元勝出也不出奇!」
印象中,體育館內的食肆不是茶餐廳,就是賣雞髀、魚蛋的小食店,Sean大膽跳出框框,在體育館開設主打日式料理的餐廳,更出售意式咖啡,嘗試在一個這麼不相配的地方,做一些好的食物給客人欣賞。店內食物大多是半製成品再加工,餐廳的招牌「貓飯」加入了牛油、木魚碎和紫菜並配合特製日本醬油製作,配上原條燒鰻魚,賣相很吸引。而小食配上自家製醬汁,而且醬汁每星期不同。
沖繩風海鹽燒鯖魚。
和風炸雞配自家調配醬汁。
食物份量夠但味道中規中矩,Sean表示最困難的是街坊喝不慣他的精品咖啡,咖啡豆由三個國家的出產品拼配,哥斯達尼加、洪都拉斯、危地馬拉,豆味本身有拖肥的甜味。他坦白說:「在飲品方面上經歷了很多挫折,『哥仔!點解你啲咖啡酸嘅?』但我有我的堅持,我希望用本地炒的咖啡豆製作我的咖啡,唔想迎合大眾口味就只做港式咖啡,我惟有讓步加一些港式飲品。」
記者急不及待一試咖啡,玫瑰咖啡甫入口帶微甜,並不苦澀,喝後淡然散發出玫瑰味的after taste;另外,明治牛乳62%朱古力的可可味濃不死甜,帶微苦,並非用坊間的朱古力粉末沖煮,飲得出他對飲品的用心。
玫瑰鮮奶咖啡。
平租多配套 死場有生機
柴灣店剛上軌道,Sean又再睇中了偏遠毫無街客的死場、康文署轄下的屯門高爾夫球中心。Sean認為它地方足1,500呎且租金便宜,月租只需23,100元,具地標性和免費停車場等優勢,無懼人流低的死場風險,當時沒有太多流動資金的他,不足一個月時間考量就決定向銀行貸款朋友籌集了近20萬資金開第三間的餐廳。Sean現時屯門、柴灣兩邊走,能夠任性地創業幸得太Kouki的支持,她亦不時到舖幫手,兩夫婦拍住上。
屯門高爾夫球中心的場地約1,500呎,月租只需23,100元,但人流不多。
Sean做生意是急進的行動派,不是甚麼風光大老闆,凡事落手落腳,一星期返足六日,收入大部份用於員工薪金上,留給自己的月薪跟一般打工仔相近,大約二萬多。
在別人眼中,可能會認為他這間舖未回本,又去開下一間舖,未免太急進,但Sean覺得若找到適合的舖位而租金又可接受,就不妨一試。若這一刻卻步,礙於政府場地的限制,一等就要等三年。為免將來後悔,有信心就要付諸行動。
參考來源: 蘋果日報
-
55歲街市創業夫婦拍住上 賣即開椰子汁重現童年滋味
飲品 31.12.2018大埔舊街市 - 富善街,半年前在隱蔽轉角位開了一間60呎果汁店,老闆是今年55歲的林容光(joe)。
「好多人都問我你這個年紀,應該是退下來,要好好享受。自己覺得人生反而要精彩,我現在又不是不能走動,可能我無小朋友,更無後顧之憂。」Joe說。他原來是做貿易生意,因為經營不善,最終結業,曾經沒有方向感,重新振作後,對飲食有興趣,進修過飲食課程,在茶記做過2年,最終膽粗粗用了10萬元開店,主打即開椰汁。
花了10萬元,在隱蔽轉角位開了一間60呎果汁店。
「童年時我經常都會飲椰子汁,經過街邊檔見到椰子叔叔,打椰子汁覺得好味,以前椰子汁賣得好平,3毛5毛已經有一杯,最喜歡便是那爆冰感。」
但椰子汁已有不少連鎖店,不怕無特色嗎?「說實在,做椰汁店每個人都做到,只要有一部重型機器便可以,但要不怕辛苦去開椰子。我最初不懂得開椰子,開了我個多小時,和介傷手指,最初做這一檔的時候,隻手損了,做到有50肩,肌肉勞損。」
椰汁可以讓客人調校糖及奶的份量,很足料。果汁配搭雖然較大路,但沒加水及糖。「我們會用慢磨機,出一杯果汁需要時間,但是百分百果汁。」
椰汁可以讓客人調校糖及奶的份量,很足料。果汁配搭雖然較大路,但沒加水及糖。
椰汁配搭雖然較大路,但沒加水及糖,是百分百果汁。
不過開業半年經營卻比想像中艱難。「最初以為只是小店,目標只是找好少人工應該不難,怎料不是想像般簡單。舖頭主要是由我和太太做,太太做得辛苦我知道,她經常說未有生活費,所以都有壓力,她一直都支持我由零開始到現在。這個是我第二個事業,希望再創高峰,希望有日閉眼時都有個回憶。」
55歲老闆林容光(joe)和太太半年前在富善街開果汁店,主打椰汁重現童年回憶。
參考來源: 蘋果日報
-
地盤真漢子變日式拉麵店老細 自創新鮮雞白湯有家庭味道
粉麵 31.12.2018踏入冬季,又會想起食一碗熱騰騰的拉麵。在尖沙嘴宜昌街,最近開了一間拉麵店,由三位八、九十後打理,主打雞湯底,走清淡健康路線。
拉麵店暫時只出售三款雞湯底拉麵。
拉麵店老闆是33歲的劉健賢(Sammie)和28歲的陳振寧(Ian),Sammie弟弟,24歲的劉建鈞(Roy) 則協助哥哥,負責煮拉麵。Sammie和Ian在開店前都從事地盤工作,亦因工作認識,讀土木工程的Ian說:「我在地盤做了六年,我是做監工的工作,我每日都要落場,有時一企就六、七小時。」
至於Sammie,中五後第一份工從事飲食業,在酒店做了西廚十年,之後轉做地盤扎鐵,都做了六、七年,「做了十年廚後都好像看不到前景,日做十幾小時但人工不高。」為甚麼突然轉行呢?「當時有做地盤的朋友叫我去試試,我又想賺多點錢,於是入行。」在地盤工作並不容易,但Sammie卻說:「工作並不是想像中辛苦,最辛苦的算是日曬雨淋。我的老闆很好,加上收入可觀,所以覺得工作並不辛苦。」
他的弟弟Roy,今年剛大學畢業,讀電腦特技及動畫的他,在大學二年級時才發現自己對本科興趣不大,「讀到三年級時,覺得這樣自己未必有出路,所以就找不同的東西嘗試。」前兩年一次旅行,改變了他,「那時候在日本食過拉麵,一試難忘,回來後我開始研究拉麵,不同派別的拉麵,層出不窮。」一年多前,Roy更到元朗一間拉麵店學藝。
因為Ian的一次機緣巧合,令三人走在一起,「一年前我去日本旅行,突然不停找關於拉麵的東西,更忽然愛上了拉麵,此後我開始萌生開店的念頭。直至上兩個月,剛巧有一次過來這邊吃飯,見到上手老闆,跟他聊天後發現原來他想頂手,當時我知道Sammie想開拉麵店,於是問他有沒有興趣一起做生意。」跟Ian一起拍檔,原來還有故事,Sammie說:「其實是我跟弟弟兒時的承諾,因為我們一直都很想有一間屬於自己的餐廳。」
三位年輕人各有想法,卻因拉麵聚在一起。
三個大男生因為拉麵走在一起,自創了屬於自己的雞白湯。拉麵店只出售雞湯底,湯底每日用新鮮雞,雞殼,雞翼及雞腳等,加入蔬菜及大葱熬六小時。上桌前,將湯底加入醬油煮滾,最後再加入雞油,令湯底更香。招牌雞白湯拉麵,湯底入口清淡,有家庭式雞湯的味道。
雞湯每日用鮮雞及大量雞殼熬製。
雞白湯拉麵湯底入口清淡,麵身軟硬適中。
另外,柚子雞白湯拉麵,湯底加入柚子皮及柚子肉等煮滾,在拉麵上再加放柚子蓉,雞湯配柚子,意外地夾。至於辣味噌拉麵是由雞湯加辣味噌做成,Roy說這是為了迎合嗜辣的客人。辣味慢慢滲進喉嚨,又不會搶走雞湯的原味。
柚子雞白湯拉麵配上柚子蓉,混合在湯中柚子味突出。
辣味噌拉麵的辣度剛好,味道又不會過於濃郁。
除了湯底,每碗拉麵配的叉燒及雞肉叉燒,還有流心蛋,Roy及Sammie都堅持自家炮製,不加味精,希望客人食得安心又健康。
叉燒用脢頭肉做成,跟外面用五花腩做的不同,較不肥膩。
雞叉燒用雞髀肉做,有咬口又嫩滑。
黃色的門面絕不像一般拉麵店格局。
參考來源: 蘋果日報
-
19歲仔靠父幹百萬元開3000呎浜燒 「唔通和同齡嘅人死埋一堆」
創業心得 17.12.201819歲聽上去是一個相當細的年紀,可能我們正在讀書或者煩惱緊每一日去邊度吃喝玩樂,而這位19歲的年輕人就已經開始為自己的事業打拼。Kelly 在英國大學畢業回流後,向經營鞋類批發的家人借了7位數字的錢,在尖沙嘴開設一間3000呎的日本餐廳「南瀛水產」。
19歲的Kelly從英國回流後在尖沙嘴開設了一間日本餐廳。
19歲創業,毫不猶豫會想起他是依賴家人幫助,甚至是富二代,有錢當然可以輕易地創業吧。當記者要求Kelly 嘗試為自己貼上別人對他看法的標籤時,他亦直言不諱:「富二代,靠父幹吧!」雖然資金是從家中借來,但要Kelly 爸爸願意相信kelly並非易事,而是根據Kelly 過往在英國留學的表現。Kelly 自小在外國讀書,家中有錢卻不會像其他同學般全身名牌,終日吃喝玩樂,反而到了當地日本餐廳做兼職,學習如何經營餐館,由洗碗、埋爐、水吧和樓面都做過,令爸爸放心和願意借資金給Kelly 。Kelly坦言:「其實我讀書時失去咗好多朋友,有試過被說我不合群,那麼悶。」加上守唔守得好這份業是靠他自己,畢竟這七位數字不是無限供應的水喉。
Kelly 與其他創業的90後不同,創業卻不保守, 不選擇細舖慢慢累積經驗反而專攻較貴價的水產市場,主打浜燒,亦選擇由日本空運到港的海鮮。
南瀛海鮮盛合$568。
Kelly:「現時香港的水產,有規模的10隻手指數得晒,我要與其他水產不同的是甚麼呢,我要做服務、做presentation和做產品的新鮮度!」讓客人的平均消費是每位500元至700元,揚言要做的就要做到底。
南瀛點盛 $598
浜燒盛合種類多,有生蠔、鮑魚、帶子、大蝦等等,相當新鮮。浜燒由員工幫每台的客人去燒,卷物和小食的賣相十分精緻,但價錢的確較昂貴。
南瀛卷$258。
現時店內有約20個員工,每月租金以及人工開支高達6位數字。坦白說,記者眼中的Kelly 轉數的確快,不像19歲的同齡人 ,說話較老成,但待人態度帶點高傲 ,不夠圓滑。行事較焦急,為了不影響開市,會主動幫忙做樓面,以客人為前提。
言談間Kelly不時說:「可能會有很多負評,但我要證明給大家睇我Kelly仔是會成功的,有時19歲創業亦都可以做到一番成就,而不是讀完大學,拿張證書就找間公司工作,可能到30歲才為自己打算,我是比別人行快一步。」大家拭目以待吧。
什錦天婦羅$168。
蟹味噌甲羅燒$68/件。
參考來源: 蘋果日報
-
68歲創業賣燉蛋登米芝蓮 蘇老闆:人哋學我一定執硬笠
小食 14.12.2018位處元朗鳳攸東街的蘇記,裝潢不多,百餘呎的店面只擺放了數套桌椅。小店不設餐牌,獨沽一味燉蛋。看似平凡的街坊小店,昨日卻憑藉唯一的燉蛋小吃榮登米芝蓮街頭小食推介之列,一躍成為城中熱物。年屆70歲的老闆蘇炎文欣喜若狂,說是晚年來的堅持終究得到別人的認同,算是對他老來創業的一大肯定。
蘇記指的就是老闆蘇炎文,年半前開店獨沽一味燉蛋。
蘇記由老闆蘇炎文一人獨力經營,出售母親傳承下來的燉蛋小吃。「小時候很窮,沒錢買零食,因此家人會動手做燉蛋和大菜糕等廉價小吃。這是廣東的傳統甜品,歷史久遠,因此我深信有其市場。」正是心有所信,蘇老闆在兩年前借用朋友的舖位當無牌小販,在深宵出售自家製的流心燉蛋,最後卻因無牌經營而遭票控,一度暫停營業。他續說:「即使結業後也有好多街坊詢問我何時再開業,正是有一眾街坊支持,我才決定正式租舖當店主。」年至68歲才踏出創業第一步,蘇老闆笑說自然是碰壁頻頻。他苦笑着說:「當時我太太和子女也不認同我,覺得舖頭一定以倒閉告終,太太更誇言若我一天能賣出5碗燉蛋,便斬下頭顱讓我當櫈坐。」正是心有不忿,蘇老闆更決意以一人之力,冀以燉蛋做出一點成績。
蘇老闆指每碗燉蛋都是由他一人親手準備,是心機之作。
流心口感更細滑
蘇老闆沿用兒時媽媽的燉蛋做法,加以改良,以牛奶代水,加上多番調校燉蛋的蒸煮時間,以求做出有流心效果的新派口感。他解釋,流心燉蛋的時間掌握較普通做法複雜,但口感更為細膩滑溜,層次感更強,因此特別改良母親的舊食譜。店內燉蛋用上日本牛乳和北京雞蛋,加強甜品的奶滑香味,經機器和人手雙重攪拌後,便放進鍋上蒸煮5分20秒,便可製成新鮮的流心燉蛋。他補充:「我強調即叫即蒸,一次可蒸煮8碗,確保客人吃到新鮮成品。」
流心燉蛋,33元。
一人生意,工夫自然多,由開店至準備食材,再由蒸煮燉蛋到招呼客人,蘇老闆都一手包辦。誠意十足的出品,生意必定興隆。蘇老闆又擺擺手笑說:「不虧本已很開心。」老闆笑言小店本來只希望能有更多人欣賞自家製的燉蛋,賺錢與否已是後話。因此問及取得米芝蓮後的感受,老闆亦說只為別人認同自己的堅持而高興,至於日後名氣更大,生意會否更好,亦只用平常心看待。一夜成名,老闆強調全靠一眾街坊支持,更承諾小店本性如一,不會加價,繼續以美味的燉蛋報答食客的支持。
他指生意好時,一天可以賣出300多碗,然而大多數日子,每天售出不足100碗燉蛋。
不少市民獲悉小店登上米芝蓮街頭小食推介後,紛紛慕名前來品嘗。
參考來源: 蘋果日報
-
設計師為父親開咕嚕肉專門店 5種特調醬汁邊行邊食
小食 12.12.2018Franki的父親本身是個技工,卻醉心鑽研廚藝,所以Franki自細已好有口福,食到嘴都刁埋,他說自己本來不愛食肉,然而父親炸的咕嚕肉卻讓他愛不釋手、吃個不停,所以早在10年前仍就讀設計系時,他已不時叫爸爸開私房菜館,但父親總淡淡然回答:「算啦,你哋覺得好食啫,邊有人覺得真係好食吖?」儘管父親對自己冇信心,加上小家庭資金有限,然而Franki卻從未放棄要將這「愛心咕嚕肉」發揚光大的目標,靜待一個機會,並不斷研發如何把這家常料理做得更有特色。
Franki用兩年時間虛心學習,終於夢想成真,成功開舖讓更多人認識到父親獨門秘製的咕嚕肉。
「咕嚕肉平時要入酒樓坐低食,我將佢變成適合街頭食嘅小食,呢個都係幾大嘅革新!」
講到為何Franki所賣的咕嚕肉會汁、肉分離,他就解釋父親本來都是沿用傳統做法,把甜酸汁跟豬肉炒勻,但有時候一放久了肉就會被醬汁浸腍,因此他靈機一觸,提議對方試著把醬汁另上,讓家人每吃一件才蘸一次醬,「炸雞都係汁同肉分開啫,但係冇炸豬喎?同埋咕嚕肉平時要入酒樓坐低食,我將佢變成適合街頭食嘅小食,呢個都係幾大嘅革新!」
然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講到他終於踏出創業第一步,原來與另一位男士有關——叙福樓集團執行董事黃傑龍,黃傑龍素來鼓勵年輕人創業,兩年前他在facebook招募年輕人合作搞美食車,空有一股熱誠,卻毫無經驗的Franki鼓起勇氣毛遂自薦,「嗰時膽粗粗整咗個Proposal,但係最後計過數,發現美食車未必可以好好地營運到,決定不如直接開地舖。」
咕咾Goolo上月底開張,身為Franki伯樂的黃傑龍不但有份投資,更在facebook開Post力撐!
與此同時,本身做設計師的他加入了黃傑龍旗下公司,在公關與市場部門繼續做設計,兩年光景獲益良多,「真係好好彩黃生畀咗呢個機會我囉,冇同佢嘅合作,呢個夢想唔會實現。之前完全冇接觸過F&B(餐飲),喺佢公司先接觸到,又可以Keep住做我擅長嘅嘢。呢兩年不斷研發,直至大半年前覺得時機成熟,啲嘢穩定就正式開呢個品牌,開始學點計數、點樣Run一個Business。」作為設計師,本身對美學固然有自己的一份執著,這位商場新丁最初總是顧著個「靚」字而忽略了現實,「Designer一定係以靚行先,但黃生就畀好多意見我,要我將靚同Operation之間拿捏返個平衡。為咗靚,影響到我啲同事做得唔Smooth,咁有咩用呢?呢個係我最明顯學到嘅一樣嘢。」
Franki本身做設計出身,店裡的裝潢和海報設計都由他一手包辦,走港式風格,又夾雜少許西方味道。
店中央的紅色霓虹豬仔十分醒目,其實是參照Franki童年的塑膠「豬仔錢罌」設計,他解釋無論「紅色」還是「豬仔」兩個元素都與主打的咕嚕肉相符,故以之為餐廳招牌設計靈感。Franki指紅色塑膠豬仔錢罌目前已經絕版,二手價炒到近千元,所以他稍後會「復刻」這豬仔錢罌,供食客換領!
由於爸爸體力未必負荷得來,不會來舖頭幫手,所以Franki決定開舖後,就參照他的配方,與師傅一同研究,幾個月來食炸豬肉食到厭,「原來唔係睇起上嚟咁簡單,佢寫乜你跟住嚟整就得㗎,要注意好多Details位先整到依家咁。我唔係一開波就即刻整到佢嗰個效果,我有Keep住問佢,其實嗰度係點㗎?點解我做又唔同你嘅?佢都Keep住畀意見我。」問到目前學到爸爸幾多成功力,他笑笑說:「接近十成㗎喇!」儘管記者未嘗過Franki爸爸的手勢,但大概日子有功,Franki改良過的配方所做出來的咕嚕肉,炸得乾爽又不膩,佐以各種酸酸甜甜的醬汁,更是別有一種新鮮感。
咕咾拼盤 $98 | 豬腩肉、豬爽肉、梅頭肉各4件,免費送一款醬汁及兩條滋味健康棒。
食咕嚕肉通常都是用豬腩肉,然而咕咾Goolo則供應三款豬肉,包括:豬腩肉、梅頭及豬爽肉,他說:「豬腩肉就肥啲好食啲,佢肥所以夠多汁吖嘛,但我哋諗嗰時就覺得,係咪真係個個都鍾意食咁肥嘅豬肉呢?會唔會有人覺得漏呢?所以就研發埋另外兩個部位,梅頭係半肥瘦、脂肪同肉係均勻,而豬爽肉就令佢口感更加強,因為佢係最彈牙嘅部位。」
豬腩肉 $38 | 外型較為四四方方,吃起來Juicy。
「爸爸成日覺得自己做緊啲個個識做嘅普通嘢,我就係想證明畀佢睇,佢整嘅咕嚕肉係有獨特性!」
原來當Franki父親得知他決心開舖時,並沒太大反應,Franki說:「佢成日覺得自己做緊啲個個識做嘅普通嘢,我就係想證明畀佢睇,佢整嘅咕嚕肉係有獨特性!同埋經過重新Polish完,或者令個Brand形象再出啲,其實成件事會唔同晒。直至真係開喇,佢嚟過喇,我睇得出佢係幾開心。(佢只係內斂?)係呀,傳統爸爸嚟㗎嘛,我Feel到佢開心,但係冇好誇張咁講出口。」店舖開張後,父親親身光臨這間店,當講到他對菜式有何評價,Franki滿足地表示:「佢嚟試完都覺得幾好,同埋佢未試過豬爽肉同梅頭吖嘛,佢食完話:『咦,原來幾好味喎依兩個。』返屋企都有自己整嚟食,調返轉頭跟返我。」
Franki的父親(左)總不相信自己的咕嚕肉有人喜愛,每當兒子建議他開舖,他總是耍手擰頭說:「傻㗎咩?咁辛苦!邊有人真係覺得好食吖!」但試食過的記者可以親身做證,的確有人覺得好食㗎!
飲品方面則比較特別,餐廳推出了三款涼茶啤,絕無酒精成分,大人細路都適合飲用。他解釋靈感由來:「我哋呢兩年一路研發,就Keep住食好多炸嘢,當然我哋都知炸嘢配啤酒係十分好,但係冇理由下下飲啤酒,我每次覺得熱氣就會去買涼茶飲,飲飲下就覺得,咦?其實炸嘢配涼茶先係最好喎!一路講緊啤酒係『鬼佬涼茶』,咁我可唔可以將涼茶扮成啤酒呢?」就這樣,三款口味的涼茶啤就此誕生。
(左起)洛神花茶啤、竹蔗茅根啤、夏枯草啤 $28 | 三款都是有汽涼茶,為了讓它們更似啤酒,店家特地加了一層蜜糖泡沫,小朋友都啱飲!
參考來源: 香港01
-
29歲靚女唔做幼稚園老師 天后四手死舖賣水果乳酪
甜品 03.12.201829歲的店主Ivy中五畢業後,讀了一年幼兒教育就出來工作,輾轉達成了從小做幼稚園老師的夢想,並任職了六年幼稚園老師一直很穩定,直至上年到泰國旅行時試過當地一杯水果乳酪後,就決定要引入香港,決定辭去幼稚園老師這份夢想職業,用盡50萬積蓄,在天后開了一間鮮製水果乳酪店「輕時光」。
店主Ivy辭去幼稚園老師的工作開設健康飲品店創業。
很多人創業是因為厭倦了故有的沉悶工作,對ivy來說,要她離開她的夢想絕對需要跨過一個重大的關口,當憶起遞辭職信那一刻卻眼淚盈眶感激校長對她的體諒和支持。
加上當時朋友與家人也是極力反對的,Ivy一臉認真地說:「可能別人認為我是一時衝動,但是我就認為衝動這個時刻,我要捉緊它。他們會認為這門生意市面上多的是,但我深信我是不同的,我有膽去試可能就可以闖出一片天。」
Ivy 由飲食門外漢開始摸索,不斷到水果店格價,親自揀貨。
毫無飲食業經驗的她經營一間食店又談何容易呢?她先買勻市面上所有品牌的牛奶和乳酪配合水果在家中不斷嘗試,甚至買了數個雪櫃放在家中,終製作出多款無添加健康飲品。店內的水果飲品相當足料,每杯也飲到啖啖的果肉,火龍果配上乳酪有意想不到的配合。最特別的是店舖運用了乳酪去製作「優格蓋」,感覺與坊間芝士奶蓋相若,卻輕盈健康得多。店內亦堅持只賣少甜飲品,不用現成糖漿,選用自家製的桂花糖。紫薯特飲是店內最花功夫的飲品,每日把紫薯批皮磨絲,再以冰糖熬煮一小時而成,再配合濃郁的牛奶,女生們必定喜歡。
紅火龍果優格果昔$32。
每日熬製新鮮紫薯。
一個女仔一手一腳撐起間舖,朝十晚十工作一整天,由之前開舖準備裝修到現在,已有三個月冇放過假。
現剛開業約一個月,生意並不理想,頭兩日都只有幾百元生意額。店舖彷彿隱身於清風街,無人問津。鄰舍亦走來跟她說這舖位很難經營,並拍這個舖位之前四手都做不住慘淡離場。舖租四萬元,所有雜費開支約八萬多元,日賣100杯才剛好平衡到支出,不用虧蝕卻沒有人工。但她深信每一日生意額都會持續上升,不斷聽勵志的歌曲鼓勵自己,不容自己有放棄念頭 ,並指反而有小小的困難,就更加推動自己向前。
紫薯時光$28。
芒果優格蓋茶$34。
雜莓乳酸$26。
超級水果茶$32。
參考來源: 蘋果日報
-
上市公司CFO 棄高薪走入廚房 「阿媽由傷心半年到為我驕傲」
創業心得 23.11.2018姜若男,人如其名,若男兒般硬淨、進取……父親對她寄予男兒的期望,卻沒有賦予她男兒的同等待遇。縱使自小成績優異,惟老爸一句「你係女,將來都會嫁人。」奪去她到外國留學的美夢,最後是媽媽耗盡私己錢讓愛女圓夢。取得會計師資格後,她在金融界扶搖直上,收入可觀。惟五年前,她卻離開華麗辦公室,一頭栽進熱辣廚房,決心追逐餐廳夢。愛女的決定,讓姜媽媽足足傷心了半年﹗
姜若男(Sandy)生於重男輕女的小康之家,有一兄一妹。她自小就讀名校,中小學成績經常位列5名內,中學畢業後一心想去美國升讀大學,沒想到爸爸會反對。「當時很震驚,我以為爸爸簽個名就了事,沒想過他會說女孩將來會嫁人,所以不用讀大學。」
不論從事甚麼行業,Sandy都是衝衝衝的戰鬥型,習慣向父親、老闆等證明實力。
爸爸重男輕女 媽媽用私己供讀會計
幸好有姜媽媽力撐愛女,姜媽媽說︰「福建人很重男輕女,我生兒子時,老爺奶奶都有到醫院探我,生女兒時卻沒有人來探我。3個孩子中,若男最聰明,我想支持女兒的同時,亦向夫家證明,女孩子並不是垃圾。」姜媽媽是家庭主婦,沒有收入,私己錢僅能夠Sandy交學費,女兒亦明白媽媽難處,所以課餘時間便勤力打工賺取生活費。「我當時選了會計科,希望能用最少的錢完成學業,畢業後又確保能找到工作,盡快卸下媽媽的經濟負擔。」
媽媽是她最大的支持者。
金融CFO下廚助減壓 廚藝人人讚
大學畢業後,Sandy留美工作數年並考取了會計師牌,回港後投身金融界,擔任過會計、對沖基金經理及主板上市公司財務總監(CFO, Chief Financial Officer)的職位。坊間有傳CFO的年薪達千萬,Sandy不評論坊間的薪酬揣測,只笑說自己不是窮人,亦已買樓給自己和父母。從事金融工作十多年,她一直全情投入。「有人認為金融人員每天面對大金額的金錢上落,壓力很大。其實只要你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做哪一行都壓力大。我在金融界嘗試過不同的工種,又去過很多地方,所以金融行業是多姿多采的。當然我不排除也可能是壓力大到有點神經病,所以最後才轉行開餐廳。」
雖是老闆,Sandy卻愛入熱廚房。
Sandy開餐廳的念頭,是源於對廚藝的熱情。「我喜歡下廚是因為它能減壓。入到廚房便甚麼都不用想,煮完後又有美味的食物可以品嚐。」她曾在越南住了3年,從事房地產行業,就是透過請客來擴大人際網絡。「當時人人都讚我煮得好吃,我便覺得驕傲,以為自己真的煮得很好。後來當地的一家法國餐廳大廚邀請我去其餐廳學師,是我首次接觸專業廚房。」
主打海鮮西餐廳 坐擁5間燒味店
回港後,Sandy在上市公司擔任CFO期間,在公餘時已不斷收錢為人炮製私房菜,甚至老闆請客時都由她擔任大廚,可見她對廚藝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當時碰巧上環一家西餐廳要頂讓,她便決定接手,把餐廳易名為Table,主打海鮮,是全港唯一設有海鮮淨化魚缸的餐廳:從外地空運到港的海鮮,經過3至5日淨化後,能自然吸水呼氣和排泄,會更生猛和衛生。
西餐廳Table擁有自己的淨化魚缸,所以海鮮特別新鮮。
姜媽媽為此傷心了半年。「女人開餐廳,第一時間長,第二沒有靚衫穿,第三玉手都變粗糙。做會計師始終是坐寫字樓,是你叫人工作,涼冷氣,去到廚房熱辣辣。」不過半年後,姜媽媽也釋懷了。「我長子跟我說,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最重要是她開心,所以現在不會不開心,我女兒喜歡的,我都會喜歡。」
創業險患焦慮症 見到龍蝦唔識煮
5年間,Sandy除了掌管一家西餐廳,還開了5家燒味連鎖店。身為老闆的她每晚一定會在廚房坐鎮,人手不足時,甚至連洗碗和洗廁所都要兼顧。堂堂CFO變成廚房婆,Sandy不介意頭銜的變更,不過也曾有許多掙扎與質疑。「開業首年,我曾懷疑自己患咗焦慮症,如果那陣子生意不好,便會有好大壓力,質疑是否自己煮的東西沒有人喜歡吃。試過站在廚房,突然不知道如何煮那隻龍蝦。到第2年燒味店的生意不俗,情況才紓緩了。」身為會計師的她,大不了走回頭路重操故業,但她走了,跟她搵食的兄弟怎辦?說到底,也是捨不得。
西餐廳之外,她也創辦了燒味外賣店。
投身廚房後,Sandy瘦了十多磅,手上亦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傷痕,但她從不嫌辛苦。「我有些女性朋友要照顧孩子也會辛苦,但她們依然能面露笑容,說做媽媽是她的理想,令我明白到如果你喜歡某件事情,是絕對不會嫌辛苦的。」
避風塘天使麵,以蟹湯及古法辣蟹油煮成,$198。
意大利鮮花膠配了36個月西班牙火腿,$268。
香煎南非飽魚,把煎香飽魚,配意大利熏香豬背油,每隻$98。
參考來源: 蘋果日報
-
男女老友開無餐牌扒房 老闆:客人坐低就知佢想要幾成熟
餐廳 09.11.2018一男一女,除了拍拖,還可以成為親密好友,甚至是生意上的好拍檔。梁霈琳(Pauline)和龔振宇(Speed)對煮食都很有興趣,相識八年後,因緣際會,決定將夢想化為現實,經營屬於自己的餐廳。
八年前,Pauline和Speed在朋友介紹下認識,直至兩個月前,二人合力在大坑經營西餐廳Pheromone,Pauline說:「有位朋友分別認識我們,知道我們對飲食都有濃厚興趣,於是成為了我們的媒人。深入認識Speed以後,發現原來他的廚藝不錯。」Speed自小喜歡入廚,完全是因為外公,「我幾歲已經偷偷入廚房,公公以前是美國會所的二廚,他負責扒房。我記得以前他下班總會帶牛扒及西湯回來,吃多了,自然對西餐產生興趣。」
Speed和Pauline都是好扒之人,二人合作在大坑開餐廳,實現夢想。
三款牛扒同上枱 有肉味有口感
開餐廳前,Speed在測量師行做文員,轉眼已12個年頭,「在同一間公司做了12年,感覺之後都不會有大起大落,現在都三十幾歲,想做自己喜歡的事。突然跳出這個圈子,只為理想。」Pauline原本跟妹妹經營食物工場,雖然她已經是老闆娘,但夢想擁有自己的餐廳,決定跟Speed一起投資開餐廳,「工場只是一個供應食物的地方,但餐廳不同,可以直接知道客人的反應。」
Pauline說開餐廳是一個機遇,「完全沒有計劃過,有天我們突然看到這個舖位,覺得這是個可以發夢地方,於是約業主簽約,前後只是兩星期的時間。簽約後我們才開始擔心,因為當時還未決定要賣甚麼。」經過詳細考慮,他們決定做最基本亦最有信心的食物,就是牛扒,因為這是Speed的專長。為何是無餐牌餐廳?「我們發現身邊的朋友未必懂得選擇好的牛扒,他們又喜歡可以一次過品嚐不同款式,我們就想着要如何滿足他們呢?」Pauline說。餐廳由Pauline和Speed挑選最新鮮的食材給客人,餐牌就變得不必要了。
餐廳每日供應三至五款牛扒,(左起)Hanger、Flank及Picanha。
餐廳以人頭收費,基本每位$440,兩位起,款式隨廚師決定。如客人有特別要求,價格會作出調整。如客人不吃牛,餐廳可提供豬羊等肉類。二人份量菜式包括頭盤、餐湯、主菜、配菜及甜品,共八道菜,絕對夠飽。當日的頭盤是羽衣甘藍雜菜沙律配鮮調意大利陳醋汁,餐湯是意大利番茄濃湯配五穀多士。兩人份量的主菜有三款牛扒,包括英國冰鮮Hanger(腹肉),美國頂級Flank(側腹)及新西蘭100日穀飼Picanha(臀部),全部三成熟上桌,客人亦可自行提出要求。Hanger肉味最濃,Flank較有口感,Picanha肉質最腍,完全滿足有選擇困難症的朋友。配菜有薯條、鮮牛油蒜蓉野菌、還有自家製桂花陳番茄及日本木魚昆布醬油漬青瓜,酸甜清爽,可以平衡牛扒的油膩。最後還有紐約芝士蛋糕,蛋糕面灑上泰國青檸皮茸,香而不膩,為晚餐作結。值得一提的是,薯條和沙律可以免費添加。
兩人份量共八道菜,絕對夠飽。每位$440,兩位起
能夠經營餐廳是Speed多年以來的夢想,但要跳出打工12年的comfort zone亦不容易,「真的十分擔心,始終一份穩定的工作有固定收入,現在多了一份責任,要靠自己努力為生。」雖然如此,他卻十分感激Pauline,「最初磨合時我們經常吵架,現在都會,但不會影響感情。我常說,如果不是這個女人,我不會開餐廳。」真正的朋友,就是這麼義無反顧。
Pauline在上主菜前都會為客人講解牛扒烹調方法。
Speed既是老闆又是廚師,每晚親自為客人炮製美味菜式。
參考來源: 蘋果日報
-
未畢業已創業 90後開威士忌店:月入6位數回本無期
創業心得 07.11.2018今時今日哪一個年輕人不想創業?22歲的Aslan未大學畢業已經做老闆,兩年前開始接觸威士忌,一試愛上,碰巧近年流行飲威士忌,他更加做起威士忌小買賣,一年多便賺了40萬,加上看好未來威士忌的發展前景,沒等到畢業便開鋪創業,於去年1月便開設威士忌專門店The Rare Malt。
Aslan坦言,剛接觸威士忌純粹是好奇心,但飲落發現每一支威士忌給你的味道都不一樣,令他慢慢愛上,繼而開始想研究它們的味道。他說,可能很多人飲威士忌但不知道自己飲的是什麼,認為學習威士忌有兩條路,一是親身品嘗試味,二是要研究它為什麼有這種味道,但要同時兼顧兩者,才能了解威士忌。
不過,在香港學習威士忌的確不簡單,大家最普遍的方法是上網看資料,但有時資料未必正確,Aslan建議可以嘗試去外國網站找一些威士忌的書籍看,從製作過程、味道,到整個市場的變化,都可以在書上面了解及學習到。
年紀輕輕的他愛上威士忌,開始做一些威士忌小買賣,一年多時間便賺到40萬,到大學快畢業時,便萌生了創業念頭,開威士忌專門店,將興趣變成事業,Aslan首間店鋪選址觀塘工廠大廈樓上舖,最近於中環開了分店,提供近600種威士忌,包括主要產地蘇格蘭,及日本品牌。主打一些限量版的威士忌,在市面上地鋪、超市很難找到的,未來會繼續專注做一些品質好的酒和手工製造的威士忌酒杯。
「除了做熟客生意外,我們透過網上社交平台去宣傳,慢慢吸納到不少顧客,他們知道來到這裡可以找到一些夠特別的威士忌。目前營業額大約6位數字,但對於真正回本還有很漫長是路,始終威士忌價值較高,需要不斷投資落去。」
至於未來的路,Aslan說,「因為自己都好中意威士忌,而適逢香港威士忌市場發展中,暫時威士忌還是會成為我發展下去的事業,不想太長遠的事,未來的事沒有人知道,我只知道這一刻我會專注於威士忌,會繼續去學習它的知識,品嘗不同的酒款。」
很多人都有創業的想法,但又擔心一Q清袋,作為過來人,Aslan說,只要你有創業的念頭,面對市場的變化懂得變通變陣,覺得有信心便放膽去做。
參考來源: 橙新聞
-
港日夫婦棄百萬年薪到日本學藝 主打熬十小時豬骨湯底
粉麵 29.10.2018香港打工仔追求甚麼﹖當然是高薪、厚職、假期多。日本室內設計師村上大制(Dice)與香港室內設計公司總經理熊潔瑩(Nicole),明明已經筍工在手,年薪合共過百萬,閒時去去旅行、打打golf,生活自在。兩人數月前卻棄高尚專業的可觀年薪,心甘情願藏於小店當個拉麵佬與拉麵婆,洗碗煮麵一腳踢,幾乎天天朝七晚十一。旁人或會說句︰「儍的嗎﹖」惟兩口子夫唱婦隨,收入不比從前又如何,見多幾面的滿滿幸福感,有錢都買唔到﹗
擁有屬於兩口子的拉麵店,是村上夫婦的心願。
三年多前,在一個高爾夫球比賽中,Dice對Nicole一見鍾情,鼓起勇氣向對方「抄牌」,之後便相約打波,然後拍拖、結婚。這段千里姻緣絕非順風順水,單是文化和性格差異,已令雙方經常「黑面」。Nicole笑言︰「他的優點就是他的缺點,有時過於認真囉。有一次他在洗澡,我突然有事情問他,他竟然兇惡地罵我︰『你可否先讓我專心把澡洗完﹖』」
兩夫婦都熱愛高球,不過現在每星期只休息一天,今天難得來到球場打波。
屬於二人的小店 望可世代相傳
對於太太,Dice大讚她懂得體諒,對他及其家人都非常好,唯一投訴的是︰「她經常遲到啊,哈哈,大概是因為香港和日本有時差吧。」縱使丈夫外表酷酷的,表面上未必體貼入微,實則卻有不少暖男行為。Nicole說︰「他之前到我的幼稚園、小學及工作的地方拍攝了一些片段,並在婚禮上播放。真的很驚喜很感動,沒想過他會這樣做。」
Dice為了實現愛妻心願,甚至連設計師的工作也甘願放棄。在美國修讀室內設計的他,其後回到東京工作,六年前被香港一家室內設計公司取錄後便來港生活。他主要負責酒店和公共空間的設計項目,歷來作品包括有天津香格里拉大酒店、台南大員皇冠假日酒店等。「我很喜歡室內設計的工作,可以經常遇見充滿創意的人和事。」
然而,再喜歡,也得撤離。數月前,Nicole提出開拉麵店。「我們兩個都很喜歡吃拉麵。看見許多日本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小店,甚至一代傳一代。雖然香港的租金高企,我們不知道能經營多久,但至少有一個屬於我們兩個人的地方。」丈夫沒太多掙扎便答應了。「我不覺得有任何犧牲。我的外婆在大阪也曾經營餐廳,每次去到看見很多人客,外婆很努力工作,便覺得很感動。在外婆的介紹下,我後來到了日本跟真正的師傅學藝。」Dice主要跟師傅學煮豬骨拉麵,店內只有四選拉麵選擇,小食也只有一款餃子。湯底用豬骨熬足十小時,再加入雞骨提升鮮味。叉燒先用火槍炙過,增加焦香。至於辣味拉麵則加入了自家製的辣椒油。
他們炮製的拉麵以豬骨熬足十小時,再加入日本雞骨提升鮮味。
能夠和一生最愛在小小的店內打拼,Dice感到滿滿的幸福感。「能和妻子二十四小時一起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在旁的Nicole笑道︰「我們只是結婚年多,現在即使二十四小時相處仍未厭倦,遲些就不知道了,哈哈。」
大男人VS硬淨妹 碗都拗一餐
然而,日本大男人與出名獨立的香港硬淨妹日對夜對,磨擦在所難免。Nicole說︰「他不算是傳統的大男人,但也有大男人的一面。像今早他想清潔地下,竟然一盆水倒過來,又沒有預先告訴我,我的腳便濕透了,真的不知道是否應該生他的氣。」
店內的大小事務,諸如用甚麼麵碗,兩口子也會吵得面紅耳熱,港女的強悍,日男算是親自領教過了,他受得了嗎﹖「在壓力下,說話的語氣會比較直接,生氣在所難免,但當大家克服了問題,我們會比從前更幸福。」雖然Nicole展現了不吐不快的港女本色,但最終還是會乖乖尊重老公意見。
廚房狹小,Nicole說她和丈夫都是急性子,有時也會因碰撞而產生磨擦。
日做十六小時 戶口剩四位數
兩人昔日年薪可觀,大可印印腳享受人生。為了投資這家小店,把名錶及股票都賣光了,戶口一度只剩下四位數字,收入亦不比從前。現時老闆主力負責炮製拉麵,一星期做足六天,天天做足十六小時;老闆娘則洗碗洗廁所一腳踢,開業首月晚晚洗碗至凌晨二時,當日的纖纖玉手都劃滿大小傷口,惟兩口子仍然高呼值得。
Nicole說︰「開業頭三天,麵湯都賣不完,幸運地,之後每天都賣光,試過有客人因麵湯售罄而感掃興,我們實在非常抱歉。看到客人喜歡我們的拉麵,比昔日取得花紅雙糧都要開心。那種開心不是建築於金錢上,而是一種滿足感。」Dice亦補充,只要客人愛吃他的拉麵,用日語跟他說句「oishi」,便能讓他忘記所有疲累。他深信,只要堅持做出最好的食物,一定會有回報。
老闆娘Nicole很享受與食客談談笑笑。
參考來源: 蘋果日報
-
回收咖啡渣變身咖啡肥皂 80後靠咖啡渣營業額逾百萬元
創業心得 26.10.2018香港人喜歡歎咖啡,一年飲用約4億杯咖啡,當中不少對咖啡有要求的人,鍾愛喝用咖啡豆沖的咖啡。其實用完的咖啡渣有很多用處,經加工後不但可以用來除臭,更可以變成有用的產品。80後譚沛楹(Peann)及何世杰(Jay)於2014年創辦綠行俠(Eco Greenergy),把咖啡渣回收,「重生」成肥皂及花盆,在環保業上開創新的道路。
落手落腳做廚餘回收
綠行俠的業務主要分成3個方面,第一為咖啡渣回收,他們會到寫字樓、咖啡店及酒店收集咖啡渣,再製成新產品。第二為售賣環保產品;第三為廚餘回收。Peann指,一開始會踏足環保事業是因為看見社會有需要,她本來想過開麵包店,但自覺對社會影響力不大,最後決定與Jay拍檔走上回收廚餘之路。
Jay和Peann親自把咖啡渣倒入去廚餘機發酵,發酵成堆肥後會免費捐贈予本地農莊使用。
創立初期,他們以回收廚餘為主,曾經試過帶著手套,自己落手落腳到大學的千人宴回收廚餘。Peann更直言:「當下心裡沒有覺得難受。」綠行俠當時沒有自己的廚餘機,加上廚餘回收在香港未能有效喚醒香港人注意,逼使他們必須想出另外的環保計劃。
把咖啡渣廢物利用
在2015年,他們看準咖啡渣的特性,推動「Zero Grounds Coffee Campaign」,收集咖啡渣製造出不同的產品。即使每次回收咖啡渣都要收費150至200元,現時亦有不少企業參加他們的回收計劃,咖啡渣主要從酒店及咖啡店回收,每週回收量達700至800公斤。 咖啡渣本身已有很多微孔,經收集後只需要作基本處理,包括曬乾及烘乾,就可以變身製出新產品。最新鮮的咖啡渣會製成肥皂,次一等的會生產成花盆,而質素最差的就會轉化成肥料,免費捐給本地農莊。
每次回收完都會磅重,每間機構的回收量都會有記錄,當中以酒店的回收量最大。
產品中最主打的是咖啡渣肥皂,它具有磨沙功效,加上去油去污力強,在女性市場大受歡迎,同時亦帶領公司打出名堂。 對於創業中最困難的地方,Peann認為是要想出既創新又令大眾接受的產品,又指要令香港人覺得好玩、有用,他們才會開始身體力行推動環保。而Jay就認要找到市場需要花時最耐。 綠行俠平日會極力參與不同市集,並定期舉辦肥皂工作坊。參加者中不乏大企業的員工,在工作坊後更向公司提出撥款作咖啡渣回收。公司在開業短短兩年已經達到收支平衡,去年更有過百萬營業額,未來更會進駐太古城的Maker House舉辦為期兩個月的期間限定店。
咖啡渣肥皂既環保又有磨砂功能,企業更可以自訂圖案。
公司能夠打響名堂另一原因是客製化的設計,客戶可以選擇把自己的logo製成肥皂,變成近年開始受歡迎的企業禮品。當中令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是與Starbucks的合作,他們當時為Starbucks創作了三款咖啡渣產品,圓了創業初期的夢想。
畢業不用急於創業
當初Peann覺得打工每天都在做類似的事,認為走在一條預計到的路太過安穩,令她有感只要用同樣時間,可以做出對社會更有貢獻的事。她不想只做支持環保的人,而是想親身帶領環保潮流,因而決定創業,但她就建議年青人不要一畢業就急於創業。「好多人以為創業好型、好威,可以彈性時間上下班,但其實『針無兩頭利』,背後很多辛苦事!」
創業要親力親為,他們更試過在暴雨中在市集售賣環保產品。
曾於國際企業工作的Peann及Jay認為畢業後應該先去打工,累積經驗。問到做環保是否吃力不討好,他們表示香港在環保方面真的行得較慢,而且消費群較少。但Jay就指出,這也代表市場是未開始,仍然有很大潛力。
參考來源: TOPick
-
佛系餅師創星空鏡面蛋糕 自認廢青「靠母幹又如何」
甜品 24.10.201823歲創業,需要家人支持,也無可厚非。開業一年多,Jody現在已達到收支平衡,每個月還可以還錢給家人,其實,一點也不容易。
早在Jody創業之前,他的製餅能力便已得到家人認同。母親對他充滿信心,更給他一筆創業資金當作投資。然而,正因為家人滿滿的支持,也讓他感到多重壓力,例如:什麼時候才收支平衡?沒人光顧怎麼辦?倒閉的話,20多萬的資金豈不化成泡影?
以星空為主題的鏡面蛋糕獲不少人青睞。
他說,不少人覺得靠父幹、靠母幹就是廢青。但是,創業容易,能做到顧客支持,一直運作下去,亦需要自己很大的努力。他能夠一步一步走到現在實屬不易。家人的支持是推動力,自己的苦幹才最重要。每天工作達12小時,返7放7。所以他可以大聲的說:「係呀,我係廢青,靠母幹,咁點吖?」
Jody新作以普洱製蛋糕,他說因為想嘗試由中國文學講宇宙。
當初為何會嘗試用普洱製蛋糕呢?原來是因為想嘗試由中國文學講宇宙。那麼之後會否出鐵觀音味?Jody就話要研究一下。
可以獲得家人心靈上和經濟上支持自己創業,Jody知道,那是相當幸運的事。老實說,香港有很多有錢人,但並不是每個都可以獲得身邊人的信任,完成自己的夢想。他曾和奧比斯、關懷愛滋合作,製作兩款不同主題的蛋糕,把售出蛋糕得到的部分收益捐出,希望可以將自己那份幸運和其他人分享,亦希望影響其他網店,做新產品之餘亦做慈善。這麼有意義的事,當然受到不少顧客的支持。「其實,創業的原因除了因為興趣,也因為Jody不喜歡打工,他不苟同畢業就應該打工賺錢,然後上車買樓這些大眾的觀念。」
蛋糕的甜度適中,如覺得砂糖不夠健康,可加$30轉用希少糖,味道和砂糖幾乎相同,卻能阻擋葡萄糖吸收,比代糖更美味更健康。
他認為不單要有夢想,更加要付諸實行。上車買樓,換句話說亦是被它牽著鼻子走,不如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到生命結束的時候,留一點自己的東西在這個世界上,告訴自己:「此生無悔。」
有人說過,能把興趣當成事業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但亦有不少人都把這喻為「令你不再喜歡自己興趣的最自殺方法」。原本做蛋糕是為興趣,喜歡做就做,心情不好便大可不做,但開店後為了滿足客人,便不能再任性了,不論發生任何事都要做到。因此,Jody亦坦言當初用了不少時間來調整心態,亦鼓勵想要創業的年輕人,不要太在意別人如何看自己,做自己最重要,有夢除了要想,想完亦要做!
以前Jody也會擺市集,但現在不知能否在市集再看到他的身影了。
「很多人都賣鏡面蛋糕,但我賣的不是一個蛋糕,而是一個主題。」
除了一般的鏡面蛋糕,Jody亦邀請了一位國畫師閒時把鏡面當作畫布,在鏡面上畫上栩栩如生的錦鯉。
Jody的每個蛋糕、每個步驟都靠自己人手製作,對作品有嚴格的要求。星空、宇宙這些主題貫切他每個蛋糕和馬卡龍,他希望Chroma可以作為一個品牌,而不只是為了追求生意而客製化的鏡面蛋糕。他說所賣的蛋糕都較有故事性,認為客人的感受比蛋糕的本身更重要。
對於每個賣出去的蛋糕,他表示自己比客人更加重視、緊張。由製作、包裝到交收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雖然Jody堅持不作客製化蛋糕,但若客人有特別要求,Jody亦會盡量配合。
除了鏡面蛋糕,馬卡龍亦是Chroma主角之一,除了Jody最為自豪的宇宙星空系列外,亦有「愛的季節」選擇。
當訂單漸多,以前網店所用的爐未能應付所需,因此開業後,Jody換了一次爐,但這就為他帶來一段頗艱難的時間。「每個爐都不一樣,即使時間溫度相若,出來的效果都可以不一樣。」所以,換爐之後的那段時間,他丟掉了不少失敗作品。他認為換新爐就好像拍拖一樣,需要時間磨合,去摸熟它的脾性。
我們笑言:唔work你可以像電視機一樣,拍一下就行了。Jody大笑:「拍一下我心都痛埋啊!」說到拍拖,如果伴侶是一位餅師,他的另一半就一定有口福,「所以就胖了不少啊!」我們相信這一定是傳說中的「幸福肥」吧!問他,過時過節就可以省功夫,不用絞盡腦汁想禮物了!做個蛋糕就可以了。他連忙搖頭:「我已經每日做蛋糕了!再做好像毫無誠意。」他和大眾一樣,為博伴侶一笑,會專門挑一些自己不會的、不擅長的事來做,這樣才可以體現他的誠意,還有愛意。真是聽見就可以感覺到那份甜蜜!
Chroma一直都用深色系作鏡面,這令不少人擔心是否在蛋糕中加入大量食用色素。其實食用色素在推出前,必先經過檢測和安全性測試,一滴食用色素已經足夠開很多分量的材料,根本用不著那麼多,而且,鏡面蛋糕的做法是在上面淋上用料,大多已經流落底盤,真正食落肚的分量更少。再者,一支食用色素其實並不便宜,Jody說根本不會捨得落5滴之多。
「我完全唔知道個trend發生什麼事,自己做自己嘢。」說真的,問這條問題前都覺得自己有點harsh。不過,在現今社會氣氛下,都是速食文化,每樣東西都像難以持久,人人都喜歡送舊迎新,今天還是新潮的東西很快便會被潮流淘汰。因此,當鏡面蛋糕已經不再特別的時候,Jody會有甚麼打算?他說,他並不介意,直言「鏡面蛋糕hit唔hit都唔太關我事!」因為他賣的不是一個蛋糕,而是一個主題。而主題會否沒落?
和奧比斯合作的感謝狀。
「作為一個佛系餅師,緣分到了,靈感自然會到。」
無懼世事變改,他一心做好自己的蛋糕。那將來有什麼打算?Jody的宏願當然不止於做小店,他說小店的賣點是人情味,但將生意做大,亦不代表沒有這個特色。現時Chroma的客源大多是年輕女生,買來送給朋友、男朋友,更重要的是:可以影相打卡。當然,買的蛋糕不及親手做的蛋糕有誠意,也不能顯示自己心靈手巧。所以,他希望在不久的未來,可以開workshop授人製作鏡面蛋糕的技巧;而下一步,就是開地舖,讓更多人認識Chroma。一個月前訪問他時,問他中秋節的主題蛋糕想好了嗎?他靦腆一笑表示:「還沒。作為一個佛系餅師,緣分到了,靈感自然會到。」
他表示自己是一個佛系餅師,當初開店時無視個trend(潮流),只是後來幸得傳媒報導,亦剛好追上了潮流才能成名。不過,就算之後或要有變,但萬變亦會不離其中。
很多人都是被Chroma instagram上的相片所吸引,令人好奇Jody是不是請了攝影師幫忙。原來Chroma社交平台上的照片都是Jody自己親自用iphone拍攝的,要拍出專業版的照片亦未必要用單反相機的。
Chroma由90後甜品師Jody Chan開設,並以星空作為主題。
Jody喜愛星空元素,連身穿的鞋也是自己改造的。
“Chroma”希臘文解做「顏色」,同時亦都係化學名稱Chromium (鉻) 呢個字嘅由來。意思即係喺唔同情況、唔同化學反應同唔同形式離子之下,幻化成唔同嘅顏色。
參考來源: 香港01
-
好媽媽開無麩甜品店 以米代麥烘焙 只為讓患病兒子享受甜品
麵包烘焙 22.10.2018Anita,一位在職媽媽, 因英國籍丈夫Chris 及兒子Eddie飽受麩質不耐症煎熬, 決心為他們在家烘焙出無麩質食品: 「初初我對烘焙係無興趣㗎, 但見到佢哋敏感, 我無得揀, 就開始自己睇食譜試下做 Gluten-free baking(無麩質烘焙)。」
Anita為丈夫Chris及兒子Eddie做無麩烘焙。
Anita將興趣變為事業,推廣無麩食物。
麵包、蛋糕、啤酒通通不能食
麩質存在於小麥、大麥等帶麥芽的蛋白質,大部份麥製食品都含有麩質,如意粉、麵包、蛋糕,以及麥釀啤酒。麩質不耐症的患者在飲食時,就必需小心選擇,避開含有麩質的食物,若不慎進食,輕則腸胃不適,腹脹肚瀉;重則會引起肌肉痛、關節痛以及免疫系統疾病。
兒子終可以大快朵頤吃甜品。
兒子最愛朱古力蛋糕
孩子本應無憂無慮成長,但Eddie卻連吃一頓飯都得苦惱一番:「我鍾意食意粉、蛋糕,但係我食唔到。」六七年前,Anita發現兒子總是腸胃不適,皮膚更不時長出如濕疹的紅點,診斷之下發現兒子患有麩質不耐症,必須得停止食用含麩質的食品。「當你見到佢出去同朋友食飯,朋友食完飯叫個甜品,好簡單一件朱古力蛋糕,但佢就唔可以食。」Anita面帶心疼地說:「有時佢會求我,我話好啦你食兩啖啦,但食完之後,你見到佢返到屋企成身濕疹,就覺得好辛苦。」
一家人一起做出的馬卡龍更好吃!
以兒子為動力踏上烘焙之路
若家人患有麩質不耐症,通常都會外出購買標榜無麩質的食品,但Anita指六七年前香港很難買到好吃的無麩質食品,於是她就決定要自己在家試試看:「我就用一些麵粉的替代品,用米造的米粉去做烘焙。」隨著嘗試的食譜越來越多,Anita決定要把這些無麩質食譜寫成網誌,與其他家長分享,讓其他患有麩質不耐症的孩子都可以吃到更多樣化的食物。
每一個馬卡龍都是人手製作。
開店推廣無麩質食品
有一段時間, Anita的英國籍丈夫 在港工作壓力過大, 希望能找個興趣寄託心情, 緩解壓力。 恰巧Anita有一位朋友 留意到她經常做烘焙, 於此時表示能提供專業廚房, 詢問Anita會不會 有意以此嘗試創業。 於是倆口子就嘗試把興趣化為事業, 開設了Little Miss Macarons這個品牌, 並營運至今: 「希望多點對麩質敏感 的人可以享受甜品。」
以月球為設計意念的中秋特色馬卡龍。
於自家工場出產的手工傳統月餅,將用作派送給露宿者。
中秋佳節為露宿者送上溫暖
今年的中秋節, Little Miss Macarons亦乘時推出 中秋主題的馬卡龍套裝Macamoon, 以月球般的外型作設計重心, 內餡更換上芝麻薑湯丸味道, 以配合傳統的中秋節。 更特別的是, 每售出一盒Macamoon, Little Miss Macarons就會捐出 一個自家製傳統月餅予露宿者。 明明是主打馬卡龍的店, 為何不捐出馬卡龍, 反而捐出傳統月餅呢? Anita笑笑回答: 「我相信他們在中秋節收到傳統月餅, 一定比收到馬卡龍更要開心。 中秋節就是要吃月餅啊!」
參考來源: 香港01
-
90後女生開店賣蛋糕 回首感嘆:應多花時間陪伴家人
甜品 19.10.201890後女生周家韻(阿Fa)把心一橫,辭掉市場營銷的穩定工作,開設了專賣雲石蛋糕的小店,親力親為只為完一個創業夢。初期雖飽受批評,但她透過負評改進自己,終做出大家喜愛的味道。過程中滿佈困難,但不損阿Fa對創業的熱誠。現時生意漸上軌道,回想一直走來的路,她卻感嘆:「我覺得自己太虧欠家人。」
90後女生阿Fa靠流心蛋糕及雲石蛋糕作主打開店,只為實現一個店主夢。
當老闆這回事,自己決定上下班時間,又可以隨心所欲,在別人眼中看似很不錯。但要離開舒適圈,辭掉穩定工作,踏入未知的區域闖一番,相信需要很大的勇氣。
Miss Marble的招牌雲石流心蛋糕。
90後女生周家韻(阿Fa),眼看身邊的朋友一一追尋夢想,自己亦想圓一個創業夢,於是毅然辭去市場營銷的工作:「我覺得如果諗太多,應該就要等到好老先做到,所以我無諗好耐,就開咗舖啦!」而選擇雲石蛋糕為主打的原因,阿Fa笑笑說:「本身鍾意靚嘢,去旅行見到呢款蛋糕,覺得好靚,於是就試下囉!」
海鹽芝士流心蛋糕
裡面的流心超澎拜!
店內另一招牌蛋糕:雲石流心蛋糕
不少客人會訂製蛋糕慶祝生日。
雲石蛋糕更有雙層!
在負評中成長
在剛開店的時候,由於未熟悉份量掌握,蛋糕總是被客人嫌太甜:「有啲客會企喺門口,大大聲同朋友講:『唔好食呢間舖啊!好甜㗎!』都令我覺得唔知點解要做落去。」但之後阿Fa想通了,並透過努力改善蛋糕,終做出滿意的成品:「當時我對自己說,既然都簽咗約,不如睇曬啲負評然後改良啦,之後我就一次過全部改曬,基本上減咗四五成糖。」有由開店光顧至今的客人,對阿Fa說:「你啲蛋糕真係唔同咗!」令阿Fa覺得努力是有回報的。
每一個雲石蛋糕都是全人手製作,紋路獨一無二。
最介意收工時身體會很臭
創業至今八個月,被問及最辛苦的地方,阿Fa面帶委屈地說:「作為女生,我最接受唔到自己個身好臭!」她表示,每天收工都覺得自己很臭:「我連搭地鐵都驚臭親身邊啲人啊!」更有一次下班後相約朋友,見面時卻被對方直接問:「哇,你做咩咁大陣味嘅!」令阿Fa大受打擊,甚至有想放棄的念頭。
想起外婆,阿Fa不禁哽咽:「我應該要多點陪伴家人。」
反思陪伴家人的時間太少
原來在訪問的前一晚,阿Fa的外婆因病辭世,但阿Fa仍然得留守在店面:「佢今日要去殮房,但我都係完全唔去得,自己都要翻嚟睇住盤生意。」外婆的離開,令阿Fa反思自己過往太少陪伴家人:「婆婆上年開始成日入院,但我太忙好少探佢,」話說至此阿Fa不禁哽咽:「我應該要多啲陪佢㗎。忙還忙,都係要陪屋企人。」
雖然過去錯失很多,但阿Fa仍然無悔開店:「你會問自己到底為咗啲咩而努力,但唔可以忘記開舖嘅原因,係因為你好想有自己嘅夢想。所以要更加努力,如果唔係好對唔住身邊所有嘅嘢。」
參考來源: 香港01
-
棄百萬年薪工作 80後開外賣湯店 日賣300份湯 每月營業額數十萬
快餐外賣 15.10.2018【創業個案】「80後」的Jason有感香港人工作繁忙,難以抽出時間煲湯養生,認為外賣湯店很有市場,故於2017年與4位朋友合資約200萬元,先後開設2間外賣湯店正湯寶寶,並提供送湯服務,現時可日賣約300份湯,每月營業額數十萬元。
外賣湯店正湯寶寶
Jason曾於四大會計師樓等大公司擔任企業顧問,年薪過百萬元。他指當初創業其實並不獲得家人支持:「家人認為創業很辛苦,而且之前工作較為體面,現在開湯店要由零做起,落差很大。」但Jason認為香港人工作繁忙,難以抽出時間煲湯養生,開設外賣湯店會很有市場,故毅然辭去了工作。
鑽研煲湯技巧
為了創業,他親自學習及鑽研煲湯的技巧:「最初我在煲湯的分量方面難以把控,一些食材如果分量太多,則會蓋住其他食材的味道;而分量不夠則會沒有功效,故需要不斷嘗試,亦會請教做飲食的朋友。」
正湯寶寶每天早上8時煲湯,約11時開始賣湯及送貨。
每研發出一款湯水,Jason會先找逾100人試味,對湯水作出改進後再推出市場,以確保可以迎合大眾的口味。Jason先由網上外賣湯店做起:「剛開網店時沒有客戶,我會到商舖逐一叩門,讓人免費試飲湯水,以慢慢積累客戶。」
正湯寶寶的煲湯材料包括不少參茸海味。
見市場反應不俗,Jason與4位朋友合資約200萬元,創辦外賣湯店正湯寶寶,並先後於去年11月及今年3月在土瓜灣及柴灣開設2間店舖。正湯寶寶的湯以保溫壺及湯包形式發售,不同材料的湯價格均相同,即每款湯500ml,售價43元,並且每天只賣特定的一款湯。Jason說:「我們希望每天專注做好一款湯水,而且這樣也可以保證食材的新鮮;我们還會提早設定好下一個月的湯單,讓顧客知道每天賣哪一款湯水。」
正湯寶寶的湯以保溫壺及湯包形式發售,不同材料的湯價格均相同。
與中醫師合作
開設實體店後,正湯寶寶亦與中醫師合作,至今已研發出共約70款湯水:「我們會因應四季推出不同的湯水,例如夏天多用瓜類食材,具有消暑的功效;而冬天則多用鮑魚及花膠等食材,較為滋補。」
談及店舖的選址,Jason表示:「因為我從小在土瓜灣長大,對該區較為熟悉,故首間店舖選址土瓜灣;而開業後,我們發現有不少外賣訂單來自港島區,因此開設柴灣分店,在送貨方面會更容易安排。」正湯寶寶的店舖均採用開放式廚房設計,Jason表示:「開放式廚房可以讓顧客清楚看到我們的食材及製作過程,希望藉此建立顧客的信心。」
正湯寶寶現時位於柴灣的店舖。
擬推訂湯網站
正湯寶寶現已增至約十名員工,在一般情況下,會有三至四名員工在店舖當值,分別負責煲湯、銷售或送湯等工作。Jason指最初請人十分困難:「由於店舖新,見工的姐姐會擔心店舖是否可以維持。」因為請不到人手幫忙,Jason需要親自送湯:「當時經常凌晨才收工,5點就要起身,沒有精神,試過有次開車送湯撞到大貨車,但又不希望送湯遲到,只好先送完湯再去修車,當時都感到很沮喪。」
創業1年 每月營業額數十萬元
目前正湯寶寶已與物流公司合作,可將湯水送至全港不同地區。 正湯寶寶創業至今約1年,現時生意已漸上軌道,日賣約300份湯,每月營業額數十萬元。
Jason指,正湯寶寶目前已與物流公司合作,可將湯水送至全港不同地區。
正湯寶寶計劃於今年底推出訂湯網站:「未來客戶可通過我們的網站直接落單,並可查詢湯水的物流情況,這將會簡化整個訂湯的流程;而且系統數據有助於我們了解及分析每款湯水的銷量及需求。」Jason亦計劃於明年開多一間分店:「目前有三成公司客,故未來開舖我們會選在商業區,並且將推出更多養生產品。」
正湯寶寶現時有約十名員工。
推產後湯水攻媽媽市場
除了售賣各類營養湯之外,正湯寶寶於今年9月還推出了產後調理湯水,專攻媽媽市場,Jason指:「很多媽咪產後會遇到難以上奶等情況,所以我們與中醫師合作,研發出十多款產後調理湯水。」
正湯寶寶亦售賣養生茶等產品。
他亦指在推出產品方面有一定的規劃:「媽咪市場很講求信心,如果剛創業時就推產後調理湯水,媽咪不一定會幫襯我們,所以我們一直先積極建立口碑。」Jason希望未來可以推出更多具有養生功效的湯水,包括助孕湯水及治療濕疹的湯水等。
正湯寶寶現時與智能櫃公司合作,顧客落單後可於智能櫃取湯。
參考來源: ED 經濟一週
-
90後科大男開網店賣茶葉 專攻外國人月賣兩萬杯
飲品 12.10.2018網店「Borntea茶活」的2位老闆施煒恆(Raymond)和王路陽(Leo)大學未畢業先創業:Raymond在學時引入「密室逃脫」遊戲,高峰時租用7間鋪位經營,不過現時已賣出所有股權;Leo則善用本科知識開創音樂分享APP,曾獲得7位數字美金融資,但意識到APP的市場日漸萎縮,亦已結束業務。畢業後,他們有機會晉身科技及商界的龍頭大企,現在卻選擇經營網店。
三大畢業,有科技龍頭大企的Offer不要,走去搞網店,到底有乜計仔發圍?
網店的生意投資大約20萬元,「入場費」不高,整個創業過程聽起來也很簡易:找貨源、建網頁、搵客源、物流銷售,現今收支平衡。兩個陽光大男孩卻說:「我哋講得易咋,其實過程真係好艱辛!」人人都可以做老闆的年代,到底他們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經營招數?
攻略一:找對市場客群
Raymond和Leo決定以看似「老土」的「茶葉」創業,卻沒有瞄準本地市場。「香港拿到中國茶葉的途徑太多,懂得飲茶的人也不少,拓展香港市場並沒有優勢。」在科大就讀時,他們身邊有不少外國交流生,發現這班真‧「鬼仔」、「鬼妹」原來對中國茶一無所知。
「在他們的觀念,不知道什麼是回甘,總之就是苦,而苦就等同涼茶。」由於外國人不懂得控制茶葉的份量、沖泡時間,質素多好的茶葉在他們手上,沖出來也是苦。「但我們改良了份量,選擇了適合他們口味的茶葉,讓他們感到中國茶也很好喝!」Raymond說。他們改變茶包份量為每包3.3克,又設計了一款便於攜帶的玻璃茶瓶,迎合外國人的口味和生活細節。現時,他們的主要市場是美國、巴西、南韓、挪威等國家,成功把貨品銷售到35個國家。
收集目標客群的回饋,「茶活」目前出售8款茶葉,並有自家設計的玻璃茶瓶。
8款茶葉包括:生熟普洱、月光白茶、滇紅、鐵觀音、龍井、茉莉花和碧螺春。
一般茶包有8克重,但顧及客人的口味和習慣,改為3.3克一包。
中國茶葉大大話話百幾種,他們認真地試了過百種,再收集目標客群的意見,才挑選出8款。
攻略二:拋頭露面
獲得準確資訊 茶是故鄉濃,Raymond和Leo的故鄉福建和雲南都是盛產茶葉的地方,他們前後花了10個月親身走訪不同內地城市去尋找優質的茶園,和茶農聊天、參觀和參與採茶、炒茶、乾燥、發烤的過程,再和茶農及包裝廠商量供貨量,說服他們提供少量批發。過程中,不少「黑店陷阱」向他們招手,等待這2條「水魚」落網。「幸好我和Raymond都懂得家鄉話,又在當地認識了一些茶葉的專家,活用一些說話技巧再問問專家,便避開了不少陷阱。」Leo說。
貨品隨時橫跨半個地球,為了方便物流,連盒子的包裝設計也有想過,最後選擇了抽屜式設計。
自家設計的玻璃茶瓶,有雙重玻璃隔熱設計,茶隔位於上方,避免茶葉浸泡太耐而變苦。
二子笑說這種設計一定會被茶葉的老字號所不屑,但要把茶葉賣到外國,功夫茶的沖泡方式太複雜,希望先打入海外市場,再傳入沖泡文化。
他們教路:「不要問一些外行人的問題。」例如:「有什麼茶介紹?」,這個問題便給了機會茶商說得天花亂墜,但又難辨真偽。換個稍為內行的問法:「請拿出XX年的XX茶來給我們試試吧!」他們就會覺得你是半個行家,「吹水」的「水份」立即減少一半。
Raymond透露「說5成,再Chok出2成」的說話技巧,放諸四海皆可以。他之前做「密室逃脫」生意需要租舖位時,地產經紀一樣會把租盤說得成「天上有、地下無」,「不過接觸多了,便會開始了解如何貼近『真相』。這些工夫是在online都沒法做到,一定要親身去試!」他說。
親身到茶園,了解茶葉、品牌、製作過程和價格,親力親為才能得到「貼地」資訊。
參考來源: 香港01
-
曾減肥至嘔黃膽水 24歲OL外賣營養飯盒攻中環半年賺25萬
快餐外賣 10.10.2018人人皆知飲食業難做,人手成本高,牌照門檻又複雜,但年輕OL張巧怡(Jess)為揾啖健康茶飯決定自己飯盒自己做,以5萬元起家創辦品牌「Health Box」做外賣營養餐,半年生意已翻5倍!
因為OL生涯找不到健康茶飯,Jess創立營養餐品牌「Health Box」。
人人都想健康,但一想到健康就等於不吃A不吃B,不吃甜品又戒糖,記者還是寧願唱句「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回頭找脂肪作伴好了。不過真相是,健康其實不是剔除法,只要懂得選擇,食住瘦不是夢,食肉獸更不用靠美圖秀秀!
「我試過吃減肥藥,試過戒澱粉質,試過只喝果汁瘋狂做gym,結果害自己又暈又嘔,慘在沒東西嘔,只能吐點黃膽水出來,最後體重反彈通通都無用。」
張巧怡(Jess)3年前畢業回港在中環工作,注重健康的她日日lunch time「硬食」多肉少菜重味精的快餐,才發覺想在中環找頓健康午飯原來難過登天,於是邊讀營養學邊創業,設計出過百款餐單以滿足這群「人在中環,身不由己」的食客,結果開業2個月極速回本,半年進帳逾25萬元。
今日一副健康美的Jess,當日用錯誤方法減肥,讀完營養學才知健康飲食的真義。
慳家創業
健康外送飯盒近年興起,一來迎合不煮飯的年輕家庭,二來針對健身客。Jess去年邊打工、邊讀書、邊創立「Health Box」,為「慳皮」所以自己包辦品牌設計和做網站,零成本開Facebook、IG帳戶;賣食物需要合規格和具牌照的工場,Jess以約6,000元的月租租用共用廚房(co-working kitchen)解決;餘下印製外賣袋或宣傳物等,死慳死抵只花約5萬元創業。如此計到盡幸運地也得到回報,品牌今年初開業首月即接到2單為期3個月的大單,「我一直以為品牌的形象很女性化,但第1個客竟然是男士,他在IG見到我們的食物吸引而下單。到目前為止公司也以男性顧客居多,出乎意料之外。」
Jess設計出過百款餐單,最少可以訂購1日,最長可以訂購3個月,每個飯盒價格由100元至140元不等,視乎訂購日數而定。
針對減肥客戶的「weight control」飯盒。
接到單自然要落鑊起菜,要保持食物新鮮但又無錢請人,Jess每朝清晨5點便要抵達共用廚房「煮飯」,早上7時半前要將飯盒包裝好即時送貨,實行港島製送港島客,務求在lunch time前將計算過營養值的飯盒送到客戶手上。Jess憶起也笑說當時捱到爆晒瘡,果然是「唔辛苦邊得世間財」。
針對健身客人的「Protein Power」飯盒。
Jess認為傳統生意與e-commerce各有「燒錢位」,傳統生意燒錢在於交租,網上生意則燒錢在marketing等人認識品牌。
按巿場需要,Jess設計了「均衡」、「體重控制」、「高蛋白質」及「素食」4大類型餐單,每盒飯會按客戶的健康目標而計算營養,不論是「肉念深重」還是「飯桶」,都可以吃得豐盛又健康。Jess希望藉此帶出正確的減肥觀念:「減肥不是什麼都不能吃,相反其實是有很多選擇,不懂選合適的食物才會產生通通不能吃的錯覺。我的工作其實不過是為客人選配適合的食物,再用方法煮得可口,讓他們不用犧牲太多都可以達至均衡飲食。」
Jess會在素食者餐單中加入較多豆類來填補蛋白質。
Jess認同現時流行的KOL Marketing有效,但得選中適合自己巿場的代表人物才可。
Jess以不同美食照在Instagram上吸客。
食材離不開豬牛雞,Jess用不同切法、拼法和顏色來保持花款和新鮮感,而研發不同醬汁更是令飯盒各具特色的秘訣。
參考來源: 香港01
-
80後白手興家擁7間餐廳 料明年營收7000萬
創業心得 08.10.2018聽過很多白手興家的創業故事,「80後」的廚師佬劉俊杰(Dion)是其中一個,在飲食業打滾20年,7年前夥拍友人創業,開設第一間餐廳,至今中港兩地已有7間餐廳,預料明年總營業額達7000萬元。
在別人眼中,看似很成功,年紀輕輕已經擁有多間餐廳,Dion說,創業最緊要係咩?很老土講句是「堅持」,開一間餐廳很容易,但要每一間穩健地經營發展下去才是最重要,並強調「我唔覺得自己好叻,由始至終我都係一個廚房佬!」
細細個便出入廚房的Dion說:「幾歲大就已經入廚房幫姨媽手,煮十幾人的飯菜,當然只系幫手洗下菜,8歲大已經自己開爐煮飯食,加上幾個舅父都是中菜大廚,中學時期已經到餐廳打暑期工賺零用錢,到後期讀書不成,會考0分,加上覺得西廚比較有型,便入行學廚,將興趣變成職業,學一技之長。」
他憶述,由於學歷低,每天只靠「Good morning 、Goodafternoon、Goodbye、Thankyou」跟外國大廚溝通,但問題不大,因為頭三個月只是負責洗鑊,三個月後才有機會接觸其他事情,「加上自己有幾分天份,學嘢好快上手」。
任職廚師8、9年之後,機緣巧合下有機會跟一個米芝蓮三星的廚師學藝,他用地獄來形容那一年的生活,Dion說:「當時每日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11、12點,一日做足16、17個鐘無停手,別人落場休息,我繼續做嘢,試過喊,但沒有氣餒,難得可以跟這麼高級的師傅學藝,一定無論幾辛苦,我都要堅持下去。」
學有所成的Dion於2011年,向銀行借錢開始第一間餐廳,很快一年便回本,其後一間又一間,慢慢穩步拓展,至今香港有3間餐廳,包括位於太古的到會餐廳、理工大學的Staff Club Restaurant及尖沙咀的DK bar Restaurant;內地有4間茶樓,位於不同城市。他說,「我很幸運每一個餐廳都有不同的合作夥伴,我們一齊創業,一齊將事業做大。」他感激創業路上,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生意圈的朋友及背後恩師都鼎力相助。
他的創業路並非一帆風順,亦有失敗過,2014年推出西餐懶人包,只需要將懶人包扔落熱水煮8分鐘,個個都可以做大廚,當時更一度於連鎖超市上架,但最終收支失衡,營運了年幾,便結束營業,Dion表示,「這個Project另外損失了大約250萬元,即大約開一間餐廳的資金。」
問及他心目中的飲食王國藍圖,Dion說:「希望2020年,國內的餐飲分店有30至40間,這是夢想」。
參考來源: 橙新聞
-
開素食自助餐廳 攻年輕人市場
餐廳 05.10.2018食齋,似是老一輩才會做的事?其實吃素早有年輕化的趨勢,然而,坊間的素食店少之又少,更以傳統齋菜鋪為主,未必適合年輕人的口味。今年28歲的阿邦(楊應邦)自13年起,在素食工場工作,並開始加入素食行列,他有感平時覓食的不便,便與友人一起開素食餐廳無肉食。餐廳以自助餐形式經營,提供新式又多款的素食,希望給素食者有更多選擇,令更多人體會素食物的滋味。
阿邦指現時素食自助餐提供超過50款食物,「選擇多啲,客人會食得開心啲。我哋不斷推出新款式及試用新食材,希望可以保持新鮮感。」
正所謂「有得揀,先至係老闆」,素食餐廳無肉食有4位老闆,老闆之一的阿邦深明這個道理,「以自助餐方式經營,係想畀客人有好多選擇,喺揀嘅過程都會開心啲。」記者試食素食自助餐,發現有不少新穎素菜,口感也不像傳統齋菜般油膩,阿邦表示:「呢個係新出嘅意大利青醬焗番茄,好受客人歡迎!想試啱啱出爐嘅芝士撻就要快手,好快會清晒;另外,冇用蛋及奶整嘅純素蛋糕,好多客人都好鍾意。」
採訪當日,正當5:30pm晚市時段,預約的客人便陸續到來。
無肉食共設有3間分店,分別位於北角、佐敦及旺角新鋪,現時午市收費每位$68、晚市每位$108及週未每位$128。阿邦說:「北角店會多啲上咗年紀嘅客人,約40歲以上;佐敦及旺角店就以年輕人為主,甜品就最受歡迎!」
自助餐桌設有不同種類的食物,圖為小食類,有炸豆腐、脆麻花、腐皮卷及春卷等。
當大家的印象都以為素食總是要吃綠色的青菜,阿邦卻介紹了不同種類的素食甜品,「好似番薯拔絲及純素燕麥曲奇,都係大熱嘅款式。」店中同時設有冷盤如凉拌秋葵、藜麥沙律,及熱盤如乾炒河粉和欖菜翠玉瓜等,暫時晚市提供超過約50款菜式,選擇不亞於酒店的自助餐。
甜品中以純素蛋糕最受歡迎,阿邦說:「因為有啲素食人士唔食蛋及奶,而我哋製作嘅純素蛋糕係冇用蛋及奶,味道都唔錯。」
阿邦創業的念頭,源自於生活上的不便。他自11年預科畢業後,輾轉當過幾份政府文職,至13年經朋友介紹下,他到素食工場工作,主要做食品製作及包裝,更受環境的氛圍影響,令他開始吃素,「覺得素雞、素鴨及芋頭魚都幾好食,初初淨係食午餐,慢慢身體腸胃及精神都好咗,所以就試吓全素。」
阿邦指曾到台灣齋菜鋪試食,當地人會用珊瑚草作食材,「覺得口味好得意,幾彈牙,於是喺台灣入貨。」
轉食齋想創業
自轉為全素後,不便就接踵而來,阿邦說:「喺街搵素食餐廳好難,同埋款式少;同一大班朋友食飯,又好難叫人一齊去普通齋菜鋪,於是就諗不如同朋友一齊開一間迎合到年輕人口味,又多選擇嘅素食餐廳,自助餐形式係我嘅首選。」
阿邦很多事都會親力親為,「我以前做過廚房又做過樓面,所以對每個崗位都有經驗,喺員工要做其他工作時,我都可以隨時頂上,唔會影響運作。」
14年,阿邦再到素食餐廳工作吸收樓面經驗,當過不同的崗位,自問能應付前線及後勤的工作後,他便於15年開始籌備開店事宜。但第一步找鋪位已令他十分苦惱,「一開始朋友介紹我上深圳睇鋪,但租金貴過香港,仲要畀成百萬嘅頂手費,好快就打消去深圳開業嘅念頭。然後喺香港用咗半年時間搵鋪,睇過灣仔、銅鑼灣及天后,一係太貴,一係業主覺得我哋玩玩吓做唔住,唔肯租畀我哋。」
阿邦推介這款最近新推出的意大利青醬番茄,味道帶點鹹,配上番茄的清新,有開胃作用。
正當氣餒之際,阿邦卻在北角找到一個2,000呎合適的鋪位,業主也很支持素食的生意。阿邦表示:「以往喺港島區工作,以我觀察所得,港島區嘅人比較肯花錢去嘗試健康飲食,所以想喺呢區先試水溫。」
剛出爐的芝士撻很快便被搶一空,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芝士撻的奶味濃郁,作為甜品,小小的一口分量,十分適中。
做老闆不同打工
阿邦表示本以為自己有樓面及廚房的經驗,營運起來會得心應手,「原來唔係㗎!當乜都關自己事時,實際做起上嚟真係好難!請人、搵食材、租鋪、申請牌照及裝修,事無大小都要處理。我仲試過因為冷氣裝咗喺公共地方而收律師信,差啲搞到上法庭,之後用咗10萬去搬冷氣,呢個教訓令我以後記住,即使幾辛苦都好,要睇清楚所有條文,現實係唔會有人情畀自己,以後要謹慎啲。」
採訪期間,阿邦接了幾通電話,原來除了要安排工作人手外,更要為貨存作準備,要與送貨公司夾好時間送貨,才能確保食材充足。
在菜式方面,每一至兩星期便會有新菜式,阿邦與同事到不同國家試菜,參考他們所用的食材,「有次去台灣,佢哋有款菜式用到珊瑚草,有啲似海蜇,口感幾得意,現時我哋都有喺台灣入珊瑚草,製作冷盤。」
新鮮出爐的番薯拔絲十分壯觀,引來不少客人拍照。
此外,阿邦遇到反應不好的菜式,便會停售。「好似用油炸鬼切完再炸,然後加糖膠,結果都係太油,味道唔特別,每次出爐後都冇人夾,喺放咗兩個星期後就冇賣。」他指都有受歡迎的新嘗試,「用菇及雜菜製作嘅腐皮卷及春卷,反應都唔錯。」
旺角及佐敦店的年輕客人比較多,故餐廳會供應較多款式的甜品,阿邦說:「呢款係純素燕麥曲奇,比較健康。」
定時搞綽頭優惠
阿邦現主要以網站、faceboook、傳媒報導及人傳人的口碑作宣傳,「我仲會喺素食群組分享,同埋大時大節推出新綽頭,好似北角店開張做每位$38、上年新年推出盤菜、冬天有素火煱,今年新年就推出咗薑汁黑糖馬蹄糕、年糕、蘿蔔糕及山渣糕等素糕。」
客人廖小姐說:「我同朋友第一次嚟,選擇都幾多,純素蛋糕幾得意,好好味。一次過可以試好多素食,感覺唔錯。」
自15年開設北角店後,因反應比預期中好,令阿邦有開設分店的念頭,「北角店位置比較偏僻,原本諗住以年輕客人為主,但竟然吸引到一班年長嘅客人。我希望可以攻埋年輕人市場,所以分店打算開喺年輕人較多嘅聚齊地,17年喺佐敦開分店,然後上個月喺旺角再開多間,年輕捧場客明顯多咗,希望日後可以做到各區都有分店。」
客人Doris說:「我唔係素食者,但見到介紹素食自助餐都有興趣嚟試,我覺得欖菜翠玉瓜幾好食,清清地又幾有口感,同埋我幾鍾意個芝士撻,味道幾濃。」
參考來源:ecjobs青雲路
-
IVE畢業 80後開麵包工場 首月營業額僅280元 現年生意額逾千萬
麵包烘焙 03.10.2018「80後」的Leo畢業後從事多年麵包舖管理工作,對麵包產生興趣,因而萌生創業的念頭。2008年他與朋友合資約150萬元,創立麵包工場Macfield。經過10年的發展,工場現時約有150名員工,日產過百款麵包。客戶群包括高檔餐廳、連鎖餐飲集團、五星級酒店及會所等,Macfield去年營業額逾千萬元。
IVE畢業 80後開麵包工場
曾於IVE修讀食品科學及技術高級文憑課程的Leo,畢業後從事多年麵包舖管理工作,令他對麵包產生興趣,加上在職場打拼多年,一直希望創立自己的事業,故在2008年,他與朋友合資約150萬元,開設麵包工場Macfield。 現時Macfield落戶於葵涌兩處合共約45,000平方呎的工廈單位,每日生產過百款麵包,包括牛角酥、法包、方包及日式麵包等,另外日產約50款蛋糕。 經10年的積累,公司客戶群涵蓋高檔餐廳、連鎖餐飲集團、五星級酒店及會所等。
Leo用約150萬元創立麵包工場Macfield。
首月營業額僅280元
回想起創業初期,Leo坦言十分艱辛:「當時的資金只買得起一個焗爐、一個打面機和一個發酵櫃,產量少,客戶也少,第一個月營業額只有280元。」為了找生意,他四處叩門:「我每天都會在OpenRice上找高檔餐廳,再逐一到餐廳向負責人介紹我們的產品,每天至少跑十間餐廳,慢慢積累客戶。」有感只做高檔餐廳發展空間有限,其後,Leo亦開始尋求連鎖餐飲集團的生意:「當時工場已有一定的生產力,我十分希望與一間連鎖餐飲團合作,但集團反應很冷淡。」
Macfield現時位於葵涌的工場。
其後2年間,Leo堅持寄產品資料給集團,又找集團麵包採購部的負責人談合作,終於用真誠打動對方。「集團雖然同意找我們供貨,但起初並不信任我們,訂貨量很少,一張訂單可能只有幾十元,我們送貨的運費都要幾十元,其實不賺錢。」他說。但Leo不怕吃虧,而將這視作為一種投資,開啟雙方的長期合作,現時Macfield已為該集團25間分店供貨。
兩處工場面積合共約45,000平方呎。
為了增強競爭力,Leo亦嘗試月餅代工。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和產品改良,工場現時於每年的中秋時段,代工逾十萬只月餅,當中以奶黃口味最受歡迎。Leo坦言生產月餅亦比想象中困難:「月餅生產量大,其實需要流程編排及包裝技術很成熟。我起初認為做月餅很簡單,當時生產技術不夠成熟,就貿然接了大訂單,才發現根本來不及做,最後做的很辛苦,也只是收支平衡。」
Leo每年會和團隊去日本學習麵包研發。
員工多為年輕人
Macfield由最初Leo及其合夥人,發展至現時約150名員工,當中多為二、三十歲年輕人。Leo指:「傳統的麵包供應商每天可能只做幾款麵包,我們每天做過百款麵包,款式多,變化也大,都要靠人腦去記,年輕人會比較容易適應。」他亦表示,近年入行的人越來越少,請人相對困難,故他重視員工待遇和福利,希望藉此吸引人才:「我會留意市況,人工盡量比市價高一些。我們也會像大公司一樣提供膳食津貼、加班補貼和晉升機會。」
Leo指員工多為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創業1年已回本
Macfield創業約1年便已回本,生意亦越做越好,現時每年營業額過千萬元。然而Leo卻指,開麵包工場並非他的初衷。「我最初想開高檔麵包舖,當時已看中中環一間過千呎的街舖,月租約十萬元,惟預計裝修就需花費約100萬元,加上買機器和請人手等費用,如果沒生意,店舖只能維持3個月,所以最後選擇開工場,會更容易守業。」他說。
工場內各類設備齊全。
經過多年的努力,Leo開麵包舖的願望在去年得以實現,現時於北角及太古各設一間麵包舖,產品全由其工場生產,可日賣過千只麵包。Leo期望明年可開多兩間分店,未來亦希望將港式麵包出口至國外。
去年,Leo在北角及太古各開設一間麵包舖。
麵包舖和工場的利弊
Leo表示,開設麵包舖和工場各有利弊:「麵包舖因裝修成本高、租金貴,需要較多的前期投入,一些高檔麵包舖裝修就需花費300至400萬;而工場的前期投入相對少,但因為有數期,故需確保流動資金充足。」在客源方面,Leo表示,麵包舖較容易吸引街客,但同時會受到區域限制,需因應不同的地理位置售賣不同的產品。
Macfield日產過百款麵包。
例如中環商業區因外國人多,故對歐洲麵包的需求較大,而在住宅區家庭裝麵包會更受歡迎;至於工場則不會受到區域限制,但需主動尋找客源且與客戶維護好合作關係。他亦指,兩者對於市場的敏銳度有所不同。開店舖需主動了解市場變化,作出及時應變,並定期推出新品,營業額亦會隨之起伏;而工場的產品相對固定,營業額亦較為穩定。
Leo(左三)每年會和團隊去日本學習麵包研發。
參考來源: ED經濟一週
-
釘王後代唔撈地產 斥百萬中環開飯卷店
創業心得 28.09.2018桂洪集團近年相當低調、甚少出現在鏡頭。作為釘王後代、90後28歲的凌俊仁首次現身,並非介紹樓盤,而是分享創業經過。
沒有釘王當年的霸氣,表情和身體語言都帶點靦腆,理工大學酒店系出身的凌俊仁,實習期間便接觸飲食業,所以決定創業開快餐店。不過就算有明確的目標及計劃,其父凌志堅卻不睇好,因為「佢(父親)睇唔到個前景。」
身為富三代明明資金雄厚,卻選擇同人夾份投資約120萬元,自己出資60萬元成為大股東,選址在中環利源西街、面積僅容納20多人、月租約5萬元的地舖。原因好簡單,「因為唔喜歡做大型餐廳,且想降低投資金額。」
Chotto Maki的舖面不大,面積僅容納20多人,而月租則要5萬元。
雖然是大股東,但遇上意見分歧時都並非一言堂,「實會有一、兩個意見唔同,實會有磨擦,我其中一個partner 成日都話要轉啲咩轉啲咩,我覺得合理嘅,但你知廚有佢地自己的意見,我就叫佢(partner)比多啲時間,你想轉呢樣野,你講左佢會聽,但你唔好期望佢即刻轉。我就係中間人,我要令到佢地所有人個關係唔可以有破裂,是但一個人有拗撬,就好影響成間餐廳的運作。」
為了貫徹快餐個理念,便參考麥當勞的餐牌,「而家(餐廳)1至12號個item已經Set好咗,因為我想學到麥當勞個形式就喺,人地淨鴞記得我地呢幾款啲卷物。」仔細一看Chotto Maki的餐牌可見主打的卷物無論是大卷(4件)或細卷(8件)均一律68元,價錢親民,皆因曾被人投訴,「有一台坐喺到,黎過幾次,之後一加價,佢地真喺試過發脾氣,佢話你啲野越來越貴。」
Chotto Maki 主打的卷物無論是大卷(4件)或細卷(8件)均一律68元,價錢親民。
雖然他有心搞餐廳,但因為受濕疹影響,未能下廚,不過好多事都識做,「所有野我都熟悉,由切壽司、切青瓜。」所以最後選擇與客人最多交流的收銀工作,期間有名客人令其印象最深刻,「有個西班牙的女仔黎到,真喺唔識講英文,我真喺用左成15分鐘的時間先說服左佢買一條卷,喺要好有耐性。」
首次創業的凌俊仁坦言,「由搵舖、搵師傅、搵裝修、統統都係好困難的事,其實最困難係搵師傅。」他指自己好彩請到如今的大廚,因為大多日本師傅都有原則,往往不會接受改變,「見咗10幾個師傅先真係請到我而家呢個大廚。」目前快餐店有3名全職及1名兼職幫手,每月人工支出約10萬元。
目前快餐店有3名全職及1名兼職幫手,每月人工支出約10萬元。
Chotto Maki於今年初開業,至今已近半年,凌俊仁表示,開業第2個月已經收支平衡,其後開始有錢賺,平均每月營業額達30萬元,這一成績已令「我老豆(凌志堅)都已經真係跌晒眼鏡」,本計劃擴張,但卻被天價舖租一個迎頭痛擊。他灰心地說「因為舖租好貴,搵左好耐舖都搵唔岩,決定放低一陣先。」他透露,原打算在尖沙嘴加連威老道一帶開分店,不過舖租約要13萬元。
凌俊仁表示,開業第3個月後已有錢賺,平均每月營業額達30萬元
參考來源: ecjobs青雲路
-
80後姊妹淘50萬創業 賣養生茶月賺10萬
飲品 26.09.2018「80後」的Gloria,認為愈來愈多香港人注重喝茶養生,但卻不會搭配成分。2015年底夥大學同學Janice開設好茶養生網店,專賣自家調配的中西式養生茶,因市場反應不俗,趁勢在2016年初投資50萬元開舖,半年即回本,今年公司每月淨利潤約10萬元。
「80後」的Gloria,2015年底夥大學同學Janice開設好茶養生網店,專賣自家調配的中西式養生茶。
Gloria一向喜愛飲花茶,了解不同花茶對身體的功效。她認為愈來愈多香港人注重喝茶養生,卻不會配搭成分。看準此商機,2015年底夥大學同學Janice開設好茶養生網店,專賣自家調配的中西式養生茶。
出售約40個茶款
兩人見到網店銷量不錯,2016年初趁勢在觀塘區設實體舖,投資約50萬元,主要用於店舖裝修、租金及進貨成本等,半年即回本。Gloria表示,實體店可讓顧客親眼看到產品,增加顧客信心;亦能與客人分享飲茶心得及了解客人的需求。好茶養生目前售賣約40個茶款,中式茶包括桂圓紅棗茶及皇牌氣血茶等,主要由中醫師調配。
好茶養生目前售賣約40個養生茶茶款,中式茶主要由中醫師調配。
客人自行配搭花茶
西式茶包括蜜桃粒粒茶及各類花茶等,由花茶師調配,舖位亦設置了自選茶吧,可由客人自行配搭喜歡的花茶。貨源主要來自上海、台灣及歐洲等地。好茶養生亦售賣一部分具備養生功效的即沖糖水、膏品及零食等;另有少量茶壺及茶杯,顧客可買來搭配養生茶送禮。目前好茶養生客戶群以辦公室女性(OL)為主。Janice指出,養生茶採用獨立包裝,方便工作繁忙且注重健康的辦公室女性沖泡飲用。一次機緣巧合下,Gloria接到了婚禮的訂單。「有朋友結婚,我們幫忙構思婚宴回禮禮物。「新娘要求好高,要有心思又實用,剛巧朋友媽媽很喜歡我們的茶包,最終決定用來做婚宴回禮禮物,賓客反應很好。」
回禮市場大商機
這令Gloria發現婚禮回禮市場的商機。好茶養生現時售賣十多款婚宴回禮禮物,定價由8至22元,該部分收入佔總體生意額三成。「我們會選擇男女老少都適合飲用的茶作婚宴回禮禮物,希望每位賓客都會滿意。桂圓紅棗茶最受歡迎,外國客人通常較喜歡薄荷茶。」Gloria說。
好茶養生現時售賣十多款婚宴回禮禮物,定價由8至22元。
Janice指出,扣除茶、禮盒及運費等成本,婚宴回禮禮盒的利潤並不高。推出婚宴回禮禮物,主要考慮到一場婚禮有上百位賓客,希望藉此讓更多人認識好茶養生的品牌,賓客試飲後也可能會產生購買的興趣。好茶養生亦有部分公司客。「我們可根據公司的預算及要求製作禮盒,不少公司客會購買我們的養生茶禮盒贈送給客戶或員工。」Janice說。
好茶養生現時售賣十多款婚宴回禮禮物。
擬推販賣機攻地鐵客
隨好茶養生生意愈做愈好,吸引了實體及網站分銷店的合作,包括Citistore及Ztore等。好茶養生今年每月營業額約30萬至50萬元,平均每月淨利潤約10萬元。Gloria和Janice表示,他們主要通過網上平台做推廣。成立初期亦會在舖位讓客人試飲養生茶及派發免費茶包,現時已累積不少熟客,會為他們轉介生意。兩人亦會在會展或酒店的婚展擺攤位作宣傳,主推婚宴回禮禮盒。
Gloria和Janice表示,他們主要通過網上平台做推廣。
應節禮盒裝吸客
另外,每逢節日如聖誕節、新年及母親節,好茶養生都會因應節日而推出禮盒裝吸客,每款禮盒通常會包括幾款最受歡迎的茶包。Janice坦言,成立初期市場上的養生茶店舖並不多,現時競爭愈來愈激烈,好茶養生更遭到不少行家抄襲公司名字、logo及盜用產品圖片。除賣自家產品外,為令店舖產品更為多元化,好茶養生目前代理了台灣養生茶品牌「潤舍茶集」;並且正在洽談日本養生茶品牌的代理權,計劃主推水果茶及冷泡茶。Gloria和Janice期望打開男性市場,目前正在研發針對男性的養生茶,茶品具備補腎功效,並可緩解男性工作壓力大及睡眠不足等問題。兩人亦計劃購買一部自動販賣機,售賣自家養生茶,並將機器設置在港鐵站;另外,將尋求更多分銷店的合作及開設一間新舖。
Gloria和Janice期望打開男性市場,目前正在研發針對男性的養生茶。
中西養生茶功效不同
Janice表示,中式養生茶在功效上更具有針對性,例如現時最好賣的中式茶,包括皇牌氣血茶,可以補血補氣及調經止痛。另有桂花雪梨茶,具備清熱潤肺和止咳化痰的功效;茉莉玫瑰茶有助調節內分泌及安神助眠靜心等功效。而西式養生茶的功效比較全面,更適宜長期飲用,慢慢調理。例如熱賣的蜜桃粒粒茶,包括蘋果乾、水蜜桃、洛神花等成分,具有養顏美容、幫助消化及增強抵抗力等功效。
參考來源: ED 經濟一週
-
立糯女生裸辭整餅 櫻花蝦月餅最夾鹹蛋黃
麵包烘焙 24.09.201890後女孩鍾樂兒(Loewe)話不多,但提到自己出品總有說不盡的話題。她約四年前入行,邊做餅廚,邊開網店賣自家蛋糕,「我上班時間比較長,大約是12小時,最高
台廚服侍過馬英九 皮蛋豆腐滿載阿爸味道
創業心得 21.09.2018銅鑼灣新開了一間食店「犇之食堂」,「犇」粵音「奔」,意指三頭牛聚在一起奮力奔馳,而在廚房裏奔波的總廚陳勇男,也是個愛打拼的正宗台灣人。43歲的他來頭不小,曾經服務過台灣前總統馬英九。
陳勇男師傅是正宗台灣人,入廚約30年。
話梅小番茄 $38勇師傅15歲入行,曾在台灣一間大型宴會餐廳「那米哥」(Lamigo)擔任行政副總廚,餐廳曾中標過馬英九的國宴。以為記者介紹昂貴高級中菜嗎?不是!「犇之食堂」在銅鑼灣區的台灣菜館而言,價錢相對合理,但卻不會將價就貨。為製作最貼近台灣風味的菜式,勇師傅把不少台灣地道醬油如葱油、豆瓣醬及自家秘製的鹹酸菜帶到香港。他舉例說:「如果我要整台灣牛肉麵的話,就真係要用台灣麵條先做得出台灣風味,而唔係只係由台灣師傅煮出嚟咁簡單。」他特意找香港廠房特製台灣麵,湯頭用牛骨、台灣醬油及蔬菜熬製足六小時,因此菜式吃起來都有濃濃的台灣風味。
丫爸皮蛋豆腐 $42
台式炒米粉 $52迎合港人 豬肩頸肉做滷肉飯
這店的前菜,滿載勇師傅的童年回憶,丫爸皮蛋豆腐最令人印象深刻,做法與坊間普通一磚豆腐加兩片皮蛋再淋上醬汁不同。這菜式是勇師傅的爸爸做給一家人的伴飯菜,做法只此一家,要先把豆腐和皮蛋攪碎,之後放入杯子倒模,再鋪上肉鬆和柴魚碎,配秘製的蒜油醬,十分特別。另一開胃菜話梅小番茄,也是台灣家常涼菜,先把番茄皮去掉,吃起來爽脆多汁,也是爸爸媽媽們拿來哄小孩子的食物。
犇之三寶麵,三寶是牛筋、牛腩、牛肚。$86
犇之滷肉飯 $38每個台灣家庭都懂得製作的滷肉飯,選料亦與坊間不同,因應香港人口味,勇師傅採用每頭豬只有兩大片的豬肩頸肉切條,煮至融化起膠,不會過於油膩。家鄉炒米粉的材料簡單,包括紅蘿蔔、洋葱、肉絲、芹菜、葱與蝦米,但卻最考一個廚師炒功,火候要拿揑得準,才能做到色香味俱全。問勇師傅為何要離鄉別井到香港工作,他說除老闆誠意邀請外,亦慨嘆自己在台灣生活了那麼長時間,做了30年廚師,亦想給自己一些新挑戰。當然,他都經過一番掙扎才下此決定,因為要暫時拋妻棄子,他說:「跟老婆也有不愉快的爭拗,她曾極端地說我們有那麼缺這份錢嗎?去香港可以賺幾百萬嗎?
但我跟她解釋後,眼界要廣闊一點,短暫的分離為日後的幸福,你就讓我去衝吧。」
勇師傅自家製的鹹酸菜。
食堂位於銅鑼灣區,裝潢有格調。
勇師傅(左一)曾於前總統馬英九(中)的官邸作宴會廚師。受訪者提供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女會計師+化學男=小熊實驗室 情侶賣smoothie代餐延婚期
甜品 18.09.2018中環食肆眾多,上班族追求健康飲食,都想吃較化算的輕盈午餐。90後譚栢均(Leo)與未婚妻(Jacqueline)同樣自英國回流返港,兩人都曾是中環上班族,深知在中環較難找到既健康、價錢又相對相宜的食品,近日就開設了以smoothie做代餐的小店「小熊實驗室」,主打外國流行的巴西莓果碗(Acai Bowl)和自創的素拿鐵咖啡。
小熊巴西莓碗Bear's Acai Bowl $78
巴西莓是新興superfood,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和豐富氨基酸,能促進消化、皮膚健康和提升人體免疫系統等功效,營養價值相當高。小店的巴西莓由產地直送,鋪在面的水果亦是每日新鮮由西環批發市場購入,製成Acai Bowl之後,質感稠身像意大利雪糕,健康又有飽腹感。
店主譚栢均(Leo)與未婚妻余伊羚(Jacqueline)拍住上。為螺旋藻辟腥 試到想嘔
Leo讀化學出身,喜歡把健康食材混合,嘗試新口味,Vegan Latte是他自創的傑作。主要用杏仁奶再加入較少人認識的superfood,像螺旋藻、活性碳、薑黃等。起初記者很懷疑活性碳飲用的可行性,Leo便解釋說:「我以前讀化學時老師教,就算山埃中毒,第一步也是泵很多活性碳到胃,等活性碳粒子與山埃結合再抽出來。」活性碳本身沒有味道,入口帶一點幼細的顆粒。
店舖剛開業,頗受上班族歡迎。
活性碳Activate Charcoal Latte $38為了將原本帶有微微腥味的螺旋藻加入素Latte,Leo亦一度試到味蕾麻木,「試了很多很多配搭,我估有上千次,有些配搭真是差得試完想嘔,例如螺旋藻配杏仁奶,或加一個梨和香蕉,不知為何會把那個腥味倍化了!」後來發現螺旋藻加抹茶可以消除腥味,最終實驗成功並大受客人歡迎。看到這裏,相信你也明白小店為何以「實驗室」命名,加上他喜歡熊仔,索性就叫做Bear's Lab。
另一款用Pina colada 調酒材料,結合了香蕉、椰子奶及椰子萃取物、奇亞籽、菠蘿和乳酪,製成無酒精沙冰,亦是他自創的得意之作,充滿蛋白質和維他命C。
螺旋藻抹茶Matcha Spirulina Latte $45
椰林樹影Pina colada $56未婚妻撐到底 不覺可惜
Leo原本在中環房地產發展商工作,從未有經營食肆的經驗,之所以夠膽放棄穩定的工作,選擇創業,全靠未婚妻Jacqueline支持。當Jacqueline得悉Leo的計劃,她在兩星期內就決定辭去會計師工作,陪他一起博一起捱,希望兩個人由頭到尾,共同策劃,創立與實踐這個計劃。她說:「我覺得(辭工)並沒有說可惜與否,我未婚夫想做一些我也認為十分可行的構思時,我當然會支持!」二人寧願花時間籌備舖頭,欲把婚禮從簡甚至延期。對於未婚妻的支持,Leo充滿感激,「我們一加一不是二,而是比二更多。對我們而言,做好間店的意義比計劃一兩年內結婚的意義更大。」事實上,由開店到現在,無論開心與不開心,都是二人一同經歷的,果然同心就事成。
綠翡翠碗Detox Bowl $88
Acai Bowl質感像意大利雪糕,健康又有飽腹感。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80後回流開燉湯舖 賣原條花旗蔘切片燉湯
飲品 14.09.2018無論家常便飯或外出用餐,香港人一年四季都飲湯,馮立業(Eric)八年前由美國回流,年紀輕輕自小在外國生活,但他對傳統燉湯卻情有獨鍾,決定以燉湯作為賣點創業去。
80後的Eric,八歲那年跟家人移民美國,那時候對中國傳統文化完全無認識,去到陌生地方生活,以為會入鄉隨俗,喜歡西餐,但事實卻相反。Eric的父親煮得一手好菜,令他逐漸鍾情中菜,「我比較喜歡食中菜,但美國的中菜並不傳統,我父親很喜歡在家下廚,他經常煮很多美味菜式,所以我在美國都可以品嚐很多中菜。因為每晚都食到這些中菜,令我去有興趣研究,例如燉湯。」
在美國讀工商管理,畢業後卻加入飲食業,八年前回流返港的Eric,曾在餐廳當品酒師,亦曾做餐廳的行政管理,兩個月前,決定經營自己的生意。Eric的外賣店位於中環一條斜路上,名叫「湯譜」,主要售賣燉湯,暫只做外賣。「開燉湯店最主要是因為我小時候很喜歡飲湯,在香港很難找到自己想要的味道,賣煲湯的店很多,但專賣燉湯的卻越來越少。」
Eric對燉湯甚有研究,自言品湯就如品酒。
外賣六款燉湯 燉足四小時以上
湯譜有六款燉湯,分別是花旗參燉雞、松茸菇瑤柱螺頭、黑蒜螺頭、黃耳雙菇竹笙、花膠燉鮮奶及椰子燉雞湯。全部燉湯都是Eric的心水之選,「湯底和湯料我們都花了很長時間研究,差不多兩個月時間,例如椰子燉雞湯,大家可能覺得很簡單,只需用椰子和雞就弄好,其實不是,因為每種椰子有不同香味,大小都有不同味道,我們會選用印度椰子,因為它的甜味配湯剛好。」燉湯需要很長時間,Eric會預早一晚準備好所有材料,入盅,最少要燉四小時以上,才能燉出原汁原味。
六款燉湯加一個糖水,星期一至星期日都可以補一補、潤一潤。
黑蒜螺頭燉湯,本以為黑蒜味會蓋過湯本身的味道,但卻沒有。湯頭清甜,帶有點點甜味,雖然黑蒜已燉至非常軟身,但味道仍然濃郁,難得喝畢後口腔不會留有蒜味。至於女士至愛的花膠燉鮮奶湯,有美白養顏作用,鮮奶味濃,花膠燉完仍能保持形態,不會太腍,不過這又鹹又甜的配搭,就未必適合每個人的口味。
花膠燉鮮奶湯,奶味十足,每碗都有一片花膠,$68。
黑蒜螺頭燉湯,黑蒜可增強免疫力,適合任何人士飲用,$58。
兼賣粥飯 採用健康有機蔬菜
六款湯品的外賣杯身都好搶眼,各有五顏六色的標籤字眼標明功效,客人可按Eric的建議飲湯,「每個星期一可能都會比較累,所以我會建議大家喝『強人Workday』,即花旗參燉雞湯;如果星期六日太多應酬活動,就可以點『素顏Greenday』,即黃耳雙菇竹笙素湯;花膠鮮奶湯,我改了英文名叫『靚靚Ladiesday』,當然是專門為女士而設,其實任何時候飲都適合。」細看標籤字眼,黑蒜螺頭燉湯是「調理Betterday」、松茸菇瑤柱螺頭燉湯是「是但What'stoday」、椰子燉雞湯是「經典Classyday」,大家可以「睇住嚟飲」。至於星期日,屬於Family day,不妨試試「甜美Sweetday」,即店舖唯一糖水蛋白杏仁茶,全家滋潤一下。
蛋白杏仁茶,人手研磨,入口還吃到杏仁碎,$58。
除賣湯,這店還有多款粥及飯供客人選擇,例如菜乾豬骨粥,南瓜粟米粥,還有排骨及滑雞蒸飯等。小店食品由$28至$68不等,價錢屬中上,不過Eric強調他們全部採用有機蔬菜,而湯品用料絕不馬虎,希望客人食得健康。
「湯譜」沒有大招牌,裝修像咖啡店。
採訪:鄭紫珊 攝影:劉永發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由工商管理轉戰做中醫 80後月賣近2萬杯米水及茶飲
飲品 12.09.2018傳統中醫理論結合新潮包裝、貼地語言,加上「文青書店」誠品加持,80後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1年開4間米水茶飲店CheckCheckCin,今年內有望收支平衡。受中環儷人熱捧,該店月賣近2萬杯米水及茶飲,自言成功秘訣在於用凡人明白的字眼推廣養生、飲品個人化,顧客可直接與駐場「酒保」溝通,自選飲品甜度,冷熱之外更可選暖飲。
80後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首個學位於美國大學主修工商管理,畢業後曾從事市場推廣及活動策劃相關工作。她認為創業前一定要打工,才可與商業世界接軌,「衰左識補鑊,有執生能力」。她在陪伴家人求診時認識中醫師,發現自己對運動創傷治療頗有興趣,後來明白所有身體的痛症,源於體內五臟六腑失調,對中醫內科漸感好奇,毅然辭職回歸校園,在港大修畢中醫藥(全科)學士後,再取得中大針灸學理學碩士。
80後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1年開4間米水茶飲店CheckCheckCin,今年內有望收支平衡。(陳國峰攝)
2012年畢業,Cinci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掛牌診症,反而先在Facebook開設專頁,分享資訊,勤奮筆耕、每日至少寫一篇,累積一定粉絲後,她由樓上診所做起,被加租後轉戰地舖,本着「治未病」、即防患於未然的念頭,決定開米水茶飲店。她解釋,診症時發現不少病人因食錯食物求醫,加上市場可供選擇的健康飲品不多,遂於2016年11月,於上環開設第一間地舖,一年內再於銅鑼灣開分店,更獲誠品書店邀請進駐,1年內於尖沙咀及太古拓展業務。
Cinci透露,4月會在元朗開店,現時各分店的業務健康,每月賣1.8萬至2萬杯,主要捧場客為25至40歲的OL,展望今年內收支平衡。推廣米水茶飲以外,她出版的「飲湯書」同樣暢銷,自言秘訣在於「寫凡人明白的字」。Cinci指,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甚麼時候需要健脾益氣、清熱解毒,但可用感覺表達自己,故她將中醫名詞簡化為「我疲憊」、「我煩躁」、「我枯燥」,再將米水茶飲分類,供顧客根據感覺選擇相應的飲品。
80後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開的米水茶飲店極速擴張,自言其中一個秘訣在於「寫凡人明白的字」,如將中醫名詞簡化為感覺。(陳國峰攝)
店面設計刻意參考酒吧,顧客可觀察調茶師的調製過程,希望有一個輕鬆體驗:「不是作病才要飲杯涼茶!」她認為,比起傳統健康茶飲品牌,其優勝之處在於天然和「輕口味」,只用冰糖,顧客可直接與駐店「酒保」反映口味,再選擇少甜及無糖,溫度方面除了熱飲、凍飲,亦可選擇暖飲。她指,茶飲不可過量,建議每星期只喝1至2次,但米水性平,故可每天飲用。有見於都市人生活繁忙,該店推出米水沖劑及茶包,更計劃於今年4、5月推出米水紙包飲品,於超級市場及連鎖便利店上架,盼藉此走進大眾眼簾,吸引更多人飲米水。
有見於都市人生活繁忙,該店推出米水沖劑及茶包,更計劃於今年4、5月推出米水紙包飲品。(陳國峰攝)
參考來源:TOPick
無悔放棄會計師行顧問工作 80後創外賣老火湯良心小店
快餐外賣 10.09.2018老火湯是粵菜特色之一,傳統觀念上經常飲湯水的人會健康些,但香港人因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喝湯。80後鮑國偉(Jason)想到把湯水普及化及年輕化,並找來任職飛機師的朋友黃永泰(Andy)一起設立外賣湯店「正湯寶寶」,上年於土瓜灣開設第一間店,柴灣分店更會在3月24日正式開業。
80後黃永泰(Andy)及鮑國偉(Jason)於2017開創外賣湯店正湯寶寶,現時已有兩間分店。
一天只賣一款湯
Jason以前擔任企業顧問,而Andy則是現職飛機師,到底是什麼驅使他們投身飲食業?香港人一向忙,有時就連回家吃晚飯也難,更遑論煲老火湯。因此Jason就想到以外賣形式賣湯,想香港人重新培養定期喝湯的習慣。
現時正湯寶寶已研發出超過50款湯水,當中最受歡迎是足料湯水,例如燕窩、鮑魚及花膠湯,不同材料的湯均以同一價錢發售。不過小店最大賣點就是每天只賣一款湯,並且每個月都會設定湯單,讓顧客知道每天賣哪款湯水。他們堅持每天專注做好一款湯,並認為這是他們價值所在。「客人來到其實只會買一款湯。就像灣仔的三不賣也只賣野葛菜水,貴精不貴多。」
不少街坊支持。
Jason指,顧客不會因為他們只賣一款湯而不來光顧,最重要的是要賣適合他們的湯水,認為如果太過貪心想賣多款產品,最後可能會囤積大量存貨,影響新鮮程度,降低客人信心。現時這種營運模式不單令湯水新鮮程度有保證,亦能減低風險及成本上的開支。客人更可購買一個月的湯水套票,由散客變成長期顧客。
湯水送上門 打破隔膜
正湯寶寶的第二個賣點就是外賣湯水。他們的湯都是以湯包及湯壺形式發售,並提供送湯服務,目的是希望令港人覺得飲湯是一件方便之事。 半途出家,幾位男士要煲出靚湯也不是易事。在開業前,他們每研發一款湯,就找超過100人試味,務求令湯水適合大眾口味。
開放式廚房令客人可以看到製作程序。
兩間分店都以日本拉麵舖形式,用開放式廚房讓顧客看到他們的製作過程、用料以及衛生情況。開放式店面亦增加了他們與街坊的溝通,令他們能更直接聆聽街坊意見。他們希望籍著這壺湯,尋回香港社區中的人情味。
80後店主:開店更加實在
他們的團隊主要有五個人,每個人都各有所長,會分別幫忙睇數、宣傳、找資源及給予飲食上的建議。Jason認為一個人不可能十項全能,最重要是把各方力量集於大成。曾於麥格理、羅兵咸等大公司當企業顧問的Jason直言,現時活得比以前更有意思,亦沒有後悔放棄穩定工作,更指「機會過了就無」,過往的工作經驗也助他在分析數據及營運上更加得心應手。Jason又指,做飲食業也應該受到尊重,就像澳洲的廚師一樣。他希望把湯水變成自己的專業,因此最近也找來中醫師合作,希望提高湯水的專業性及維持湯單的平衡。
雖然是老闆,但兩人都要落手落腳煲湯。
而Andy是正職機師,但放假的時候就會落場幫手。要兼顧兩邊,豈不是沒有了休息時間?Andy就指:「當你享受而且做得開心的時候,便不會覺得辛苦,仲可以當做運動!」
現時小店規模較細,較難找到合作商及工場為他們生產,不過近幾個月都有6位數字營業額,已經達至收支平衡。長遠來說,Jason及Andy想把湯水打造成有如魚蛋、燒賣一樣的香港街頭小食。雖然未來有很多計劃,但二人都強調現時人手有限,暫時會按部就班,先做一間「良心小店」。
撰文 : 徐穎彤 TOPick記者
參考來源:TOPick 香港經濟日報
師奶仔網店賣水果 月賺$20,000好過打工
創業心得 07.09.2018想買水果,去街市或超市便可,也有不少網上水果店,到底市場還有空間嗎?答案是有。師奶仔Kaman於去年7月投資約10,000元開設網上水果店-葉宗記,第四個月生意逾80,000元,月賺約20,000元。
文:梁彩鳳 攝:胡景禧
原本從事製衣採購多年的Kaman,結婚後先後誕下兩名兒子,「四圍飛」的生活令她難以照顧家庭,最終決定辭去工作。
自從做了媽媽,Kaman沒有太多私人時間,所以經常網上購物,包括日本水果,但總覺得不夠新鮮。
半夜到果欄處理貨物
Kaman的老爺從事水果批發業務,在油麻地果欄開設祥泰菓欄,多年來身邊朋友不斷慫恿她嘗試做水果生意,但她一直沒有行動。辭去工作後,Kaman「的起心肝」自行創業,投資約10,000元開設網上水果店,包括租金、入貨及購買包裝盒。
油麻地果欄是水果的集散地,收貨始終最方便,Kaman原本不想打攪老爺,但舖位難找,結果與老爺達成協議,暫時租用其舖位。「老爺主力做東南亞水果批發,而我做網上零售店,專攻日本及西式水果,後者包括澳洲、智利、新西蘭等,貨源完全不同。」
Kaman四出找尋貨源,她並沒有明言自己是「祥泰菓欄新抱」,因想靠自己力量工作,最終找到合適供應商,甚至獲「拆家」轉介規模較大的供應商,得以較佳價錢入貨。為免影響祥泰菓欄營運,Kaman每天凌晨1時到果欄收貨及執貨,約3時離開返家,趕在菓欄最繁忙時段前離開。
Kaman回家睡至翌日早上8時半左右起床,照顧兩名兒子,當大兒子下午1時上學後,她便返回果欄處理日常文書工作,並於6時前回家接兒子放學。
「晚上陪兩個兒子玩耍及睡覺,我半夜起身去果欄,將睡覺時間分為上下半場。」Kaman的朋友成為葉宗記的首批顧客,為她帶來10多張訂單;而她同時是創業媽媽會成員,其中一名住在馬灣的朋友介紹她做團購,一口氣接到逾30張單,故首月已有40多張單。
為企業供應水果
葉宗記主要透過facebook專頁接單,現時「粉絲」人數逾3,300名,每月近2,000元做廣告,包括每週推介最新水果盒,同時推廣開菠蘿的工具。為了突圍而出,Kaman尤其注重水果質素及服務,每次「翻貨」,總有些水果「撞凹」,她寧願將之抽起。
每當顧客落單,Kaman都會問對方預算、水果種類,然後推介時令水果,同時講解不同水果的好處。「所謂不時不食,我一定會向顧客推介時令水果,因為一定最靚,例如12月中塔斯曼尼亞的車厘子最靚。」
葉宗記主攻水果盒,不同尺碼的盒子內,盛載不同的款式的水果,比傳統果籃更具型格。
最初,Kaman委託其他公司代為送貨,發覺質素參差,所以她決定自行叫Go Go Van或Uber運送矜貴的水果,例如日本水蜜桃,中秋節高峰期的半個月,每日送10多單,令她疲累不堪。
除了個人顧客,經朋友介紹下,葉宗記為香港航空供應水果,該企業推廣健康生活理念,向1,800名員工送上水果,Kaman忙了數天,並要在一天之內送到七個辦公室。其後,葉宗記不時收到企業訂單,尤其是中小企,剛剛為一間公司設計水果盒,作為內部企業活動的獎品。
Kaman曾經接受商業電台叱咤903《兒童適宜》的訪問,其後在免費雜誌《水巷志》寫專欄推廣水果,令葉宗記的知名度因而提升。 葉宗記開業四個月,去年11月營業額逾80,000元,利潤兩成多,即賺約20,000元。Kaman計劃今年下半年在菓欄另覓舖位,並有意在日後開設門市,除售賣水果外,同時設有座位,供顧客享用水果主題High Tea。
參考來源: ED 經濟一週
兄弟$100萬做本賣 冷榨果汁 半年回本 1個月開8分店
飲品 05.09.2018很多人都想創業,最好由小本開始,因為未知市場反應,一擲千金風險太大。bless聯合創辦人張智恆(Angus)及唐振邦(Alfred),兩人深知蔬果的好處,兩年前合資100萬元,創立冷壓蔬果汁品牌。2人很快就知道市場潛力所在,從think big的角度去看這盤生意,於是不斷再投資,並吸納投資者,8月一口氣連開八店。
文:梁彩鳳 相:彭大偉 攝
Alfred原本在雷曼兄弟工作,惟2008年公司倒閉,為金融海嘯掀開序幕,後來公司被收購,他的工作尚算穩定。由於工作涉及衍生工具業務,Alfred的工作壓力極大;加上一天三餐都外出吃飯,身體愈來愈差,甚至出現濕疹,令他相當困擾。
由於Alfred的家人在加拿大,而當地開始流行冷壓果汁,太太也試著研究,自行調製smoothie讓他調理身體,飲用一段時間後,濕疹大為改善。「我發覺都市人都是用健康換取金錢,日後可能就要用金錢換取健康,健康真的很重要,濃縮蔬果汁正好可以幫上忙。」Alfred說。
bless蔬果汁著重各種功能。(彭大偉攝)
決定自設廠房
有了創業念頭,Alfred與家人及朋友閒談,太太好友的丈夫Angus也有相同理念,二人一拍即合。於打工年代,Angus已開始做生意,十年前著手經營法國餐廳及酒吧,初期生意不俗,2013年經營環境轉差,他便趁租約期滿結束餐飲生意。
Angus及Alfred每人斥資50萬元,建立創辦濃縮蔬果汁品牌bless,並於2014年9月在葵芳開設首間分店。「當時正值『佔中』期間,不少企業將員工調往葵芳工作,為我們帶來更多客源。」Alfred說。
冷壓起初於美、加興起,蔬果毋須高溫消毒,故能保持維他命、酵素及其他養份。Angus說:「最初顧客以外籍人士為主,也有不少本地顧客查詢,其後後者比例不斷上升。」
bless最初交給其他食品工場代為生產,但是掣肘較多,而且較難控制品質;加上二人覺得市場潛力極大,於是再投資100萬元,建立具一定規模的廠房。包括生產及存倉,bless的廠房現時總面積達6,000平方呎,經已獲取關於食品安全的ISO 22000及HACCP認證。每日蔬果汁的生產量數以千支計,單一或混合果汁種類逾20款,每款強調不同功效。
bless合共推出逾20種蔬果汁。
排毒療程受歡迎
Alfred說:「鮮榨的單一或混合果汁市面上已有很多,為了凸顯品牌形象,我們特別聘請了營養師,設計不同的排毒療程。」排毒療程包括六支蔬果汁,作為一天的代餐,分為三個級別,由近800至逾1,000卡路里,供不同需求人士使用。
除了一天,還有三天及五天療程,全部均是每天飲用六支蔬果汁;另設有Green Day療程,每週一次、每月共四次的療程。療程包含的卡路里足夠成年人一天所需,顧客可另外吃些果仁,但不建議吃米飯及肉類,以免影響排毒功效。
首間分店營運大半年,基本上已達致收支平衡,二人繼續再投資,於2015年8月開設第二間分店,選址中環。今年初bless引入其他投資者,業務進一步擴充,8月一口氣開了八間分店,除傳統商業區外,還進入元朗及西貢,二人認為香港可容納500至600個零售點。
零售約佔bless整體業務近七成,餘下三成是批發,即商業對商業(B2B)模式,部分以原創設計(ODM)形式為其他餐飲品牌生產。銷售以外,bless同時與不同品牌合作,尤其是美容護膚品牌,包括資生堂及Biotherm等。
此外,時裝品牌I.T、鐘錶品牌萬希泉及運動品牌Nike也是bless的合作夥伴,共同推廣健康生活意識。bless旗下尚有一條副線品牌The Hong Kong Juice Co.,設計各種蔬果汁及療程,作為病癒補充品,由於這條副線盡量使用有機食材,故價格將較一般產品高一倍,並且必須事前預訂。
參考來源:ED 經濟一週
80後開麵包舖 包裝有創意 第2年就開到分店
麵包烘焙 03.09.2018法包、牛角酥、英式鬆餅 統統都好吃,「我都識整西式包,但我都係覺得港式包好食,同埋香港人係鍾意食港式嘅。」「四喜麵包西餅」的老闆阿康這樣說。 沒錯,很多時肚餓想咬個包,只想簡簡單單吃個菠蘿包。康師傅就是知道大家的口味,在深水埗小區老老實實開了一間舊式麵包店。小店都有出產月餅,更已做出口碑,臨近中秋訂單不絕,小規模經營唯有「揼石仔」製作:他通宵唔瞓,日做800個,為你送上一口美味!
撰文:寶(新假期 – 生活)
相:二彤(新假期 – 生活)
舖面掛有懷舊插畫作招徠。
康師傅很年輕,才27歲,已經是兩間麵包店的老闆:他與朋友阿婷拍檔,去年在深水埗南昌街開第一間麵包店,寶號「四喜」,寓意舖頭可以「四圍起」,長做長有;而最重要是夠老套,讓人一看便知賣港式包, 價錢一定大眾化,在舊區裡尤其親民。站穩了陣腳,今年中於荔枝角開了第二間。
(左)阿康 「西式包係靚,但我覺得都係港式好食啲!」 年齡:27歲 職業:麵包師傅 經驗:入行10年,兩間港式麵包小店老闆,於2016 Candia Professionnel Bakery Trophy牛角包比賽中得到銀獎。
(右)阿婷(四喜麵包西餅老闆之一) 「欣賞阿康嘅幹勁!搵佢做partner,因為覺得佢好有天份,整包學得好快。 而且佢對員工好好,我相信佢係好老闆!」
懷舊包裝 四喜月餅 包青天出動
四喜的月餅印有懷舊插畫,甚有玩味。
懷舊月餅盒請了包青天出動!
臨近中秋,店子最矚目的必定是印有懷舊插畫的月餅盒:中秋代表人物吳剛、嫦娥,還有額頭印有月亮的包青天,齊齊舉起「四」指, 做著「喜」字的口形,祝大家平安,是阿婷找插畫師朋友設計的:「純粹for fun!」其實上年的月餅盒也別具心思,印上代表月亮的Sailor Moon、水貨大媽,博港人一笑。
上年的月餅盒設計,有回應時事的拖篋大媽。
每天親手製800個 堅好食月餅
內裡裝著的奶皇月餅,全人手製,外皮香口鬆化,內餡微甜不膩,不只賣噱頭,是堅好食。做出口碑,今年訂單也多:為趕工,訪問當日阿康已有10多天只睡兩小時,凌晨3點開工,煮餡料、搓外皮、包餡、倒模,做到午夜12點,每天做到800個月餅,「逐個人手做, 步驟很多, 但廚房地方、人手有限,所以要更多時間」。而包餡料的部分,阿康堅持自己親手做,「包得唔好嘅話,倒模時就會穿㗎喇。 生意好就得啦, 最多冇得瞓啫!」
四喜手做月餅
奶皇月餅先焗熱,口感更佳!
這個時段到店子,總動員都在製作月餅, 舖面員工會幫忙用電子磅秤餡的重量,伙計們說,阿康憑目測便知是否足秤,一看到不妥便會出言責備;說罷,他們又為老闆說好話:四喜現在有兩間店,不時都要來往運送麵包,大熱天時的搬運工作,阿康都會親力親為,「完全唔係老闆要做嘅嘢」,伙計們這樣說。其實阿康曾於至少15間舖頭打工,遇過不少黑心老闆,用廉價、有損健康的材料,對員工苛刻,「當時我諗,假如有朝我做老闆, 我一定唔會咁!我覺得有錢係齊齊搵㗎」。
中秋高峰時,日產800個月餅。
做麵包辛苦 但好MAN 要搵錢,就要將生意做大,「其實我目標係開12間」,阿康說,但開分店不易,「依家只希望能做好口碑,我想客人係因為我啲包好食而嚟,唔止係順路經過而買」。
自己生意,阿康事事親力親為。
這份雄心壯志,是有10年的實戰經驗作基礎的:雖然阿康年紀輕,但早於17歲便入行,於麵包小店做學徒。他沒有從小立誓當麵包師傅的宏願,入行只有一個簡單原因:「唔讀書,就學門手藝囉。」當年學徒月薪只有4,700元,廚房又熱又焗, 但他只著眼於細小粉糰,慢慢發酵膨脹所帶來的滿足感,而將還未定性的小伙子留住的關鍵,是老師傅的架勢,「見到啲師傅好快手,覺得好型」,他憶述,「外人可能覺得好嗱喳,但我覺得好man」。
入行10年 熱情不減
專心一意學麵包,四、五年後便當師傅, 責任更大,自那時起便每天凌晨4點上班,「我覺得做麵包係好辛苦㗎」,他說,卻從沒有想過轉行, 「但我覺得挑戰好大。麵包最講求溫度,做好一個包唔難,但要做到控制品質就好難,做咗咁耐我仲係覺得麵包好吸引我!」阿康說,看到一些精緻麵包,依然很有衝勁去研究、學習。今年4月,他參加了業界牛角包比賽,花了兩個星期鑽研配方,與酒店級師傅較量,獲得銀獎,現時新舖都有售。
入行10年,阿康仍然熱情未減,不時買書鑽研手藝。
堅持做港式包:因為香港人鍾意!
其實西式麵包利潤比港式的高,他的手藝又得到肯定,但他對港式還是有份堅持,「西式包係靚,但我覺得都係港式好食啲;香港人係鍾意港式包嘅,係我入行多年嘅觀察」。而他最愛吃雞尾包,天天做包, 亦從不厭倦,「我返工時一肚餓就會食。 我做包食包㗎」。
阿康認為港人都愛吃港式包,這行絕對有得做。
$4菠蘿包,連鎖店買不到。
對麵包熱情不減,康師傅亦想傳承手藝,「但又未必個個想入行」。說時似乎有點灰心,但一邊在包月餅餡的他解釋,只是前一天又通宵做月餅,有點累;記者著他先休息一下,「唔使, 我企慣㗎, 坐著包唔夠快!」憑著刻苦與熱情, 行行都有出頭天。
參考來源:ED 經濟一週
80後夫妻檔辦到會服務 月接500宗訂單 月賺20萬元
創業心得 30.08.2018一對「80後」夫妻Mose及Gloria,原本分別從事食品批發,以及幼教行業,但因希望兼顧工作和家庭,2013年共同開設親子餐廳Pantry Foodies,並在2016年轉型做餐飲到會,投資約60萬元,半年便回本,去年平均每月接獲約500宗訂單。
由餐廳轉型而成
Mose及Gloria希望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於是2013年開設親子餐廳Pantry Foodies。 「我丈夫喜歡食品業,而我本身從事幼教,很喜歡小朋友,所以做了這決定。」Gloria說。 在創業過程中,有顧客要求以到會形式外送食物,這令他倆逐漸加入到會服務於餐廳。 不過,餐廳所有事情要由他倆親自打理,隨生意愈做愈好,便發現無力同時妥善兼顧兩項業務,最終2016年決定僅集中經營到會服務。
「親子餐廳通常早晨8點至9點就要開始準備食材。餐廳設有兒童遊戲室,每天等客人用完遊戲室離開,然後做餐廳清潔工作,經常凌晨才能收工,十分辛苦。「而做到會服務只需製作及運送食物,工作時間相對穩定,所以最終決定轉型。」Mose解釋。
因為Mose喜歡食品業,而Gloria本身從事幼教,很喜歡小朋友,所以做了這決定。
投資約60萬元 半年回本
Mose和Gloria於2016年在觀塘區租入一個面積約700平方呎的廠房,投資約60萬元,主要作為裝修及購買器材等,由於本身已有一定的客源,因此半年便回本。 Pantry Foodies的到會食品逾70款西餐、30多款中餐及甜品等,並在新年時推出盆菜,以及在聖誕節推出火雞等應節食品,另提供桌布及餐具等租用服務。 顧客主要是家庭、企業,以及新人的婚禮,包括連鎖便利店、會計師樓、銀行、醫院及大學等。
Pantry Foodies的到會食品逾70款西餐、30多款中餐及甜品等,並在新年時推出盆菜,以及在聖誕節推出火雞等應節食品。
到會服務每月營業額約100萬元
Gloria指出,Pantry Foodies特別設有親子派對餐單,目前相關訂單數量最多;另外,時下愈來愈多新人喜歡在戶外舉辦婚禮,平均每月可接到幾宗婚禮的到會訂單。 Pantry Foodies還可因應顧客的預算及要求設計餐單。 「不少公司及婚禮客會有設計餐單的需求,由於餐單設計及修改都需要時間,客戶通常要提前幾個月預約。」Gloria說。隨生意愈做愈好,Pantry Foodies2017年月均接獲約500宗訂單,去年每月營業額約100萬元;淨利潤約20萬元。
隨生意愈做愈好,Pantry Foodies2017年月均接獲約500宗訂單,去年每月營業額約100萬元;淨利潤約20萬元。
自設運輸車隊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到會公司,行業競爭激烈。Gloria表示,Pantry Foodies主要靠口碑積累客源:「我們十分注重食品外觀,特別注意擺盤及食品運輸方式,確保食物在運輸途中不會變形,希望用精緻的外觀吸引顧客。」 她續指,Pantry Foodies的食物即日製作,考慮到運送時間,會採用保溫箱盛載食物,以確保送到顧客手上仍然熱騰騰。 「我們提供到會服務後,還會安排同事向客人收取意見,藉此不斷改善和提高服務質素。」她補充。
提供到會服務後,還會安排同事向客人收取意見,藉此不斷改善和提高服務質素。
將順應潮流推出更多健康食品
Pantry Foodies亦擁有自己的運輸車隊。Mose稱有自己的車隊在運輸時間安排方面可更為靈活,例如外包車隊未必所有地點都送貨,較偏遠的地方要額外收取運費,這便難以控制成本。 在聖誕及新年假期的消費旺季,Pantry Foodies最多的一次是一個月內接約1,400宗訂單,亦曾因為訂單量太大,整間公司同事一起在廠房通宵工作。 觀塘的廠房不敷應用,生產力不足以應付需求,有時要提前兩至三週截單。為加大生產力,今年初Pantry Foodies搬到位於青衣約7,000呎的廠房,目前約有20名員工。 未來計劃提供更多中式餐品,並將在短期內推出火鍋到會。「火鍋到會將提供火鍋湯料、海鮮、牛肉及手打丸子等火鍋食材,主要針對家庭客。」Mose說。
PantryFoodies提供各式甜品到會服務。
Gloria亦指出,港人愈來愈注重健康,未來將順應潮流,推出更多健康食品。
人愈來愈注重健康,未來將順應潮流,推出更多健康食品。
不同食品迎合各類顧客
現時消費者要求高,到會食品並非是簡單的三文治、甜點、炒粉麵飯、汽水便能滿足。Gloria表示,必須要因應不同顧客提供不同特色食品,供應予親子家庭、企業,與婚宴的食物大有不同。親子家庭聚會通常會喜歡可愛的食品,包括熊熊造型的三文治,啫喱糖及甜品等;企業客戶由於大多要求在午餐時間送單,通常會選擇飯、粉麵及薯蓉等容易飽肚的食物。至於婚宴要求更高,需要較為精緻的單件食品,包括帶子杯、天使蛋、牛角包及泡芙等,不僅外觀吸引,而且食用方便。 Gloria續指,他們還可根據婚禮的主題,配上顏色相稱的食品裝飾,亦可為婚宴提供特別的飲品,包括紅酒、香檳及雞尾酒等。
熊熊三文治受到親子客歡迎。
Pantry Foodies的中式到會服務,包括香芒紫菜卷。
參考來源:ED經濟一週
舖頭1間變3間 80後賣日本水果月賺過百萬
創業心得 27.08.2018位於油麻地果欄對面的進濤果欄,主打售賣高質素的日本水果。進濤於2012年開張,至今已開業五年,由兩位「80後」馮智聰、陳志忠開設,現時進濤每月盈利超過百萬元。
今年34歲的馮智聰是進濤負責人,早期任職運輸,其後做水果則有七年。「因為水果被稱為『千家貨』,水果是不會被淘汰,只會被接受,我深信好吃的水果是不會被市場淘汰,所以選擇經營水果的生意。」馮智聰表示。由批發起家的進濤,現時一方面有分貨予超級市場和果欄;另一方面,又自家做批發,每年有約20%的增長。
今年34歲的馮智聰是進濤負責人,早期任職運輸,其後做水果則有七年。
日本水果質素高是王道
馮智聰稱進濤初期是售賣內地及台灣水果,但維持了半年就改為出售質素較高、較特別的日本水果。提到進濤的賣點及特色,馮智聰則認為進濤的水果質素高、價錢公道。「雖然有人會覺得進濤水果的價錢會比較貴,但因為挑選水果的過程是比較嚴格,所以定價無疑是較高,但事實上價錢是公道的。」馮智聰說。
馮智聰則認為進濤的水果質素高、價錢公道。
堅持誠信和溝通
他希望做到如果客人付出200元的價錢買水果,得到的都應該是200元的質素。他補充進濤的優勢是甚少出現質素或其他大問題,即使遇到問題都會及時處理,無論是零售客、批發客或網購客,有問題必定會跟進。「我覺得進濤現時未算成功,長遠仍有漫漫長路,但我深信店舖能營運至今都是基於兩個信念:誠信和溝通。」馮智聰表示。馮智聰稱進濤長遠的發展是向零售的方向進發,增加銷售點,希望在不同區域的超級市場出售進濤的水果。
創業容易守業難
現時進濤除建立官方Facebook外,馮智聰希望將來擁有自家網站、手機應用程式(App),以及跟其他公司合作以提供折扣予客人。 他認為每個人都希望「食好嘢」,真正好吃的水果可以像吃零食般,故對於進濤長遠的發展,馮智聰抱有信心。 馮智聰坦言創業的過程並不順利, 初頭要交學費是必然的,他曾試過付很高的價錢但得到質素奇差的水果,所以創業之初是「損手爛腳」、是蝕錢的。 在2013年,馮智聰的父親不幸遇上意外離開了,令他要暫時放下進濤,回去接手父親在果欄的運輸生意。
馮智聰坦言創業的過程並不順利。
曾虧損超過百萬元
然而,在他離開進濤約大半年的時間,進濤的營業額大跌,還虧損超過百萬元,但他沒有認輸,反而積極負擔起這龐大的債務。過程中是相當辛苦,但馮智聰凡事親力親為,慢慢將公司轉虧為盈,雖然是辛苦,但因為有足夠的信念和決心,所有問題都得以解決。基於當時日本水果並不普及,馮智聰需要獨自去日本找生意,甚至要尋求在日本讀書的朋友協助兼翻譯。
馮智聰凡事親力親為,慢慢將公司轉虧為盈。
有錢非萬能
由進濤開業到現在,馮智聰認為個性變得更宏觀,視野變得更廣闊,懂得站得更高去看待每一件事,做人做事不再只是「求求其其」或亂扯一通。進濤賺到錢是事實,但馮智聰看待錢都有自己的看法。「雖然錢不是賺得多,但在身邊流動的錢則很多,可能一年起碼幾千萬元或以上,然而,往往在過程中很多人已變了質。」馮智聰說。受父親的影響,馮智聰認為人和誠信永遠都在金錢之上,當然錢可以賺得更多是好事,即使賺不到都不能強求。
不怕「教識徒弟無師父 」
為人豁達的馮智聰會全副心機教導員工,毫不吝嗇把自己所學所識傳授給員工,完全不怕「教識徒弟無師父 」。 「以攝影技術為例,以前很多師傅教授徒弟往往只教三成,因為害怕徒弟會比自己更厲害。 若我教導員工,而他們又可以超越我的話,是他們自身的本事,也代表自己有改善、進步的空間,根本不需要留一線。」馮智聰說。
馮智聰於2012年投資了約40萬元於油麻地開設進濤果欄,現時已擴展到三間店舖。
六位數開設高質素水果舖
馮智聰於2012年投資了約40萬元於油麻地開設進濤果欄,現時已擴展到三間店舖。他表示一開始不是想開水果舖,而是想做批發的 。 「當時開舖時的租金不算很貴,約逾10,000元,而裝修和租金共約逾10萬元,總投資額約40萬元。」他說。 「現時進濤三間舖頭連倉租金較以前貴,因為是地舖,所以需要約14萬元。至於員工開支約30萬至35萬元;雜費如運輸約逾30萬元。」他說。
參考來源:ED經濟一週
前飛機師棄百萬年薪開便當店 每月營業額逾100萬元
快餐外賣 24.08.2018飛機師,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職業。飛機師李有鈞 (Rudy)年薪過百萬元,但為了實現創業的理想,決定辭掉機師一職,於2014年開設森川弁当,4年間已擴展至6間分店,年底計劃再開1間,每月營業額更超過一百萬元,每日約售1,200盒便當。
前飛機師棄百萬年薪,創業賣便當,營業額月入百萬。
Rudy坦言經營食店跟揸飛機的道理一樣,都著重team work,老闆要跟員工上下一心才會成功。他又指飛機師處事冷靜,做生意也要有這種態度,面對困難不能亂陣腳,克服後必定會有得著。
飲食業要親力親為
70後的Rudy,年輕時經常跟爸媽及哥哥到日本玩,每次坐新幹線時都會吃鐵路便當,兩兄弟自此便愛上便當。Rudy決定創業時,就想到開日式便當店,Rudy說:「我認為創業要選擇有興趣的行業,這樣才會投入,更容易成功。」森川弁当開始時是Rudy跟哥哥合資,他仍可繼續飛行工作,後來哥哥有其他工作發展而退出,他便跟太太接手,亦放棄做飛機師。他表示:「當時有心理掙扎,因飛行是我的夢想,一直很嚮往,不過做飲食業有太多濕碎事要處理,必須親力親為,很難假手於人。」
另外,他認為當時日式便當專門店在香港較少有,故有發展空間,於是便決定全身投入。
Rudy當年做飛機師,經常可周遊列國。(被訪者提供)
畢竟對飲食業是零經驗,森川起步可謂出師不利,原以為開在日本人聚居的紅磡區,應該大有作為,但發覺日本人愛在家自製便當,故生意起初並不佳。
派傳單有技巧
Rudy於是改變策略,把森川搬到商業區,專攻白領一族市場,先搬到鰂魚涌,後再搬到金鐘,成績就大躍進。他說:「做食店最重要做宣傳,要令食客知道你的存在,我們除了在網上宣傳外,還有派傳單。」「不要在午飯時間才派,因他們離開公司食飯時,通常都已挑選了心水餐廳,故派傳單的最佳時間要在返工時,我跟太太早上8時已在金鐘派傳單,他們見到後便有機會在午飯時選擇我們。」此方法果然湊巧,金鐘店當時每日平均可賣到150個便當,生意額大幅增加。
這款又稱九格便當的味彩御膳便當($88),集齊時令的日式食材。(曾有為 攝)
失敗也是件好事
森川不只做零售,也會做到會服務。最令Rudy深刻印象的,便是曾跟便利店合作,每天供應 1,200 份食物。 他說:「記得當時森川只開了半年,我們經驗不足。第一、二天把食品交到便利店,發現溫度太熱,便利店拒絕收貨,千幾份食品被打回頭。」便利店負責人更揚言,若第3天依然未達標,便中止合約。Rudy這次就由凌晨起開始製造食物,再密切監察食物的溫度,天光後便送到便利店,溫度最終合格,便利店接收這批食物。
森川的九龍站分店,除了售賣便當外,還有日本食物及飲品售賣。(曾有為 攝)
Rudy直言這次的失敗經驗,讓他知道甚麼地方出錯,日後再不會犯同樣錯誤,故此他認為失敗並不可怕,甚至可以視作是一件好事,可讓自己不停改進。森川4年前開業,當時全間公司只有8人,現在已增至40人,規模愈來愈大。Rudy指員工是食店最重要的資產,他認為:「雙方要有緊密的溝通,我定期為員工搞飯局、BBQ、唱K ,甚至去酒吧飲嘢,跟他們建立良好關係。」
大節日假期,如聖誕及新年,Rudy都盡量讓員工放假,自己處理公事。他認為老闆只要對員工好,他們工作自然便更賣力,有利公司發展。
撰文 : 招美寶 TOPick記者
參考來源:TOPick香港經濟日報
主打多菜少肉由小店做起 「糙米家」日賣400碗糙米飯的創業路
創業心得 22.08.2018餐餐大魚大肉,隨時令體重超標!主打健康飲食的餐廳「糙米家」以招牌糙米飯及大大份蔬菜作招徠,「糙米家」負責人笑言大時大節過後,就會多了食客光顧健康餐。現時擁有兩間分店的糙米家,每日平均售出逾400碗糙米飯。糙米家早於2008年在炮台山開店,那時只是一間面積200多平方呎、容納10多個座位的小店,初期由老闆黃宇聲(阿聲)及媽媽打理,後來他與太太莊麗琴(Jane)結婚,兩公婆便拍住上經營食肆。
阿聲與太太夫妻檔打理「糙米家」。(梁偉榮攝)
阿聲表示,公公開設冰室,自小已在餐廳環境下長大,一直也想擁有自己的食肆。在大學修讀商科的阿聲自言,開店前思考過餐廳的定位:「那時候留意到出街食,餸菜往往多肉又重口味,叫碟油菜選擇亦不多。炮台山店附近有辦公室,我當時想出主打糙米飯、健康餐,菜、肉、飯的比例要1:1:1。希望能做出自己的定位。」
糙米飯少眾 吸引健康食客
果然,主打多菜少肉、糙米飯的餐單漸漸吸引到一群關注健康的食客,糙米家亦在2012年小店搬大舖,從砲台山遷移至灣仔,由200平方呎的小店轉為近約1,800平方呎的食肆,更於2016年在北角開設逾2,000平方呎分店,至今經營了10年,生意愈做愈好。糙米家現時平均每日售出400碗糙米飯,夏天時每日賣到逾200份沙律。 Jane說:「主打健康食物,不止女士,男士食客亦都多。特別是大時大節、紅日之後很多人過來吃飯,因為心理上吃了大魚大肉、太邪惡後,就想過來吃菜平衡返。煮法亦近乎媽媽感覺,好少起鑊用很多油煮,通常是輕度炒,口味與回家吃無太大分別。」
灣仔店的食客以在該區工作的人士居多,北角店則招徠一群街坊客。Jane稱,糙米飯餐、沙律不足以應付街坊客的要求,他們傾向吃小菜,所以糙米家設計了一些家常菜式,例如是煎肉餅,同時加入藜麥、牛蒡食材,做到「肉餅也可以多些纖維,而非只是啖啖肉」。他們希望能夠從大眾常吃的餸菜中,加入健康元素的理念,即使健康菜式也不一定「離地」。
肉餅加入藜麥、牛蒡食材,增添纖維量。(受訪者提供)
鑽研技巧煮出軟綿綿糙米飯
阿聲及Jane認為,近年愈來愈多人注重健康飲食,昔日糙米飯予人口感粗糙,令人卻步,但現時很多人也了解到糙米飯含高纖豐富礦物質的益處,加上他們多年來不斷研製煮糙米飯的技巧,利用「二次坎」的煮法,先煮糙米,再混合白米煮第二次,讓煮出來的糙米飯軟綿綿,使食客不再抗拒食糙米飯。
阿聲認為菜、肉、飯的比例要1:1:1。(受訪者提供)
夫妻檔易磨擦 坦白商量培養默契
隨着糙米家運作愈具規模,兩人亦有明確分工:阿聲負責管理廚房及研發新菜式, Jane則處理行政工作、餐單設計等等。只是能夠建立現時的默契,亦非一朝一夕之事。 Jane記得,最初放棄本身從事教育行業的工作,決心與老公拍住上,豈料出現了不少磨擦,「初時對餐廳的工作毫不認識,我負責水吧位,經常被他罵東西不是這樣做、檸檬不是這樣切,搞到我火都起!幸好我倆有什麼事會拿出來說,我告訴他這樣合作我會很不舒服,慢慢大家找到一個舒服的合作模式。」
阿聲(右)與Jane(左)現時分工未明確,培養出工作默契。(梁偉榮攝)
Jane形容,阿聲是一名「入咗血」的廚師,為設計新菜式日想夜想,她續說:「試過有晚半夜三更,他突然拍醒我,跟我說『老婆,我想到某某菜式怎樣煮了』,我不禁反了白眼,誰想夜媽媽跟他開會傾,我也想放工!幸好我與他一起工作,明白他的熱情,互相體諒。」
工作狂時刻思索業務事宜
作為工作狂,阿聲自認24小時也是工作模式,他認為老闆既是身份亦是生活,即使在外旅遊也會到當地餐廳偷師,想想別人如何炮製菜式、餐廳的環境如何佈置。他認為,經營飲食生意回報慢,亦要花時間培訓員工,但如此才能傳遞自己的飲食理念,所以他不急於擴展業務,最重要是健康飲食的精神得以秉承。
「糙米家」以糙米飯及多菜的套餐作招徠,吸引注重健康飲食的食客。(梁偉榮攝)
參考來源:TOPick香港經濟日報
80後棄做空姐 開烹飪工作室 月入40,000元
創業心得 20.08.2018「80後」的Celia,曾做過空姐及地產行業,不過由於對烹飪很有興趣,並且看好行業的前景,最終在2015年創立了自己的烹飪工作室Cooking Fever Cooking Studio。工作室創立資金約60萬元,約兩年回本,成立至今近三年,現時每月營業額逾10萬元,Celia月入30,000至40,000元。
放棄空姐及地產行業
畢業後做過空姐的「80後」Celia,後來亦從事過地產行業。Celia因中學已開始幫家人煮飯,本身對烹飪有很大的興趣。 同時,她認為不少香港人希望可以和朋友一起煮飯聚餐,但卻礙於家居廚房空間太小,相信開設烹飪教室有一定的商機,故放棄了原來的地產工作,在2015年創立自己的烹飪工作室Cooking Fever Cooking Studio。
Celia的烹飪工作室成立近三年,現時每月營業額逾10萬元。
Celia的烹飪工作室創立資金約60萬元,主要用於裝修、購置廚房器皿及支付租金等,開業約兩年便回本,創立至今近三年,現時工作室每月有逾10萬元的營業額,Celia月入30,000至40,000元。烹飪工作室面積約1,500呎,可容納約60人。Celia的烹飪技藝主要是自學,由於本身喜歡西餐,她的烹飪課程以西餐為主,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及法國菜等。最近Celia亦聘請了一名日本菜導師,並且在今年1月新增了日本料理課程。她認為日本菜精緻又健康,且市場上少有這類課程,相信會受到歡迎。
教公司團隊烹飪最賺錢
Celia的烹飪課程,通常會在三小時內,教授三至四道簡單易學的西餐或西式甜品。
工作室現時另有三名兼職員工,輔助Celia開設烹飪課程。她表示,由於烹飪課程時間不固定,請兼職員工更為合適,亦可節省開支。目前工作室收入來自小班及公司團隊烹飪課程、出租烹飪場地及與品牌的合作。
烹飪工作室現時七成收入來自公司團隊烹飪教學。
Celia的小班及公司團隊烹飪課程,通常會在三小時內,教授三至四道簡單易學的西餐或西式甜品,以確保每位學員都能掌握烹飪技巧。烹飪課程每位學員收費介乎550至580元。
公司客包括CSL滙豐資生堂
小班烹飪教學人數一般在8至10人;而公司團隊烹飪教學,人數通常在20至40人,後者為現時最賺錢學堂,佔整體收入約七成。工作室創立至今,Celia接到不少大公司的生意,包括CSL,滙豐銀行及資生堂等公司。「公司烹飪課程通常以小組比賽形式進行,同事需通過合作完成烹飪任務,可幫公司達到建立團隊合作的目的。」Celia說。
烹飪工作室佔地面積約1500呎,可容納約60人。
工作室亦有場地出租服務,由於工作室場地大且裝修新,吸引不少電視台的美食節目租場,而不少年輕人亦會租場作生日派對等用途。租場一般按小時收費,每小時約1,200至1,500元。
烹飪工作室定期更換菜單吸客
Celia舉辦親子烹飪班。
另外,Celia指出,現時有小部分收入來自與家電及食材品牌的合作,通過為品牌商設計其產品相關的食譜,幫助品牌商吸引客戶。而工作室的支出主要包括租金、人工及食材,租金佔整體支出約一半。Celia表示,平時主要通過工作室網站、Facebook及Instagram等網上平台做宣傳。她亦上過一些電視台的烹飪教學節目,希望令更多人認識到她的烹飪工作室。因應四季的時令食材,Celia通常三至四個月更換一次菜單,她亦會配合不同的節日,教一些特別的菜式及糕點,例如在中秋節教製作冰皮月餅,或在新年推出紫薯千層糕等課程,藉此吸引更多學員報名課程。現時Celia的工作室已有穩定的客源,生意亦愈做愈好,每月平均可開設十幾堂烹飪課程。不過她坦言,創業至今遇到不少困難。
曾洗碗到凌晨兩點
「創業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一手包辦。剛創業時,我需要自己找裝修材料;工作室水管漏水又需要自己找人維修。因為一開始未請到人洗碗,我試過教完烹飪課,洗碗到凌晨兩點才走。」她亦表示,有些公司客戶要求較高,希望在三個小時內,做較為複雜的菜式,可能導致學員無法完成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她會盡量和公司交涉,希望可取得平衡。談及行業競爭,Celia指市場上的一些烹飪課程,主要以導師示範為主,而她的課程會確保學員可親身實踐。至於未來,Celia計劃在今年出一本烹飪書籍,她亦期望未來可以拓展工作室的規模或開多一間工作室,以及尋求與更多品牌商的合作。Celia表示,由於電視台會租用她的烹飪教室拍攝美食節目,吸引一些家電及食材品牌的產品贊助,包括洗碗機、焗爐、粟米油及不鏽鋼器皿等,令她節省開支。Celia指出,品牌商主要希望藉此增加其品牌的曝光率。同時,烹飪課程的學員,通過在烹飪過程中,親身試用該些廚房家電或食材,或會對產品產生購買興趣。
參考來源:ED 經濟一週
繼承父業 創立香港豆品品牌
飲品 17.08.2018俗語說酒好不怕巷子深,而豆好一樣可以做到皆知巷聞。在1958年成立的新佛香食品有限公司,一直從事豆品製作及批發,在96年由二代Jeff(羅孟慶)接手,面對着在香港做廠的難題,Jeff不想父親的心血被毀去,一步一步作出改變,把原本只是供給街市的小型工場,變成可以進駐超市,更在07年創立自家品牌壹品,把不同的豆製產品帶到每個市民的手中,成功打造出一個豆品的香港品牌。
為了不讓父親的心血消失,Jeff接手家族生意,用了三十多年時間,創立出壹品,讓自家的豆製品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
走進位於元朗石崗的新佛香豆品廠,Jeff表示廠房是24小時運作,不斷製作豆腐、豆漿、豆腐花、豆乾及豆卜等不同產品,「我哋嘅產品堅持香港製造,採用非基因改造嘅黃豆,及不加防腐劑及化學物。每個時段都有產品生產,然後送貨畀唔同嘅商戶,產品就夠晒新鮮。」
Jeff(右)不時會巡視廠房,確保製作過程不會出現問題。
今年48歲的Jeff是新佛香食品有限公司的行政總裁,同時是壹品的創辦人,公司大小事務都親力親為,「平日我都會留喺工廠,監察製作過程,亦會與同事開會,決定市場推廣、產品開發、業務發展等,我哋產品會批發畀街市、零售商及食肆。」
Jeff的父親在1958年在觀塘創立豆腐工場佛香齋,製作豆品供應給街市攤販,其後工場遷至元朗,改名為新佛香,而Jeff自細在豆腐工場長大,「屋企人成日會喺工場做嘢,細個會去玩,但就冇掂過整豆腐。」
新佛香豆品廠24小時運作,每個時段都會安排生產不同的豆品。
家人返對回廠幫手
在城市大學修讀資訊科技的Jeff,95年畢業後,做了年多的程式編寫員,其後眼見正在打理豆品廠的父親身體漸差,決定接手豆品廠。「當時programmer前景唔錯,喺香港做廠反而係夕陽工業,所以屋企人反對我返廠幫手,但我睇得出阿爸放唔低豆品廠,於是我話:「『我想幫阿爸手』,家人見我好堅持,最後都同意。」
隨着Jeff的努力,現時新佛香豆品廠每天生產超過10萬件產品,廠中大多是採用自動化設備,以應付生產需求。
為接手豆品廠,對廠內事務都不熟悉的Jeff,決定留廠學藝,「整豆腐係凌晨12點開始,磨豆、隔渣、煮漿、凝固等,早上就出貨畀人,自己會做埋司機,之後又開始浸黃豆,準備夜晚整豆腐。喺工廠工作時間長,當時我直接同啲師傅一齊喺工場留宿,學習製作技巧、生產程序及廠房管理,咁樣就過咗3年。」
攻連鎖飲食集團
當時內地食品大量湧入,豆腐市場也打起了價格戰,為了求存,Jeff要找新的發展路向,「街市只係睇邊個來貨平就入邊個,最終只會變惡性競爭,而大型超市及連鎖飲食集團對豆製品係有需求,價錢未必係第一考慮,對衛生及食品安全會有高要求。我打算向呢個方向發展,將資源放喺食品衞生上,廠房自動化,但凝固及壓榨豆腐依然保留人手處理,以保持質素。」
現時公司發展漸有規模,Jeff不時與同事開會,討論公司的發展方向,及產品推廣策略。
02年,新佛香開始生產樽裝豆漿,同時亦打開了超市及食肆市場。為了有更好的發展,到07年,Jeff遂成立自家品牌壹品,「之前都係幫人代工豆品,發現做咗幾十年豆腐,冇乜人識新佛香。要有更好嘅發展,有個自家品牌會好啲,加上我哋對豆品嘅質素有堅持,自家品牌可以自己話事。」
連渣煮更有豆味
為了經營壹品,Jeff不斷對豆品作出改善,及推出新產品,「傳統整豆漿會係將黃豆磨成漿,然後隔渣拎去煮,但我試過日本嘅豆漿豆味更濃,原來佢哋會連渣拎去煮,然後先再隔渣,於是我哋轉用呢個方法,加上比例調配,味道會同市面好唔同,熟客一飲就知係我哋壹品嘅豆漿。另外,有客人向我哋建議想食得更健康,於是我哋推出咗有機豆腐、無糖豆漿等產品,畀市民有更多選擇。」
Jeff認為公司要發展就要開拓不同的市場及產品,於是推出有機豆漿、黑芝麻豆漿,有機豆腐等不同的新產品。
在Jeff的步步經營下,豆品廠上年的營業額超過1億元,他希望把壹品豆漿打造成家傳戶曉的香港品牌,「香港製造嘅食品唔會比外國差,質素會有保證,嚟緊會開發豆腐味嘅沙冰、麵包、雪糕等,仲會開設門市,專售自家嘅豆製產品,畀市民食得健康又放心。
除了豆品外,壹品亦有推出即食涼粉。
參考來源:ecjobs青雲路
陳豪由Espresso開始的咖啡開店夢 烘焙咖啡豆沖製一腳踢
創業心得 15.08.2018陳豪愛咖啡是人所共知,但他一直只在做零售咖啡原材料的生意,並未開咖啡店。陳豪從興趣到落手落腳做生意、從明星藝人娛樂大眾到親手烘焙咖啡,甚至沖咖啡給大眾喝,陳豪自言只會慢慢學習,一定會愈做愈好。
像陳豪這樣的藝人做生意,不是明星效應那麼簡單。他不諱言一定有明星效應存在,但他發現搞了幾次Pop-up,有些人是來湊熱鬧,有些人是想同明星影相,有些人真的來捧場試咖啡。又有些人影完相唔好意思,便留下來試下咖啡買下東西,甚麼人也有。對於大家以睇明星心態來捧場,他說OK。
「我的工作就是演員,是entertain大家,我不會市儈到你一定要幫我買。你肯試咖啡,已經是個好開始。」
但陳豪發現,只要一直有群眾,透過時間就會釋放購買力。
「明星效應是可以吸引群眾繼而變成sales,作為老闆的角度,絕對是好事。」
朗豪坊的Pop-up Store已告一段落,但之前陳豪每次出現,都吸引許多粉絲。(黃建輝攝)
陳豪說他未開店前,已有客人想他提供咖啡豆,他覺得why not?於是便開始幫客人提供技術支援、咖啡豆、培訓等等,換句說話,幫人開店set up,但就不是幫自己開店。
「這些幕後的工作,其實與我做演員很不同,但我一樣enjoy。」
昔日他在家做烘焙,犯錯沒所謂可以再來過,如今要交給客戶,成與敗就很大影響,不可有任何的差池。他在荃灣開設的Blooms Roastery – Craft Tea,就設有中央廚房及烘焙室,為客戶提供不同的咖啡豆。 他說:
「一杯好的咖啡,原材料的質素佔了三成,而最重要就是烘焙,佔了一半的成功因素。」
陳豪認為茶是很大的新興市場,深信會像咖啡一樣出現另一股熱潮,所以他開業之初,已決定咖啡與茶雙線發展。圖為Blooms的茉莉小龍珠。(黃建輝攝)
收支平衡不是最重要
問到他公司現在是否收支平衡?以前讀會計的陳豪這樣回答:「賣咖啡及茶,可以賺到幾多錢呢?齋賣咖啡在香港根本不能生存,連租也不夠交,但為何我還要做,因為我鍾意咖啡。我亦學識了收支平衡不是最主要,最重要是將生意推前一步,像5年、10年後,公司的發展會如何?」他說做生意一段時間就要擴張,而他一直有許多發展及構思,希望這些遠見最後都可以落實下來。
陳豪相信設計及包裝可以帶動銷售,他認為消費者是想消費的,只要製造原因。這款名為CarryOn的,布袋就盛載著6包3款風味的咖啡。(何小雲攝)
咖啡分店不用多
陳豪說: 「我第一杯是飲 Espresso,不喜歡,放了很多糖,勉強飲得過。」 後來飲有奶咖啡,還是放了很多糖,他覺得那時是被那甜味吸引住,但現在回想,甜味其實蓋過了咖啡的真正味道。 直至他買了第一部Espresso機,學沖咖啡、學磨豆,反覆試驗要奶還是不要奶,Espresso加了水又會怎樣,透過實踐經驗,才慢慢愛上咖啡,這樣一晃眼已10年。
許多人都有興趣知道,陳豪何時會開咖啡店?「 我很慶幸我最初沒有開店,不然就負擔很大,沒有足夠的資金捱過風浪,最後生意就會做不住。」「 你讓我烘焙咖啡,我只會愈做愈好。做生意也一樣,我現在不識不代表不會學識,透過時間只會愈做愈好。」
陳豪說坊間的咖啡店,小店的品質好,但沒有能力擴張;大公司連鎖店到處都有,但品質未能提升到更高水平。他希望他開的咖啡店,能將兩者的優勢融為一體。「既有好的品質,而且又方便到大眾,而且不需要用太貴的價錢,就可以享受到應該enjoy到的咖啡。」 他說去年已有開店的計劃,希望明年可以在香港落實。 「我的計劃是在香港開3至5間,不能開太多,一來品質監控有困難,二來舖租貴,負擔咁大的營運費用,生意再發展就會有困難,3至5間讓大眾知道品牌的存在已足夠。」
參考來源:TOPick 香港經濟日報
80後開凍肉舖做Mr. Beef 半年回本 月賺12萬元
食材 10.08.2018【80後創業開凍肉舖 】「80後」Vincent 因工作對食品行業產生興趣,而萌生開凍肉舖的念頭。2014年他伙拍檔斥約50萬元積蓄,在觀塘開設Mr. Beef,主力賣豬肉、雞肉及牛肉,短短半年便已回本。其後,更在2015年開設工廠做肉類批發。公司去年每月平均淨利潤約12萬元。
「80後」的Vincent在內地大學畢業後回港工作,曾從事食品批發公司的銷售工作,令他對食品行業產生興趣,因而萌生開凍肉舖的念頭。「我當時負責將肉類批發給超級市場,發現超級市場入貨最主要考慮成本,未必注重肉類的品質,這令香港市民很難買到優質的肉類產品;加上我當時從事這份工作已有7年,希望可以跳出舒適區,創立自己的事業。」Vincent說。2014年Vincent伙拍檔斥50萬元積蓄開設Mr. Beef,主力賣豬肉、雞肉及牛肉的特別部位,如斧頭扒、肉眼頂等,半年便已回本。Mr. Beef現時落戶於觀塘的駱駝漆大廈約700平方呎單位,產品售價約幾十元至約300元,客戶以30至50歲的家庭客為主。
Vincent的Mr. Beef現時月賺12萬元。
推平價產品作宣傳
因為是樓上舖,人流不算太多,Vincent表示,首先需確保產品品質,客戶才會再次惠顧。另外,他亦主力用Facebook宣傳,每兩周,就會推出十款平價商品,吸引客戶到店舖消費。 其後,Vincent亦開始着手網購送貨服務,希望透過網店,擴大產品的銷售範圍,及吸納更多顧客。 Vincent坦言:「相比開餐廳,需要花費的裝修成本及廚房人手成本較高,而開凍肉舖只需簡單的裝修及購買雪櫃等,前期投入少,導致越來越多競爭者入行。」 他認為唯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盈利增長。故於2015年,Vincent決定再下一成,投資50萬開工廠,並租下觀塘工業大廈1,500呎單位。 「有工廠可生產自家產品,令店舖產品更為多元化,亦可做批發。」他說。 「我們現時的批發客戶主要為街市舖、餐廳及超級市場,包括一田超市等。我們還會上網或透過飲食雜誌,不斷尋找新客戶。」他補充。 現時Mr. Beef的業務收入來自三方面,分別是實體舖、網店及批發,公司去年每月平均營業額約100萬元,淨利潤約12萬元。
Mr. Beef現時落戶於觀塘駱駝漆大廈約700平方呎單位。
Mr. Beef現時落戶於觀塘駱駝漆大廈約700平方呎單位。
Mr. Beef現時落戶於觀塘駱駝漆大廈約700平方呎單位。
代理泰國肉類產品
Mr. Beef進貨渠道主要為香港供應商。為了增加產品的獨特性,Vincent去年底開始直接與泰國的廠商合作,代理當地的肉類產品。 「泰國有不少優質的肉類產品,我們引入當地產品,再批發給香港街市和超級市場,在香港的銷量非常好。未來計劃代理更多泰國及東南亞的肉類產品。」他說。 不過,Vincent亦表示,語言不通和文化差異是在泰國做生意最大的障礙。另外,當地廠商對入貨量有一定要求,每次入貨成本可能就需要幾十萬元,由預付貨款,到賣出產品後收回資金,通常相隔一段時間,故在流動資金方面有不小壓力。 季節因素亦影響銷情,Vincent指出,步入夏天,人們對肉類的消費意欲降低;而冬天是行業的旺季,聖誕節期間通常需要在工廠通宵工作。 Vincent坦言創業的頭兩年最為艱難:「最初沒有足夠的資金去請人手,入貨、看舖及清潔等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做,每天早上9時返工,晚上12時收工,做足15小時,更試過一整年都無放假。」
Mr. Beef亦售賣調味料。
Mr. Beef亦售賣調味料。
為加大工廠生產力及推出更多新產品,今年6月,Vincent將工廠搬遷至葵涌約3,000呎的單位。 Mr. Beef現已增聘至6名員工,分別負責生產、採購、銷售及看舖等工作。 未來Vincent希望可以盡快增加分店數量。「我計劃今年去不同的商場展銷,藉此了解產品在不同地區的反應,再決定新分店的位置。」
Mr. Beef現時位於葵涌工廠的辦公室。
Mr. Beef參加商場展銷。
參考來源:ED Smart 經濟一週
金融女中環開慢煮小店 龍蝦湯流心牛角包搶晒fo
創業心得 06.08.2018【心水食桌】
商廈林立的中環,人來人往,看似只是上班的地方,其實暗藏不少高質素餐廳。當中有主打慢煮的西餐廳,老闆鄭麗珠(Vivinne)研發兩款鹹味牛角包──流心龍蝦及冬蔭功湯,爆湯多汁,為變種牛角包。此前,她從事金融業10年,一頓晚飯令她萌生開餐廳的念頭,更自創多款特色美食吸引顧客。
自創泰式冬蔭功流心牛角包味道酸辣,口味獨特,$36。
龍蝦湯流心牛角包口感似酥皮龍蝦湯,$42。
很多餐廳老闆都因自小喜愛入廚,長大後就想擁有自己的餐廳。然而Vivinne不太一樣,她說小時候自己就像其他小朋友一樣,由外傭照顧,基本上不用自己下廚,對煮食亦沒有興趣。直到16歲到英國留學,思鄉病令她不得不走進廚房,「去到外國生活後,因為掛念香港的美食,如焗豬扒飯、北京填鴨,這些都是自己做,所以就培養了自己想吃甚麼,就會親手下廚的習慣。」無師自通的她,吃過無數自家出品的「美食」,笑言是屢敗屢戰。
投資七位數 每日限量50個
人在異鄉,慢慢培養出對煮食的興趣。回港後,有一次到酒店吃晚餐,才引發她開餐廳的想法,「有次在半島酒店的法國餐廳吃Chef Table,看到廚師拿出一樣真空慢煮的食材,只是做了裝飾便可以上菜,就想讓更多人品嚐這個煮食方式。不過開餐廳前,我需要研發如何做真空慢煮,故報讀了法國廚師協會的課程。」之前從未想過做飲食業,巧合地遇上機會,投資七位數字開店。 本來一心主打真空慢煮食物,無心插柳下做出流心牛角包,意外地受歡迎,「剛開業不久,想客人享用飲品之餘,又可以有輕食,才決定研發流心牛角包。那時候純粹看餐牌,看看有甚麼可以配合牛角包,於是選擇了龍蝦湯及冬蔭功。龍蝦湯比較傳統,吃起來有點像酥皮龍蝦湯,至於冬蔭功則是剛巧夏天,我們的餐牌又有冬蔭系列。」Vivinne補充,牛角包一定要新鮮焗才會鬆脆,較不易吸收湯汁。此外,湯的質感亦不能太稀,否則會令牛角包變腍。現時,小店每日限量50個牛角包。
牛角包做得鬆脆,更無意間成為小店的招牌。
她亦推介兩款菜式,首先是真空慢煮挪威三文魚配冬蔭清湯,「我們把三文魚真空慢煮,保留水份和味道,上菜前再燒一下,做成燒烤的感覺,把三文魚的油香帶出來。」冬蔭清湯都是餐廳自創,「很多時魚的菜式都會配忌廉汁,我想做比較特別的味道,就用了冬蔭,因為冬蔭的香料能帶出海鮮鮮味。我們還用冬蔭湯加骨膠原煮成箒喱,放湯後箒喱會溶化,湯會變得更濃郁。」另一高纖之選──真空慢煮北海道珍寶帶子穀物意大利飯,「我們用當造及地道食材,生熟薏米可以祛濕健脾,加上藜麥做成意大利飯口感的主食。」
真空慢煮挪威三文魚配冬蔭清湯,屬自家fushion菜,三文魚的熟成程度剛好,$158。
真空慢煮北海道珍寶帶子穀物意大利飯,以藜麥及生熟薏米代替飯,健康之選,$148。
活性碳咖啡 富士山下打卡
飲品方面,芝味特飲和富士山下均由咖啡調製,「芝味特飲好像可以飲的Tiramisu,有咖啡的苦澀味,頂層的奶蓋有芝士味,又鹹又甜。」另外,富士山下用了雙倍特濃咖啡,入口帶橙味,加入活性碳,表面鋪上濃厚的手打奶泡,造成黑白色雲石效果,打卡一流。
芝味特飲,甜中帶苦,是Tiramisu的液態版,$44。
富士山下是咖啡師自創飲品,加入活性碳令咖啡變成黑色,層次豐富,$50。
老闆娘Vivinne識食之餘,亦煮得一手好菜。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90後音樂系回流生開網店 自創抹茶雞批
甜品 03.08.2018「以前我會覺得,如果不讀音樂就沒有其他興趣了,其實這幾年開網上甜品店,改變了我的人生觀 ,我明白有些事情,不是說堅持就可以成功。」24歲的陳蔚琦(Tiff),由音樂創作變入廚,她自言轉變是意料之外,過程中卻意外地找到自己另一個興趣,成為一門生意。
Tiff由音樂創作跳入廚房,她直言不是放棄夢想,只是換個形式發揮創意。
網上平台「電音實驗廚房」主理人Tiff,中學時期開始戀上流行音樂,立志要當一位音樂人,「當時我上網學結他,自己作曲,如果將來想在這方面發展,則需要進修,於是就申請到美國讀流行音樂創作。」成績優異的她,18歲那年獲獎學金到美國留學,本來打算畢業後,一心回港做創作人,「回來後,我有發表過歌曲,亦派過台,但我發現,原來讀書跟現實總會有落差,錢是一個問題,事實是這行不能為生。」
網上自學廚藝 主打健康抹茶甜品
創作期間,Tiff不時會去健身,「那時候,創作需要長時間對電腦,很不健康,所以就想做運動,加上健身可以訓練意志,令我學會堅持。」愛抹茶的她當時為了健康,便開始研究自家製少甜的抹茶甜品。「最初,我只是在個人平台上發放自製的甜品相,沒想到竟有朋友鼓勵我去賣,於是三年前,就膽粗粗開始了。」她自認沒有入廚天份,又不是讀廚出身,故很多時候都是從網上學習,經過多番努力與失敗,才練成如今的廚藝。
三年後的今日,雖然Tiff仍未有自己的餐廳,但她透過參與PMQ Taste Kitchen計劃,終有機會將自己的創意,直接呈現顧客面前;當中每款食物,均都加入抹茶的元素。為慶祝自家品牌成立三周年,Tiff將歷來的招牌甜品,設計成一個抹茶Tea set,名為Chapas Dim Sum Set,合共九款抹茶甜品及飲品。當中最特別的,就是由日本慢煮雞肉、洋葱、蘑菇、富士蘋果,以及青瓜粒製作而成的抹茶芝味雞批,入口鹹中帶甜,味道似中式雞批。另外,就是以清酒製成的Tiramisu,清酒混合抹茶完全沒有違和感,清酒夠突出之餘,又不會搶走抹茶味。
Chapas Dim Sum Set構思來自中式點心,故以蒸籠盛載,$298。
NZ Ora King Salmon Brown Curry的煮法構思來自泰國咖喱,$198。
學音樂創作 成設計菜式靈感
頭盤有Chaprese,即是番茄水牛芝士沙律,特別之處在於醬汁,以羅勒、薄荷、橄欖油、醋,再加抹茶粉做成,加上煎茶柚子啫喱配沙律,口感清新,是一道適合夏天的開胃菜。另外,NZ Ora King Salmon Brown Curry用上新西蘭三文魚,以慢煮方式烹調,配以特製醬汁,「我們用了豆漿、椰漿、香茅和焙茶粉等做成醬汁,食落有少少甜,似豆酥的味道。」
至於Golden Umi.Chamen,即是北海道海膽、帶子和牡丹蝦配抹茶麵,「抹茶麵是我們自己做,湯底用了牡丹蝦頭加清酒煮成,最後將馬糞海膽打入醬汁。」這道菜不但賣相吸引,用料相當矜貴,鮮味十足。年紀輕輕的她除了創意十足,思想亦見成熟,「我不會說做了廚就放棄音樂,那時候學創作、學找靈感,如今都可以運用在菜式設計上,以前在書本上吸收的知識一定不會浪費。」
Golden Umi.Chamen材料矜貴,賣相及味道亦相當吸引,套餐價$790(需預訂)。
Pop Up餐廳位於PMQ。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鰂魚涌小店每日營業2小時 港廚用鮮腩排製最地道肉骨茶
餐廳 01.08.2018於鰂魚涌有一間餐廳為求達到食材的極致,只開兩個半小時,犧牲營業時間,利用其他時間準備食材。這間餐廳是香港主廚Kelvin師傅夫妻檔經營。身為香港人的Kelvin為甚麼能煮出如此地道的馬來菜式?原來於Kelvin入行的30年裏面,曾於不同的五星級酒店工作。而每間都有星馬菜的當地廚師,30年間不停的浸淫、吸取經驗,令他煮出現在如此地道的肉骨茶。
每樣食材都經Kelvin師傅嚴選過。
正宗古早肉骨茶用了多種藥材。
營業時間每天只有兩個半小時,但背後的準備工夫絕對不止這點時間。每天收舖後,Kelvin會踏着自行車到北角的兩個街市挑選食材,好像片中的甘草和羅漢果,他還仔細解釋如何分辨好壞。其實除了肉骨茶外,他還有其他菜式需要到九龍城準備材料。所以每天完成食材的採購後,大約晚上8時便回到餐廳開始準備工夫,直到差不多深夜12時;第二天早上8時又要回到餐廳再作準備,每件事都親力親為,不會粗製濫造。
午市後會踏單車去北角街市入貨。
靚的甘草外皮帶紅,內裹帶微黃。
可見Kelvin師傅在一碗看似簡單的肉骨茶背後下的工夫,還有限量發售是有原因的。兩個半小時絕不是一個長時間,與商業區的餐廳相比更有一段距離。但他始終認為要煮出最正宗的味道,不只為賺錢,想要特意來店的客人吃到他們想吃、更是滿意的味道。有人說肉骨茶就好像榴槤,喜歡的人很喜歡;討厭的人很討厭。若你想試一下這味道,不妨花點時間到鰂魚涌一試。
每個步驟都用上計時器,準確處理食材時間。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何洪記傳人殺入旺角 投資百萬搞美式茶飲店
飲品 27.07.2018「我創辦這間茶飲店之前,沒有跟任何一個家族成員提及。直至我簽了這間舖,才通知父親,他說這是好事,鼓勵我出外闖一下。」身為米芝蓮雲吞麵店何洪記第3代傳人,Jason何敏誠坦言可能有人會覺得自己「成功靠父幹」,但其實父蔭不多,努力才是最重要:「這店的資金大約是7位數字,裝修連所有東西都200至300百萬,其實與我做雲吞麵店的經驗,許多地方也很不同,唯一相同的東西是辛苦。開店以來,每日都是早上回來,夜晚抺地、沖咖啡,所有東西全部都親手做好。」
Jason花了3個月時間,不斷煮茶試茶,才研製出自己滿意的創新口味。去年年尾,Jason與拍檔Tommy開始構思合作。Tommy本身是設計師,亦是一位漫畫家,創作了一套美式風格的漫畫《Slluks》,並希望以此IP(知識產權)做些類似餐飲的活動,正好與想做茶飲的Jason一拍即合。Tommy希望將自己創作的故事內容,與產品連繫在一起:「我們的理念是,我們賣的不止是飲品,當你買我們的飲品時,還有更多的故事在背後。」
主角特調果茶,每款皆以《Slluks》內的角式命名,喝起來似mocktail的感覺。主角特調果茶,每款皆以《Slluks》內的角式命名,喝起來似mocktail的感覺。Jason花了差不多3個月時間,構思出與別不同的茶飲。「好像旺角這裡,至少有數十間店是賣台式飲品,所以我的水果茶有點反傳統,不走台式飲品的文青路線,而是比較美國式的風格。還有我們的氮氣茶,我們用的氮氣機並不是傳統般使用樽裝氣體,而是全部由空氣中抽去其他的空氣成份,再把剩餘的氮氣注入咖啡內,整體會滑很多,氣泡更有氣得多,以及咖啡因也低很多,所以會更好喝。」就連包裝上也花心思,以特製的啤酒杯盛載看起來像啤酒的氮氣茶,給人好像拿著啤酒杯逛旺角的感覺。
氮氣茶及氮氣咖啡,色澤看起來如啤酒一樣,泡沫入口亦綿密細滑。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90後上水創業11個月 靠醉雞湯麵發圍
創業心得 12.07.2018DSE放榜是莘莘學子最徬徨的時候,努力過後倘若升不到大學便感前路茫茫。而這兩位90後楊梓岳(Maxi)和趙家健(阿健)DSE分別11分與2分,均不夠分上大學,卻沒有選擇重讀,而是進修後早早投入社會工作。Maxi畢業後從事飲食業,而阿健報讀毅進打算考警察卻在最後面試失敗,便找了一份搬運的工作,直至Maxi提議在上水經營食店,由此便開始創業的道路。
這間在上水馬會道新開的麵店「鳳鳴居」是由兩位90後年輕人(左)楊梓岳(Maxi)和(右)趙家健經營。
蟲草花雞湯米線$55。創業路上,他們比較幸運,起初他倆只用了4萬元購置爐具碗碟和1萬元租Maxi契媽於新祥街的店來試水溫賣車仔麵。Maxi說:「『好煮意』係我契媽開的店,那時候我找不到地方做又想開食肆,外面地方租金太貴又負擔不起,於是問他們借地方在上午時段開市。直到現在,我很感激契媽當日畀機會我們,讓我可以將自己嘅出品推出市面。」每日只有短短5小時試業,由上午11點工作至下午4點,4點便要趕快轉場,交回下一手準備。阿健回想當初,笑言:「其實真係白做,一個月的收入僅僅夠交租和貨錢,多一點也沒有。」Maxi亦補充說:「初初生意額最差的那天只有600元,5小時內可能不足20桌客人,我們沒事做。」有時他們自問不是不肯做,反而甚麼都願意做,連洗碗、拖地和扔垃圾也是一腳踢,但偏偏生意額還是這樣差,根本不夠維持生活。
醉香雞湯米線$48。
喇沙雞湯米線$48。起初他們以為車仔麵很容易做,怎料連普通的車仔餸菜也難倒他們,Maxi笑言:「我哋冇做車仔麵嘅經驗,去咗街市買新鮮豬大腸回來洗擦,點知洗極都咁臭!後來先知有得叫貨!」直至有一日Maxi與同為飲食業的媽媽試過粉嶺的一間藥膳雞湯底麵店,發現藥膳雞湯底在家中亦可以調配,或許會是一條出路,便到舊式藥房買湯包,並學習斬雞,開闢了藥膳雞湯米線新血路。二人由廚房斬雞至樓面落單都一腳踢,短短幾小時就賣出過百碗。
喇沙雞湯米線$48。
花膠雞湯米線$88。關鍵是每日用數十隻雞來熬製湯頭,藥膳湯底用上當歸、川芎、白芷、黨參等熬約5小時,相當醇香入味。而喇沙湯底配上雞湯,椰香味十足。至於招牌的醉香雞湯,用鮮生雞件即叫即煮,微甜帶酒香。在舊舖經營11個月,在區內薄有名氣,眼見月賺約6萬,開始有人撐,便用積蓄和向家人借錢,約花160萬元在上水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店舖「鳳鳴居」,不再寄人籬下。但月租一下子由一萬躍升至十萬,只能盡力一搏。二人均說借錢是難以開口的,「開頭問人借錢我想了很久,雖然覺得這是很冒險的行為,但有信心做好它,就算犧牲睡眠時間,也要堅持下去。」現時店內的夥計大部份也是他的家人。
花膠雖較細隻但配上雞湯,味道不俗。蒜蓉辣辣雞翼尖$18。
營業時間轉為朝11晚11,這尚未計算準備時間,其實日做十多個小時。阿健說:「根本自己是夥計,但起碼這個夥計付出多少,收入就有多少,不像替別人打工般,付出不是幫自己。」二人從前認為做老闆就可以指指點點,實際做起來,可能入貨和漏水等大小事也要自己處理,不可假手於人。
溏心蛋$12。
馬會道新店。現時剛開始營運的新店仍在試業階段,蝕賺仍是未知之數。有人說90後創業係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他們卻樂在其中,「其實就算90後、00後,甚麼後也好,有心做和沒心去做是很大分別的,只要肯堅持做一件事,即使沒有回報,也總有人看見過程中的付出。」而阿健就補充說:「其實呢樣唔得咪試第樣,最緊要夠樂觀,好似我們咁,行行出狀元,最緊要你肯試就得!」
曾寄居於新祥街「好煮意」舊舖。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傳承廣東糖水文化 唔止好食仲要有益
甜品 01.06.2018「香港後生嗰輩,一係飲珍珠奶茶,貴嘅就去到日式嗰啲甜品,佢哋覺得中式糖水好老套、唔合潮流。」杏香園第二代傳人王正綱感概道。
澳門杏香園由王正綱的父親,王英傑先生,於1965年創立。半世紀以來一直堅持宗旨,出品的糖水不但好味,而且對人有益。「糖水本身食唔飽肚,喺當年澳門經濟環境唔係太好,糖水係有錢有閒嘅人先會食。有錢人最重要係乜嘢呢?第一,你唔好食壞佢先,即係屬於養生、有益;第二先係好味。唔符合呢兩樣嘢,就唔係一種高檔嘅糖水。」
王正綱(右)經常走入廚房,親自試食糖水,確保品質符合要求。王正綱年輕時來到香港讀書,畢業後沒有回澳門,反而到油公司雪佛龍工作,直至近年母親年老退休,才接手家族生意,並於機緣巧合下,在2016年將杏香園帶來香港,在九龍城開設分店。「我哋初初嚟到,有啲客問:『咦杏香園?喂你係咪澳門嗰間。』因為好多時你有同一個名,但係同澳門唔一樣都有。所以我哋啲menu都抄返澳門嗰張一模一張,等人有個感覺係一樣咁解囉。」
結合老師傅的煮法,與父親的手寫筆記,製成「天書」使傳統技藝得以傳承。為咗秉承傳統做法,王正綱更將以往工作中學到的管理經驗,結合澳門老師傅的煮法,再參考父親的手寫筆記,製作出一套「天書」予新一輩的師傅跟從學習及訓練,確保水平保持一致。
「同出面最大嘅唔同呢,係佢哋好要求跟足王老先生同埋王老太嗰一套去做。你可以話一成不變,但係喺食嚟講,你會食返以前嘅味道。」本身擁有西式包餅經驗逾30年的輝哥,年半前來到杏香園都需要從新學習這裡的技藝與流程。
糖水吃不飽肚,於數十年前的澳門,是有錢有閒的人才吃的高檔食物。
作為老店第二代傳人,王正綱希望能將這種廣東式的傳統糖水文化,推廣至新一代。「佢哋呢一代喺手機習慣用呢種推廣形式,我哋可以利用bluetooth以地區方式去推廣,一次性吸引未試我哋,或者未試過我哋呢種傳統中式糖水嘅客戶。」
廣東糖水不但好味,更要有益,每種材料都有養生功效,製作亦一絲不苟。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90後開日式料理店 貓飯做招牌
餐廳 21.05.201824歲,不少人出社會工作冇耐,還是渾渾噩噩,未知前路。但阿邦已經是日本家庭式料理「稚」的店主。在這年多的經營裏,阿邦遇過不少困難,在裝修費上賠上20萬;又遇上與友人和平拆夥,獨挑大樑。他用《深夜食堂》出現過的貓飯做招牌菜,配上其他食物,招徠不少客人,至今業績穩步上揚,在競爭激烈的元朗絕對不失禮。
訪問期間回想創業,阿邦不斷說多謝,對《食在元朗》的谷友說多謝,對以前半島酒店師傅及師兄弟的教導說感激,提到以前的好兄弟阿恆,也是多句感謝。不少食客慕名而來,為的是一碗在著名日劇《深夜食堂》出現過的貓飯。老闆阿邦說:「喺第二話主角用貓飯治癒女主角,我與拍檔就用貓飯做招牌菜。客人睇餐牌時,未聽過但會想試,其實貓飯係一碗醬油拌飯,內有牛油、日本醬油、紫菜絲及木魚花等,定食加$10就可食到,唔少客人都係為貓飯再嚟幫襯。」除了貓飯外,阿邦表示不少食客也為鰻魚而來。「我哋嘅鰻魚大份夾抵食,炸物、馬鈴薯燉肉、和風牛肉、滑蛋吉列豬扒及咖喱都好多人叫。」
貓飯其實即有牛油、日本醬油、紫菜絲及木魚花等的醬油拌飯。稚由分別現年24歲及22歲的阿邦及阿恆創立,店鋪的實用面積僅2百多呎,足以令年紀輕輕的2人一圓創業夢。阿邦說:「中三畢業後,我去中華廚藝學院學廚3年,課程包括烹調技巧、營養學及衛生常識等,後來到中環鏞記學師,再經老師介紹到半島酒店嘉麟樓,跟咗行政總廚鄧聰能師傅3年半。」
原條浦燒鰻魚定食(包味噌湯、貓飯及茶) $128當時阿恆任職調酒師,他與阿邦是由中一識到大的朋友,在打工時大家已有創業的念頭,所以這幾年來,各自都有儲錢。「我哋從事餐飲業,3餐都包,寧願少啲出去食,放假多啲陪家人食飯,慳番啲錢。」阿邦在創業前夕更放棄自己的興趣,將已儲多年的波鞋和牛仔褲放賣,最終每人約儲了二十多萬。
咖喱吉列豬扒定食(包味噌湯、珍珠米及茶)$64日本菜成本較低
他們想過開酒吧、餐廳,但一直都沒有付諸行動,直至有次阿邦到日本旅行,靈機一觸,想在香港開一間讓人有家居感覺的日式料理店。「打工太多限制,俾好多嘢框住,創業可以有發揮空間。我哋嘅目標好簡單,想開一間屬於自己嘅鋪頭,開開心心夠生活就可以。」阿邦表示開中餐廳,需添置爐頭及蒸櫃等設備,成本好高,但日本菜就不同,只需很基本的設備便可以開業。
大阪燒(晚市供應)$68新餐廳阿邦負責廚房,阿恆主力鋪面。一直未接觸過日本菜的阿邦,在開業前3個月,向到半島酒店日本餐廳工作的師兄弟討教偷師,包括如何調校汁醬及一些菜的造法。「論刀工、烹調技巧,其實萬變不離其中,中菜師傅都可以喺短時間內掌握到日本菜嘅技巧,唯一係中菜多用爐火大鑊。
晚上甫6點,便開始有不少年輕食客入座。業主減15%租金
當阿邦掌握好廚藝後,便開始物色鋪位。「港島九龍租金比較貴,我哋住喺屯門,所以首選屯門、元朗嘅鋪位。喺機緣巧合下,我哋走入一間元朗嘅地產鋪,經紀聽到我哋嘅創業理念,就搵現時鋪位嘅業主,我哋懇求業主畀年輕人一次機會,話我哋唔係玩玩下,會認真用心去做,能夠長期合作,業主好好首年肯減15%租金。」
廚師阿偉(左)在稚開業頭一星期已經聘用,經阿邦訓練後,已由生手變熟手。可能一切來得太順利,到裝修時卻撞大板,令他們損失20萬!阿邦說:「我哋太心急開鋪啦,外面搵裝修公司報價要三十幾萬,最終上網搵到一間包一條龍裝修及出牌嘅裝修公司,只收20萬。我哋要求30日交貨,用現金找數,但臨交貨期,見間鋪仲係同廢墟一樣,裝修唔啱出牌規格,好似冇裝鮮風系統等。我哋心知不妙,搵熟人嚟睇,佢叫我哋另外搵人裝修,話呢間裝修公司出名爛尾呃裝修費。」
約半年前,阿邦看到有個畫家在街邊畫長畫,便找他畫一幅,「用我鍾意嘅漫畫人物做主題,佢只收我成本價。」裝修中伏蝕20萬
朋友說報價單不清晰,沒有列明起不到貨怎樣賠償,也不應該交現金,應付支票。阿邦說:「當時我哋俾裝修公司嘅花言巧語呃到,太心急簽咗約,只能從小額錢債審裁處或搵律師民事起訴,但咁樣好費時傷神,加上我哋已經冇錢去告。」結果他們要向銀行額外多借十多萬,另找熟人介紹的裝修公司收拾殘局,最終多花1個月完成裝修,在16年9月開業。
阿邦凡事親力親為,包括開鋪收鋪搬搬抬抬。甫開業時還未摸熟流程,怕出品不穩定,故逢星期一休息。阿邦表示:「晚市人流較多,約佔6成幾生意,主要客群包括附近居民、學生、店鋪嘅員工等,當中18至30歲約佔營業額6、7成。」
阿邦親自處理串燒,他說雖選擇不算多,但款款皆精造。阿邦指客人在午市通常會叫一個定食,如牛肉定食、吉列豬扒定食或雞扒定食,價錢由$46起,「逢星期一至五身穿校服學生會有優惠,以上3款定食都只需$40。晚市食客除咗會叫定食外,亦會叫串燒及小食。」
串燒包括燒京蔥($16)、豚肉串($18,可選鹽燒或汁燒)、雞軟骨串($18)及一口和牛串($20)等。《食在元朗》谷起生意
他們初時是零推廣,只開了一個facebook專頁,生意一直未上軌道,直至幾個月後,有谷友在《食在元朗》facebook專頁開post說很滿意稚的食物。「谷友之後有嚟試,更吸引《飲食男女》等其他報刊傳媒報導,多咗曝光嘅機會。」
蜂蜜芥末雞翼 $40生意漸上軌道,阿邦與阿恆卻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前拆夥。「阿恆一直都想開酒吧,咁啱佢同新拍擋喺屯門開,佢驚唔能夠分心。」阿邦說100%支持阿恆的決定,現稚變成獨資,為解決鋪面人手不足的問題,他將部分兼職員工變成全職。
靜岡綠茶可樂(左)及鰻魚可樂 各$22營造房間感覺
元朗有不少日式料理店,但阿邦說他沒空去想怎樣與別人競爭,只專注如何把稚做得更好。「除食物質素外,我希望畀到客人有『我的餐廳就是我的房間』嘅感覺,營造家庭溫馨。」餐廳牆上現有砌圖、公仔等,有些是朋友送來,有些是從阿邦家中拿來,他說會陸續添加。「我間房當然會擺滿自己鍾意嘅物品,畀客人覺得有新鮮感,亦有親切感。」
客人繆小姐表示:「次次都嚟吃鰻魚飯,會加錢食貓飯,我好鍾意食,用嚟撈汁好好味。」
客人陳小姐表示:「呢度嘅和風吉列豬扒炸得好鬆脆,皮唔會太厚,咖喱汁配貓飯唔會太辣,仲有少少甜。」
資料來源:青雲路百呎蚊型舖轉型專攻午市外賣 打不死大廚月蝕六千
創業心得 16.05.2018在大角嘴海景街與富貴街交界,有間只有百多呎的蚊型餐廳Tony's Hell,舖面一眼睇晒,空間全用作開放式廚房,外面設有七張高凳,百呎空間必是掣肘,卻用小智慧盡用空間。蚊型店老闆Tony小本經營,16歲入行做廚,最高位至酒店總廚,投資30萬元一嘗創業夢,備料、廚師、樓面一腳踢,只有一人作業,卻大玩廚師發辦,設計神秘晚餐,餐牌只有片言隻語,讓客人猜不透菜式,憑創意闖出名堂,三年來客人不斷。今年卻決定轉型,由過往每位約$300的神秘晚餐,轉為賣午餐便當及小食。
水晶球,轉型後走少女風路線,只因相機先吃文化。$68
昔日晚餐設計神秘晚餐,餐牌只有片言隻語,讓客人猜不透菜式,每位約$300。「過完新年回到舖頭,便收到食環署一封信,指我非法擺街,有機會坐牢,差點變成監獄風雲的主角。我會認罪,因為我的確有擺街,最後罰了錢,但無人會願意立食兩三小時,食一頓西式晚飯,所以決定轉型。」Tony說。百多呎小店,月租$16,000,雖然呎價來說已是不菲,卻是創業初哥的踏腳石。「這空間對我一個來說是足夠的,太大很難做到邊煮食邊招呼客人,鬼唔知阿媽係女人,我都想開間較大的餐廳,但資金真的有限。租這間舖,我都不想犯法,想合法去做生意,曾嘗試過申請露天牌照,因為地方太細,亦曾找專業人士去申請,最後都是出不到牌照。奈何因為香港有好多事被限制,都要被迫轉型,暫時不能做到自己夢想的事,都會好傷心。」Tony續說,「他們要我死,我偏不會死,香港人是打不死。」
大廚Tony上個月決定轉型,主打午市和小食。由過往只做晚市,轉型後,轉戰午市外賣。「午餐流量要快,用便當形式去做。便當一星期轉一次款式,會有飯、意粉和沙律。」每次會逐個炒,有自家堅持,但無論款式選擇、質素上,和昔日有明顯分別。「現在會很局限,午餐賣得太便宜,太貴又無人食,很難做到多樣食材,又有特色的食物,這區的客人最緊要快、飽肚,業績是較以前失色。」
餐廳只有約百呎,舖面一眼睇晒,空間全用作開放式廚房。
青醬意粉$45便當一星期轉一次款式,會有飯、意粉和沙律。記者由早上11時採訪至下午3時,客人寥寥可數,實在是不看好的,不禁問,哪昨日生意額有幾多?「昨日很厲害,賣了兩個午餐,收入$100都沒有。」Tony苦笑說。Tony的女朋友李樂君(阿花)間中會到店幫忙,她說,「以前Tony做到酒店總廚,賣開幾百元一個晚餐,現在被迫轉型,因為地方、租金問題,做$45一個午餐,佢係有天份、有心機的廚師。」
新鮮水果茶(無糖),其他舖頭會用茶底,Tony則以自家製粟米茶取代。$40改走粉紅色少女風路線
除了午餐,另一個策略便是增加小食,走少女風路線。小店昔日的黑牆設計,已改成粉紅色外牆。「現在流行相機先食,做特色小食都是偏向女姓,小食都可以做得特別,之前行開型格路線,現在轉了少女風,自己都覺得好奇怪。」那喜不喜歡粉紅色?「當然不喜歡,我只是喜歡黑色,為了生活,要被迫用粉紅色。」上個月轉型後,扣除開支倒蝕約$6,000。「現在要沉着氣,始終有一日我會回來,會做到自己喜歡的事。」
美人魚吐司,用天然材料製成,不加色素。$45
小店轉型後走少女風。昔日的黑牆設計,已改了粉紅色外牆。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一個人一腳踢 設計師租百呎舖賣家傳咖喱
快餐外賣 09.05.2018近日途經灣仔的星街,咖啡香怎麼變了咖喱香?才發現開了一間新的外賣小店,專賣咖喱。事先提醒,這小店真的很小,算盡只有百多呎;門口有張小吧枱,收銀機後面就是廚房,一眼可以望穿,廚房裏永遠只有一個人,就連洗碗執枱送外賣都是他,所以剛開業都差點倒瀉籮蟹……店主的名字叫亮橋(阿橋)。
平日煮菜洗碗外賣收銀一腳踢,這個店主不易做。阿橋原本是產品設計師,半途出家開食店,說不上是夢想,反而是很踏實的一回事。他說:「我做了設計十多年,都算上了軌道;但人就是要不斷適應新氣候,開食店是為了發掘更多可能性。」賣咖喱,原因也很直接。「因為媽媽煮咖喱很好食,是我們從小吃到大的一個味道。」以前阿橋的家族裏有人開餐館,也有人是酒店大廚,媽媽也盡得烹飪天份,自創咖喱秘方,「她的做法是混合巴基斯坦與印度咖喱,你吃過就知道分別。」試一口,咖喱香味較突出,入口不會太濃,屬小辣,適合喜歡吃咖喱又怕膩的人士。
招牌咖喱,香而不辣,適合喜歡吃咖喱又怕膩人士。特級崩沙腩配飯或麵 $128
一直負責吃,倒轉負責煮,阿橋才更覺得母親厲害!不想做壞媽媽的招牌,決定踏踏實實,在百呎小店做起。開店前阿橋花了一年多四出取經,之後再好不容易在星街找到舖位,租金並不便宜,做外賣店可以節省空間,但係最緊要快,偏偏阿橋只得一雙手,性格又有點執着,「一次做很多是更快捷方便,但食客不笨,一定食得出分別,所以我寧願逐少做,甚至即叫即煮。」真替他抹一把汗。
炸雪糕裹上椰絲炸脆,吃時中間仍然冰凍,十分過癮。$32咖喱汁日日製作 崩沙腩捧場客多
開業不足一個月,餐牌上暫時只有十款食物,但已經夠阿橋忙足整個朝早。回到店裏先要熬湯、燘煮牛腩;咖喱汁不會留過夜,日日都要重新製作,然後再處理雞、羊等肉類,總之上午十一時半準時開店。咖喱是招牌,但回頭客之中,有不少是為了崩沙腩而來,不是阿橋自誇,訪問當日剛好碰到附近餐廳老闆來捧場。
崩沙腩選用加拿大牛肉,肉和膠質比例平均,彈牙有肉味。
「行家一吃就吃得出來,我用的是加拿大牛肉,只用short rib部位,一層爽口的膠質夾着一層肉,特別有咬口。有行家曾經好心提醒,說做咖喱其實不需要用到這麼貴的部位,但我覺得讓人吃得好一點,大家都開心。」因為崩沙腩來貨少,每天只能限量供應,午市來會更易吃到。
嘉嘉檸檬雞配飯 $68不想食咖喱,牛腩這裏的也可以選擇清湯或柱侯;另有一款「嘉嘉檸檬雞」,以煎香的雞髀肉淋上檸檬醬汁,雞肉入味多汁,入口清爽;全部菜式均能配飯、麵或稻庭烏冬,偶爾可以轉換一下口味。阿橋不怕麻煩,竟敢供應炸雪糕,裹上椰絲即叫即炸,表面金黃香脆,裏面仍然冰凍,一球大得夠兩個人吃。阿橋悄悄的說,炸雪糕是太太的好主意。
平日打開玻璃大門,用餐空間尚算開揚。
不少附近的上班一族來捧場。
星街除了咖啡和潮流小店,最近還新開了一家外賣店,主打咖喱和牛腩。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丈夫患癌侷出社會工作 由相夫教子變餐廳老闆
餐廳 23.04.2018不是每個女孩都有一條做公主的命,但她們總有一個公主夢。所以現今社會中,行為驕縱,希望獲得公主般對待的女性,便被人笑稱患了「公主病」,當中有一個女人,患上「公主病」32年,命運讓她順利地讀書、畢業、結婚、相夫教子,從來未曾在外打過工,生活本來美滿,可惜家中一場巨變,令她終於要走進社會投身工作,她就是今次的主角何紫瑛(Sam)。
結婚多年,除了家裏,Sam最常去的地方就只是街市。在家中排行最小的Sam有一個哥哥,雖然不是生於大富之家,但由於是家中么女,自小備受呵護。她順利地讀書、畢業、拍拖及結婚。20歲出頭便嫁人,有小朋友後,便順理成章做全職主婦。婚後多年來,每天工作不是湊仔,便是到街市買餸煮飯,千篇一律,她說:「除了屋邨附近範圍外,我很多地方也未去過。」小時候有家人愛錫,婚後有丈夫愛錫,人生一直過得十分順利,萬千寵愛在一身,自然會習慣依賴,Sam笑說自己年紀到了30仍像個小孩,外出怕迷路,看到蟑螂會大哭,丈夫對她大聲說話便「眼濕濕」,有事只懂大叫大喊,「有事我只懂叫爸爸(丈夫),爸爸電腦壞了、爸爸電視開不到、爸爸燈泡燒了,由朝『爸』到晚,我自己都覺得煩。」
要令員工信服自己,Sam坦言是開店初期最困難的事。師奶仔初嚐打工滋味
2014年,丈夫突然被診斷患上癌症,Sam的童話世界亦到此為止。家庭支柱倒下,撐起家庭的責任自然落在Sam身上。為了減輕家庭負擔,這位公主終於要踏出社會,她找到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在一間日本餐廳做侍應。那年她32歲,終於踏出社會,才發覺自己甚麼都一竅不通。「被鬧會有,欺負會有,受氣更加有,但惟有『骨』一聲吞咗佢,因為我的確甚麼也不懂。」不過,她坦言自己比較幸運,在工作旅途上,遇到的都是好人,亦得到不少人照顧,「同事都很好,在工作上,我賺到錢;賺到經驗;賺到家庭以外的朋友。」
刺身盛:赤身、油甘魚、帆立貝、甘蝦、三文魚籽 $352幾年過去,機緣巧合下遇到有餐廳頂手,Sam跟家人商量過後,決定接手。成為一個她從未想過自己會有的身份──日式餐廳的老闆,餐廳位於西環,名為「御居」。不過一個女人做商場初哥,第一件要面對的事,是與老夥計的磨合。「問他們事情,都不會答我,覺得我一個女人仔,甚麼也不懂,只懂問,煩得很。」問一次不答,她問第二次,再不答,問第三次,問到有答案為止。如今,餐廳的菜單設計、出貨入貨、一枱一凳,甚至一粒筷子石,都由她一手包辦。她慢慢由一個問問題的人,變成一個答問題的人。「時間吧,每一個階段都會有阻滯,捱過便會好了,最緊要肯做。」
甲羅燒 $68丈夫感不捨兼感欣慰
雪櫃壞了便跪在地上看,電腦壞了便研究,走在街上便自己看地圖,這些旁人看來很輕鬆的事,對於做了32年公主的Sam來說,都是了不起的轉變。而對這些轉變最看在眼內的,便是她的丈夫。「她現在都不叫我了,聽不到她再喊『爸爸』。這個她,是我從來都沒有見過的。」看着太太由只懂大叫大喊的小女人,變成一個打理一間餐廳的女強人,他雖然不捨,卻十分欣慰。他說:「我怕自己不能一輩子幫她處理問題,她終究還是要依靠自己。」
串燒羊架餐 $198「事情總有得失,丈夫的病,失去了健康,但成就了我的獨立。」Sam說。上天有時總會跟你開玩笑,你以為安穩非常,總是殺你一個措手不及;你以為行到絕路,又總會看到轉角。丈夫的一場病,是Sam人生中最大的痛,也令她找到另一個自己,另一個她相當滿意的自己。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老闆:無人信會成功 全港唯一純素食酒吧
餐廳 20.04.2018「我是素食者,我另一身份是Sea Shepherd Hong Kong(海洋守護者協會)亞洲區項目總監,餐廳酒吧由我全權接手後,我想不到理由繼續賣炸魚薯條。」在香港生活了28年的Gary Stokes數月前逐步將餐廳所有菜式轉為純素。但好朋友譏笑這是「自殺式決定」,連餐廳主廚都懊惱如何創作素菜式。與餐廳員工一同摸着石頭過河,Gary堅持菜式「不花巧、不過份追求品味,要做vegan comfort food」。結果係點?Gary令所有人眼鏡碎到一地都係。
Gary(左)說未來會加入「raw vegan」生機飲食菜式,逐步推動健康飲食。茹素的Meeta自薦加入餐廳,協助同事了解純素食材。
老闆Gary和拍檔合資在愉景灣開設的餐廳酒吧「Hemingway's By The Bay」已11年,在尊重彼此下,餐牌葷素皆有。半年前Gary完全接手餐廳,他第一時間想將餐廳轉為全素食。「我們曾是愉景灣最出名吃牛排的餐廳之一,朋友都勸我不如半葷半素,否則怕留不住熟客。」不過Gary堅持決定,一開始先放棄肉類、海鮮,近日更將蛋奶素菜式(ovo-lacto vegetarian)都逐步轉成純素菜式(vegan)。
「素芝士的熱溶效果仍不理想,因此部份菜式我們提供一般芝士或純素芝士,讓客人自行選擇,對食客亦公平點。不過我已從外國搜購到品質非常好的純素芝士,下月便會將整個餐牌轉為純素,連有芝士的菜式也做到unevil(零邪惡)。」
Rudeboy Chili(烤芝士墨西哥粟米片、墨西哥辣椒)$118底層是Beyond Meat素牛肉碎、燴豆和墨西哥辣椒,面層厚厚的芝士,兩個人食都覺得非常飽,令meat lover熟客也大讚。
Chick'n Tikka Masala(馬沙拉烤雞)$138 Meeta煮得一手正宗印度菜,素雞柳配上masala醬,香料味濃但不太辣,鷹嘴豆灑上咖喱粉慢烤至香脆,是印度有名的小吃。
上天派來的純素廚師
餐廳轉型之路一點都不易走,Gary跟任職主廚十多年的Mohan摸索了多個月,要將肉食菜式轉為素食,Mohan也有點一籌莫展。但世事奇妙得叫人難以置信,竟然有個愉景灣街坊叩門自薦。「Meeta主動聯絡我,她說留意到我們轉為素食餐廳,希望能加入我們。她是純素者,曾在菲律賓為15間素食餐廳構思菜譜。我的反應是,oh my…實在太感恩了!」
Meeta對素食有深入了解,協助同事了解純素食材。「只要讓Meeta看一眼,只要她說這不是純素,我們便馬上將食材撤出廚房。」Gary笑道。在副主廚Meeta的協助下,Mohan很快便掌握烹調素食食材、味道的配搭,出自他手的素肉醬意粉男女老幼都喜歡,佐酒小食Nachos、Pepperoni Pizza等轉為純素後亦令人垂涎。「我希望大家覺得純素平易近人,因此我們走vegan comfort food路線。」Gary說。
BBQ Pulled Jackfruit(烤素豬肉漢堡)$138以不同香料醃製大樹菠蘿果肉,配上以洋葱燴煮的BBQ汁料,果肉一陣焦糖香甜,口感帶點煙韌有肉的質感。
Nachos(烤芝士墨西哥粟米片)$118粟米片上烤溶了的純素車打芝士和mozzarella芝士,配自製新鮮純素酸忌廉和牛油果醬。
醬料湯底全自家製 廚餘熬湯減浪費
餐廳的蔬菜湯底、marinara醬汁、純素酸忌廉、牛油果醬等,全是自家製作。「這才顯出我們的特色,更重要是我們清楚每款材料絕不含動物成份,才能叫客人放心吃。蔬菜頭尾不吃的部份用來熬湯,減少浪費。」Meeta說。
Comfort food點少得漢堡?餐廳的「Beyond Burger」(未來漢堡)用了Beyond Meat素牛肉漢堡扒來做,肉味極真;另一款主廚推介「BBQ Pulled Jackfruit」(烤素豬肉漢堡),「豬肉」是大樹菠蘿果肉,以秘製BBQ醬汁醃過再炒,有肉的豐腴口感但不肥膩。「大多數客人都對Beyond Burger非常好奇,但吃過烤豬肉漢堡後,都覺得更有特色更清新。」Meeta說。
Sea Shepherd Pie(素肉醬薯薯批)$148傳統會用羊肉來做,海洋守護者協會創作了純素版本,蔬菜湯底燴扁豆、素牛肉碎等,再鋪上的薯茸,以杏仁奶代替牛奶來煮,減去膩滯感。
Pepperoni Pizza(素烤煙熏辣肉腸薄餅)$135由主廚搓麵糰做餅底,配自家marinara醬料和素煙熏辣肉腸,素腸味道濃郁,但製法是商業秘密。
愛肉食熟客不信是素食
亞洲素食中素肉十分常見,西方人則對素肉不太認識。「有位非常愛肉食的熟客一邊吃着餐廳最受歡迎的Rudeboy Chili(烤芝士墨西哥粟米片、墨西哥辣椒),一邊讚素食健康,卻不相信純素能做到芝士、肉碎的效果。當我告訴他正在吃的就是素食版時,他瞪大眼看着面前的食物。」Gary大笑,「人生就是有時要犧牲,跟隨自己的心意和理想去行每一步。」看來大家是時候放低「食素無啖好食」的觀感了。
在副主廚Meeta(右)的協助下,主廚Mohan(左)說非常享受烹調素食菜式。情侶Zoe和James對素菜式非常感興趣,「我們不是素食者,但為了這裏的素食而來,我們覺得很好吃。」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走過鬼門關嘆人生無常 硬漢子開居酒屋儲人情味
餐廳 18.04.2018大埔,鄉土味濃,古老的街市、古廟、舊墟市、舊火車站,圍繞社區四周還有有山有水,有自然農莊,舊屋村、老店子記載獨有的人情味。在一條寂靜的小街上,掛着一個不起眼的小紅燈籠,上面寫着簡單的兩個字「串八」,跟周遭的街坊食店不同,小小的店有着濃濃的日本風情,正是一間主打串燒為的日本居酒屋。
串燒有二、三十款,肉類、海鮮、蔬菜都有。
老闆嚴禮明(Stany),今年五十三歲,談吐溫文。公開大學畢業後,讀工商管理的他加入了飲食業,做過連鎖快餐店管理人員,後來辭職發展自己的餐廳設計事業,又當過清酒代理,直至兩年前決定創辦串八這間居酒屋。和他聊天時,他就說過,這間居酒屋源於他的夢想,而堅持夢想的背後原來是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時光樹的年輪中畫下一圈一圈的記號,也會在我們身上留下印迹,這些印迹終究會影響我們對未來的抉擇,串八的老闆正是這麼經歷下的一個人。那場意外改變了他的想法,也終於讓他開始決定追求理想。「這個意外太突然了,沒想過會發生在自已身上。」Stany回憶說。
清酒貴妃蚌 $40自創菜式,清酒甘甜帶出蚌鮮。
手術失誤引起併發症 昏迷七日
兩年前,當他準備去日本旅行前,入院接受一場小手術。本來這只是一場小手術,「照腸鏡及痔瘡槍,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手術,很多人都會同時一起做。」Stany解釋。不幸的是,手術過中,一口釘脫了出來,發生的機會不足百分之一,導致流血不止,引發了兩個併發症,敗血症及腹膜炎。很快就再接受手術,當晚做完手術後,他昏迷了七天,那是一種完全昏迷的狀態,全身插喉,依靠醫療儀器維持生命。他從來沒有想過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就算在手術前仍感覺不到事情的嚴重性。「併發症時,下腹很痛,人生從未經歷過這種痛。醒來後,我知道自已在鬼門關邊沿走了一圈,死不去是運氣。」Stany回憶。
人生無常,大病後,Stany決定開居酒屋,實現夢想。
當他醒來後,他第一件事看手機,短訊裏面全是太太每天傳來的訊息,太太祈求他快點醒來,寧願讓自己減壽十年,祈求他快點醒來回到她身邊。那一刻,他真正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也學會了寬容和包容。
人生最大的一種疼痛,不是生離死別,而是沒有經歷自己想要經歷的一切。對於Stany而言,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因為喜歡,所以去做。他說道:「兩年前做完手術後,就覺得一定要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願。」
「有熟客欣賞你的食物,欣賞你選的酒,來跟你聊天,你可以跟他做朋友,一起喝酒,他可以帶酒來與我分享,我最喜歡這種文化。」Stany說。其實早在七、八年前,他就曾想過要開間餐廳,可惜後來談不攏,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這個想法只好擱置了。直到兩年前做完手術後,他才真正意識到應該趁着自己現在有能力,盡快去完成想要做的事,於是開始找餐廳實現自己的夢想。
員工相處像家人 跟熟客把酒聊天
正因為喜歡居酒屋這種文化,所以老闆與員工相處起來更像是一家人,有位員工說道:「他很隨和,不會裝老闆,從他的事情裏看到了生死無常,盡量做好今日,活在當下,過自己的人生。」大廚麥志傑(傑仔)說。
人生其實是一面鏡子,每個人都可以在裏面看見自己的影子,聽見自己的聲音,預見自己未來的樣子,而他也從這面鏡子裏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樣子。
日本的居酒屋裏必不可少的自然是串燒,串八也不例外,為此,店裏特地選擇了開放式廚房,讓客人能感受廚師精心燒製的串燒。燒烤重在用心、用料,比如比較多人喜歡的汁燒牛小腸,一定要先用日本醬汁提前燉好,這樣就能讓醬汁的味道充份滲入肉裏,之後再將多餘的油份和腥味煮走,最後塗上日式燒汁,燒出來的牛小腸外脆內軟,十分適合送酒。鹽燒酒干馬友 $118魚皮很香脆,肉質也滑溜。
必食雞腳筋串 酒干馬友皮脆肉滑
老闆很講究燒烤的過程,就像雞腳筋串,不但數量少還費功夫,要師傅逐串燒,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燒出真正的皮脆的雞腳筋。酒干馬友在燒製的過程中更為繁瑣,先用日本煮酒和味醂醃製一晚,再風乾一晚,這樣不僅有清酒香味,吃起來還更皮脆肉滑。類似的串燒比比皆是,如牛舌,黑毛豬肋條等。
放工後最舒服的事情就是和兩、三個好友到餐廳裏小酌一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從古時起,以酒為詩的詩詞歌賦便不少,這個習俗好像至今未變。串八的美酒一應俱全,如大吟釀、清酒、梅酒、啤酒等。老闆愛酒,更愛以酒結交朋友,所以這裏的美酒多不勝數。店內十多款清酒,都是Stany試過覺得好才引入。
Stany說:「我可以開一間小店,比較有人情味的,可以跟欣賞我食物和酒的人客交流。」其實人客也是如此,或許他們要的不是山珍海味,也不是多豪華的餐廳裝潢,而是那種簡簡單單的人情味。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熟客一句話廿年後重開 三代同心做炸醬麵
創業心得 13.04.2018味道就是這麼奇妙,吃過一次,寫進記憶,半生都不會忘記。「金源」炸醬麵的味道,曾經消失了廿多年,得以重回人間,只因為一個忘不了它的人。
由杜媽媽(前排右二)在1980年創辦的金源麵店,其間曾結業廿多年,沒想到有機會由第二代阿然(後排中)接棒重開,三代人一同守護同一個味道。
杜國然(阿然)想都沒想過。「有天在街上遇上一個從前的熟客,他竟然一眼認出我,還說很想念我們的炸醬麵。」畢竟已經事隔太久,當日金源結業時,他還是廿多歲出頭,轉眼已是個四十歲的中年人,一句說話卻將所有回憶勾起來……
炸醬酸、甜、辣齊備,醬底不計成本,用貴幾倍的余均益辣椒醬調製,入口惹味不覺膩。每碗$33
金源是媽媽的心血。1980年,鍾惜蓮(杜媽媽)在新蒲崗五芳街開了一個無牌車仔檔,開始賣炸醬、雲吞、牛腩、豬手,不花巧,但她相信雙手能做好的東西,只要肯做肯捱,一定會有捧場客。「當時新蒲崗只有我一個女人做麵檔,全部都是男人。」如今七十歲的她說話鏗鏘,個子小小,但腰骨仍然挺得很直。事實上,有今天的金源,全靠媽媽不服輸的個性。當年政府開始打擊街邊小販,後來杜媽媽遷入工廈舖位,卻又被指違例經營,「我跑了六、七個政府部門,甚至上庭打官司,據理力爭;結果我們最先獲發牌,附近其他工廈食肆才跟着我們去做。」當時她跟自己說,麵檔得來不易,哪有理由不做出成績?
店中的招牌是炸醬,切肉炒醬,從頭到尾都是自家功夫。
真材實料人手製作 炸醬有齊酸甜辣
杜媽媽一副利落手藝,全是由零開始跟老師傅邊做邊學,「其實秘訣就是樣樣事情都落手去做;豬肉人手切,蝦都是用手剝,雲吞水餃逐隻包,所謂傳統味道不過就是這樣。」那時,一方面要支撐麵檔,同時要照顧三個仔女,生活艱難,「沒辦法,當時孩子還小,惟有叫他們放學後就到店裏,那一代香港人都是為口奔馳。」一個人撐了七、八年,丈夫才放下手上的小生意回來幫忙;但阿然是大仔,責無旁貸,「放學就落舖頭洗菜;又記得同細妹一齊搭巴士,一次搬兩打辣椒醬。由細做到大,不經不覺做了十幾年。」當年決定結束金源,杜媽媽沒有遺憾,只覺不捨,「丈夫年紀大想退休,幾個仔女都大,第一個孫又剛出世,這麵店總算養活了一家人,我已經覺得很滿足。」
不變的除了杜媽媽的味道,還有背後的金漆招牌。
人生總是說不準。熟悉的味道就像他們的血緣,撇也撇不開。老顧客一句話醍醐灌頂,令阿然下定決心重開麵店,「金漆招牌收起了廿多年,拿出來竟然沒有半點褪色,就像一直等待今天。」杜媽媽笑得眯起雙眼。重開第一件事,是找回昔日的合作夥伴,「材料好緊要,幸好以前合作的麵廠、鮮蝦供應商也傳至第二代,他們的做法都依然沒變。」炸醬是招牌,一直只用自己一套方法,不跟潮流,「好的炸醬要同時吃出酸、甜、辣三個層次,坊間的炸醬一般有兩種,一是用海鮮醬為主,味道偏甜;另一種肉絲經過油炸,比較乾身;而我們有自己的方法,慢火燜煮,吃下去肉絲比較腍,入口先吃到酸甜,再滲出辣味,而且吃到尾都不會膩。」麵製品、鮮蝦,都找回從前的供應商;雲吞水餃加入現炒現磨的芝麻提香。
麵店十時半打烊,才是阿然忙着製作炸醬的時間,因為做炸醬一定要專注。肉絲只用豬面青,切法也講究,要由中間片開再切成絲,每條肉絲都連着一層薄油脂,入口才會軟嫩有油香。炒醬更要心機,站在爐火前個多小時半步不能走開,炒完兩臂雙腳都痠軟。「過程一定要不斷翻炒,不可冚蓋,否則肉絲會變得太腍而散開,也要很小心不能炒燶。」當然最重要是醬料的配方,金源的炸醬酸辣味份外突出,主要原因是用了余均益辣椒醬與辣椒碎,還有糖、醋調味,「就算我們以前只是個小麵檔,也堅持用貴幾倍的余均益,因為真的好味好多。」一口乾麵,配一口清湯。廚房中有個半個人那麼高的湯鍋,每日熬上湯;材料離不開豬骨、火腿、大地魚、蝦子,金源還加了羅漢果,難怪滿口回甘,何用加味精?不變的還有份量。炸醬麵大大碗,才賣三十三元。以前在工廠區,首要是讓客人吃飽,有氣有力地離開;到了今天,初衷不變。傳承杜媽媽手藝 八歲孫識執麵走鹼
最小的孫女(右)八歲已學會執麵走鹼。也許從小看着媽媽辛勞的背影長大,第二代承繼了手藝,還有一份踏實,「賺錢是其次,首先要把招牌重新做好。」店面小小,人手就有七、八個,阿然負責控制出品,大妹負責水吧,細妹掌管雜務,其他家人一有時間就會自覺地出一分力,「其實就像小時候,幾個人在舖頭裏團團轉。若不是一家人齊心合力,少一個應該都不能成事。」最小的孫女八歲,已懂得執麵走鹼,杜媽媽最開心,「不論將來如何,就算他們讀完大學或有其他發展,只要他們懂得做給自己吃,這味道就能傳承下去。」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香港店獨賣番茄湯底 超蓮:「目標做到上市」
餐廳 10.04.2018何超蓮在銅鑼灣開台灣牛肉麵新店,成為新晉牛肉麵女王,香港店將在4月11日開幕,率先讓傳媒採訪。
何超蓮從台灣引入牛肉麵品牌,最終目標是上市。
香港店與台灣店主菜相同,招牌牛肉麵設三款湯底,包括紅燒、麻辣及番茄,主湯底以牛骨熬製3日,不加味精,其中番茄為香港店的神秘菜單。至於麵底,則設三款,分別是湯麵底、乾麵底及涼麵,較推介的是湯麵,特別從麵廠訂製,形狀扁而窄,很容易掛湯。
番茄招牌三合一,創辦人家庭配方,沒在台灣店出售,超蓮與媽媽將配方改良。$95
「台灣賣牛肉麵的舖頭大多很濃味及重味精,很喜歡『玖五』的家庭經營和無味精。好多人覺得我是富二代,一定是玩,或者貪得意,但我之前努力經營一間酒店,都想證明自己。到台灣店傾代理權,前後經過3、4年時間,希望可以顯示自己誠意。我目標是開分店,最後到上市。」超蓮很有信心的說。今次開幕,台灣創辦人第三代謝芷寧都有到場監督。「香港人和台灣人口味有少少分別,台灣人愛清淡,香港人則愛較濃味,香港店配方暫時會跟足台灣做法,稍後才考慮是否調校。」不少食材由台灣引入。麻辣臭豆腐(左)$32,麻辣鴨血(右)$32
除了招牌牛肉麵之外,還有滷肉飯、豬扒飯等,更設有素食如玖五招牌涼麵、涼拌菜等選擇。較驚喜的是有台式臭豆腐、鴨血、豆魚(腐皮包芽菜)、台式滷味等,在香港屬於較少見到的菜式。
精選台式特飲包括香港較少見的白珍珠,甚有新鮮感。香港店設有限定神秘菜單,包括由藝人GEM及謝霆鋒設計口味的牛肉麵,還有超蓮紅棗水,暫時先賣關子,敬請拭目以待。參考資料:蘋果日報
空姐變教煮 專攻公司PARTY客
創業心得 04.04.2018香港居住空間愈來愈細,但不少人依然愛煮飯仔,不僅比出外吃飯平,更因可以維繫浪漫溫馨,所以很多OL都想做到出得office入得廚房,奈何由朝做到晚,連搵書睇video去學的時間也匱乏,還是上烹飪課最具效率!要出奇制勝,除了廚藝要紮實外,Cooking Fever創辦人兼導師Celia表示更最重要的是化繁為簡,讓學員在短短3小時的課程內,有信心在屋企製作出一模一樣的菜式。此外,Celia更以比賽形式來進行team building活動,大受公司客歡迎。
採訪當日,Celia與私人包場的客人,一起製作不少菜式,完成後客人更邀Celia一起進餐暢飲,打成一片。
不少坊間的烹飪課程純粹看導師示範,但Celia的課程很着重實習,讓學員落手落腳才會學得好。「課程菜式約3個月轉一次,另設有應節課程,好似中秋節會舉辦月餅班,啱啱過咗嘅白色情人節亦有開班,教整心心相印黑松露磨菇批等特別菜式。
不少公司透過Cooking Fever的烹飪課程,協助同事建立團隊精神。圖為IBM team building event後連製成品的大合照。
說到比較受歡迎的課程,是坊間cooking studio比較少見的西班牙菜烹飪班。Celia說:「課程通常約3小時,我會教整西班牙小食拼盤(Tapas)、西班牙海鮮飯等,有唔少OL嚟上堂,keep住有人報讀。」Celia試過教學員造牛油果沙律,有位學員不知牛油果有核,竟然花盡力氣試圖將牛油果劈開,最後連刀也劈壞了。「所以連一啲可能被忽略嘅細節,都會盡量講畀學員知。」
Celia表示學烹飪,勤力和創新都好重要。「坊間有好多門路去學煮嘢食,睇片及睇書都得,但我嘅宗旨係化繁為簡,講解要清晰簡潔,希望學員返到屋企都能夠造出一樣的菜式。以西班牙海鮮飯為例,好多人都以為好難煮,坊間嘅食譜又會寫到好繁複,其實海鮮飯嘅造法好似中式煲仔飯,我教導學員時會用煲仔飯做例子,畀學員有聯想,就會更快學到。」
不少人也會包場作私人派對,一邊煮一邊食一邊聊天,一同歡渡良宵。
有壓力變創業
80後的Celia,於香港大學修讀數學系,畢業後曾任空姐,後來轉做地產。「家人唔鍾意我周圍飛,就決定轉行。當時我主要負責寫字樓租務,朝9晚6,工作都算穩定。」從事地產工作6年後,覺得壓力大,她見自己已儲了一筆錢,便希望創業做自己喜愛的事,開設cooking studio。
Cooking Fever佔約1,800平方呎,分廚區、餐區及設有大梳化的客廳。
「因為爹哋媽咪都要返工,所以由中學開始,我就要煮飯畀家人食,亦令我愛上烹飪。」Celia從母親身上學習到一些基本中餐的煮食技巧,不過她較愛煮西餐,所以不時上網找食譜,慢慢無師自通,煮出一手好菜式。
除了Celia(右)邊煮邊教外,學員也會一同「開爐」實習。
香港家庭的廚房普遍很細小,要招呼朋友有點不便,故Celia認為即使坊間已有不少cooking studio存在,但仍有不少發展的潛力。Celia表示除了教班和搞私人對派外,也要迎合香港的公司以烹煮作為team building培訓的需求。「以前做空姐時,我都有喺泰國、新加坡嘅cooking studio與同事煮嘢食,作為team building培訓。香港嘅cooking studio一般面積較小,所以我會揀一個面積較大嘅地方,以容納更多人做team building。」
東九龍開業夠方便Celia鎖定觀塘作為創業的起點,「東九龍愈嚟愈多寫字樓落成,加上交通四通八達,去港九新界都好方便。」看了不少觀塘的工廈單位後,最終Celia選了一個在apm附近的工廈單位,這裏前身是跳舞教室。「除咗多窗口比較光猛外,喺觀塘港鐵站行過嚟亦只需5分鐘,而呢度嘅大堂及環境都比附近嘅工廈企理。」
將大大塊豬腩肉醃好,便放入焗爐焗約2小時,一道西班牙燒豬腩肉便熱辣出爐。
在裝修方面,Celia首先訂造一張大的工作枱,放在當眼位置,讓客人及學員可以看到烹飪示範;另外,亦安裝了大型電焗爐及電磁爐。「我想畀學員有屋企嘅感覺,所以除咗工作枱及餐枱外,我仲放咗一張大梳化,畀佢哋有享受嘅空間。」
為迎接私人派對的客人,Celia特製鵝肝多士。
用了3個月時間裝修,Cooking Fever於15年4月開業,Celia主力在facebook及instagram宣傳,不過她認為口碑更重要。「客人喺呢度真係學到嘢,就會介紹朋友同事過嚟,所以口碑比任何宣傳更重要。」
由客人製作的籠仔荷葉飯,在Celia的指導下,一樣出色。
比賽形式吸公司客
Celia表示初時公司客因看到Cooking Fever網頁的team building活動介紹,而前來參加活動,「公司嘅team building活動通常會將同事分組,每組5至6人,製作頭盤、主菜及甜品,我會教導頭盤及甜品,主菜則用比賽形式進行,由組員互相合作,在菜式上發揮創意,從而建立團隊精神。」
比賽為準備當晚的私人包場,Celia下午便走約15分鐘步程,前往瑞和街街市揀蟹。
因比賽元素夠吸引,建立了口碑,故累積了不少企業客戶,當中包括不少著名企業,包括CSL、匯豐、UBS、Ralph Lauren及Dyson等。「我會將有合作過嘅企業logo放喺網頁上,令其他企業更有信心同我哋合作。」Celia說曾經與一些健康飲品公司合作,會要求她以他們的產品作為主題,設計teambuilding活動的菜式。
不少電視節目都曾借用過Cooking Fever作拍攝場地,包括Viu TV的《出得廳堂》及TVB的《學是學非》(見圖)等,也是收入來源之一。
開派對容納80人
現時team building佔生意額約6成多,兩成是烹飪班,一成半是包場;當中學員有7成是OL。若是公開收生的烹飪班,每班約收8至10位學員,每位收費約$550至$580等;私人包堂約可教導8至二十多位學員,每次3小時,每位收費$580起;team building烹飪課程約有十多至三十多名客人,每次3至4小時,每位收費則由$550起,費用已包括材料。Celia說:「最多試過有公司嚟開聖誕派對,容納到80人。」
客人Veronica表示:「呢度有好多空間去準備食材煮嘢食,環境亦好warm,有屋企嘅感覺。」
為了令課程更多元化,Celia會與其他廚師合作開班,「我會邀請日本師傅嚟搞日本料理班,教導點樣手打蝦丸、梅酒浸番茄等日式菜式。」今年Celia計劃推出一本烹飪書,希望增加知名度,招徠更多客人。
客人Sandy表示:「Celia好細心,會講一啲我哋未必知嘅烹飪技巧,佢會有耐心去教每一個step,我返屋企跟住做就煮到。」
參考來源:青雲路
任食火鍋店走平價路線 燒味檔跨界賣海鮮養全家
創業心得 27.03.2018半年前,深水埗開了一間火鍋店,以$168任食海鮮火鍋和任食燒味作招徠,走平價路線。老闆是在旺角街市開燒味檔、今年43歲的馮永基,因和海鮮店老闆相熟,因利乘便,便開海鮮火鍋店。他有3女3子,除了最細的2名兒子仍在讀書外,其餘子女都在店裏幫忙,是一家人經營的海鮮火鍋店。
老闆有3女3子,除了最細的2名兒子仍在讀書外,其餘子女都在店幫忙,其他家族成員亦會間中幫忙。
最年輕全職幫手的兒子今年21歲,青靚白淨,頭髮貼服,樣子較實際年齡老積。「我二、三年前已回舖頭做,最初落街市有些抗拒,有少少污糟都接受不到。」馮俊賢說。爸爸馮永基點點頭說:「剛讀完中三,叫他學一技之長,他說想去學整車,過了兩個月老師打過來,說返了幾日學無上學,問他原因,他說因為嫌污糟怕手指綑黑邊,激都激死我了。」俊賢尷尬地說:「到那個年紀好像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做甚麼。做過侍應又做過廚師,都是做幾個月便無做,覺得時間長又污糟,出去打工後便知道搵食不容易,便返去舖頭做,可能還是貪玩,未做到家人對我的要求,像準時返工、不要偷懶。」求子成才,馮永基早幾個月曾買了一架寶馬開篷車給他,約50萬元,原意是想激勵他。「買了架寶馬給他,想等他畀心機去做,賺到錢便有這些東西,還是不成功,激勵變了激死。都有人說我縱子女,自己窮過,賺到錢都想對子女好點。」現在兒子馮俊賢中午到燒味檔做企檔,落場時間開始買貨,送過去海鮮火鍋店,備料執貨每晚做到12時,每日做12小時。
與街市海鮮店老闆相熟,因利乘便賣海鮮任食火鍋。為了激勵兒子,馮永基專誠買了寶馬。兩女兒曾外闖終回歸馮永基二女和三女現在都有在舖全職幫忙。二女馮詠琳今年25歲,喜歡着黑色「閃令令」的衫,雙手指甲花款經常替換。「我從未幫過家人,我之前做名牌售貨員,不過經常要追數,好大壓力,自己有了家庭,開了新火鍋店,始終是自己生意,做得好始終是自己。」三女馮詠曈今年23歲,本身是教跳舞,但基於現實問題而全職在店裏打工。「教跳舞收入不穩定,人大了要面對現實,對這行不太喜歡,但是家人生意,惟有頂硬上。」馮永基說:「如果做來做去都是萬二、萬三元人工,不如索性叫她回店幫忙,掃街都比你們多。趁後生出去闖,如果要決定回來,就要努力,定下目標,要學多些東西,要知道這行賺的都是辛苦錢,一點都不舒服。我和太太都是這樣捱回來的。」馮永基太太邱海常,個子不高,說話倒是中氣十足。「他們經常嫌我長氣,但都是為他們好。其實我們這樣做,他們都會有倚賴,不過他們不是不工作,都有幫手賺錢。在出面闖?他們可以做甚麼,可以闖甚麼呢?捱完結果都要回來,不如索性在舖頭幫忙,我們需要人手。」她續說:「除非我們做不到,如果做到希望他們過得較舒服,幫到便幫,無理由做父母看住他們死。」
二女馮詠琳之前做名牌店售貨員,因有了家庭,回到餐廳全職幫忙。
除了海鮮火鍋之外,還有燒味任食。
海鮮火鍋走平價路線,海鮮分三輪上,部份海鮮如蜆、蝦可任食。每位$168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石硤尾小店 日式冰花底煎餃脆卜卜
小食 21.03.2018石硤尾餐廳一向以街坊小店為主,近日有一股年輕新勢力進駐,「三一餃子Trinity」日式煎餃店由三名年輕人主理,三人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分別從事金融業與娛樂公司,工作數年決定創業,一來不想人生只為金錢,二來也是想趁着年輕多作嘗試。「很多人對不同的職業會有不同的判斷,有些人會覺得做銀行、金融就能賺很多錢,但做飲食業就是很低端的工作,但我們想打破這種偏見。」合伙人之一的吳均灝(Leslie)說。
三一餃子合伙人黎紫程(Sammi)、吳均灝(Leslie)與鄭匯亨(Sean)。
餃子每晚預備,全部都是人手包製。
他們非常注重與客人的互動,很多客人在等待食物時都會與他們一起打機、聊天,打成一片,亦會在客人吃罷後詢問意見,並不會像一般小食店那樣,買完就離開完全沒有交流。在香港吃到的餃子一般以煮、煎為主。
麻醬葱油撈上海麵$20。
香炸玫瑰餃$25(3隻)。合伙人之一的黎紫程(Sammi)以前在日本讀書期間,曾在餃子店打工,發現日本人有不少吃餃子的習慣與香港人很不一樣,例如他們會把餃子配飯吃、沾的醬料以麵豉和醬油醋為主、喜歡吃煎得帶一點焦黑的餃子。所以她也把不少在日本學來的技巧帶到店舖,店內吃到的煎餃都是日式冰花底的,但煎時盡量不會煎到底部太黑,以免客人會以為焦掉。另外還創作出比較少見的薑葱豬肉餃,非常有特色。韭菜豬肉餃$24(6隻)。煎餃有日式冰花底,非常脆口。參考來源:蘋果日報會所總廚開車仔麵店 豬膶爽滑湯底飲完唔口渴
創業心得 19.03.2018近日油麻地開了一間車仔麵店「拾壹麵」,門外貼着「酒店質素,平民價錢」,主打無味精湯底。老闆兼大廚黎上偉師傅曾在中環銀行家會所擔任行政總廚,招呼過不少城中富豪,他懂得烹調法式、美式、意式和東南亞等多國菜,現年57歲的他近日決定辭職自己創業,最終選擇開平民麵店,而非高級西餐。黎師傅:「希望除貴價食材外,貼地價都可吃到比較優質的食物,不一定要幾百元先吃到好東西,幾十元都可以。」
每日限量的新鮮豬膶。
黎師傅從事飲食業已30多年,創業是因為子女已經長大,家庭經濟負擔少了,始終在高級會所工作,即使高職位也難免有掣肘。故希望自己仍有發揮所長的機會。他把所有學到的東西都應用在車仔麵店,「甚麼食物也接觸過,但我覺得一切都歸於零。」小店主打自製無味精湯底,湯頭用老雞、帶肉唐骨、乾貝、紅棗、老薑等熬足6小時,像住家湯,飲完絕不口渴。這店有十一款麵食和多款餸菜選擇,最招牌是每日限量的新鮮豬膶和紅燒牛肉,紅燒牛肉則用上腩位。
新鮮豬膶配紅燒牛肉新竹米粉,雙拼$38(紅燒牛肉另加$5)。台式香菇肉燥配滷水五花肉幼滑烏冬,雙拼$38。陳醋木耳$15。小吃選擇也不少,滷水五花肉用自製滷水汁滷兩小時,肥瘦均勻,台式香菇肉燥加入了乾冬菇、炸蒜和乾葱,甘香乾身不肥膩。小店多款食材均配自製醬汁,伴麵的麻辣醬與陳醋木耳秘製醬汁亦不俗。另外,葱油小圓餅也值得一試,甫咬開內有肉汁,不會太乾身。兩款自家製健康飲品,無花果雪梨茶與山楂洛神花茶,十分清潤解渴。黎師傅指:「用慢火熬製,每次用上36個雪梨,所以味道濃郁。」葱油小圓餅$18。(右)無花果雪梨茶$15、(左)山楂洛神花茶$12。老闆兼大廚黎上偉師傅。參考來源:蘋果日報半年不行街消費 90後情侶儲25萬開餐廳
創業心得 16.03.201890後二十來歲,常給人的刻板感覺是較不夠穩重,做事不夠踏實,創業也欠缺社會經驗,亦頻頻被質疑,但他們二人仍勇於嘗試。
西餐廳「夏娃」老闆范加俊(Johnny)(左)與同為九十後的女朋友陳美玲(Cat)。
位於北角的西餐廳「夏娃」的老闆范加俊(Johnny)是一名90後,現時23歲,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畢業後入讀中華廚藝學院,17歲開始兼職做廚房學徒,由低做起,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開設一間自己的餐廳一直是他的夢想,希望自己的食物出自自己手中,而並非公式化地跟隨公司要求。工作五年來他不怕做多與少,只希望學多些烹飪技巧。Johnny說:「如果我想學嘢的話,我就早點返工,在旁邊偷師,做事不要怕蝕底,人哋一定睇到,畀番你想要嘅嘢你。」
香煎深海比目魚配白松露蜜糖汁,$148。
嫩滑護心扒 DIY清新白松露蜜糖汁
Johnny後來得到中學老師支持合夥,與同為90後的女朋友陳美玲(Cat)投資了大部份積蓄約25萬元,在北角開店。兩人拍拖三年多,Cat還記得他們拍拖一年多時,他就提過想開餐廳,但當時他們只有21歲,剛步入社會無論資金和經驗還未成熟。但他們並沒當作戲言,而是不斷搜集資料,Johnny亦不斷學習多國菜式,如德國、法國和意大利菜。
慢煮德國豬仔髀配燒烤汁,$138。
慢煮美國頂級牛護心扒配秘製燒汁,$248。
現時餐廳的菜式賣相與食材較新穎,如意大利飯以帶子殼盛載,牛扒不單止是傳統的西冷或肉眼,而是較少見的護心扒,是橫膈膜下的一塊嫩肉,吃起來比較嫩滑。每款菜式均配有自創醬汁,其中配上比目魚的白松露蜜糖汁十分清新,豬仔髀經過慢煮過程再煎,肉質呈一絲絲。Johnny指:「我嘅菜式每個步驟都很繁複,醬汁要不停地混合才可以用,唔係叫現成貨就立刻可以用到。」
香煎牛油帶子配海鮮龍蝦汁意大利飯,$138。
食物份量頗大,價格適中。
由於店舖位置不起眼,晚市生意不多。現時全職經營餐廳的Johnny目前為止仍未有收入,故要節省使費,上班搭地鐵、下班搭電車,與女朋友同住在筲箕灣,單位租金約$6,000。他上班都穿廚房服,很久沒有買過靚衫。兩人除了四出睇舖位外,已半年沒有行街消費,對上一套看的電影已經是去年6月上映的《原諒他77次》。當問到女朋友會不會妒忌其他情侶能有正常社交生活時,她說:「妒忌其他人嗎?可能我沒有時間去妒忌,我也不清楚現時年輕的情侶正在追哪部時興電影和去哪間party room玩等,我不知道,也很少接觸。」
Johnny感激Cat不單止不抱怨,在正職放工後還到店內幫忙晚市。情侶一起工作難免會有磨擦,Cat曾試過躲在洗手間哭訴很辛苦,但漸漸道出相處之道,如何公私分明,在工作時她會做一個老闆娘或員工,收工才會做女朋友的角色,才會撒嬌。她看起來好理性和硬朗,其實內心卻害怕,「萬一間店真係剩下我哋兩個做,我都要識得做,因為間店是我們的,別人不做我們也要繼續做下去。」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自製健康食材調味料 媽媽主理的無味精小店
餐廳 22.02.2018「我是在2001年來港,我是江西人,是嫁過來香港的。」「媽媽廚房」主理人萬媛華(華姐)說。一年前,她45歲,決定創業。於是她和社企合作,經營一間合作社餐廳。廚房只有她一個人,入貨、預備食材、煮食,甚至洗碗都是由她一人負責。月租約13,000元,星期一至六營業,朝十一晚六,做的是無味精、主打健康的食材。店舖隱身於酒店內的一樓,位置極隱蔽。
一年前,萬媛華(華姐)45歲,決定創業,於是和社企合作,經營一間合作社餐廳。
「我做的是好家庭式的料理,技術不是最好,材料用精些,選的材料較簡單,不要煮得太複雜。」華姐說。餐廳的位置不太顯眼,要不是酒店門外有個招牌寫着店名「媽媽廚房」,很容易就會過門而不入。合作社分有三個部份,一邊是兒童圖書間,另外一邊是售賣韓國公平貿易產品的小店,還有一處便是華姐小天地。
合作社除了華姐廚房外,還有兒童圖書間和售賣韓國公平貿易產品的小店。
合作社分有三個部份,其中一邊是華姐廚房。
心痛兒子食快餐人工食材
華姐當初創業是因為兒子,「兒子讀中四時出街食飯,我問他幾多錢一餐、食甚麼,他答我食快餐店的白汁,但我自己做過飲食業,知道混了很多人工食材,那時覺得好心痛,心想不如自己煮給你食好過。」她續說,「我做的是好家庭式,我技術不是最好,材料用精些,選的材料較簡單,不要煮得太複雜,我們無味精無雞粉,其實雞粉都很差,很人工。」
店舖內九成食物都是華姐由零開始煮出來。「這個調味粉是自己打的,用了腰果、海帶、櫻花蝦和紫菜烘乾再打碎,較單一的冬菇粉多點營養,味道較豐富。」還有自製醬料,如青醬、混合了三種胡椒的三色胡椒、自製鹽麴。「不落味精,便用多些薑、蒜爆香,還可加多些香料,這些都花多點心思。」
椰子花糖曲奇,以椰子花糖取代白糖,在曲奇裏會多放果仁、葵瓜子。
店舖內的九成食物都是華姐由零開始煮出來的。
鹽麴雞扒配十穀飯自製鹽麴調味,不會太淡味,很有營養。$62
只做午市 用電飯煲煮乳酪
餐廳只做午市,提供四個套餐,其中一個是素食。除此之外,還有不同甜品,連乳酪都是由自家發酵。「不一定用乳酪機,我用電飯煲煮乳酪,晚上放入菌種和牛奶,放到明天早上已經是乳酪,工夫不多,很簡單,最重要的是煮的時間較長。」華姐說。除了乳酪外,還有椰子花糖曲奇,以椰子花糖取代白糖,較一般健康。「我放600克麵粉,300克牛油,一般坊間做的麵粉和牛油比例起碼是四比三,我以亞麻籽代替四分一麵粉,在曲奇裏會多放些果仁、葵瓜子,這些不是好名貴的東西,但是很有營養價值。」
不過,由於店舖位置較隱蔽,知音人不多。「你喜歡煮東西,和真正開一間舖是完全兩回事,我知道自己能力不高,一日做到二、三十個餐,可以達到收支平衡已很滿足,不用做得太辛苦。」
青醬鮮蝦意粉炒得很惹味,可以購買自製青醬。$58
椰子花糖曲奇曲奇不會太甜。3塊$20
鮮果酸奶華姐用電飯煲煮乳酪,晚上放入菌種和牛奶,放到明天早上已經是乳酪,工夫不多,很簡單。$48
餐廳只做午市,提供四個套餐,其中一個是素食。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蘿蔔清甜牛腩香而不膩 清湯腩店留住客人的秘密
粉麵 20.02.2018雖然「澳門丸記清湯腩」是在香港,但招牌寫上了「澳門丸記」,原來這和清湯腩的傳承有關。老闆阮弼壕說:「我爸爸是印尼華僑,50年代排華,他就去了中國。我們祖籍福建,就會煮清湯牛腩,所以在澳門推車仔賣清湯牛腩。我那時讀完書,覺得自己很喜歡煮餸,就煮他教我最拿手的清湯牛腩來開店。叫『澳門丸記』呢,就是紀念我爸爸那時辛苦做的牛腩。」就算開店十多年了,老闆仍不時自己一早到街市選鮮牛腩和蘿蔔等。清湯牛腩,清湯當然重要,但老闆說其實很簡單,「本身蘿蔔選得好就會清甜,不用再放其他調味,只放瑤柱和海鹽。」牛腩就以藥材入味,胡椒用南洋的,也加入了香葉和桂皮,味道清香不油膩。牛腩有兩種部位可選,分別為坑位和崩沙。老闆說:「崩沙就有咬口,坑腩軟滑得來有一層層油花。」
就算開店十多年了,老闆阮弼壕仍不時一早到街市親自選鮮牛腩和蘿蔔等。
雖然店在香港,但招牌寫上了「澳門丸記」,原來這和清湯腩的傳承有關。
此外,店內也有賣一些東南亞特色菜,如海南雞飯,都加入了不少印尼味道。老闆介紹說:「我之前在酒店學廚,那時老闆對我很好,派我到旗下的餐廳學廚,如泰菜、西餐和粵菜,也有帶我到東南亞,當時學到的菜式現在都有賣。如海南雞飯,改良後用上鬍鬚走地雞種,飯用了斑蘭葉去煮,還有香茅和南薑,都是平常印尼菜會用的。」海南雞有驚喜,皮下仍有雞汁啫喱,很少餐廳能有這水準,而雞肉吸收了陣陣香葉味,也很嫩滑。
崩沙腩有咬口,蘿蔔都吸滿了湯汁。$45
另有這碗港式鮮蝦雲吞麵加入了印尼特色,如這雲吞除了蝦肉外,也包了來自印尼的「處女芝麻」(即未經炒製的芝麻)磨成的麻茸。$40
海南雞有驚喜,皮下仍有雞汁啫喱,雞肉吸收了陣陣香葉味,也很嫩滑。$55
坑腩軟滑得來有一層層油花,膠質很重。$45
新年也要開工,員工不投訴嗎?老闆說:「他們過年是輪更的,也不是沒得放,有些人年初一都有得放。如果上年你放了,今年就到我放。」員工也說:「老闆賺錢時,我們也賺錢,那返工就開心了。」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得獎虹吸咖啡師主理 花形牛油果多士最受歡迎
小食 14.02.2018Rings Coffee負責人鄺冠忠(Aries)與徐璟鏘(Gary)分別從事咖啡師行業9年及4年。Aries指一直希望能擁有自己的店舖,一方面自主性也較高,另一方面又可以讓客人、朋友有個地方交流。而Gary在2016年奪得世界虹吸咖啡師大賽(香港)亞軍後,一直希望去嘗試不同的事物,能夠得到更大的挑戰。機緣巧合之下,兩人一拍即合,更找來了朋友一同經營咖啡店。
Rings Coffee負責人徐璟鏘(Gary)與鄺冠忠(Aries)。
牛油果蛋多士,$88。
食物方面,則由另外一位負責人陳偉權(Kuen)主理。雖然店內主打咖啡,但食物也絕不馬虎。招牌的牛油果多士就是最好例子。將半個牛油果切片,再圍成一個花的形狀,賣相極佳,是店內銷量最好的食物。店內唯一招牌菜為燒春雞。廚師每天會用牛奶醃製12小時,所以吃下去時非常肉嫩多汁,亦深受客人歡迎。
店內咖啡採用較少見的虹吸方式處理,咖啡味道會放大。
招牌烤春雞配薯菜,$128。
日曬帕卡馬拉,$120。是Gary奪得2016世界虹吸咖啡師大賽(香港)亞軍時所用的拼配咖啡。
說到店內主打的虹吸咖啡,Gary指虹吸咖啡最先是在英美流行,但到了近代,反而在日本、東南亞地區比較受歡迎,因為美國人生活步伐較快,而虹吸咖啡製作需時,已經被漸漸淘汰。但虹吸咖啡味道會較一般咖啡濃,所以也是咖啡愛好者之選,客人點選咖啡後,可以即場觀看Gary沖製咖啡,享受視覺與味覺的體驗。
Tonic Coffee Cover,$46。近期奶蓋盛行,Gary和Aries也嘗試創出奶蓋咖啡。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21歲仔用70萬開咖啡店「我係咖啡師,唔係做水吧」
創業心得 12.02.2018「曾經有人和我說,沖咖啡冇前途,賺不到錢,你只是一個做水吧,只是沖飲品。你要告訴他不要踐踏我的夢想,有誰說夢想不能實現?」老闆鄭子翹(Anson)。
Anson今年只有21歲,3年前公開試DSE成績不理想,便入行做咖啡師,今年在西營盤開了咖啡店。
他樣子較實際年齡成熟,今年只有21歲,三年前公開試DSE成績不理想,便入行做咖啡師,今年在西營盤開了咖啡店。「好多人覺得21歲開到舖,一定是富二代,我不是富二代,開店資金大概70萬元,這筆錢有一半,是我自己靠儲錢及投資回報,其餘則是身邊認識的客人及朋友支持。本身自己預計要到25歲才能開店,現在早了四年,但人生是賭博,趁現在年青夠膽去衝便去衝一次,就算到30歲,面對問題都可能一樣,又或者30歲有更多顧慮,有家庭負擔,更加不夠膽去衝。」他續說,「好多咖啡師最終目的是開舖,像好多大型連鎖店公司咖啡店,用公式化去沖咖啡,抹煞了個人風格,專業埋沒了,這行(咖啡師)以我所知2萬元已是頂薪,要營運店內運作及入貨,但待遇一直偏低。這個世界萬多、兩萬人工,你買樓都難,還說要養家人,所以博一博,希望博到成功。」他說,開舖只是開始,想在香港開一條咖啡街。「外國有酒吧街,香港都可以有一條咖啡街,咖啡街的意思是大家都是鄰居,不是全部競爭者。希望聚合志同道合玩咖啡的人,大家找到自己想要的咖啡。」
Hope of the flowers,有玫瑰香,但不會過甜。$45
DN Affogato,只放面層的濃縮咖啡,不會做到半融狀態。$45
三年前入行,他首次接觸咖啡。「我有個師傅,他指導我令我知道目標是甚麼,令到我咖啡有興趣。」他師傅是12年資歷咖啡師、曾擁有兩間cafe羅志華(Brian)。「咖啡是一個專業,和品酒一樣都是專業,除了由我告訴你甚麼是好飲,但其實我是想用我專業,用我能力去整一杯屬於你口味的咖啡出來,所以咖啡師不一定是高高在上,我走的是親民路線,以前師傅教我要留意細微動作,如客人喜歡幾多糖,較偏好甚麼口味咖啡。」店共有兩層,共14個座位,主力咖啡和輕食。「我在西餐工作過,學過做酒吧,調酒師教我的雞尾酒,便將這個融入咖啡內,會用調酒形式、無酒精做一杯咖啡。」他有四款冰凍咖啡口味,「我和師傅研究出來,先落兩包啡糖,跟着落雙重濃縮咖啡先再搖,可中和味道,增加口感。」
咖啡店位於西營盤,有兩層,共14人座位。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傳統京川滬菜換新裝 味濃草綑牛骨超Juicy
創業心得 09.02.2018古語有云:一登龍門,聲價十倍,這也是銅鑼灣一家京川滬菜私房菜的名字。這餐廳早前因經營不善而差點捱不住,但當落入了三個跟美有關的女子手上,便由內至外,脫胎換骨,真正實踐了店名的真義。
右起PS GROUP集團主席Liza Cheung、香港著名攝影師Ann Choi和著名時裝設計師Ranee K,首次跨界合作搞餐廳。
餐廳三位合伙人, Liza、Ann和Ranee分別從事髮型、攝影和時裝設計,看似不相干,但又同樣跟扮靚有關。三個人之所以會一起開餐廳,來自一個巧合,又或是一個緣份。事緣愛吃的Liza帶Ann去光顧「一登龍門」舊店,發現食物水平下降,一問之下才知道餐廳經營不善出問題,相談間,兩人決定把餐廳頂下來,結果不到二十四小時,還把時裝設計師Ranee也拉進來,便成了現在全新的老闆組合。
魚躍龍門$358。
一登龍門南瓜蝦$398。
把餐廳頂下來,火速進行內外改裝,餐廳的裝修由傳統京川滬菜的低調風變成現在帶點古典仕女的藝術風,藝術品和牆紙等也經三人決定,唯一沒變的是店名。「我們用回原本的店名,這個名字很有特色。」Liza解釋,Ann也補充:「我們三個走在一起,我便在想會不會可以加入些藝術元素?」結果藝術元素不但出現在裝修,也化身為食物賣相,像鎮店之菜魚躍龍門,靈感便來自一登龍門。Ann:「我們很喜歡一登龍門這名字,在想可不可以更生動點?」於是跟有28年經驗的華師傅商量,便把魚造型立體化,魚看起來有跳躍的感覺。又如一登龍門南瓜蝦,也充份運用師傅的雕功來令菜式更精緻。除賣相,食物還是一店之本,有一道看起來其實挺低調的草綑牛骨,是Liza堅持要保留的原店菜式。包裹着荷葉來焗的原塊牛肉,入味而充滿肉汁,每一口都有濃郁牛肉味,也是我最深刻的一道菜式。
草綑牛骨$368。
涼拌冬瓜粒$68。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沒防腐劑日賣千件糕點 小店每日手做怕失傳
小食 05.02.2018位於銅鑼灣的「時代豆業」的糕點大部份在黃竹坑工場製作,但雞屎藤等茶果和一系列賀年糕品就仍堅持在舖後工場即蒸即賣。主打低糖健康不加防腐劑,每日新鮮製,絕對可稱得上是住家的味道。
老闆胡桂梅(梅姐)是傳統客家人。
老闆胡桂梅(梅姐)是傳統客家人,從小跟着爸爸學習整不同種類的客家糕點,並在銅鑼灣經營了中式糕點店15年。梅姐說:「正所謂唔熟唔做嘛,一方面想傳承父親嘅手藝,另一方面不想手做中式糕點失傳。」
年糕(大)$120、迷仔年糕$18。
15年如是,糕點百分百沒添加防腐劑,所以只可以放一至兩天,她指現時香港人吃東西很精明,若加防腐劑或甚麼味精,一嚐過便完全兩回事,你一旦貪方便做了,客人一定唔會回頭。她又堅持懷舊食品要人手製造,就連削材料外皮、切碎材料都不用機器,不可以大量生產。梅姐說:「我們就好似你屋企廚房咁做,地方細細都唔可以做太大量。」現時日賣約千件糕點,每日分早午兩輪,賣晒就算。雖位於銅鑼灣區,但價錢是街坊價,十分大眾化,大部份糕點$17有3件,例如傳統芝麻糕、紅棗糕、缽仔糕和多款客家茶果等等。所以很受歡迎,門庭如市。
蘿蔔糕(大)$120、(小)$88。
平日小店的糕點以件裝出售,新年期間的賀年糕點例如馬蹄糕、年糕和蘿蔔糕會按定單以盒裝新鮮製造,不會預先做定,每日新鮮出爐。小店的糕點賣相簡單,味道不太甜,比較健康,是住家的口味。而其中馬蹄糕比較豐富,甫入口就有滿滿的新鮮馬蹄粒。
馬蹄糕(大)$120、(小)$88。
梅姐認為傳統手藝已經難以傳承,「始終呢行都係濕水濕腳,夏天做糕又好熱,要對個爐,冬天又濕漉漉,變相未必有人願意做。」但她會堅持手做糕點,只因不想失傳。梅姐說:「其實我這些客家茶果或喜板糕在香港已經冇乜喇,儘管有都是一些八、九十歲的客家婆婆識得做,變相如果我唔繼續做,就真的冇了,其實它係有人食,唔係冇人食……」
店舖位於銅鑼灣鬧市中,門庭如市。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傳統以外的選擇 新年日賣過百盆 客家鹹雞鹹鴨盆菜唔油膩
創業心得 02.02.2018過年點少得盆菜,不過食來食去都是傳統盆菜,如果怕油膩的朋友,大埔著名的客家鹹雞盆菜啱晒你。人說入大埔,沒有食過鹹雞,白來。一看,大埔果真有不少鹹雞店,越開越多,變成了大埔美食。背後全因為一個人:梁錦華。真金不怕洪爐火,他說他是第一個在大埔開檔賣鹹雞的人。只是,他和他的鹹雞本來都寂寂無聞,直至……遇上盆菜。
梁錦華每日六點就回店準備,過年期間幾乎要連續五天不眠不休,才能趕製起所有盆菜。
梁錦華每朝六時就會回到「知味棧」,開始準備鹹雞鹹鴨。「一開始沒有人做,大概人人覺得這麼簡單的東西,有誰願意買?」尤其是客家人最懂得做鹹雞,只要用鹽醃過,雞肉自然變得緊緻紮實,雞皮爽脆,還平添一種鹹鮮味,吃罷,連手指頭都想吞下肚。梁錦華本身不是客家人,不過老闆娘梁高妹自小和雞鴨一起長大。父親從事雞鴨批發,也開過燒味檔,望一眼,她就知道一隻雞好不好食。但再老練,都敵不過時移世易,「雞種都不同了,白切雞吃不出雞味,所以才要用鹽。」原來,客家鹹雞真是毫不簡單。梁錦華做鹹雞不追求正宗,他有他自己的理論。「出面很多人做的是鹽水雞,調好一鍋鹽水,把雞浸熟,勝在方便,味道易掌握。」但壞處是鹹鮮味都跑到水裏,何來還有滋味?「所以我寧願麻煩點,雞熟後拿上來,趁熱逐隻灑鹽。多一點、少一點鹽,我都心中有數。」鹹鴨更花工夫。「鴨肉的纖維粗,一定要預早兩日醃。為了保留肉味,我們一隻一隻蒸個幾小時,雖然花時間,但跟出面吃到的是兩回事。」他的廚藝幾乎都是靠自己摸索,做了鹹雞11年,從來都是一手一腳做,功夫修煉到家,「告訴你,醃好的鹹雞,如果在半小時內食,雞肉特別嫩滑,鹹味不重,但雞味零舍突出;多放幾個鐘就會很夠味,肉質也會收緊。」這些都是自己悟出來的道理。
知味棧位處大埔街市,雞鴨都是日日鮮製,事無大小都靠老闆梁錦華、老闆娘梁高妹、家姐與外甥四個人親力親為。
份量足食材新鮮 為客人特製盆菜
鹹雞鹹鴨都是薄利多銷的生意,鹹雞一隻$80,鹹鴨一隻$160,「雞鴨不花巧,只能腳踏實地賣。」但見梁錦華的鹹雞賣得好,鹹雞店開始越開越多,之前單是大埔街市就有好幾家,後來不知是熱潮減退,還是敵不過競爭,又逐一離場。不過知味棧最初開業,鹹雞竟是無人問津。「試過全日一蚊生意都做不到,好慘。」梁錦華不是坐以待斃的人,「那時想到賣盆菜。」沒想到,就是起死回生的轉機。「當時想,客人來買盆菜,一定會吃到我們的鹹雞鹹鴨,吃過好吃,自然會回頭。」這一着,其實很聰明,「出面的盆菜落燒鴨,但燒鴨很藏油,一加熱,油脂統統跑到盆菜裏。相反,鹹雞鹹鴨因為用鹽醃過,鹽份將雞鴨的油脂逼出來,不會令盆菜油淋淋。所以一直食到底,都不會覺得膩。」結果有口皆碑!
趁熱逐一在熟雞上灑鹽,令鹽份更快滲透雞肉。每隻鹹雞$80
這裏的鹽水鴨用不同的製法,以蒸取代浸水,保留鴨肉鮮味。每隻鹹鴨$160
其實做盆菜一如做鹹雞,易學難精。「所謂客家盆菜、圍村盆菜,沒有所謂正宗,各處鄉村各處例,甚麼食材都可以放進去;問題是客人要求甚麼,你就要做得到。」知味棧一年四季都供應盆菜,招牌盆菜除了鹹雞鹹鴨,有齊大蝦、腩肉、鮑片、蠔豉等配菜,份量很足,「海味都到西環買,新鮮食材就即日在這個街市選購,用多少買多少,最緊要新鮮。」但更難得是,他們還接受客人預訂,只為一盆盆菜都願意絞盡腦汁,「好像這天,客人要求盆菜有門鱔乾燜蘿蔔、原條煎烏頭、腩肉燜芽菇,都要特別去做,天未光就要開始準備。在商業角度或者說不通,因為花的時間更長,賺的錢卻少了;但以學習的心態,做多樣就是學多樣,都是賺了。」
店中招牌的四季盆菜用料很足,大盆除了原隻鹹雞,還有燜得惹味鬆化的腩肉,與鮮味鮑片。四季盆菜$800至$1,000
新年照常營業 一做百幾小時「很辛苦」
每逢過年一定是梁錦華最忙的日子,日賣過百盆盆菜。他堅持年初一至新十五例必開門,好讓客人買到新鮮盆菜,「過年一做就是百幾小時,累了小睡一會又起來,靠平時一雙手做不來,要有七、八個人一起做。」對他來說,過年就是這麼一回事,「每一年都像打仗……很辛苦,但完成得到,就覺得有很大成功感。」
在非過年繁忙期間客人可預訂特製盆菜。$1,480(價錢因材料而異),12至14人份
說起這一切,梁錦華的確自豪。他說自己是40歲才學人「臨老吹啲打」,以前做運輸,人到中年決定轉行開私房菜,結果蝕光了積蓄。但不想放棄就只有向前,於是由零開始,做了幾年廚房,又再捲土重來。「天下間沒有免費的東西,經驗都要用錢買。用很多錢,買了很多經驗之後,才會找到自己的路。」做菜做人,都是修為。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從賣麵到做盆菜 家族麵店屹立瀝源半世紀
餐廳 31.01.2018沙田有兩間逾六十年歷史的食店,一間是「龍華」,另一間是位於瀝源邨的「盛記麵家」。盛記在老邨的熟食中心,位置隱蔽,卻有另一番光景。雖然今年已六十四歲,但它卻不像遲暮的老人,一桌一椅都很有獨特個性,滿佈不同的裝置藝術,像極世外高人。日間賣麵,晚上做火鍋,冬天賣盆菜,一家人作業,甚少人知盆菜操刀者是小瀝源村村長。「我們做客家盆菜,是圍村盆菜。元朗、大埔圍村和我們做的不同,首要的豬肉已經不同,我們全部用新鮮豬肉,一個大盆最少要有三斤豬肉。」今年六十五歲的楊九說。
楊九於九十年代便開始在盛記做盆菜,主力由他操刀。
盆菜有22款不同食物,特別花時間及工夫,都是由楊九一人負責。
楊九的岳母是盛記麵家的老闆,岳母有六名子女,其中五名都在舖頭幫忙。楊九於九十年代便開始在盛記做盆菜,主力由他操刀。「我爸爸一直做煮食工作,八歲、十歲已跟住爸爸,通常村內有喜慶便找爸爸叔伯去做九大簋,以前圍村是食九大簋,不是盆菜,現在演變成九個缽倒在一起便是盆菜。那時我學燒柴,燒到十多歲,便出來做飲食業,最後才回盛記幫忙。」小瀝源村是沙田最老的圍村,明代萬曆年間已有記載,昔日的沙田又被稱為「瀝源」。瀝源即清水之源,坐落於水源(今城門河)之側,而沙田首個公共屋邨,亦以瀝源命名。
大鑊主要用來燜豬肉,最多可燜120斤,已用了16年。
煮完後,便由姐姐們幫忙叠高,材料多到滿瀉。
採訪當日,我們中午十二時到達,楊九正準備晚上定單,在切豬肉。「豬肉不能切得太大件,吃落會較爽口,燜的時間比較快。我們有別於其他燜法,最重要是沒有味精,亦不會放鹽。」豬肉先啤水,再調校醬料,有南乳、磨豉醬、八角、小茴香、五香粉等,之後放入大鑊燜,放滿蒜頭,燜至少兩小時多。盆菜由底到面有二十二款食物,每款亦要切、煮,特別花時間及工夫,都由楊九負責。「每樣都要煮,味道要調好。做慣了便知道那個煮先、那個煮後,煮先通常是鹹菜、豆腐卜等用來墊底,其他配料陸續煮。」眼見配料有芋頭、雞、鴨、豬皮、蘿蔔、腐竹和魚丸等等,最特別有炸門鱔,醃上粉漿特別香脆。「夏天一定不做,每個食物都汁多,天氣熱,混在一起發酵便會酸,通常由中秋節開始做,過年時要不停做,一直至初七、八,最多便是初一至初三,每日要做百多盤,都是一個人做、一個人煮。」下一代懂得做這個盆菜?「如果無人做便無人做了,我已到這個年紀,收了個徒弟,暫時得我五成功力左右,希望可以快些接手吧!」
圍村盆菜(大),無味精,足12人用,份量特大。$1,480
豬肉不能切得太大件,吃落會較爽口,燜的時間比較快。
客家盆菜用的都是新鮮豬肉,一個大盆最少有三斤豬肉。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長沙灣海南雞新店 手攪肉餅剁薑蓉
食材 29.01.2018長沙灣這間海南雞新店,全店主打無味精。小店由三位八十後創立,楊嘉俊(阿俊)、羅柏林(Roy)及楊友誠(阿誠)均飲食業出身,Roy曾於馬會會所擔任燒味部總廚,而阿誠就曾於柏檔及西貢海南雞名店金雞工作。當中最特別的是他的例湯,「我們一星期會轉一至兩次湯,但不少食客都問南瓜湯在哪。我們煲的湯每日最少用四個小時,煲到南瓜完全爛掉,融在湯入面。」主打海南雞飯亦跟坊間做法不同。「我們賣偏新加坡式的海南雞飯,但有經過改良。
招牌海南雞飯,$48。
很多海南雞煮熟雞隻後會先浸冰水,但我們就不會。我們會先拿雞隻去啤水,啤大約一個小時。」Roy說。入口肉質嫩滑非常,唯無雞皮和肉中間那層皮凍。蘸海南雞的調味料同樣人手調製,比坊間的幼細。薑蓉落了莞茜去攪碎,但食不出莞茜味,反突出薑蓉香味,值得一讚。肉餅全人手製造,用新鮮的豬肉,混合瑤柱、麻油、蝦乾等材料,攪至起膠。
泰國特色豬頸肉飯,$46。
滷水元蹄飯,$46。
生煎瑤柱咸魚肉餅飯,$46。
大部份菜式,如南瓜湯、滷水元啼飯、生煎瑤柱咸魚肉餅飯亦跟西貢海南雞名店金雞相似,不過他們回應指他們售賣的食物及醃製方法都是與金雞不同。例如他們在海南雞飯內加入了燒味元素,加入滷水入味。店內另售與金雞不同的菜式,如豬頸肉飯、口水雞飯以及金沙雞飯等。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90呎舖仔 前酒店廚賣雞蛋仔
甜品 26.01.2018「酒店的甜品就是很大的碟,上面一個很細的主體。先是視覺上的享受,之後才是品嚐味道。現在做出來的賣相是較簡單的,就是以味覺行先。」「甜甜味」老闆梁成昆(Jerry)說。Jerry曾在JW萬豪酒店、銅鑼灣珀麗酒店等工作約12年,幾個月前在土瓜灣租了一間90呎小舖賣甜品。
在不同酒店工作約12年的Jerry,幾個月前在土瓜灣租了一間90呎小舖賣甜品。
他開這間小店為的不只是實現積存心裏多年的創業夢,更是享受天倫之樂。「我本身也是住土瓜灣,小孩放學後間中會過來做功課。小孩在星期六、日都會在店內幫手,幫我招呼客人。他會問客人食甚麼、雞蛋仔幾錢呀,雖然他不識計數!」就如一般父母,Jerry提起小朋友時笑逐顏開。
Jerry育有一子一女,兩個小朋友閒時到店舖來做生招牌,更在牆上畫畫。
豆腐花蜜糖吐司,$25。
巧克力醬香蕉窩夫,$31。
紅莓乾雞蛋仔,$16。
由高級酒店到街坊小舖,甜品種類自然不一樣。「酒店是以慕絲蛋糕、芝士蛋糕為主,但現在做街坊生意,就賣平民小食,例如雞蛋仔、窩夫等。」別以為平民小食就一定較遜色,Jerry絕沒馬虎,使出在酒店學過的技巧。「窩夫是有落酵母的,好像做麵包一樣,要發酵一日,所以食落會有種麵包的香味。現在很少用酵母做的,外面的店舖很多時候都用預拌粉,香味就沒有那麼濃郁。」
Jerry笑言有客人看見滿店相片,以為「甜甜味」是沖曬相片店。圖為士多啤梨梳乎厘班戟,$39。
小店由Jerry一腳踼,有時行開一下,很快又要回來。
街坊以為係曬相店 親民定價$10底
在食材配搭上,Jerry落足心機。豆腐花蜜糖吐司就是他的得意之作。「當你食幾嚿硬的吐司,食到尾你可能就會不開心了。但加入豆腐後,軟滑的豆腐中和了吐司的甜膩感,亦為味蕾帶來衝擊。」小店的定價相當親民,原味雞蛋仔大大一底只售$10,較一般的便宜。自創紅莓乾雞蛋仔餡料足料,酸酸甜甜,非常減膩。
小店位於內街,門面亦較其他舖頭細,所以不太顯眼,亦搞出不少笑話。「好好笑的,最初我沒有放這些相片在店舖,很多客人都不知道我這間店是賣甜品的,就說見到這間舖裝修成這個樣子,應該裝修店來的。後來我就開始曬相放在店舖,又問我這是否曬相店。」開店三個月,現在已達到收支平衡。「現在達到收支平衡,但就是掙一份普通文職的薪金,去不到做廚房的薪金。但陸陸續續多點人支持我的話,生意就會越來越好。」
小店定價親民,但因位於內街,門面又較其他舖頭細,所以不太顯眼。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印尼姐姐撐有家鄉味 斑蘭雞飯受港人歡迎
餐廳 24.01.2018滿街都是泰越餐廳,但港人對印尼菜是陌生的。若要立刻數出幾款印尼菜式,恐怕答案都只得撈麵和炸蝦餅罷了。楊卓賢(Alex)和印尼華僑的太太Susan,在銅鑼灣維園附近經營餐廳,以正宗地道印尼菜作招徠。適逢周末,小店坐滿了印尼幫傭姐姐。也許是菜式對味,又或是見到朋友心情愉快,客人們將小菜一小塊一小塊的送進口。人在他方,呷一口家鄉味道,聽着親切的語言,一點一滴可解鄉愁。
老闆Alex和印尼華僑太太Susan經營的餐廳,以正宗地道印尼菜作招徠。
捧場客多為印尼幫傭姐姐,也許小店是有種熟悉的家鄉味,和一種家的感覺。
小店面積不大,但微黃的燈光,嫩綠的斑蘭葉裝飾,倍添小島風情。店面的設計都由Alex一手包辦,至於餐廳的靈魂,他謙稱全由太太主理。沿着香氣走進廚房,只見桌上全是大大小小的香料,小店的所有出品大多由老闆娘Susan親手主理。「印尼沿海有那麼多小島,印尼菜其實有很多種,不全是乾身或炸的。但有些印尼餐廳或小賣店覺得,大多客人都是幫傭姐姐,所以用料不會太講究,一般湯底或醬汁甚麼的,都是買回來。」Susan在廚房一邊數着配料一邊說道。「但我在印尼的餐廳,一直都是沿用這些配方及用料,沒有理由來到香港自己經營就改變吧!」Susan是印尼華僑,在加里曼丹島長大,家族在印尼經營餐廳多年,言語中聽出對家鄉菜甚有堅持。
每款醬汁(小圖)店家堅持以古法石磨磨製,市面買少見少。
堅持用傳統石磨製作醬料
炸鍋旁端放着一座灰黑色的石磨,與旁邊整齊擺放着紅彤彤的辣椒和香料,形成強烈的對比。「印尼菜香料多,有很多在香港找不到,我每周都會從印尼空運到港。」她說罷將一堆辣椒灑在石磨上。「有幾個國家仍會沿用這種石磨,例如印尼和馬來西亞,不過很多餐廳已不用了。但我想保留這傳統的味道,因為口感會不同,不知為何總覺得磨出來總比較好吃,傳統傳下來的吧!」她笑了笑,說罷又將幾種配料倒入石磨搗爛。不難理解為何大多餐廳不用石磨製作醬汁,畢竟每道菜醬汁不同,見Susan搗爛一小份量辣醬都費了不少力氣,每天到底要搗多少遍?想必她也未必數得清吧。
斑蘭雞飯最受香港客歡迎,每客$68。
炸碎雞飯,每客$68。
雞肉嫩滑 斑蘭飯煮足兩個半鐘
印尼菜,耗費得最多的未必是香料,一定是心機。小店的斑蘭雞飯據說最受香港客歡迎,單單是飯,Susan說準備材料和煮的時間就需要兩個半小時:「做飯比較複雜,首先要剪開新鮮斑蘭葉並將其磨成汁,繼而將米用高溫炒香,再加椰汁和斑蘭汁煲飯再蒸,最後再加上調味才算完成。」斑蘭葉每星期皆由印尼運送到香港,為了不加入色素,店家特意採購了兩種斑蘭葉,一款用作調色,另一款用作烹煮。而雞則會在雞肚內放入高良薑、香茅及斑蘭葉,再用上湯浸二十多分鐘至熟透,以保持雞肉嫩滑。雖然工夫多,但每口飯吃得出店家的誠意。斑蘭葉的天然色素浸透米飯,米飯呈淡淡的青綠色,入口不僅有斑蘭香味還滲出椰汁的清新。
採訪當日是星期六,店內此起彼落都是印尼語。Alex和Susan笑言新舖剛開張的時候,一到周末就最忙碌,凌晨一、二時回到家,休息一、兩小時,四時就要回小店準備開舖,為的就是一班捧場的印尼姐姐。「聽着她們說味道和家鄉的一樣,其實很有滿足感。」Susan看着店面說道,臉上的笑容和食客的笑容一致。也許小店貴乎不在菜式花款有多新奇,只是有種熟悉的家鄉味,和一種家的感覺。
大粒包細粒牛丸,每碗$55。
小店面積不大,但微黃的燈光,嫩綠的斑蘭葉裝飾,倍添小島風情。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堅持用鮮雞 唔訂無得食 90後老闆:唔想做壞招牌
創業心得 22.01.2018要吃到元朗風味,入圍村吃就最地道。別以為圍村只能吃盆菜,其實還有一個燒着紅紅烈火的雞煲,近年甚得元朗人歡心。
這個雞煲出自南邊圍的榕記,由九十後老闆阿聰一家經營。每晚只此一款火焰雞煲,按每晚客人人數製作,沒預訂就吃不到。
覺得小店囂張?
其實是希望以最新鮮食材炮製,才定下如此規矩。
阿聰與媽媽每日按柯打前往街市買材料,雞煲可以按客人喜好,添加不同海鮮,只要預訂前講明,就絕對會盡量滿足客人要求。雞煲在客人面前由生煮至熟,一煲基本除了元朗購買的新鮮雞一隻,還有花蛤、牛肉、豬膶、鮮蝦、竹蔗及馬蹄。上桌後,會加入一支九江雙蒸煮15至20分鐘,滾後點火燒三數分鐘以揮發酒精。煲內沒加一滴水,純以酒令雞煮熟,所以肉質特別滑,雞味更濃郁。
吃罷雞煲,還可以加水變火鍋,湯汁全是雞肉及海鮮精華,非常鮮味。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總廚變啤酒學徒 手工啤酒吧只賣香港啤
酒吧 19.01.2018在香港,要放棄優厚薪酬,拋開生活負擔去長知識,未必人人有勇氣做到,偏偏黃崇稀(Cruz)捨棄做閒閒哋月入三、四萬元的總廚,而去做一個起薪只有一萬多元的啤酒學徒。他移民過澳洲,輾轉又返港定居,更當上餐廳總廚,但他認清了這只是一份工作,而非推動他繼續奮鬥的事業,為了改變這種既定的生活模式,他踏出了這一步。
Cheers老闆黃崇稀(Cruz)捨棄高薪總廚去做啤酒學徒,其後開了這間本地手工啤酒吧。
黃崇稀十七歲就入行做西廚,之後以技術移民去了澳洲三年,本來也一心想在那邊落地生根,怎料媽媽身體情況突然轉差,「不是病重,但媽媽要做手術,所以我要去照顧她,身為兒子也想留在媽媽身邊。」Cruz說。即使差一年就可以成為正式的澳洲公民,他都斷然決定返港,將三年來在澳洲建立的所有東西都放棄了。
Cruz於二○一五年年尾回港,曾經在一間法國餐廳做總廚,「但我發覺自己的生活模式,為何會跟未離港之前一模一樣呢?」剛巧那時他接觸到手工啤酒,知道香港本地手工啤逐漸成為一股熱潮,「那時候的我很無知,也不知道香港原來有出產手工啤酒。」直至有次敍舊,朋友帶他去飲酒時,他試過香港出產的手工啤酒之後,覺得非常有意思,就立即決定辭去了總廚的職位,由低做起去學甚麼叫手工啤酒。由總廚變學徒,身份由高山跌到落谷底,以前是發號施令,每個人都在聽他說話,現在則要完完全全放下自己的身段,「要得到一些長知識的機會,就一定要付出,不可能仍然一副我是大廚的模樣。」Cruz笑說。
栗子車500ml$88(限量)釀酒廠:門神啤酒酒精度:5.5%風格:Winter Ale
毅行者480ml$78(限量)釀酒廠:獅子山啤酒精度:5%風格:橡木桶陳porter
Cruz做啤酒學徒學了差不多半年之後,就膽粗粗開了這間本地手工啤酒吧。
十二款啤酒龍頭 「純香港」品牌
除了要倒垃圾、抹地,做些最卑微的工作之外,學徒起薪頂多只有一萬多元,但以前做總廚,他的薪金起碼都有三萬多四萬元,甚至有大公司出到五、六萬元不等。不過,比起做到身水身汗,才得到的那些薪水,他更加着重的是學習新的知識,「當初只不過是想多學一樣知識,去認識這件事,也沒想要將香港主題放在這裏,或者想要開一間酒吧餐廳。」Cruz說。 結果學了差不多半年之後,他就膽粗粗開了這間本地手工啤酒吧,而且在揀酒方面都很有他自己的一套,即使是本地品牌的酒廠,他也會先看看老闆及釀酒師是否香港人,因為現在行內的香港手工啤酒廠,大約總共有十五、六間,但其實並非全部都是「純香港」,有些其實是外國人投資的酒廠。所以雖然酒吧只得十二款啤酒龍頭,但款款都是香港品牌,香港人團隊,香港人釀製。或者,就是因為他離開過香港生活,才令他這樣堅持那種香港人做出來的本土味道。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90後跟媽媽學藝 開泰式糕點主題店
甜品 17.01.2018相信不少香港人喜歡食泰式糕點,在香港長大的港泰混血兒阿輝,便在葵涌廣場開設「泰糯米」,專賣傳統泰式糕點及小食,包括椰汁千層糕及創新的玫瑰水晶糕等,很受OL歡迎。「泰糯米現時最受歡迎的款式是芒果糯米飯、泰式千層糕及西米糕,全是家庭式人員製作,多數是親力親為,調校完的分量,我們會試完再出,所以我們好着重做好品質。」
阿輝在葵涌廣場開業,得到不少OL的支持。
今年24歲的阿輝,修畢廣告設計高級文憑後,一直做散工,本身家族在泰國售賣泰式糕點,上年他跟媽媽回鄉去曼谷,媽媽問他有冇興趣留在泰國的糕點工場幫手,反而令阿輝產生另一個念頭,在香港開一間專賣傳統泰式糕點的店鋪,「媽媽造開泰式糕點,她有向我提議去學整,因為我返泰國時,都有試過自己屋企的糕點,之後便跟拍檔Jay提及,不如試開賣泰式糕點的店鋪,已經有食譜,好食!很正!會不會嘗試造糕點,他說ok,於是兩個盲樁樁去搵工場及在葵涌廣場搵鋪。」
阿輝說媽媽的指導相當嚴格,分量不能出錯,否則讓顧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為了方便媽媽,他們選擇在觀塘區開工場,由媽媽負責主理製作糕點,阿輝表示經常與媽媽有爭執,「多數吵架都因食品方面,因為始終是媽媽教我們整,她只要稍微試到味道有不同,例如偏鹹偏甜,一定要跟足,不可以懶。媽媽的要求好高,有時我未必達到她的標準,成盤食物要倒了,當時覺得點解要這麼浪費,但回想如果客人食了難食的糕點,又會點諗呢?」
椰汁千層糕跟足阿輝媽媽的配方,一層椰奶一層斑蘭,一層凝固後才做另一層,工序繁多。泰糯米在上年9月開業,剛開業時阿輝和Jay於店鋪工場兩邊走,全部糕點都是新鮮即製,「下午兩三點左右,便要因應銷售情況去入貨,例如千層糕粉、斑蘭葉、糯米,每日過九龍城揀,再車回去觀塘。到現在大家都進步了,知道大概銷售量,就會叫批發商送貨到工場。」椰汁西米糕每盒有6件,售$25。下層西米,上層椰漿,阿輝說坊間有不少西米糕放很多生粉,但他會放多一些椰漿,令口感更順滑。隨着他們開始熟手,生意漸上軌道,主要客人為OL和媽媽級,現陸續有泰式餐館和小食店向泰糯米取貨,月賺約$17,000。阿輝說:「想集中在工場方面發展,批發給一些餐廳及其他地方。」參考來源:青雲路28蚊雞煲仲送鮑魚 平成咁原來專攻booking客
創業心得 15.01.2018這間平價任食店舖位於黃大仙區,賣的種類繁多,雞煲$28、串燒$58、羊腩$58、盆菜火鍋$88等等。其老闆昌哥指這些驟眼看毫不可行的破底價任食,在他眼中全都是可以幫助他賺錢的生意。昌哥:「越計不到數的東西,我越想去做,我敢做!原因是你不試不會知道有沒有得做。」
「農場盆菜之家」老闆昌哥。
昌哥由賣盆菜與大閘蟹起家,於2015年開始做大閘蟹任食而成功突圍,高峯期月賺百萬並有五間分店。他自豪地說:「我們直情是第一個做的!我記得在前年做任食大閘蟹,那數月賺到的金錢不單止夠交1年的租金,更足夠2至3年運作,嚴格來說那時候還可以買到半層樓。」但好景不常,因大閘蟹二噁英事件引起公眾恐慌,對行業飽受打擊,現只剩餘兩間分店。昌哥要生存,不斷求變,然而演變出不同類型的平價任食。而實際上如何賺錢呢,昌哥就表示有三大要點,其一是定價低以吸引更多人流。例如雞煲的售價已經夠便宜,只售$28,還要送多兩隻鮑魚便更吸引。昌哥表示,只要拿出比着數更着數的東西出來,就必定受歡迎。另一策略是要賺錢必然要薄利多銷,店舖每日由下午5時經營至凌晨3時,每日平均翻枱3至4轉,光顧人數超過300人,雖然假期有附加費$20,但每到假日更多翻5至6轉,超過500人光顧,雖然每個人賺錢不多,卻是積少成多。昌哥亦分享說任食最賺錢其實不是本身的主菜,飲品和配料都是主要收入來源,大約只有十多個百分比的客人是不點額外的東西。另一運作上的策略是少做walk-in客人,以booking為主,客人在預訂時已告知吃那款任食,以便店內控制食材份量的成本和減少浪費。
任食雞煲只售$28,還每位贈送兩隻鮑魚。
雞煲用上大陸三黃雞。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工廈馬拉菜日開兩個半鐘 老闆娘秘製限量肉骨茶
食材 12.01.2018香港地,租金貴,人所共知。除非間舖是自置物業,否則難以想像有人會「唔憂做」,只開午市,不做晚市。偏偏柴灣工廈裏這間馬拉菜館,逢星期一至四只開兩個半小時,做完午市就請客人食閉門羹,試過有客人罵老闆娘不做生意就別開店,也試過因為菜式限量,客人專程來卻吃不到,於是又捱罵,實情是如何?且聽老闆娘娓娓道來。
我兩時半準時到達餐廳,只見大門鐵閘半關,看來已經準備打烊。甫踏入餐廳,只見老闆娘屈展彤(Nicola)忙着出出入入做清潔,匆匆打過招呼後就解釋:「平日開兩時半,午市結束後,要清潔好所有東西,約三時半才開始做另一些工序。」Nicola話畢,又衝入廚房繼續做清潔。果然,差不多三時半,她就開始做最花時間的工序——炒醬。「炒醬是最浪費時間的工序,這個工序只得我會做,所以我寧願犧牲這裏的營業時間,來做背後的事情。」Nicola邊說邊炒,因為每次炒醬起碼要炒兩個多小時,所以同一時間她要處理幾件事,「今日還要炸江魚仔,江魚仔配飯吃,也是馬來西亞寄過來的;也要煲肉骨茶,因為今日已售罄,所以要再煲。」看她嬌滴滴一個女子,想不到平日一個人,最多可以同時看管五個爐,「五個爐是極限,不可以再多了。」她笑說。
屈展彤(Nicola)的外公幾十年前在吉隆坡賣正宗肉骨茶,後來她翻看外公舊物時,無意中發現了祖傳肉骨茶秘方。
清潔都做埋 只請兩個兼職樓面
Nicola的外公是馬來西亞華僑,幾十年前在吉隆坡賣肉骨茶,後來她翻看外公舊物時,無意中發現了祖傳肉骨茶秘方,跟足秘方煮了無數次,親戚試過後都豎起大拇指讚好吃,於是她就萌生了在香港開肉骨茶店的念頭,「馬來西亞的肉骨茶店,全部都是只賣肉骨茶,不會有其他菜式,但我的朋友就說,如果在香港只做肉骨茶會很快執笠,因為香港人都貪新鮮,想有多點選擇,我惟有兼做叻沙。」她本身不懂煮叻沙,所以又回到吉隆坡,叫親阿姨帶她吃勻十幾家叻沙店偷師,終於就研究出自己的配方。
說到為何店舖平日只開兩個半小時,她就說:「你見到我兩時半收店,又要清潔,又要炒醬,根本就趕不及做平日的晚市,所以惟有犧牲晚市,因為我寧願保持食物是自己煮的,好味的。」其實說穿了,也許是因為秘方是外公祖傳,不想外洩,所以她寧願辛苦點,所有事情都自己一個人做,也不想假手於人吧。很多人也好奇,這樣的營業時間回到本嗎?除了工廈租金較便宜外,人手成本也佔很重要的因素,「人手是最貴的,所以我只請了兩個兼職姐姐做樓面,其他的就自己一個做,這樣才可以減低成本,不用跑數跑得很辛苦,我有份糧就可以了。」
不過幾個月前,她竟然在鰂魚涌開了分店,「鰂魚涌店,我只不過是很小的合作夥伴,我們還有兩、三個合作夥伴,其中一個是馬來西亞的朋友。」原來朋友見她賣肉骨茶反應不錯,就游說她開分店,計算過時間、人手等成本後,她決定開檔,唯一條件是所有食物仍由她獨力製作,「我老公在(鰂魚涌)那邊看管所有備料、待客工作,我就可以專心管理食物質素。」
外公秘方用貴價藥材
原本已經忙碌的她,開了分店後就更少時間休息,這麼快開分店可能有點急進,但她只是想有更多人試到這碗祖傳肉骨茶,雖然自己一個準備所有食物,兼做運貨是有點吃力,但只要確保這份外公的味道不變,她覺得多辛苦也是值得的。「因為我們營業時間較短,所以準備菜式的份數也較少,例如肉骨茶,我們每天只備了三、四十份,叻沙也只會準備三、四十份,售完即止,因為我們不可能即刻煲出來。」Nicola說。限量的原因,是所有菜式都是由她一手一腳做出來。「肉骨茶藥材包的秘方是我公公的,裏面有廿多種藥材。」她會親自到上環,向某間有供貨給港大中醫部的藥材批發公司入貨,確保藥材沒硫黃,用得放心。肉骨茶秘方偏甜,所以即使沒加糖也會有少許甜味,我吃得出裏面有羅漢果等帶甜的藥材,但Nicola就拒絕透露成份,只稱肉骨茶內有八角、玉竹、杞子等藥材。不過看她連藥材包內的藥材,也要打成粉狀,以免被人發現她使用甚麼藥材,可想而知她有多保護外公的祖傳秘方。在馬拉,吃肉骨茶可以無限添湯,不過在香港當然就做不到,因為她用的藥材很貴,有多少藥材及多少肉,她就煲多少的湯,有時那一天售罄了,也不可能即刻再煲。 柴灣店只供應極限量的菜式,平日周一至四中午12時至下午2時半營業,周五及六會做晚市,開6時至晚上9時半;鰂魚涌店的營業時間是中午12時至晚上9時。
D24榴槤炸彈4件 $34
小食拼盤 $58泰式香辣米腸、吉列炸蝦餅、炸魚餅、越南豬肉春卷各兩件。
沙嗲雞肉拼豬肉6串 $52
正宗巴生肉骨茶(配葱油飯) $70肉骨茶秘方偏甜,所以即使沒加糖也會有少許甜味。
參考來源:蘋果日報
ibanker飛機師 棄百萬年薪賣老火湯
快餐外賣 08.01.2018「小時候我很喜歡飲湯,有次在拉麵店見到人煮拉麵,忽發奇想,自己這樣喜歡飲湯,不如就將這概念以拉麵形式呈現出來,即席煮及賣給顧客吧。」正湯寶寶的老闆鮑國偉(Jason)說。兩個月前,Jason和兒時玩伴林浩基(Edmond)以及正職是民航機機師的黃永泰(Andy)合資創業,開設位於土瓜灣的外賣湯店「正湯寶寶」。
(左起)鮑國偉(Jason)、林浩基(Edmond)及黃永泰(Andy)三位80後,合資在土瓜灣開了賣外賣老火湯的專門店,每日只賣一款湯。
老火湯用料十足,每天新鮮煲製,煲一桶最少要三四小時,每碗會附湯渣,可按個人喜好要多或少,這款是鮑魚蓮藕蠔豉冬菇瘦肉湯,每壺38元,二人份量。
另一款時令湯水,粉葛眉豆花生煲雞腳,全部不加味精,以健康為主,較清甜。
每朝六七時許,他們就要到街市買新鮮材料煲湯,由準備食材至煲好一桶九十人份量的湯,也親力親為。不過,為了這碗湯,Jason就放棄了年薪過百萬的工作,「我以前是做投資銀行及企業顧問,老實說,以工資來計算,開店跟以前是不能比較,當然我也會覺得可惜。但我始終覺得,香港人只要勤力,是不會捱餓的,滿足感與以前做銀行是不同。」Jason還說,起初家人也不支持,覺得創業辛苦,凡事要親力親為。但當她偶爾來舖頭看看,見到有客人幫襯,也不是想像中般冷清,開始會給他一點鼓勵及支持。
湯水的用料也不惜工本,如花膠、海參、大花菇及燕窩等。
店家每日只會賣一款老火湯,材料以參茸海味為主,最少要煲三四小時,「很多人也會問我,你的策略是否正確?只有一款湯,沒有選擇。但我認為湯款無需要多,最重要是做得好味。對我們這些小店來說,最重要是先做好這件事,再按步就班去改進。」而選址土瓜灣,也只為一班老街坊,因為Jason小時候是與家人在土瓜灣長大,覺得這地方較有人情味,所以就由打工仔跳出來創業,嘗試博一鋪,「有食客覺得我們的湯美味,我的開心是很難去形容的!」
花膠是向上環相熟的海味店入貨,每隻有手掌般大,煲一桶湯最少要用半斤。
舖頭的前身是一間賣豆製品的店,徇街坊要求下,Jason找到那位伯伯,肯每天限量供應手磨豆花(每碗5元)及豆漿(每支6元)。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更生人士發奮開日式放題店 靠優質食材吸客 月賺30萬
食材 05.01.2018三五知己約食飯,通常會選日式放題餐廳,全因食物多花款。在觀塘的1亞太中心內,便有3家日式放題餐廳,競爭激烈,但御前大江戶在這裏已進駐兩年多,晚市時段場內2百多個座位擠滿食客,可謂脫穎而出。做出成績,全因老闆Alan(李錦秀)累積多年經營日本料理餐廳的經驗,選用優質食材之餘,更不停推出新花款,吸引客人到來,現時御前大江戶月賺30萬元。
Alan有多年經營日本料理餐廳經驗,他說創業選址及食材都很重要。
御前大江戶佔地過萬呎,擁有2百多個座位,空間寬敞。這裏分別於5:45pm至8:15pm及8:45pm至11:15pm兩個時段做放題,每3個月至半年換一次菜單,以保持新鮮感。午市不做放題,主推定食和爆丼飯,當中包括「大膽鬼」和「細膽鬼」的海膽爆丼。老闆Alan說:「今年初曾經停過午市,近兩個月先重開,目前午市只佔生意額唔夠百分之五,但都希望吸引到多啲顧客嚟幫襯。」
Alan表示御前大江戶着意營造出 平板電腦落單,方便管理。一個很日本的感覺,「連大門都採用鳥居嘅設計。」
今年37歲的Alan,本身的經歷已經很傳奇。在14歲時,他由大陸來港,由於少不更事,結織了一班壞朋友,16歲那年因打架傷人,被判入兒童院。「後來又偷走過,亦試過喺獄中傷人,喺教導所、監獄等輾轉坐監4年。」牢獄生涯的後期,Alan覺得不能長此下去,「覺得好對唔住媽媽,喺最後年幾嘅刑期裏面,我努力讀書,除增長知識外,更學到做人處事,令我搵到正確嘅人生方向,獲益良多。」
放題星期一至四每位收費$288,公眾期假前席及星期五至日每位收費$308。食物包括爐端燒,海鮮豐富,最特別是要高級日本料理才吃到的「蟹甲羅燒」,在這裏也能吃到,不少食客為此而來。
由於Alan鍾情日本漫畫,出獄後他想到要成為一位日本理料廚師。「我好欣賞日本廚師嘅精緻、細心及講究美觀嘅精神,當時經熟人介紹,我去一間日本餐廳由低做起,不論打掃洗菜都一腳踢。由於自己係更生人士,所以要加倍努力,以博取老闆嘅信任及賞識。」
刺身任吃,包括三文魚、油甘魚、象拔蚌、北寄貝、帶子、甜蝦、赤貝等。
片刻的猶疑
Alan還記得當年他應徵某日本餐飲集團,在填寫履歷表時,看見要填上是否曾經犯法,他猶疑片刻決定不寫上,不過到面試時還是主動提出,最終仍被錄用,面試者亦成為他的上司。「喺呢度工作約4年,佢畀咗我好多機會,令我廚藝進步,亦教曉我好多日本料理嘅知識。」此外,每晚深夜11點放工後,他更到果欄做搬運。「當時自己仲年輕,捱得住,我會趁平日午市至晚市之間嘅落場時間休息。雖然係辛苦,但儲到一筆錢。」
燒蜜汁小饅頭、鹽燒牛舌、味燒毛肚、雞軟骨串、脆皮烤大腸、蜂蜜燒雞翼等燒物,即叫即燒。
03年正當沙士來襲,令租金入貨成本降低不少,一直想創業的Alan認為是好時機,他向銀行貸款10萬,加上積蓄等共40萬元,在04年頂手上水一個2千多呎的餐廳鋪位,經營日本料理。「廚房冇改動,只需門面裝修,換過碗凳就可以營業。」這家壽司店生意僅是不過不失,只經營至14年。
連不少放題店少注重的甜品,這裏也做得很精緻,各式和菓子成為女士們的最愛。
開壽司店遇大地震
此外,Alan分別在07及09年於粉嶺及牛頭角樂華邨開設壽司外賣店,11年則在美孚開設壽司店,他見鋪位在美孚地鐵站出口旁,途人川流不息,覺得應該大收旺場。「開張冇耐就碰正日本311大地震,客人驚食到幅射食物,唔敢食日本嘢,生意由每日3、4萬跌到5、6千,每月蝕成30萬,幾經艱辛先可以繼續經營。」現在壽司外賣店和壽司店均已結業。
大膽鬼($158)、細膽鬼($108)只在午市供應,採用加拿大海膽,相當抵食。
多年來的經營日式料理餐廳的經驗,令Alan明白到選址及食物品質的重要性,在15年,他再開設御前大江戶。「當時睇到政府有意將觀塘改造成新商業區,自己有親身嚟觀塘觀察咗一段時間,覺得呢區嘅消費力幾高,鋪位所在嘅1亞太中心喺apm隔離,加上裕民坊啱啱開始重建,我睇好觀塘未來嘅發展潛力,所以好有信心。」
Alan與員工有傾有講,建立良好關係,每年流失率少於10%,以飲食業來說相當難得。
收費最貴都留到客
剛剛開業時,御前大江戶透過電視、雜誌做宣傳,務求盡快打響知名度,Alan說:「現時我哋最平收$288一位任飲任食,目前係『1亞太中心』中收費最貴嘅日式放題餐廳。其實客人嚟消費,更關注食物及服務嘅質素,客人喺度食得開心,就會介紹畀其他朋友,幫我哋宣傳。好似坊間有唔少自助餐廳會用$60、$70一板嘅馬糞海膽,但我哋會用近$100一板嘅加拿大海膽,味道截然不同,唔能夠慳。」
Alan的「長阪燒」剛開張,希望以更平的價錢讓食客吃到優質的爐端燒。
除靠熟客口碑帶來更多顧客前來之外,Alan說食客也關注新鮮感。「好似年初我哋推出磯燒放題,稱得上係全港首家有磯燒食嘅日式放題餐廳。初推出時,要兩個月前訂位,客人排晒長龍,但其他餐廳抄得好快,我哋要不斷推陳出新。」
廚師和Alan常為研究新菜式費煞思量。
海外直送海鮮更平
Alan表示銷情最好是海鮮,包括蟶子皇、北海道元貝、大虎蝦及鮑魚等,而三文魚、甜蝦及帶子等刺身都很受歡迎,每月每款都能銷萬多隻。「正因貨量需求大,我哋採購會繞過香港代理商,直接飛加拿大或其他地區傾海產入貨,所以來貨價會比較平及頻密,保持到食材嘅新鮮。」
客人John說:「我為咗蟹甲羅燒嚟幫襯,我有試過其他放題餐廳,呢度嘅食材比較新鮮。」
現時御前大江戶客人以鄰近的上班族為主,月賺約30萬。Alan正忙在旺角開設兩間新餐廳,包括剛於12月13日開業,以爐端燒為主的「長阪燒」,及主要賣台灣水果茶的「茶聊」。「香港嘅爐端燒一向都係高檔、貴價,人均消費過千,我哋希望做到平民版,約$300至$400一位;開設「茶聊」就希望吸納多啲年輕顧客。」
客人YoYo說:「之前喺度食過一次,覺得食材選擇多及新鮮,所以今次再同朋友嚟食嘢。」
資料來源:青雲路
全職媽媽膽粗粗創業 港產曲奇小店「三年抱兩」?
麵包烘焙 30.11.2017不少人都懂得焗曲奇,但把曲奇打造成品牌,還可以做到三年「舖」兩成為地區OL至愛便殊不簡單。曲奇品牌「De'luxe」創辦人潘嘉穎(Karen)3年前為照顧家庭放棄高薪厚職,賦閒在家反變創業動力,以健康輕怡的曲奇打開送禮巿場。
如何用曲奇打造品牌開到2間店舖?Karen有心得可以分享。(仲欐因攝)本地品牌「De'luxe」位於荔枝角的地舖只有百餘呎,但麵包、蛋糕、曲奇一應俱全,創辦人Karen所以選在荔枝角插旗,全因看中商業區的人流。「荔枝角多公司,許多人會訂曲奇送給客戶,一訂便可能過百盒,散水餅也是其中一大訂單。」
珍妮曲奇大家都聽過,但其實「De'luxe」一樣是地區名物,周六也有客人特意前來捧場。Karen自言是一位怕「得閒得滯」的媽媽,3年前為跟實囡囡學業而辭職,賦閒在家卻沒變少奶,反而把丈夫的曲奇批發生意打造成自家品牌,現時已有荔枝角和天水圍兩間分店,高峰時更可月入10萬元!到底曲奇生意盤數是怎樣計的呢?
品牌走中檔路線,雜錦曲奇一盒售145元,是最暢銷的產品。(受訪者提供)Karen丈夫本與拍檔開設工場,批發各式曲奇予麵包店、餐廳及酒店,而她眼見走輕怡健康路線的曲奇風評甚好,便決定向自家品牌進發。Karen坦言做批發與做品牌各有難度:「做批發會以滿足客戶要求為主,有時客人想將某些口味混合,自己覺得味道一般都要做出來,但好處是訂量大,薄利多銷收入穩定;做品牌可以自主,研發出新口味又得到巿場認同是最大滿足感,但選址開店就最頭痛。」
不少人都愛以網上銷售小試牛刀,但Karen走傳統路線,不但開舖,更要開街舖,但憑眼光選址一樣做得起。自知品牌由零開始沒名氣,所以Karen排除了租金較平的樓上舖,專注物色商業區街舖。「當初考慮過入觀塘,但一個不足200呎的舖位要月租9萬元,真的不可能做到!現在在荔枝角,百多呎舖租金2至3萬元,這樣才有諗。」
除聖誕新年是旺季,中秋也是傳統送禮佳節,今年品牌更推出健康奶皇月餅,以海澡糖代替一半白糖,減低甜度之餘又揼本採用法國牛油,售價過200元一盒一樣受歡迎。(受訪者提供)除了找細舖,簽租期也相當謹慎。Karen首間店只簽半年合約試水温,半年後生意做得起才決定長租。「第一間舖選在香工(香港工業中心)附近,因為那裏有最多上班族,星期六也有人到香工買衫,人流有保證。半年後觀察到生意有得做,但業主要收回舖位無法續租,我們便設法在附近再覓舖,因為客人已認得我們,租得遠便流失儲了半年的客。」結果Karen幸運地在對面街找到現舖,近着馬路人流多之餘,「鄰居」正好是一間裝修搶眼的食肆,間接令Karen的小舖變得當眼。
經過2年在荔枝角街舖的試驗,Karen摸索到產品的巿場周期。由於公司客多,她的曲奇買來送禮多於自用,因此聖誕和新年成為旺季;到第2年的新年,生意額更大增3成,多了一筆額外資金讓她再開分店。嚐過處身商業區的甜頭,Karen再作另一項嘗試,另闢新品牌「DX」攻年輕人路線,並走入天水圍住宅區商場。
資料來源:HK01
元朗車仔麵老舖翻新 開埋分店日賣千五碗
粉麵 27.11.2017以士多之名,扎根元朗賣車仔麵三十年,「永年士多」早已成為元朗人心目中吃車仔麵的勝地。三年多前,元朗老店大裝修,環境殘舊變摩登,感覺光猛整潔得多,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去試;今年八月,更衝出元朗在尖沙嘴開分店,排隊熱潮有加無減,兩店合共日賣超過一千五百碗。巨大轉變震驚了不少人,但原來這一切都是「永年士多」第三代傳人劉逸軒(Dennis)不惜與父爭執,都要將想法付諸實行而得來的成果。
「我爸就這樣說:『都養到你這樣大,還有甚麼需要改變?』」「永年士多」第三代傳人Dennis說。看他年紀不過三十出頭,卻已經接手家業,更大膽將老店翻新,然後衝出元朗再開分店,實在令人佩服他的膽量。不過為了裝修舊店,其實他跟他爸爸周旋了差不多三、四年,「他會覺得那裏是穩定的生意,如果你要動那個地方,他會用殺雞取卵來形容這件事。」Dennis回憶起當初他說要將老店翻新時,爸爸對他所說的話,語氣突然變得嚴肅。
扎根元朗 阿爸最初反對
說士多扎根元朗三十年,其實是報細數。在六十年代的時候,Dennis的爺爺劉永年已經在元朗屏山做小食檔,後來搬到元朗市中心,就在現址以「永年士多」為店名,賣魚蛋、腸粉等小食。「賣車仔麵是因為我出世,所以將士多裝修轉營做車仔麵。」Dennis笑說。士多招牌寫着創於一九六二年,其實一九六二年正是他爸爸出世的那年,後來劉爺爺覺得做士多的利潤太微薄,生怕不夠劉爸爸養妻活兒,索性叫他轉型做車仔麵。於是,一九八八年「永年士多」就正式供應車仔麵。到現在Dennis接手,新一代的思維當然跟老一輩不同,他覺得不可以沿用三十年前的方法去做現在要做的事。所以他跟大家商量後,「大約三至四年前開始,我們剛剛建成了中央廚房,這是為了永年元朗總店裝修而準備的;中央廚房開了大半年後,我們正式將元朗店裝修,裝修後大約三年,就在尖沙嘴開第一間分店。」裝修前,元朗舊店日賣不足四百碗;裝修加開分店後,兩店日賣超過一千五百碗。生意越來越順利。不過原來他堅持裝修開分店,背後卻是一片苦心,「當日轉模式時,我兒子劉逸軒都有說:『媽咪,將來你們不能經常站着剪(豬腸),因為會勞損的。」Dennis媽媽說。轉型,當然是為了擴充生意,但同時也是不想見到爸爸媽媽那麼辛苦。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學煮學入貨 開小食店免碰釘
創業心得 20.11.2017俗語說工字不出頭,不少打工仔都想透過創業闖出另一片天,當中以小食店作起步為熱門之選,但我們每日接觸的飲食業並不是想像般簡單,避免創業時才來碰釘,可先報讀坊間的小食店創業課程,學製多款街頭小食及了解店鋪運營的技巧,為創業作好準備。
剛於葵涌廣場開業的小食店「友好嘢食」,主打咖喱小食,創辦人阿充原從事物流工作近20年,但一直希望創業開小食店。「年幾前,我開始準備,好似練習廚藝及留意相關嘅資訊。喺半年前,我仲報讀仁愛堂舉辦嘅街頭小食創業證書課程,學習店鋪運營及了解行業嘅狀況,之後就辭工同兩位朋友一齊創業。」
5分鐘內給客人
阿充表示這是他首次創業,所以店鋪的日常運作及食物處理工序,大多來自課程導師的教導,再因時制宜而來,「導師有講過食物最好先加工一部分,等客人落單後再煮熟及完成最後嘅工序。我哋提供嘅食物以肉類為主,如果由生煮到熟要約15分鐘,所以我跟導師嘅建議會預熱咗先及切好晒材料,將時間控制喺5至8分鐘內就畀到客人,客人就唔使等太耐。另外,喺食材供應上,現時我都有用緊導師喺堂上介紹嘅供應商,對於唔識門路嘅新手嚟講,會幾有幫助。」
固定步驟保持品質
課程由從事餐飲業10年的Fire親自教授,課堂上會教授學員製作多款香港本土小食,及有關創業的知識。「我會教整咖喱魚蛋、雞蛋仔及碗仔翅等小食嘅製作方法,亦會教整多款醬汁,當中會講解做生意與屋企煮嘅分別,最好用簡單及有固定步驟嘅方法嚟製作,會容易教導員工及易於保持食物水準。我仲會講解點樣預計材料嘅分量,及保持食物溫度嘅方法等。」
教寫計劃書
Fire表示創業是一門計算,所以他會詳細教學員寫計劃書,包括風險評估、資金運用、利潤及選址等。「現時以100呎嘅鋪位嚟計算,開業成本約50至60萬,當中食材成本最好控制喺開支嘅25%至30%內,如果唔係好難回本。喺選址上,亦會影響小食嘅種類,如果開喺工廠區內,腸粉、撈麵等飽肚嘅小食會比較好賣;如果多寫字樓客幫襯,就以製作魚蛋燒賣等流程快嘅小食較受歡迎。」
資料來源:青雲路
24歲OL外賣營養飯盒攻中環半年賺25萬
快餐外賣 14.11.2017人人皆知飲食業難做,人手成本高,牌照門檻又複雜,但年輕OL張巧怡(Jess)為揾啖健康茶飯決定自己飯盒自己做,以5萬元起家創辦品牌「Health Box」做外賣營養餐,半年生意已翻5倍!
因為OL生涯找不到健康茶飯,Jess創立營養餐品牌「Health Box」。(楊程攝)
人人都想健康,但一想到健康就等於不吃A不吃B,不吃甜品又戒糖,記者還是寧願唱句「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回頭找脂肪作伴好了。不過真相是,健康其實不是剔除法,只要懂得選擇,食住瘦不是夢,食肉獸更不用靠美圖秀秀!
「我試過吃減肥藥,試過戒澱粉質,試過只喝果汁瘋狂做gym,結果害自己又暈又嘔,慘在沒東西嘔,只能吐點黃膽水出來,最後體重反彈通通都無用。」
張巧怡(Jess)3年前畢業回港在中環工作,注重健康的她日日lunch time「硬食」多肉少菜重味精的快餐,才發覺想在中環找頓健康午飯原來難過登天,於是邊讀營養學邊創業,設計出過百款餐單以滿足這群「人在中環,身不由己」的食客,結果開業2個月極速回本,半年進帳逾25萬元。
今日一副健康美的Jess,當日用錯誤方法減肥,讀完營養學才知健康飲食的真義。(受訪者提供)慳家創業
健康外送飯盒近年興起,一來迎合不煮飯的年輕家庭,二來針對健身客。Jess去年邊打工、邊讀書、邊創立「Health Box」,為「慳皮」所以自己包辦品牌設計和做網站,零成本開Facebook、IG帳戶;賣食物需要合規格和具牌照的工場,Jess以約6,000元的月租租用共用廚房(co-working kitchen)解決;餘下印製外賣袋或宣傳物等,死慳死抵只花約5萬元創業。如此計到盡幸運地也得到回報,品牌今年初開業首月即接到2單為期3個月的大單,「我一直以為品牌的形象很女性化,但第1個客竟然是男士,他在IG見到我們的食物吸引而下單。到目前為止公司也以男性顧客居多,出乎意料之外。」
接到單自然要落鑊起菜,要保持食物新鮮但又無錢請人,Jess每朝清晨5點便要抵達共用廚房「煮飯」,早上7時半前要將飯盒包裝好即時送貨,實行港島製送港島客,務求在lunch time前將計算過營養值的飯盒送到客戶手上。Jess憶起也笑說當時捱到爆晒瘡,果然是「唔辛苦邊得世間財」。
食材離不開豬牛雞,Jess用不同切法、拼法和顏色來保持花款和新鮮感,而研發不同醬汁更是令飯盒各具特色的秘訣。(楊程攝)按巿場需要,Jess設計了「均衡」、「體重控制」、「高蛋白質」及「素食」4大類型餐單,每盒飯會按客戶的健康目標而計算營養,不論是「肉念深重」還是「飯桶」,都可以吃得豐盛又健康。Jess希望藉此帶出正確的減肥觀念:「減肥不是什麼都不能吃,相反其實是有很多選擇,不懂選合適的食物才會產生通通不能吃的錯覺。我的工作其實不過是為客人選配適合的食物,再用方法煮得可口,讓他們不用犧牲太多都可以達至均衡飲食。」
資料來源:HK01
車站便當 攻港鐵站商場
快餐外賣 10.11.2017「今日lunch食乜好?」差不多是打工仔每日煩惱的問題吧? Canteen吃到厭,餐廳要等位又多人,便當似乎是不錯的選擇,加熱方便,有些更可以冷吃,相信是不少繁忙人士的首選。今年35歲的Ken,於兩個月前在調景嶺站上蓋商場開設了Bentoya(即便當屋意思),以車站便當為主題,售賣日式便當、手卷及飯糰,他設有自家的食品工場,便當每日新鮮製作,然後出車直達店中。開業首兩個月,反應甚好,當中以蒲燒鰻魚及和風牛肉便當最受歡迎!
採訪當日,記者來到位於調景嶺港鐵站上蓋都會駅商場的Bentoya,店中有售賣咖喱吉列豬排便當、漢堡意粉便當、豚肉生姜燒便當及和風牛肉便當等,還有很多小食,如新鮮出爐的大阪燒、薯仔沙律及溏心蛋等,琳瑯滿目,令人食指大動,有如置身日本車站,買完可以上車吃的感覺。老闆Ken表示:「便當有分凍食及熱食,我哋仲可以幫客人加熱,拎返公司或者即刻食都得。」
12年,Ken開設了自家的食品工場,每日新鮮製作便當,並送抵店面,「我哋做嘅便當全部唔加防腐劑,每日送去店鋪3次,賣完就冇。」Ken指於港鐵站的商場開店有一定的優勢,「好似日本嘅車站便當店鋪,唔同時段都有人流,滿足到唔同類型嘅客人。」
選擇在都會駅商場開業,全因這裏有不同類型的客人。Ken說:「現時朝早以上班族為主,夜晚就到放工嘅人士嚟購買。通常午市最多人,除咗街坊及其他商戶外,附近仲有中、小學及知專設計學院,會有好多學生嚟幫襯。」
現時Bentoya日賣約200個便當,當中以和風牛肉便當及飯糰最受歡迎,飯糰和便當的售價約$13至$68不等。Ken說:「開張當日係10號風球,全商場得我哋一間食店開門,好多人嚟買便當,出現人龍。之後幾次打風,我哋嘅生意都多平時一倍!」
接手家族生意99年中學畢業後,Ken做過零售業及採購代理的工作,直至05年,因為爸爸退休,他便接手家族生意,經營飲食集團,旗下包括吉列牛專門店琥酌、居酒屋八海山、居食屋一休、六丸及七本日本料理等。「屋企人以前做廚房工程,代理外國牌子嘅廚房設備,喺00年開始發展埋日本料理餐廳,以居酒屋類型為主。我接手後,主要負責管理生產及控制成本等back office嘅工作。」
一直沒有刻意找尋新方向的Ken,在12年卻遇到了需要改變的時機,因當年香港整體經濟不景氣,令餐廳收入減少,加上各方面的成本都有所提升,Ken便想到設立自家食品工場來解決問題。「如果自己做埋餐廳嘅貨源供應,供貨及運輸上會慳好多,仲可以批發畀其他餐廳。」他更親自到日本各種食品公司洽談代理,現時已成功合作的品牌約有13個,批發的客戶多達300個。
零售慳人手
有自家食品工場的便利,令Ken嘗試發展零售食店,節省了在店內烹調的成本,「今年2月有開Bentoya嘅構思,零售鋪相比餐廳,減省到店面大量嘅人手,我哋做埋食材供應,產品嘅價錢一定比坊間平2至3成。我希望客人用大眾化嘅價錢,食到中高檔級嘅海鮮食材,好似燒鰈魚、筑前煮、鰻魚及蟹肉等,平時坊間要食質素好嘅海鮮可能$150起,我哋做到$40至$50畀大家食到。」Ken指最大的困難在對食品的測試,「初時要測試食物嘅保存期,試過放3至4日,我都照食,結果肚痛,最後決定每日即製唔加防腐劑。醬汁嘅味道及用米嘅種類,都分好多製作方法及種類,我起碼食過五十幾種米,開張前真係食飯食到怕。」Bentoya於今年9月開業, 雖然Ken經營餐廳的經驗十分豐富,但零售食品店還是第一次,故有很多地方未上手。「餐廳多數週末先多人,Bentoya就逢星期一至四多人,週末比較靜;另外,客人嚟買便當,閒日會多揀飽肚類,週末就會揀小食為主。」要學預分量Ken表示初初不懂預貨量,試過賣剩很多,又試過很早沽清,「鯖魚便當試過好好賣,又試過一個都賣唔出,搞到最後要丟晒;亦試過成間鋪嘅便當好早賣完,8點就收鋪。經過呢兩個月嘅統計數字,預備嘅分量慢慢就開始準確。」
宣傳方面,Ken主要用facebook及網站宣傳,「因為社區中以年輕人較多,所以會用埋instagram宣傳,keep住定時post相,吸引多啲後生仔嚟幫襯。」現時Bentoya每日營業額約萬多元,月賺約$75,000,Ken說:「我希望能夠喺香港帶起車站便當嘅文化,啱啱喺油塘開多咗間分店,我目標喺18年內開多15間分店。」為鹹蛋薯片輟學 25歲獲選《福布斯》青年企業家 13歲賣搖搖?
創業心得 07.11.2017一包鹹蛋薯片,令不少為食貓瘋狂,也令來自新加坡的黃友偉(Chris Hwang)和拍檔沈學耀(Jonathan)被美國《福布斯》選為亞洲30名30歲以下傑出青年企業家(Forbes 30 Under 30 Asia)之一。薯片,當你我坐在梳化上大片大片地吃的時候,對於一個大學還沒畢業,中途輟學的年輕人,卻是生意的契機。這天,我們相約在餐廳見面,Chris比約定時間早5分鐘到達,以自信的笑容迎接我這個陌生人,裇衫牛仔褲西裝褸,整齊清爽,「標準的」青年才俊楷模,只是沒想到,他比我身旁的攝影師原來還要年輕!與一張孩子臉相比,他無疑成熟許多,才25歲,已擁有着別人奮鬥半生的榮譽與成果。
上星期,他還在Facebook上留言,找到了想共度餘生的另一半,「So I asked, and she said yes.」人生勝利組,不就如此?Chris和拍檔Jonathan今年被《福布斯》選為亞洲30名30歲以下傑出青年企業家(Forbes 30 Under 30 Asia)之一,全因一包包的鹹蛋薯片。(Chris Hwang facebook專頁)出土鹹蛋,本來只是傳統菜式的小配角,有點土,有點難登大雅之堂,幸得廚師妙手,讓它點石成金,成為席上佳餚,近年更在飲食界走紅,興起一股「黃金熱」,尤其東南亞地區,餐牌上總有幾道黃金菜:黃金蝦、金沙豆腐、鹹蛋焗南瓜、黃金蟹等,但無論多美味,都只限佐飯菜式,還需堂食。Chris的拍檔兼好友Jonathan,兩年前便看準這「黃金」機會,靈機一觸,構思了鹹蛋薯片出來,將它化作隨身小食,薯片外,還有鹹蛋魚皮。
生金蛋的鵝(The goose with the golden eggs)的混種?
當年Chris 23歲,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唸法律,與26歲的Jonathan,已不是首次創業,酒吧、夜店、市場營銷、人材培訓等,二人自2012年認識開始便合作無間。不過,只有這隻「金鴨」才為他們誕下那麼多金蛋!公司取名The Golden Duck(金鴨)(我覺得包裝上的設計像雞),還以為是《伊索寓言》的故事--生金蛋的鵝(The goose with the golden eggs)的混種,金蛋滾滾來。
「不,與《伊》無關,金鴨也不喻意金錢,只因為鹹蛋稱『黃金』。」這隻金鴨,兩年前只是小鴨3人組,今天已成了60多人規模的團隊,營業額達800至1,000萬美元,月產 20萬包薯片和魚皮,讓他們在《福布斯》榜上有名。今天,「去賣鹹鴨蛋!」已不再是詛咒了。
以人手製作的鹹蛋薯片,粒粒黃金,價錢也不菲,$50/包。黃金機會 無悔放棄法律學位
對於輟學,Chris也不當一回事,唸法律的初心,原因運作一間公司需具備各方面的法律常識。但他認為當機會來臨,就不應猶豫,要做就做,盡力把目標完成(Get it done)。
唸書,從來都不阻礙他的事業發展、創業的計劃,只是現在他全副心神都放在這隻金鴨上,根本沒時間也沒想過要回到校園,一紙證書,也只為滿足父母,他鬼鬼馬馬的笑說:「如果父親想我拿學位,買部汽車給我吧!或者會考慮!要證書?要車?證書、車、證書、車……」那一刻終於感覺到他的真實年齡。
搖搖生意 花盡儲蓄血本無歸
創業對Chris來說,該比上學唸書好玩,創業做生意的DNA,早於他13歲那年開始萌芽。搖搖,就是他初試牛刀的第一撃。
「搖搖(Yo-yo)當時很受歡迎,我想如可從日本直接買回來,不就比店舖便宜?我的朋友也可買到便宜玩具的同時,也能為我帶來小小利潤。」可惜,最後只有幾個朋友仔購買,即使折扣優惠仍是賣不出。才發現原來沒人想從13歲的小孩中買搖搖!即使它是來自日本!
這次經驗,讓Chris上了一課,花了200元新加坡幣的儲蓄,學懂了2大課題:
- 存貨管理不善會把你業務拖垮。(Bad inventory management can kill you)
- 多好的商品都需要合適的市場來銷售。(You need to have the right marketplace to sell a product.)
不知是否吃薯片太多,Chris說6個月內體重增加了12kg。今天,鹹蛋薯片,他們已不是唯一。新加坡、菲律賓、印尼......也有出產,連香港,在他們正式在港銷售後約一個月,已在零食店出現「香港製造」,雖然我仍無緣遇上,每次店員都說未回新貨。不過,兩個月前金鴨初來埗到,1萬包10日內售罄,每包50港元(125克),絕不便宜,對於不少人來說,可能是一頓飯,甚至兩餐晏的價錢。但Chris自信他認真製作的產品總有人欣賞,畢竟,與大廚花了4個月時間,魚皮8個月,比較過不同薯仔、魚皮,嘗試過30多個食譜,才得出滿意的味道。
Chris對食物的品質與味道有要求,在香港,他最愛吃九記的牛腩麵,在新加坡則最喜歡女友煮的無添加靚粥。他自言廚藝不佳,但簡簡單單煎牛扒,還是應付得來。不過,顧得了口腹之欲,顧不了脾胃健康。
就像你們的叉燒、燒味,很美味啊,但都不是健康食物,未必可以兩者兼顧,我就只能專注做出美味的東西。為了延續他的傳奇,他們正嘗試更多不同口味,但他只能透露,希望把那些現只能在餐廳找到的味道,帶到小食上。
Chris給年輕人創業心得:
- 三思後行(Think twice):創業很辛苦,是你難以想像的辛苦。還要作出很多犧牲,犧牲睡眠、犧牲社交生活,犧牲與家人朋友見面時間、犧牲正常生活,還有「條腰」!因為6個月內Chris增磅了12kg,條腰看不見了。
- 坐言起行(Get it done):想做便要做,別為自己找藉口:無錢、無經驗、無家人支持……而是要把問題一一解決。
資料來源:HK01
練刀功學用鏟 開鐵板燒店
餐廳 06.11.2017料理動畫《食戟之靈》來到了第3季,當看到主角製作各國料理時,都禁不住想一同參與,學習製作美味的食物。在現實中,若對日本料理有興趣,可報讀坊間的短期課程,以增加對行業認識及增進烹調技巧。今年28歲的Marshall,曾修讀有關鐵板燒烹飪證書的課程,學習製作鐵板燒的技巧,包括刀功、用鏟技巧及處理不同食材的方法等。修畢課程後,他開設了鐵板燒快餐店,可以真正跟客人說聲:「お上がりよ!( 請慢用)」
15年,Marshall於深水埗開設的板上,是一間以鐵板燒為主題的快餐店。Marshall曾到美國修讀汽車設計,回港後便替家人打理菜檔生意,「自己一直都想創業,觀察到日本料理喺香港好受歡迎,見當中鐵板燒店比較易上手,就報讀國際廚藝學院新開辦嘅鐵板燒烹飪證書課程,先學用鏟嘅技巧及製作鐵板燒嘅流程,之後就正式創業。」
鐵板燒猶如表演
Marshall表示製作鐵板燒猶如一場表演,因要在客人面前製作,故準備工夫要做足,「導師會教我哋預先切好晒啲材料,唔好喺客人面前先嚟切,製作亦會流暢啲。課堂上,我仲學到處理唔同食材嘅技巧及相應刀功,例如切茄子要先切花,入面先會容易熟;用鐵板燒專用嘅叉喺鐵板上剝蝦殼;處理牛扒時,要入面熟,外面又唔老,可以用sake mushi嘅方法,即喺肉度落酒後,即刻用個蓋罩住,牛扒入面就會快啲熟。」
做洗板動作
有20年從事鐵板燒料理經驗的導師Kumer表示,課堂上會先讓學員了解食譜,再作示範,然後每位學員都有製作的機會,「我會教學員整雞肉炒飯、炒拉麵、蛋包飯及牛扒等料理,仲有教製作過程要注意嘅事項,包括保持鐵板喺110度至120度,不時要做洗板動作,保持鐵板嘅清潔,客人先會食得安心。」
資料來源:青雲路
罕有吸客 開正宗北越菜館
餐廳 31.10.2017香港有不少越南菜館,不過細分之下,越南菜還分3大菜系,除了香港經常吃到的南越菜外,還有較罕見的北越菜和中越菜(順化菜),由於越南地形狹長,南北差距數千公里,加上曾南北分治,形成不同的菜系。當年南越亡國,故此投奔怒海的多是南越人,香港亦以南越菜館佔多數,惟「北正宗」卻反其道而行,主打北越菜,成功俘虜香港人的心,月賺5萬,更獲商場招徠登陸美食廣場,也是一種成就。
位於新蒲崗的「北正宗」,今年35歲的老闆Ray約有15年餐廳工作經驗,他與拍檔一起創業。開店前,他們專程前往北越的河內和海防學師。「我係樓面出身,做過好多餐廳,後來因人手唔夠去學廚,邊學邊做上到手。日本菜、越南菜及串燒都有做過,令我學識點去運作一間餐廳,為自己創業鋪路。」Ray認為工字不出頭,他儲足彈藥,再向家人親友借貸開餐廳。
初時,Ray未有甚麼大方向,後來跟朋友到河內,發現當地吃到的越南菜有所不同。「完全推番晒我喺香港食越南菜嘅觀念,先知道香港食到嘅,通常係南越菜,受法國影響有少少fusion咗,味道較濃;喺河內食嘅係北越菜,味道較清,偏越南原本人嘅口味。越南人愛食春卷,但北越人就有球狀嘅米紙球,會有炸蟹肉香葉肉碎米紙球等菜式 。」
引入罕見北越菜
加上當地有很多街邊檔攤,盛行賣燒鵪鶉、椰肉椰汁煮海螺等街邊小食,Ray認為這些美食在香港不多見,他覺得味道香港人會接受,便決定將北越菜帶入香港,更專門選香港未見過的去賣!「不過豬肝醬及鴨血等,我覺得港人會抗拒,就冇引入香港。」
決定經營北越菜餐館後,Ray便到過越南兩次,每次花一星期學廚,然後便回港選擇鋪址。「當時有朋友喺觀場工廈開鋪,加上工廈同街鋪嘅租金相差至少一倍,所以我都有到觀塘工廈搵鋪位,但後來搵唔到合適嘅鋪位,就到新蒲崗搵,咁啱俾我發現咗呢個位於街邊嘅900呎鋪位,計過應該承受到租金,就租呢度開業。」這個鋪位原本是補習社,Ray認為比租入前身是餐廳的鋪位更佳,不用拆卸再裝修,只需在現址直接裝修間格便可,最終「北正宗」在15年3月開業。
食材從越南進口
名副其實,「北正宗」的食材標榜北越正宗。Ray說:「基本上可以喺越南入口,我哋都喺當地入貨,包括辣椒醬、魚露、扎肉、香葉、河粉及米紙等。越南來貨都係用船運,平時每星期有兩轉貨,但今年年初因有船被捉到販毒,搞到現時每星期只得一艘船嚟香港,入貨量要預得更準確。」至於海鮮、肉類則採用本地貨,他更會到附近的街市入貨,務求提供最新鮮的食材。
開業後,Ray沒有時間做宣傳,只在facebook和openrice開戶口,連傳單也沒派,但由於北越菜較罕見的關係,引來不少傳媒採訪,在多份報章、雜誌介紹下,不少區外客也慕名而來,總算打響名堂。不過在報導熱潮過後,生意比以前差了一截。「新蒲崗係工廠區,普通人唔會無端端入嚟,午市會爆場,但晚市有時只得幾枱客。」首年「北正宗」是蝕着經營,甚至要遣散3名員工,節省約4萬人工的開支。「部分樓面也轉用part time,搞到我都唔好意思,但食材就唔可以慳。」
靠飯局增加客源
削減人手後,「北正宗」仍是艱苦經營,Ray說:「直至上年年初,食評人Issac Lau嚟呢度搞飯局,客人試過我整嘅米紙球、大肉蟹等菜式後,再介紹佢哋嘅朋友嚟食,一傳十,十傳百,生客變成熟客,傳媒又開始報導,好似小儀都有嚟做訪問,餐廳亦開始轉虧為盈。」
現時已有來自離島及天水圍等的區外客人,他們都是來這裏訂枱食晚飯,Ray說:「如果菜單冇嘅,我識做都會煮。試過有嚟自屯門嘅客人,專程嚟食我哋嘅招牌菜鵪鶉。」目前飯局的營業額佔「北正宗」約4成生意,熟客和生客各佔一半,午市熟客佔多數,Ray說有熟客可以光顧3年,只叫一個牛柳撈檬。
轉移陣地新世紀
展望將來,「北正宗」將轉移新陣地。Ray表示:「喺上年年初,已經有商場邀請我哋加入佢哋嘅food court,今年年初旺角新世紀廣場亦主動邀請我哋進駐food court。我覺得新世紀位於鐵路站上蓋,位置及交通都比新蒲崗好得多,區外熟客嚟旺角會好方便,所以接受邀請。」
「北正宗」會在10月底由新蒲崗轉駐新世紀,菜單只保留粉麵和燒鵪鶉和煮海螺等幾款小食,但米紙球等手工較繁瑣的菜式,則在進駐後再看情況而決定供應與否。Ray希望先搞好這家「北正宗」,未來有機會的話,再進駐其他商場的food court。
資料來源:青雲路
生意淡靜創鰻魚熱狗 日賣過百隻搬埋去大圍
餐廳 13.10.2017最初決定店名的時候,想從我和女朋友的共通點方面考慮,因為我們兩個都是白羊座,所以決定把店名改為白羊座,也是象徵我倆。」老闆王恩政(阿政)說。不知道白羊座是否特別喜歡創新,店子的食物甚具創意,其中芝士鰻魚熱狗更日賣百隻。來這裏叫一份小食,享受一個快樂的下午茶時光。
「畢業後我原本從事工程師,但一直想轉換新環境,嘗試創業。」為了創業,阿政放棄了原本機場的工作,女朋友也全力支持,全職投入餐廳工作。他們去年在荔枝角租下一個外賣小店,希望能闖出一片天,「是抱着嘗試的心態較多,你不會想到下一步是怎樣,以做生意來說,希望先做好自己。」但起初因為地點隱蔽,知名度低,加上原本是賣扒類、外賣飯,在荔枝角工業區競爭力不大,生意較差,淡靜到試過呆坐整天,一單生意也沒有。
放棄荔枝角外賣店 搬入大圍用料更精
面對開店初期生意不穩,阿政當時曾打算放棄,幸好得到女朋友與家人的鼓勵,決定改變經營策略,開始創作不同種類新食物,「我們要創作一些新菜式,接着便想到了鰻魚熱狗,出來後覺得效果也很好。」原來店內熱賣的鰻魚熱狗,本來是阿政做給女朋友和自己吃的,經過多番嘗試和調整,便決定放到餐單上,深受附近上班一族歡迎,甚至有不少客人特意到荔枝角去吃,日賣近百個,同時亦為他們累積了不少回頭客。隨着鰻魚熱狗帶來知名度,阿政在荔枝角店租約完結後,與其他合夥人決定搬到大圍,由外賣店擴展為餐廳,雖然租金壓力增加了不少,但也希望客人能舒舒服服享受食物。「不希望再給人感覺像一間外賣店,希望可以再做好一點,用些質素較好的材料。」搬到大圍後,除了改變營運方針,亦提高了對食材的要求,用料更精,當然做法也毫不馬虎,例如招牌之一的芝士松露蝦多士,工序比較繁複,裏面的蝦膠都是由阿政親手打的,製作非常用心,每份即叫即炸,客人都需要等上十至二十分鐘。
與女友合夥經營 吵架後感情更深厚
店舖擴大後,工作會更吃力,有時店內坐滿人,一次有十多張單要處理,也試過被較急躁的食客投訴。與女朋友情侶檔經營餐廳,阿政坦言常常有意見分歧,試過有一次午市,兩人因為太忙碌而在客人面前吵架,但最終也會互相遷就,哄回對方,所以合夥經營餐廳後反而令感情更深厚。現時新店的租金負擔比以前大得多,大半的支出都是用在舖租上,但阿政指有女朋友、家人與其他合夥人的支持,一定會繼續努力,堅持下去。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MK金毛魚檔老闆 月賺十幾萬
餐廳 10.10.2017買賣海鮮,是高風險的生意。投資金額高,損耗大,但卻是越危越有機。旺角奶路臣街街市,是有名的海鮮街,又名魚仔街。昔日賣海鮮的街邊檔至少廿、三十間,相繼入舖後至今仍有約廿間。眾多檔口,偏偏有間和豬肉檔分租一半舖位的魚檔,老闆月賺十多萬,富豪如劉鑾雄(大劉)、黎智英(肥佬黎)都是他的客人,他究竟靠甚麼殺出重圍?
入海鮮行業其實好簡單,但你賺不賺到錢就是一個問題!」「培仔海鮮」老闆劉樹培說。他樣子很易記認,一頭金毛,髮型倒有點像明星鄭伊健,街坊都叫他「金毛培」。他對自己的秀髮特別有自信,「這個髮型已經有廿幾年了!以前我落魚欄戴條大金鏈,都有幾両重,要幾萬元。落到魚欄買貨,見到條大金鏈肯定有數找,點會不賒貨給我!後來啲汗搞到條頸皮膚爛了便無戴金鏈,之後就染金毛。之前試過染黑髮,點知有人認錯我是我阿哥,所以都是染回金毛吧!方便人認得我來買貨。客人食完後,認住我金毛仔,都可算是生招牌!」
入貨打破傳統 大劉肥佬黎係客仔
金毛培,流浮山水上人,在家族排第十一,是么仔。「我整個家族都是做海鮮,20、30年前做蠔,流浮山人多數都是做蠔,但做蠔只得一季,得天冷做,好難維皮,後來便轉型做海鮮生意。我幫家族做了廿多年,6年前在旺角開了間魚檔。」魚檔門市、交貨給酒樓的生意各佔一半,現供貨給油尖旺30間海鮮酒家,如北斗翁、百利火鍋、潮福等等。「一日平均生意額都有11、12萬元,另外計埋交貨都成廿萬生意,每個月都有十多萬元賺。」連前華人置業主席劉鑾雄、壹傳媒創辦人肥佬黎都是他的客人。「他們喜歡食海魚,又食得精,知我每日都會去魚市場,搵些刁鑽海魚,我一有靚魚便通知他們食,賺不是賺好多。」「為甚麼我會在這街市突圍到?我不會像傳統般墨守成規,只賣本地貨,六點收工關門,七點便無貨。像我家族做的海鮮生意,仍用一個好傳統的模式去做。例如某樣海鮮跌價,我們叫做有水位,每斤蝦原本賣60元,突然賣不出跌到得30元,他們便趁機大手買入,出去博街客買。如果可以用正常走貨便賺錢,但一無死雞執的時候,生意便自然賺得少。我喜歡找各類海鮮,不止是本地貨,還有外國貨,我自己直接第一手入貨,另外如果酒樓有生意叫貨,我九點都會加到貨,有彈性,所以我有好多酒樓生意。」他如數家珍地說。
十號風球做18萬生意 勝在有貨
早上六點,我們跟他到流浮山走了一轉,這是他每日的行程,另外兩架車則到香港魚市場入貨。「流浮山位處鹹淡水交界,有三寶:蠔、三刀、九蝦,另外奄仔蟹也是常見的。」他有不少相熟的批發商,「這個是三刀,要早到魚市場才有,如果太遲給人家買了便沒有,今日就只有三條。這些是九蝦,每日在艇仔捉完後來交收,價錢僅次於花竹蝦,最平要每斤百幾二百元。」海鮮行業會否有行內術語?「以前講價是用『枝晨斗蘇馬令候張關響』,即是12345678910,不要給人知道議價時幾錢。但現在已經少講了,因為現在明碼實價,來來去去都是那班人買,用手機落單都方便了。」買賣海鮮,風險大,有時少不免「坐艇」。「知識要慢慢浸的,看天氣、看貨質量,像之前十號風球魚檔無開,只是交貨,我都做到18萬元生意。剛打完風人們會出街食飯,酒樓不能無貨。朝早已經無交收,而我仍然有貨在,酒樓寧可貴些都要幫襯你。」膽大入貨,「我有門面就有優勢,『坐艇』之後有時肯蝕點都會賣得到,就不會存貨,拉上補下。相反,客人又買到平價海鮮。」對於海鮮檔呃秤時有發生,他說:「現在街市佬好開明,又有公磅,呃秤已經好少。有些魚檔賣的貨不太靚,靠質素參差的貨去賺多些。」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80後有金融唔做做餅廚 開網店賣流心奶黃月餅
麵包烘焙 06.10.2017今年焦點一定是流心奶黃月餅,除美心等大型連鎖店外,今年有一間網店「Valerie」首度加入戰團,老闆是一對80後情侶Tracy(曾綠翠)和Yam(張華鑫)。他們先後在米芝蓮餐廳做廚,Yam曾任職米芝蓮二星餐廳Cepage及利苑,而Tracy曾於米芝蓮三星Otto e Mezzo Bombana、文華糕餅部工作。Tracy在科大讀工商管理系,畢業後不從事金融行業卻選擇做西餅師,是不一樣的選擇。「讀了書這麼多年,如果揀一份不適合自己的工作,那不是更加浪費時間嗎?」Tracy說:「我有一年實習,發現原本理應是畢業後的工作,好像不適合自己,畢業後有嘗試找寫字樓工,有一份工面試到第八關,因為公司內部問題突然停了,那時我都已經等了一個月,心想不再等了,便去試試一直感興趣的飲食業,做了一個多星期,已經覺得其實幾適合。」
三年多前和男友齊齊辭工,不靠父幹用數十萬開網店Valerie,一切由零開始。「我們沒甚麼特別器材,好多都是用人手去做,那時連專業焗爐都沒有,只有家用式焗爐,一次過焗四件,一直焗便有幾千件。」捱了三年稍有成績,今年首次賣流心奶黃月餅,更在銅鑼灣設pop up store。「這個是自己實驗出來的結果,失敗了很多次,那時試了四五個月,基乎日日製。」流心奶黃餡向來講求技術,現在市場上仍未普及,不少連鎖店更花上數十萬研製秘方,一間小店又如何做到?「流心奶黃的確複雜,餡內加了個餡,餡要確保叮完和翻熱後有流心狀態,在溫度控制尤其嚴謹,我們無錢買數十萬的機器,最主要都是用人手和反覆試驗,製作流心奶黃餡,最主要方法是一個是唧入去,另一個則是雪硬,其實對於大量生產會有一定難度,如果像我們的做法,要像連鎖店般大型生產是無可能做到。」月餅大部份步驟均為人手製作,取貨前一天才焗,只能維持少量生產,今年限量供應2000盒。
麵包店賣台日手作麵包 月賺 10萬
麵包烘焙 26.09.2017手作麵包在香港是近幾年萌芽的新鮮事,不過在台灣、日本流行已久。年紀輕輕的 Vincent,自小便喜愛麵包,中學畢業後便學師成為麵包師傅,累積逾十年經驗後,在偶然的機會下,他上了一個由台灣有名師傅舉辦的手作麵包班,令他頓時發現麵包的世界原來很大,便遠赴台灣和日本學藝,其間認識了志同道合的香港同學,大家便立志開設一家以手作麵包作主題的店鋪。他們製作的麵包用料講究,不含添加劑,更不時不吃,款式造型賣相吸引,甫開張便大受 OL及街坊歡迎,現月賺 10萬。
採訪當日是下午 4時許,嚐麥手作店內的麵包架上已近清空,雖然是正值颱風天鴿襲港的前夕,但這狀況也確實反映店鋪的受歡迎程度。師傅在開放式烘焙房內默默搓麵糰和焗包,客人在鋪內等着麵包出爐,也是香港麵包店罕見。老闆 Vincent說:「烘焙房佔鋪面約三分之二,香港嘅烘焙房比較少用開放式,但我哋決定畀客人睇清看楚個運作,食用時加倍安心。」
目前嚐麥手作的麵包用料天然,不含添加劑,最受歡迎的麵包是鹽可頌,這是近年在日本、台灣也大熱的麵包,在牛油卷中加入牛油條,再灑上海鹽焗製,外皮酥脆、包心軟熟,那淡淡的鹹味,令人為之着迷,難怪日賣逾 200個。 Vincent表示不同時段會推出不同款式的麵包,以迎合顧客的需要,「早上會多推鹹包,好似鹽可頌,中午就多推甜包,包括墨西哥包及西班牙可可桔皮。」每個麵包售價約$4至$50不等。
不少香港人只當麵包作早上或下午茶時間醫肚的食糧,其實在日本、台灣和外國,當地人會以麵包作為午餐甚至晚餐的主糧,因此製作麵包也很注重營養和健康。 Vincent說:「香港嘅麵包店一般講求快速成品,喺麵包內放咗唔少添加物,好似膨脹劑、人造色素、乳化劑等,令原本需 4、 5小時嘅麵糰發酵時間大幅縮短,甚至將空氣打入蛋漿內充撐包身。雖然令麵包睇起嚟更美觀鬆軟,但呢啲都係『空氣包』,好似食風一樣,冇蛋香冇麥香,唔會好食。」依理論手作麵包香港人一向當麵包是快餐,來去都是菠蘿包、雞尾包及方包之類,但日本人、台灣人卻將麵包奉為藝術品,取材配搭千變萬化,番薯、栗子等也用新鮮貨,更不含任何添加劑。「喺日本製作嘅手作麵包,完全系統化標準化,包括麵粉嘅溫度、麵粉與酵母及糖之間嘅關係,全部都有原理解釋。反觀香港有唔少麵包店,師傅造出好嘅麵包可能係靠撞彩,解釋唔到點樣叫做好。」
選用最優質食材Vincent說「嚐麥手作」不惜工本,跟正宗造法,麵粉用的是日本 3大麵粉廠之一的鳥越麵粉,一包的成本比其他麵包店用的麵粉貴兩、三倍,他們更將麵粉展示在門面當眼處,成為優質的生招牌。牛油則用法國依斯利( Isigny)牛油,有法國 AOP( Appellation d'Origine Protégée)產地限定認證,被認為是世界上品質最好。酵母也用日本名牌星野( Hoshinoホ シ ノ),用低溫冷藏的天然方法發酵麵糰。
食材亦有不少從台灣運來,如愛文芒果、澎湖海菜等,絕非外面用罐頭水果可媲。 Vincent表示:「麵包都有不時不吃,我哋會因應唔同季節嘅食材嚟製作麵包,好似喺冬天我哋會製作栗子包,夏天會推出檸檬味嘅麵包。」此外,店內選用了最好的器材,如焗爐採用石板爐,令爐溫更平均,更有打蒸氣,令包身攤放良久也保持鬆軟。麵包手作班的啟發今年 27歲的 Vincent,自小便決定當一位麵包師傅,他說小時候曾經吃過不少好吃的麵包,但長大後發現已吃不回那份味道,他便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別人吃到更多好味道的麵包。 16歲時,他到麵包店做暑期工,不過店主嫌他不夠高大,怕他力氣不足而被解僱。 18歲中學畢業後, Vincent接觸過不同的工作,但最終還是決定入行當麵包學徒,並邊工作邊進修。在偶然的機會下,他參加台灣師傅在港舉辦的手作麵包班,並啟蒙了他對手作麵包的雄心和宏願,在 15年至今,他不斷赴台、日增進知識。
「喺日本上嘅課程,只有短短 10日,但令我獲益良多,亦令我發現香港好少手作麵包店。當時我同 3位都係嚟自香港嘅同學傾開,大家都覺得香港人愈嚟愈注重健康及營養,喺香港發展手作麵包應有唔少潛力。」看見這片藍海, Vincent和 3位同學便決定大展拳腳,於 16年 5月創立嚐麥手作。連街坊都讚好他們對製作麵包、入貨及購買機器都熟悉,只差創業地點,他們到過灣仔和觀塘視察,最終選擇在人流稍遜、但租金比灣仔觀塘平約 3倍的新蒲崗,現址約 500呎的鋪位,月租約 5萬。 Vincent說:「新蒲崗工廠、寫字樓都多,唔少 OL及中產都注重健康,都會買嚟試下。不過到開業時,唔只 OL寫字樓客多,連附近嘅街坊都嚟幫襯,本來星期日唔會營業,後來都改為開業。」
現 OL寫字樓客佔生意的 6成,其餘為街坊,月賺約 10萬。除了零售外,現約有 6、 7間 cafe找他們合作供應吐司。 Vincent說:「嚟緊我哋打算開設工場,亦計劃開設分店。」資料來源:青雲路
蝦碌但滿足 刨冰店首月無刨冰賣 店主:唔知要早一個月訂冰
甜品 22.09.2017「我的夢想,就是創業。」蔡溢億(Nick)頓了一頓,然後很堅決地回答我提問。Nick今年27歲,上個月和26歲的女朋友林文欣,在尖沙嘴開了一間刨冰店「氷川菓屋」。年輕人一向都被劣評,作為被社會標籤的90後,他卻覺得起碼他肯去嘗試,「膽粗粗,其實是需要很大勇氣去做,創業要背負很多,要將時間、金錢、要做的所有東西都犧牲。」Nick帶點疲態地說。女朋友阿欣為跟他圓夢,放棄周圍去旅行的想法,「她不是喜歡安定的人,她之前去旅行,是連續去了幾年的。」Nick望着阿欣說。
阿欣現在不可以周圍飛之餘,更要困在這小店日做夜做,她說:「真的很辛苦,現在我朝早八九點起身,晚上做到凌晨兩點,然後才走。」雖然聽起來有點抱怨意味,但其實她卻很滿足於這份忙碌,「但我覺得贏回來的是,客人覺得好吃,你會很有滿足感。」所以Nick也很感激阿欣,「其實我要很多謝她,因為她本身犧牲了自己夢想,或者是她想要的人生,去一起跟我做這件事。」店舖地方不大,只得四五個座位,Nick本想提供一個讓客人坐得舒服點的環境,但:「香港真的地少人多,住的環境小,讓人去完成夢想的地方也小。」
想不到地方小小,投資都不算小數目,刨冰機從日本運來,加上雪櫃、冰櫃等,只是器材都要約10萬,而租舖首先又要10萬按金,連營運成本、租金、裝潢,總投資也要約30萬。開店前,他們也遇到不少困難,「冰機運到來,爛了。我們不懂維修電器,你叫人來維修又貴,這部冰機是日本來的,未必有人懂維修。」好彩,他們盲摸摸駁番個掣,有驚無險重開冰機,「開到那一下,那開心的感覺多過你賺到十萬元。」但剛剛修理好冰機,又遇到另一個問題,「我們拿鎖匙那天,8月尾才知道,原來要預早一個月訂冰。」他本來還想即日打電話訂冰,以為翌日就有冰送到,怎料代理說要等一個月後才有,所以他們頭一個月是先賣白桃沙冰,沒有刨冰賣。白桃沙冰預先調好,用水蜜桃果汁、果蓉、紅茶凝成冰,最後唧忌廉,再放半個桃在杯邊,加薄荷葉裝飾就完成,可幸是白桃沙冰算是暢銷,足夠他們頂到一個月,之後才主力賣刨冰。「希望冬天不會結業,全蝕了,就沒有了,不過如果全蝕,我也會儲錢再來一次。」Nick說。
揭大熱牛油果Cafe創業歷程 店主:計數易、人事難
Café 咖啡店 19.09.2017-
近月,旺角開設了一間主打牛油果料理的Café,原來背後承載了一段20多年的友情,以及一對好朋友的夢想。
-
或者有人覺得創業只是為了「發達」,偏偏2位「新手老闆」Marco和Benny都是為了創業而捨棄高薪厚職,現在每月只給自己一萬多元的「薪金」,兩位更說:「只用數字去想就不會創業,因為夢想是無法量化,而且帶來的滿足感是數字計算不到!」
同為36歲的Marco(左)和Benny(右)投資旺角地舖開Cafe,在大膽實踐夢想的背後說:「最重要係計劃!」(王淑君攝)
「有gimmick好重要!」在籌備開設Café期間,Macro和Benny認為他們必須擁有一些可打響名堂的「招牌料理」才行,於是便與廚師商量及嘗試過很多次,亦平衡過食材的成本和供應後,一系列牛油果料理終於推出市場,「牛油果的質量就是料理的關鍵,如果發現今日來貨不好,我們就會立即衝去街市買!」結果,Café的牛油果料理大受歡迎,在短短數月間已累積不錯的名氣。
以牛油果入饌確有助Café打響頭炮,不過二人已計劃將來以新的食譜取代「牛油果系列」,給予食客更多新鮮感。(受訪者提供)
雖然Marco和Benny口說「用數字諗」地創業是不會成事,但他們在創業前其實已經做過多重計算,構想過多個的後備計劃,甚至曾親身走到一些他們認為是經營成功的Café坐上一天,在那裏喝咖啡、看人流、觀察服務客人的方法,分析別人的「成功之道」。
「從工作到創業只是差在跨出一步」,二人是這樣說,但從計算資金成本、選址揀舖到構想Café的主打食物,他們得用10個月時間才跨出創業這一步。「我們看過很多區的舖位,最後揀了旺角。這個舖位旺中帶靜,外面又有一片綠色植物,有種鬧市中悠閒的感覺。」 然後,經過50天的裝修,Coffee Talks開業了,不過這只代表「追夢之路」才剛剛開始。
追夢要先辭職? Marco:「逼自己做冇意思」
Marco和Benny二人是小學同學,這段友誼已維繫了超過20年,而童年時的「老闆夢」也如影隨形,不時出現在朋友間的聚會閒聊之中,但二人一直只當是個話題般聊着,沒有誰當真去考慮怎樣實行,然後聚會散了,話題也就拋諸腦後了。下一次聚會的時候,這個過程又再度重覆一次。
或者他們都是奈不住事業上的「寂寞」,率先從安穩事業中跳出來的是Benny。他辭去了做了10多年的工作,和親友合夥開了一間小食店,凡事「一腳踢」,半年就把小店辦得上了軌道。
做老闆,工作當然不只是收錢,已婚的Benny和Marco(圖)說人工和假期都比打工時還少,幸而得到家人的支持和體諒。(王淑君攝)
而Marco從澳洲回流香港後,就進了銀行工作,平穩地度過了7年,月薪更攀上7萬元,但他回憶當日,卻說:「日日都要應付工作,久而久之就忘記了夢想。」一次聚會時,朋友們再次聊起「老闆夢」,他忽然認真地想:「趁自己還後生又有能力,為什麼不實踐呢?」有了念頭,有了計劃,他就找Benny一同商量合作可能。Benny見小食店的生意已上軌道,自己又想要一些新嘗試,便和Marco一拍即合,把小食店交親友打理,自己就參與投資和籌辦Café。
雖然二人都是跳出Comfort zone後才創業,但他們並不同意此舉是為了「斷自己後路」,Marco更說:「要辭職去逼自己做是沒意思。其實我之前已經計好盤數,亦跟屋企人商量好,只是我想專心搵舖和籌備先辭職。」兩位各有家庭,又有小孩,家人對創業有微言嗎?「他們知道我們整個計劃,所以都很支持。只是假期少了、工時長了,也少了時間陪伴他們」,Benny說。
- 創業前應先問自己:
- 你的儲蓄夠嗎?足夠應付生活嗎?
- 你了解自己的決定和取捨嗎?承受到嗎?
- 你的計劃完善嗎?有信心可以做好嗎?
- 你如何管理創業的過程和風險?有後備計劃嗎?
Café環境:
人事管理唔容易:「唔係用錢就解決到!」
現時Café大約有10位員工,即使Benny以往開過小食店,也需重新學習管理。「我以前什麼都自己做,很容易做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但現在就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成事」Benny說。而Marco更直指自己曾把過往的工作態度套用到員工身上,令大家都感到不愉快。「人事真的是我計劃不到的地方,亦不是用錢就解決到。老闆真的『唔係大晒』,要尊重員工的專業和睇法,我們仍有很多事情要學。」
開業4個月,雖然二位老闆未「發達」,薪金也只有「出畀自己」的一萬多元,遇上狀況,更曾得親自衝去街市買食材,不過,「夢想成真」的滿足感以及和客人建立的情感,就是他們之前所言「無法量化」的回報。「有人讚我倆細心,因為廁所擺了盆花!」Marco笑說:「更有客人日日來喝咖啡,有次他突然走開了,就是為了買維他命丸給我們一位病了嘅員工,真係很窩心!」
資料來源:HK01
印尼排華輾轉來港 筲箕灣沙嗲佬:推木頭車創業
小食 12.09.2017-
每區都總有一兩個「沙嗲佬」,伴隨我們成長幾十年。他們操不太純正的廣東話,擺賣惹味的沙嗲串燒,由小販賣至「入舖」。我們只知道他們的「沙嗲」好吃,但又可知道,這是一種飄泊的味道?
-
這位在港印尼華僑「沙嗲佬」。他們小時候經歷印尼排華,回中國卻遇上全民配給制,後來又遭遇文化大革命,於是「逃亡」來港。上世紀70至80年代,他來到香港時一無所有,推住自己砌的木頭車、賣以印尼特色醬料「沙嗲」烤製的肉串,總算能養家活兒。如是者「沙嗲」這種南洋傳統美食,才開始在港流行起來。
港式沙嗲 VS 「正宗」印尼沙嗲
據台灣《故事》網報導,印尼語中的沙嗲 (Sata或Satay)來自印度Tamil泰米爾語,但「沙嗲」醬的源起還是來自印尼。1619年 ,因世界第一間跨國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當年在印尼雅加達設立了總部,許多印度泰米爾人出入印尼,這些移民帶來了家鄉的料理如卡博肉串(Kebabı)。印尼馬拉人從Kebabı中得到靈感,加上本地人的口味習慣,以當地的食材與香料調味,慢慢發展出「沙嗲」這種醬料。
然而,來自印尼的徐基通說,我們現時在港普遍吃到的沙嗲,並不是他小時候在印尼當地吃到的「正宗」味道。「如果『正宗』印尼沙嗲,即是印尼馬拉人吃的那種,主要成分只是甜豉油、洋蔥、檸檬、辣椒。」而現時普遍在港沙嗲串燒店賣的沙嗲,醬身偏濃、味道偏甜、加入磨碎了的花生。徐基通說,那時因為上世紀70至80年代,他們一眾印尼華僑在港以沙嗲串燒「創業」時,為迎合港人口味而「改良」:「香港市民較喜歡味道更濃郁的食物。」
徐基通來港後只做過一份工作,就是賣沙嗲串燒,一賣36年。(黎家浩攝)
徐生說這種只有甜鼓油、洋蔥、檸檬、辣椒的調料,才是「正宗」印尼沙嗲。(黎家浩攝)
徐生的沙嗲串燒堅持用炭火烤燒,這樣才惹味。(黎家浩攝)
徐生的沙嗲,是筲箕灣人的其中一個集體回憶。(黎家浩攝)
徐生口中的「正宗」印尼沙嗲,除了最後醺的醬不同,醃料也不同。醃料的主要成份僅為甜鼓油、洋蔥、蒜頭和花生。(麥佩雯攝)
左是徐生賣了30年的「改良」版港式沙嗲,右是「正宗」印尼沙嗲的醃料。(麥佩雯攝)
沙嗲串燒令部分印尼華僑當年得以白手興家。(麥佩雯攝)
徐生的小店每日營業時間為下午4時至半夜,他說太辛苦了,即將退休。(麥佩雯攝)
50至60年代:印尼排華近45萬華僑回國
徐基通在印尼出生,父親是華僑,母親是印尼馬拉人。他今年63歲,不太記得在印尼的回憶了,因當時年紀太小,只有7至8歲。印尼排華,都只是他從長輩口中聽來的事情。他父母當年在印尼一農村開小食店,店裡賣沙嗲醬及沙嗲串燒。
二次世界大戰後,印尼擺脫荷蘭殖民統治成為獨立國家,殖民時期,華人曾獲荷蘭人厚待給予特權、或在某些經濟領域佔優勢,華人逐漸成為被印尼人攻擊的目標;加上中印兩國當時外交交惡,印尼國內開始出現排華風氣。1959年,印尼頒布「總統第十號法令」,規定年底前取締縣以下外僑小商販。徐基通的父母,就是其中一檔被影響的小商販。「要麼搬到城市去、要麼入籍。」他的父母兩樣均不從,又懷抱對「新中國」美好的想像,於是登上1960年中國人民共和國派來的船,橫越南洋,回到他從沒見過的「家鄉」——中國。
1959至1960年,中國政府為了協助印尼華僑歸國,派出「光華輪」往返中印4次,共接回華僑4215人。而上世紀50年代初期至約1960年,共有約45萬印尼華僑歸國;1965年「九.三零」事件後,印尼爆發大規模排華浪潮,回國人數更是多不勝數、無法統計。
王蒼柏《活在別處——香港印尼華人口述歷史》
歸國不似預期:活在「全民配給制」下
60年代初,內地行「全民配給制」,不論居所、工作、糧食,均是由國家配給。任何人如果被揭發私藏財產,均可被沒收。徐基通的父親籍貫廣東,但回國後國家分配他們一家到廣西務農,「父親其實想回廣東,但國家不允許」。徐基通開始在廣西務農,12歲自小學畢業後,就幫忙種植甘蔗至19歲,19歲至25歲被調派到砂糖廠工作。
由8歲至20多歲,他都在內地廣西生活;但家裡的沙嗲醬,總提醒他其實來自他方。大時大節喜慶節日,他母親間中會弄沙嗲肉串請鄰居吃;那時除了印尼華僑,基本上沒有多少中國人知道「沙嗲」是甚麼。
這兩款均是經「改良」的港式沙嗲,不是徐生小時候在印尼嚐到的味道了。(麥佩雯攝)
來港:以沙嗲白手興家
至1981年,他27歲,港人姐夫幫助申請他移民來港。「那時我也不知道為甚麼要來香港、在香港和在內地有甚麼分別,更沒有想過想不想來港——那不是我的選擇,我只是聽從長輩的安排。」如是者他和胞姐父母一同來港,在姐夫安排下住進柴灣斜坡上的木屋。
他來到香港時一無所有,雖然可以到工廠打工,但工資不高。他的母親就建議他不如試著在街邊推木頭車做小販,擺賣沙嗲串燒。「媽媽以前在印尼也是開小吃店的,會自己烹調沙嗲,有營運經驗。」但他母親會炮製的沙嗲,是文首提及的「正宗」印尼沙嗲,而不是他現時小店在賣的。
他說當時觀察到港人喜歡食物味道更濃郁,才再「改良」成現時的「港式」沙嗲。「港式」沙嗲醬身偏濃、味道偏甜,但至於具體加入了甚麼因而與「正宗」印尼沙嗲有所不同,徐生則說是「商業秘密」,不會向外人透露。
這麼多年,徐生說從沒想過轉行。「轉行可以做甚麼?自己做生意一定比打工賺得多及更自由。而做生意如果不賣沙嗲肉串又可以賣甚麼?如果要創業,一定要有自己的獨門技術或技藝,才能成功。我有甚麼獨門技藝?除了沙嗲,想不出來了。」不少印尼華僑和徐生一樣,以獨有的資源「沙嗲」創業,從此「沙嗲」一詞在香港普及起來,味道卻已不是原本的「正宗」印尼沙嗲。改變家鄉的味道,是他們適應香港的方式。
資料來源:HK01
本土手工糖果品牌 突圍靠「游擊」
甜品 11.09.2017-
講創業,最低限度應該都要有個跟客戶接觸的「地盤」吧?
-
「好彩我們沒選擇開地舖!」本地手工糖果品牌Hey Candy創辦人之一的Manie如此說。Hey Candy在經營的3年以來,只在工廈設立製作工場,並靠參與手作市集、車仔檔、臨時店和婚展等打「銷售游擊戰」,成功在本地市場站穩陣腳。
鮮艷且有不同圖案與口味的Rock Candy,真是吃得又看得,影張「呃like相」應該會有不錯的反應。(受訪者提供)想必不少人都見過,甚至嚐過這些彩色鮮艷,有着不同圖案與味道,名叫Rock Candy的糖果,不過當問起在哪裏可買到時,大家卻可能未必知道。這也不奇怪,因為Manie與創業拍檔兼製糖師傅Jeffi在創立品牌3年以來,的確沒有開設門市,而是據「打游擊」的方法營銷,不停參加手作市集、pop up store及攤位等,目標是避免生意被租金成本限制,甚至掌控了它的命運。
回想創業初時,Manie指她與製糖師傳兼創業拍檔Jeffi的想法是跟一般人一樣,「做老闆當然要有間舖,把入面裝修得漂漂亮亮,然後放好五顏六色的糖果吸引客人。」不過人人都知香港有土地問題,用於零售的舖租絕不是小數目,他們起初也曾尋訪地舖單位,但當發現租金「閒閒地」都要每個月5至6萬元時便立刻打退堂鼓。Manie說:「我們做手工糖果,對店舖的要求較高,因在店內造糖就要廚房,內裏要有凍枱、熱枱和來去水位,全加起來,店舖的面積就不能太小。然而這金額的租金對我們來說實在太吃力,而且裝修也要花一大筆錢,即使生意上了軌道,但只要業主說一聲加租,生意就可以立即結束。」
糖果深得大小朋友鍾愛,但如要以new comer身分在市場分一杯羮,便得在營銷策劃上有獨特的考慮,並要懂得運用自身所擁有的優勢。(王淑君攝)還好,有時全心做一件事,上天也會幫一把。他們看了幾個適合開設製糖工場的工廈舖位後,很快就找到一個有間隔與自來水的合適單位。Manie說:「這單位因門牌是『404』號,所以租金相對便宜。總有些生意人較迷信吧,但我們卻非常慶幸找到這裏,當時業主一首肯,我們很快就簽約了!」
- 創業源由
- 曾任職市場活動統籌公司設計師的Manie,因工作緣故而結識到從歐洲學成歸來,懂得製作Rock Candy的Jeffi,經商議後,決定一起以「造糖」創業。「當時做過一些資料搜集,知道香港售賣這款糖果的只有2間外國大品牌,而且都不是在香港製造,我覺得大有作為。」所以,他倆便決定以「本地製造」作招徠,期望能在市場上開拓新機遇。
沒有地舖,就不能錯過任何機會!
沒有地舖,難以避免損失讓「街客」認識的機會,但Manie卻反而運用了這個優勢,不但在社交媒體落力宣傳,自己也拿着一籃子手工糖果,站在街上向路人派發。她們不但參與大大小小的手作市集、主動建議商戶以自家製的糖果為活動紀念品,也曾連學生活動的贊助機會亦不錯過,並曾嘗試「落重本」在商場租車仔檔、參與婚展,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參與婚展的租場費用不菲,但是一個快速提升知名度的好方法。(擷自Hey Candy Facebook專頁)「沒地舖,即是沒有固定的銷售點,讓人想買的時候卻不知到哪裏買。因此,我們要很細心地安排服務細節,例如我幾乎是24小時覆WhatsApp的,要在配套與物流做得更好,讓客人訂得方便,又易取貨。」很大限制嗎?Manie卻又不是這樣想,有時甚至覺得沒有固定舖位,只打游擊的經營方法更是適合他們,因為他們曾嘗試帶同產品走到香港各區,讓更多人可認識到他們的品牌,從而在上網訂購,亦有運用「獨家」本地造手工Rock Candy的優勢,開辦小規模的手工糖果班,及在接到商場活動訂單時即席表演造糖,炒熱氣氛。
時至今日,品牌的生意已上了軌道,這套「無舖營銷術」用在他們的創業故事是可行的。大眾亦不時可在大大小小的手作市集、商場車仔檔及婚展等地方見到它的蹤影,又或在不同場合見到人家以Rock Candy為紀念禮物,足見品牌的知名度正在日漸提升。Manie指,她們還可就客戶需要,在能力範圍內拉出獨特的圖案或字樣,甚至創出獨特口味。「我們最近在旺角某商場開設Pop up store,為此便特意設計出以該商場名稱作圖案設計,且是全新推出的乳酪口味糖果。」
任那是老字號還是後起新秀,社會上不時聽聞有些出色小店就是因租金調整得迫得搬遷或結業,這對立心建立自己事業的人來說,實在是很重的打擊。Manie他倆就是為着將這限制減到最低,才決心以無舖做零售,甚至同步開拓B2B市場,跳出人家視為必然的限定。下次有機會吃到他們的糖,不妨也想想,自己可如何跳出既有框架,發掘更多生活上的可能吧!
這一樽樽糖果是否好吸引?(受訪者提供圖片)- 揀舖小貼士:
- Manie提醒,選擇工廈舖位需特別留神,因有些特定用途,如食品製造、食品加工及娛樂場所等,是不一定在工廈取得牌照的。她建議有意創業者最好先留意該地區附近有沒有類近的生意,「牌照批給隔籬,一般也能批給同層單位。」另外,Manie認為最好找一間可靠的「牌樓」,並預先知道租用那些地方能否能滿足牌照要求,確保檢查妥當後才租下單位,以免承租後才發現不能獲取生意牌照,免得「出師未捷身先死」。
肉扒、冰塊上留名? 菜式賣相先訣:Instagrammable
創業心得 05.09.2017-
「咔嚓」,一張帶着「我又食好嘢啦」、「睇我活得幾好」潛台詞的「呃like」相又上載至instagram。這邊廂食客有食客橫倒直倒高炒「放閃」曬命,那邊廂餐廳有餐廳扭盡六壬砌靚賣相搏君一「拍」,吃的煮的都在IG上「奮鬥」。
-
幾時都話飲食業「難撈」,在千禧世代追求「相機食先」的風潮下,餐飲更可謂是長期「難撈」的榜首。何解?只因今天餐廳要較量的除了味道,還要考大家懂不懂得何謂「instagrammable 」。
今天的餐飲業營商環境,菜式的賣相是否吸引,甚至是否值得放上IG,往往比它們好味與否來得更重要。不知從何時開始,用openrice搜尋餐廳已經變成一件過時的事,「用hashtag打#burger,再打#TsuenWan,那荃灣最好吃的漢堡就會出現啦。」自從被一位年輕的90後「點醒」後,記者便學懂了原來IG除了用作「曬命」,還可以「搵食」。
由尼爾森進行的調查早就說過,現今一代要的不是一個折扣,而是一個讓他們「嘩」一聲的用戶體驗,在實際操作層面來說,就是「instagrammable 」——食物賣相、用餐環境、點餐流程已經遠遠比食物的味道重要。另有調查指,18至35歲的「為食一族」一年共花5日時間在IG上「搵食」,即平均每日花約20分鐘,而3成人會因為餐廳的IG不吸引而不去光顧,赤裸道出千禧一代是視覺先行的動物。
把店名雪成冰。(pch580 instagram)紫菜上印店名。(Momosan Ramen Instagram)扒上留名,賣相美不美見仁見智。(Gabi Porter Instagram)煩惱怎樣讓餐廳在IG彈起?最直接的突圍方法,可能還是設計出賣相討好,又能可便顧客影相「呃like」的菜式,如外國便有餐廳乾脆將店名「印」在菜式上,甚至培訓員工教食客如何拍得「絕世呃like」相,為的都只要希望能將招牌菜送至各位IG大爺的眼中。本地美食blogger ArDisBlossom亦對拍攝美食甚有心得,餐廳老闆們如想好好經營自己的IG帳戶(或是大家想以顧客身分學習如何影相呃like),不妨向她取取經。
1. 如何在眾多相中突圍?
「想增加曝光率,就要吸引多點食客上載相片,某幾類食物在IG會特別吃香,例如Sunday Brunch、西式甜點、咖啡、高級壽司、麻辣火鍋、造型點心、新開的國外連鎖店(如cheese cake factory)、具有流行元素的食物,例如牛油果、芝士、雞蛋仔、蛋及軟雪糕等,有gimmick自然多人post相呃like。」
(ArDisBlossom Instagram)(ArDisBlossom Instagram)
(ArDisBlossom Instagram)
(ArDisBlossom Instagram)
(ArDisBlossom Instagram)
(ArDisBlossom Instagram)
(ArDisBlossom Instagram)
2. 哪種特效最呃like?
「很難界哪一種相片風格更受歡迎,大眾的喜好一直在變,現在偏愛flat lay,下一秒可能就變成微距的天下。而且不同類型的食物,適合的拍攝方式也不同。例如拉花咖啡可以用俯拍,多層次的漢堡就適合用側拍。」
3. 增加人氣的方法?
「在Instagram上,『互動』是非常重要,最簡單的方法是加#hashtag,將自己的相片與他人的相片連結在一起,共同建立一個群組。要如何從中突圍而出,就回到相片風格處理的討論上,比較費神的方法是以個人魅力吸引followers,廚師是一家餐廳的靈魂,許多人都喜歡一探美食背後的創作過程,就連米芝蓮名廚Umberto Bombana、Alain Ducasse都紛紛開設個人Instagram與粉絲互動,親民之餘,更為名下餐廳增加人氣。」
美食blogger ArDisBlossom旅遊時最愛以location + tag「搵食」,所以post相hashtag、geotag一定不能少。(受訪者提供)- 經營IG帳戶?識落hashtag不就可以嗎?的確,Hashtag是重要的,而現時IG世界裏,#foodporn、#food、#foodie、#ilovefood是4個最熱門的美食hashtag,其次是#veganfood、#fitnessfood、#foodstylist、#fooddiary等,但假如你張相只落#foodporn一個tag,它被搜尋到的機會機本上是0,因為foodporn「家族」現已累積有超過1億個post了。所以除hashtag外,最低限度也同時加上geotag,讓顧客容易一點找到你的餐廳吧!
(資源來源:AFR、independent、the next web)
相機先飲 90後賣漸層特飲
飲品 29.08.2017夏日熱辣辣,除了飲杯凍檸檬茶之外,還可以試試 Healahoma的漸層特飲,外觀呃 like兼可消暑解渴。 90後情侶 Doris和 Edwin不甘做一世打工仔,本着人一世物一世甚麼都要試的精神,成立 Healahoma特飲店,從市集做起,再到旺角開實體店。為了吸客,他們不停諗橋,包括推出季節限定飲品,及與本地手作人合作,讓一眾年輕人相機飲先。
採訪當日,記者來到位於旺角中心的 Healahoma,店前有一班客人拿着一杯杯色彩鮮艷的漸層特飲,有些甚至即場自拍打咭呃 like,店主 Doris不忘提醒客人要攪拌後才飲。「漸層特飲即漸變顏色嘅水果飲品。我哋最受歡迎係 Blue Monday,唔好以為藍色就一定好難飲,其實係好清新嘅柑橘青檸口味,唔會太甜。」 Healahoma共售 14款漸層飲品,售價由$20至$28不等,可加$10轉多用途玻璃樽,客人以行商場的年輕人為主。用一杯飲品 hea時間情侶 Doris和 Edwin分別畢業於城市大學的市場學系及 VTC的紀律部隊毅進文憑,他們創立 Healahoma原意希望用一杯飲品的時間放鬆自己,拋開生活壓力。 Doris說:「香港人嘅壓力大到連 hea下嘅時間都冇,所以我哋想用飲一杯嘢飲嘅時間,畀大家 hea得幾多得幾多時間,不過我哋開咗呢間鋪後,反而冇得 hea。」
15年, Healahoma從擺市集及 event開始做起,最初只售賣 3款飲品,並以特別造型的器皿盛載來吸引客人。 Doris說:「我做咗市集搞手兩年,初時發現市集冇小食檔,亦留意到客人行行下會話口渴,我就忽發奇想不如開一檔飲品店,畀佢哋一路行一路飲。要吸引客人,一定唔可以賣普通果汁或珍珠奶茶,要喺顏色及視覺上取勝,咁啱當時興漸層顏色,我哋諗到整漸層飲品,再加燈泡造型嘅樽身,畀客人相機飲先及打咭呃 like。推出後反應好好,日賣五十幾杯,仲好多人打咭 tag番我哋。」
揀旺中攻年輕人因為市集的成功,令他們乘着相機食先及打咭呃 like的熱潮,嘗試開實體店。 16年 5月, Edwin及 Doris決心辭工並與兩位友人合資 30萬開鋪,他們四出找合適的鋪位。 Edwin表示:「初時我哋想喺葵涌廣場 3樓搵鋪位,貪嗰度人流多又多小食店,但無奈鋪租太貴,一個百幾呎嘅鋪要 5萬租,惟有考慮其他地方。之後見旺角中心想搞小食區,發展成類似葵涌廣場,引入唔同嘅小食店,我哋見旺中嘅租金平少少,加上多年輕人喺附近買衫,可以邊 shopping邊飲嘢。」
Doris及 Edwin看輕了開鋪的難度,發現與到市集擺檔是兩碼子的事,無論裝修、牌照、入貨等都一腳踢,遇上不少的困難。 Edwin說:「初時唔識度尺,畀錯尺寸裝修師傅,成日俾師傅鬧,但都學識咗點同佢哋溝通。另外,因為資金有限,好多嘢我哋都要親力親為,希望用最平嘅價錢做到最好嘅效果,例如收銀機枱係自己買材料砌,出面買要成 8千一張。」
少數服從多數牌照方面,他們以為跟足網上的條例便申請到,原來他們沒留意當中的細節,「好似要有照鏡位,即牆身及地面嘅連接位唔可以成 90度,之後要重新將連接位整成內彎,最後要搵牌照顧問幫手先申請到。另外,人多就自然意見多,試過會為吧枱毛巾嘅擺位嘈一餐,為免拍檔之間有衝突,最後以少數服從多數嚟解決問題,都明白大家係為鋪頭好。」
16年 11月, Healahoma正式開業,剛巧旁邊的小食店亦陸續開幕,加上旺角中心的宣傳吸引不少傳媒的報導,引起熱潮,但 Doris及 Edwin明白單靠飲品難以長久,面對競爭,需要不斷構思 gimmick才能令 Healahoma繼續發展。
Doris表示:「我哋同喺市集認識嘅插畫師 johnee( Galaman)及《大力冰室》合作, johnee經常喺 facebook開 live直播畫畫,吸引唔少年輕妹妹,所以喺 3月邀請咗佢擔任一日店長,凡有幫襯嘅客人都可以出題畀佢畫。之後聯同《大力冰室》推出一系列 Healahoma水果卡通人物,可以畀人影相呃 like,之後仲印埋 postcard、襟章及電話殼,客人可以單買或買嘢飲加錢換領。」
推出期間限定除了跟手作人合作外,他們亦推出更多新口味的飲品,現有 Blue Monday、 Sunset、 The Chilli Sauce、 Green Head Son及 Forest等共 14款漸層特飲供應。 Doris說:「靠 3隻味道一定唔夠,我哋不停研發新口味,試下唔同水果嘅配搭,好似青蘋果嘅酸味及青瓜嘅腥味,口感清新,加上梳打水非常適合夏天。另外,我哋會因應節日推出期間限定特飲,前排情人節推出咗荔枝乘葡萄柚嘅口味,藍色配粉紅色。雖然冬天生意會比夏天少 2至 3成,但冬天會推出更多嘅期間限定,可增加番 1成生意。」
現時除了旺角概念店外,最近更與 D2 Place合作擺設 pop-up store,他們更有接 event及擺市集,月賺約 2萬。問及未來目標, Edwin表示:「暫時希望做好 Healahoma呢個名,始終我哋經驗淺想觀察及請教其他食店嘅經營之道。」開業成本
租金:$152,000( 3按+1上)
裝修:$100,000
器材:$25,000
入貨:$40,000
牌照費:$20,000
總投資:$337,000每月開支
營業額:$110,000
租金:$38,000
差餉、管理費、電費:$4,500
人工:$25,000(老闆 2人+兼職 4人)
入貨:$22,000
盈利:$20,500自創薯粉牛奶包夾鮮牛肉 醫生走入廚房賣漢堡
小食 25.08.2017位於灣仔日街的一個寧靜角落,有一間以美式裝潢風格配上藍白色設計的店子,環境舒適休閒,意想不到竟是由一名從美國回流香港的醫生陳其言(Michael)所創辦。原來他一直有顆投身飲食業的心,於是便與朋友開設了富美式風格的漢堡店,實現夢想。
選擇開漢堡包店,皆因Michael認為漢堡包深受香港人喜愛,且是一種容易被大眾接受的美食。雖說他屬飲食業的門外漢,但他滿有信心說:「相信沒有人天生懂得經營飲食業,自己亦不是天生就懂得做醫生,而是靠用功學習,如果肯花苦功、肯去學和去找資料,我覺得有沒有經驗都不重要。」所以Michael每件事都親力親為,亦堅持由麵包、醬汁、肉以至酸瓜等各樣材料都是自家製作。
Michael認為坊間的漢堡店大多只着重於牛肉,卻忽略了麵包這精髓所在。他起初以美國傳統的薯仔粉來試做麵包,但礙於香港天氣比較潮濕,令薯仔容易發霉變質,試做了30至40次也告失敗,最終配合日本做包的技術,花了9個月時間研究出全港獨有的薯仔粉牛奶麵包,並申請了專利。
店內的食材除了外國貨,亦主張採用本地優質食材,Michael表示只要花心機和時間去找尋,香港食材跟外國入口的品質一樣好。他更指出:「坊間很多餐廳標榜食材由美國與法國入口,像使用本地食材是錯的,其實烹煮食物最緊要材料新鮮,那裏有好的食材便選用,毋須局限自己。」
80後打工男 棄五萬月薪去賣湯: 最緊要肯嘗試
餐廳 22.08.2017湯,在飲食舞台上一直是「大茄」,或頭盤或伴飯,可有可無;打工仔同樣是公司裏一口小小螺絲釘,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兩個男生大膽用湯做主角,麵包、沙律、飯拱照它出場,乘着健康輕食潮,湯躍龍門,成為白領新寵。
人如湯。打工男來一個權力轉身,捨銀行走入熱廚房,賣湯做老闆,好歹也要做一回主角。
「喺銀行我做貸款部,啲客頭暈身㷫要照顧,數字上落係個客;而家做靚條數會係自己嘅。」33歲的陳錦熹(William)先後做過核數和銀行,現為自家餐廳洗洗抹抹,汗流浹背送外賣,一百幾十地「收銀」更開心。
四月,他和同事袁景軒(Kenneth)一齊辭職;六月在上環蘇杭街開西湯店,由打工仔晉身老闆。「舊公司就在附近,我成日食呢條街,當中有中湯店,但無西湯為主嘅餐廳。我諗起加拿大讀書時,一個湯加個包當一餐。」這是他去年的發現。6歲移民多倫多的Kenneth有着相同的體會:加拿大冬天很冷,濃湯送包,「好暖胃好飽肚。」
兩人讀經濟、金融出身,又曾同在銀行打工,精打細算是本色。開店前就先做了一年調查:在哪區開店、價錢定位,研究何時請人,怎樣做推廣……William去日韓英法等地旅行,必定留意人家喝的湯、用的料;加上豐富的網絡食譜,他們和湯店另一股東每逢周末日就舉行試湯大會,三男煮六七款湯比拼一番,試到一致讚好的,便進一步仔細調味;開店前,已準備30款湯食譜。像北美歐洲傳統的comfort food雞肉螺絲粉湯;在這雞湯加上辣椒粉、茴香、芫荽籽等香料,變身惹味醒胃的墨西哥雞湯;羅宋湯是烏克蘭版本:除了番茄洋葱,還加入紅菜頭。
Kenneth在加拿大成長,爸爸和親戚都做過飲食,「我知做飲食好辛苦,全年無休,連私人時間都無。所以,畢業後只想搵份高薪工作做落去。」但來到30歲,他心態變了,「我覺得創業講時機,當時機過咗,就好難返轉頭,過咗就過咗。」
創業難得有好點子好拍檔,自身還需要勇氣,「走出comfort zone,放棄穩定嘅收入、定時嘅消費,好似去旅行,以前老闆批假,就可以起行;而家唔知道。」不過,湯店規劃一年,開業月餘,他已明白老闆們的想法,以前打工心態:「我係咁嘅喇,做好自己就算。」現在換了位置,知道問題所在甚至解決方法,「計落條數,我都係賺嘅!」
三個拍檔每人湊合60萬元開店,William和Kenneth更辭職全身投入。William說:「啲老闆都話,『乜咁蠢呀!』現在無得返轉頭喇!」辭職前,他月入超過5萬。但對湯店,他信心滿滿:雖然整整一個月下雨影響人流,但開張第五個星期,午飯時段已可「翻檯」多做一轉,至少一半是回頭客。他一直想創業,「以前打工,受人哋氣,到現在自己做老闆,自己話事,先發現個個客都係你老闆,哈哈哈……」他說創業最主要都是滿足感,「這間鋪由零變有,由爛地一樣變成今日嘅裝修。」他環顧店內簡約舒服的環境。
日本Soup Stock Tokyo、新加坡The Soup Spoon成功的連鎖湯店是他的強心針,讓他看得更遠:現在他和Kenneth除了入貨、結數,還兼做水吧、樓面,終極目標是全部位置請人,二人退居幕後做規劃,將西湯這「大綠葉」變成森林。
前酒店西廚 以精緻食物賣相吸客
餐廳 18.08.2017觀塘區工商業大廈林立,有大量的上班人士尋食,故吸引不少人來開設食肆。西廚出身的 Billy看中當中的商機,在 10年與拍檔開設西式輕小食店 Bubble Tree,以新鮮食材、酒店的食物質素及賣相作賣點,受到不少 OL歡迎。
採訪當日,記者去到位於觀塘東廣場的 Bubble Tree,看見不少人士用餐,創辦人 Billy表示意粉及沙律最受客人歡迎,「我哋主打街坊及附近返工嘅人士,女性客佔 7成,可能我哋個餐多蔬菜,而且每個餐嘅分量唔係太大,夠精緻,啱啲追求健康嘅女士。」Bubble Tree是由 Billy、阿龍及阿鴻一同經營, 34歲的 Billy已有十多年入廚經驗。 98年中五畢業後, Billy已向飲食業方面發展,「我去咗讀餐飲管理文憑,之後仲參加咗一個飲食集團嘅計劃,去西安學咗年半中廚,之後返嚟香港去一間法國餐廳做學徒。喺香港做西廚會吃香啲,之後去過唔同酒店嘅西廚部工作。」
直至 10年,希望創業的 Billy,找來拍檔阿龍創立 Bubble Tree,以外賣西式輕食形式經營,主打觀塘區內的上班人士。「做過幾間酒店西廚,想襯後生試吓出去創業。見觀塘區未有太多西式餐飲,又多上班一族,餐飲應該有得做,搵咗都係做酒店嘅阿龍一齊,喺東廣場租咗一個 3百呎嘅鋪,主打三文治,再加幾款意粉。」向酒店供應商取貨Billy表示想以新鮮食材,及可媲美酒店的質素來吸引客人,「蔬菜由本地農場供應,每日新鮮運到鋪頭;我哋搵番酒店嘅供應商拎肉類及其他食材,之前打工同佢哋有交情,就算入得少量,都肯供貨畀我哋。食材唔會放多過 2日,雖然成本高咗,但想保持食物質素;而喺擺盤及味道上我哋都跟番酒店嘅要求,希望藉此吸引到客人。」
雖然有酒店水準,但 Billy表示開業頭半年餐廳的生意都不好,「開張時,商場未裝修晒,得幾間鋪開咗,人流好少,有去落雜誌廣告、喺街派傳單及與團購網站合作,但頭半年都係蝕錢。之後商場裝修好,開始做宣傳,而我哋餐牌都有所調整,發現客人都係鍾意意粉類多啲,意粉由 4款加到 7款。我哋亦喺店外擺設枱凳,提供堂食服務,慢慢生意漸有起色。」
提供到會服務
除了經營餐廳外, Billy說 Bubble Tree亦有提供到會服務,「開咗大約 3、 4個月,有客人問我哋會唔會有食物到會,我哋覺得多一個業務,即係多一個收入來源。之後喺客人介紹下,我哋多咗同公司及商場合作,好似 K-11搞 event都有搵我哋到會食物。
19歲港女開餅店月賺6萬 「用來幫父母『上車』」
甜品 15.08.2017大學聯招(JUPAS)剛剛放榜,一切塵埃落定,有人歡喜有人愁,上到八大固然開心,但落榜之人除了副學士、HD等選擇外,還有其他出路嗎?Kinki的例子,是最好的參考。2年前她考完DSE後放棄讀書,嘗試製作手工千層蛋糕。兩個月前更在太子界限街開了屬於自己的蛋糕店LamLamLi Bakery。雖然Kinki人仔細細,但開業至今,已經每月賺六萬,不可小看。
LamLamLi主打不同口味和款式的千層蛋糕,如人氣產品抹茶流心千層蛋糕,全部都由Kinki一個人手工製作。店內蛋糕以層數和尺寸大小來定價,每個約$120至$230,切件蛋糕則$32至$35一件,比起一些蛋糕名店的千層蛋糕可謂相當抵食,但在旺角小食地段又算貴。不過Kinki指訂單已排至9月中,店內每日只提供40至80件切件蛋糕即場售出,往往幾個鐘頭便賣哂,相當巴閉。
Kinki來自普通家庭,是上屆DSE考生,只考獲11分,她亦坦言自己對讀書沒興趣,「其實我一直都無諗過要再讀書,讀完中六之後都喺打算出來打工賺經驗,好過讀一啲唔相關嘅科目,浪費時間同錢。」中五開始她棄修經濟,在職訓局(VTC)選修西式糕餅課程,又在外面讀了有關蛋糕製作的課程。在修讀其間,Kinki除了學習控制食材成本,還掌握了做千層蛋糕的精粹,就是煎皮的秘訣,為她的蛋糕手藝打下基礎。
LamLamLi的前身是IG熱店lamlamli_bakery,中四時Kinki偶然在IG中上載自製蛋糕的照片後,被朋友「問價」,觸動了Kinki開店的念頭,「開頭都只喺諗住得一兩個人問你姐,但去到後尾就越來越人問。」上學期間Kinki只在假日工作,但不足4年間,她已賺了20多萬,加上自己另外打工儲下的幾萬元,Kinki成為了紅簿仔中有超過30萬的「小富婆」。當很多人夢想靠父幹上車的時候,Kinki把賺到的錢都存下來,打算和父母一起買樓。原來Kinki與父母和外祖父母同住一個兩房的公屋單位,沒有自己的房間,「屋企太多人,有時你會好想有個多一間房嘅屋,因為依家喺兩房。我也想屋企人住的環境好啲,咁我知屋企人自己儲緊錢,我自己都想佢地儲埋一份。」這就成為她搵錢做生意的動力。
上年十月,食環署控告Kinki在IG無牌經營,唯有放棄網店。經慎重考慮和得到父母支持後,決定開一家有牌的實體店,「唔想衰俾人睇!」Kinki最終選定太子界限街的一個地舖,由於舖位上手租客也是做相關生意,所以Kinki用30萬把舖位連裝潢設備和牌照,一併頂下來,只需自置一個四千元的冰箱即可,省卻她不少準備功夫。90後四年儲30萬開食店「客人食完食物最感滿足!」
快餐外賣 07.08.2017有三個大男孩為了賺錢一圓開店創業夢,四年來飲食、零售、書店、便利店……通通做過。他們堅持不靠父幹,最後成功儲了30多萬,於西九龍中心food court租了小舖位。雖然只是一個角落,但對他們來說,卻是一個得來不易的小天地。
「我們三人於中學認識,畢業時已有創業的概念,其後就一起工作四年儲錢。」陳偉傑(Kitson)指。回想當初,身邊的人都不太看好。「父母擔心我們會蝕錢,也不想金錢影響我們三人的友誼,數起來,我們都識了十年。」不過,如黎家麟(Lun)形容,現實中那有不吵架的關係?友誼的考驗無處不在,大至舖位餐牌價錢,小至一個裝飾的擺位,都可以是導火線;慶幸最後他們都一一跨過,父母亦對他們改觀。「現在父母都很很支持我們,更說希望於金錢上資助我們。」有動搖嗎?「我們不想,我們想靠自己雙手去營運一間店。失敗了,都是心甘命抵。」現在為了這店,他們連去旅行、買衫褲鞋襪都不敢想,寧可將錢用於店。雖然如此,但三人都沒有後悔。「比我再選擇,我都會再來這裏,不知你會否煮食?當你看見他人吃畢你所製的食物,你會很開心的,最大的滿足感來自這裏。」彭浩諾(Nok)如是說。
至於食物方面,款式不多,簡簡單單以西式為主。由於客源以學生及老人家為主,故他們推出類似「西式碟頭飯」的套餐,前菜、主菜、甜品連飲品,僅僅$45,配料任選。至於創意料理方面,除了意粉熱狗,亦有以炸意大利飯所製的炸意飯波波,類似炸飯團,內藏半溶芝士,是年輕人的口味。日本拜師學秘方 夫妻檔恩愛經營拉麵店
粉麵 28.07.2017機緣巧合下,獲朋友介紹到日本學做拉麵的盧潤華(Albert),學成歸來,夢想成真在元朗開設拉麵店。這除了是個創業故事外,也是一個17年的愛情故事。
「踏入第17個年頭,是嗎?」老闆Albert笑問太太曾嘉詠(Karen),「甚麼大概!今日就是第17年了!」一臉靦覥的Albert不停的以笑回應。搵份好工,不如嫁個好老公,娶個好老婆。在元朗開設拉麵店「焰」的夫婦檔,可說是兩者兼得。「我記得我們拍拖時,是想有自己的餐廳,做一些自己滿意的東西,覺得滿足感很大。」兩人異口同聲說道。17年前,Albert和Karen相識於澳洲校園,一個愛煮嘢食,一個搵好嘢食,一拍即合,男的還在親戚的餐館中邊做邊學,開始烹飪之路。後來畢業回港後,卻與「食」無緣,Karen當上中環投資銀行的職員,Albert就跟爸爸回大陸學做廠長,兩人收入雖穩定,卻要分隔兩地,令這對準備結婚的小情人起了創業的念頭,「當然要考慮,也有些心理因素,因那時的生活不錯。但又想,如果真的不行,惟有返轉頭吧,也沒辦法的。我想做幼兒教育,他極力反對說不懂面對小朋友。我們兩人也喜歡食,於是決定開食肆。」
進軍飲食界第一步,並非如意。他們先頂手九龍塘一間日本料理店,當時廚房、員工一應俱全,理應無後顧之憂。怎料一班舊夥計卻拉隊離巢,一下子頓失依靠,「我們曾試過停業三天,所有東西要由零開始。」Karen說。「我最記得是請外母來教我煲飯,我開始做咖喱汁,怎樣做炸豬扒,上粉、打漿,全部要學。餐牌上由六十多樣食物減至十多樣……」Karen補充:「我記得只有八樣。對我來說更是雞手鴨腳,我可以將整盆熱水倒落腳上,發生很多論盡事,連客人也走掉。」不過兩人並沒放棄,當時已住元朗的他們,每日早出晚歸,店內事無大小也要自己親力親為。經過大半年時間,生意終於重回正軌,留得住一班熟客。
感激師傅無私教導
學成歸來,他們決定拿出約七位數的積蓄博一鋪,選擇在元朗開拉麵店,一來近住處,二來是Karen當時剛有了身孕,「那時我極開心,被懷孕這件事沖昏頭腦,很多細節上的東西,如裝修也是他處理,相對上他更辛苦。」不過,選址元朗,非市區人流多的地方,風險自然大,「一開始反應是非常冷淡,我們開業幾天,最低那天生意額只有幾千元。因為我們已經將所有錢,人力物力豁出去開店,是蝕不起的。」Albert補充,「那刻真的覺得很徬徨,很慌張!但很多謝我們雙方的家長,很支持我們,還幫我們照顧小朋友,精神上支持我們,所以很感激他們。」開業五年,拉麵店終於止蝕為盈,他們也剛迎接了家中第二位新成員,「如果想賺大錢的話,絕對不會經營這類的店。」Karen笑說,「沒錯!所以我覺得我們是滿足夢想,加實行藝術多點,哈哈!」
「老婆,我愛你!」
捱得過兩店,Karen與Albert除了是夫妻,還是合作夥伴,但其實兩人性格相反,男的冷靜、女的急進,要共度17年也非易事。「我認為是溝通,有時甚至是激烈的溝通,這個過程是絕對不可能沒有,但條件是不過夜,甚麼事也好,睡前一定要解決。」公事上或會吵得激烈,但他們也想趁這機會與對方說說心裏感受。「今天起,我跟他超過半世人,回想那時也是膽博膽,沒想過起初認識的這個人,會變成今時今日這位可以承擔家庭的男人。我覺得和他一起,在小時候做的這決定是沒錯的。別說這盤生意會帶到我們去到多遠或賺到幾多錢,我沒有後悔過。」Albert也慶幸遇上了她,「是三生有幸吧!她是家中的獨女,外父外母很疼她,覺得她有點被寵壞感覺,沒想過她這樣能捱,幫我建立了一個完美的家庭。我很多謝她為家裏付出這麼多,為我們的夢想落了這麼多力。」有一個好拍檔、好太太及好朋友,他也不忘說一句:「老婆,我愛你!」
29歲仔會考3分 賣爽滑皺皮腸擁三間分店
小食 13.07.2017「會考考得不好不用死,向着自己興趣進發,不斷衝不斷衝,差極有個譜,最緊要人生考試不止一個。」
「富粥」老闆林頌明(Egg)今年29歲,當年會考只有3分,在麥記打了六年工後,輾轉到何文田愛心粥店做學徒,五年前創業,在土瓜灣賣台山腸粉,由一間200呎舖做起,由於資金有限,位置偏僻,更是零裝修。「自己知自己不是太大興趣讀書,喜歡走來走去,做生意靈活多變,接觸的人會較多,腸粉是我們台山地道小食,香港那時見不到有人賣,便走去內地學,回來再開檔賣。我們無父幹,和拍檔夾了35萬,基本上是零裝修,只是買了兩個爐便膽粗粗去做了。」
今天剛在黃埔開了第三間分店,投資了65萬元,策略和現在一樣都是開200多呎小店,但他最初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首間店最高峰蝕了15萬元,後來改變配方,最終守了一年多才有錢賺。「在我的字典內沒有放棄,無論是做一元都是做,十元都是做。」他賣的台山腸粉又名皺皮腸,是一種鐵皮抽屜式做法,在肇慶、台山一帶等享負盛名。做法是利用俗稱蒸粉機的三或四層式蒸爐蒸腸粉,每層有大鐵板一塊,鐵板塗油後倒入米漿蒸一分多鐘,待粉皮成形後,即用鏟子把腸粉從前到後或從後到前鏟起,這種腸粉又名皺皮腸,特別之處是軟潤爽滑彈口。「腸粉用四隻粉漿開出來,用完再開,放入由內地訂造的特製爐,好高溫,有九千火,再加秘製豉油,粉漿會在一間舖由一個人負責開,所以其他分店賣的腸粉是一樣的。」腸粉有60多款選擇,新店更增賣蟹粥,每日新鮮入貨,限量供應。
阿Egg暫時未有計劃再開分店,DSE放榜,他就鼓勵應屆考生,「考試考衰了不要緊,因為人生不只一個考試,識讀書不如識做人,你讀書讀得好叻,如果你不懂變通,出到來現今社會是無用的。」
開分店賣刁鑽靚牛 火鍋私竇衝出銅鑼灣
火鍋 11.07.2017大埔有一間專食刁鑽牛部位的火鍋店,一年之內,開了四間分店,最新一間分店更選址於銅鑼灣。短短時間,竟然衝出新界落戶港島,以為老闆一定來頭不小,怎料卻只是一班年輕的大埔街坊,誤打誤撞地闖出了個名堂。
「其實我們剛開大埔(總店)時,是擔心沒生意的,幸好街坊也喜歡我們的牛肉,我們才可以擴充得到。」老闆程俊豪(Ken)說。他們原先只是想做私竇,讓朋友打邊爐、聚一聚,但見到自家的牛肉那麼受歡迎,就開始想辦法開分店,「我們有很多拍檔,有十個,見反應那麼好,全部股東都按樓、賣股票來開分店。」Ken說。
十個街坊拍檔,初時每人夾少少,做個私竇,過下日辰,到後來大家都盡地一搏,雖未用盡整副身家,但都投放了不少心血,越開越多分店。短短半年間,先在新界區開了三間分店,由大埔總店,到第一間元朗分店,大約只用了兩個多月時間;到第二間上水分店,一個月之後就已經開業;再到在大圍開分店時,只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基本上,這個開分店的速度可謂是極速,尤其是這班人完全沒有做飲食的經驗,只得老闆兼大廚的何百鈞(Patrick)曾經做過日本餐廳的廚師,「這間餐廳,所有事情都是街坊教我們去做,制度如何定都是聽他們意見,因為我們甚麼也不懂。」Patrick說。
不過他們並非一帆風順,上水那間分店因為他們太急進的關係,選址錯了,人流太少,所以就結業了,這也給他們上了寶貴的一課,「證明了開分店非那麼容易,不是如大家說的,很好賺,所以又開一間,其實這真的不容易。」Patrick說。為了確保分店的牛肉質素,他們也投放了不少資源,「開第一間分店前,我們已經買了自己的雪車,那時候其實有點大才小用,但現在就可以用得着。」Ken說。很多人說他們很冒險,開第一間分店前就已經花五十多萬買雪車,但他們只堅持着一個信念,就是讓客人吃到跟大埔總店一樣好吃的牛肉火鍋。
飛機師棄百萬年薪 轉行賣日式便當
餐廳 07.07.2017「這是我唯一一次,亦是我第一次創業,我不想放棄創業夢想,不如放棄我的飛行工作。」森川老闆李有鈞(Rudy)說。今年37歲的他,在加拿大讀飛行學校,畢業後一直擔任副機長的工作。直至三年多前,和從事建築師哥哥一齊創業,開設全港首間賣日式熟食便當的外賣店,由於想全身投入創業,續決定放棄百萬年薪的飛機師工作,大膽追夢去!
「我爸爸媽媽都在日本讀書,小時候經常帶我去日本,帶我坐新幹線食鐵路便當對便當有情結。大學畢業後,在爸爸安排下,我和哥哥在日本鰻魚場工作近一年,他希望我們可以學習日本人文化及做事方式。」剛創業時,本來一直兼任機師工作,但後來哥哥全身而退,公司蝕錢,Rudy不得不作出沉重決定。「機師是我的志願,但創業是我的夢想,今次創業如果失敗,可能是我最後一次,萬一真的做得不好,或者都可以回去做飛行工作,不如放膽試一次。」他說。因為「可能是最後機會」這句話,連妻子Agnes亦辭去原本正職,雙雙全職投入日式便當生意。「當初決定創業時,其實只是剛結婚,這樣犧牲放棄自己正職,去投身創業,而且是未知數,其實是一個風險。不過,見到這個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丈夫又有很大決心,所以一定會支持他。」Agnes說。
得在日本從事飲食業20多年的親戚森川先生引線,投資近200萬元,在港引入日式便當做法,由飯盒、食材甚至做法,偏向精緻。「我們便當有四五個格,差不多有十多種食材,不同於一般飯盒,炒完便放進盒內就賣,所以我們要花多少少時間完成。」我經常在日本雜誌見到各類便當,貌相的確100分,但由於大部份多是冷冰冰的,味道總是失色。「雖然我們目標是跟足日本便當,不過,香港人比較喜歡暖熱的飯,不同於日本人,他們會食凍飯,所以我們會將飯保持室溫或暖的溫度,這點要迎合香港人口味。」因紅磡多日本人,所以首間店開在紅磡,可惜如意算盤打不響,每個月連蝕20萬元,後來由舊區轉戰商廈,改良配方,將近一年才收支平衡。
開業三年,現已有五間分店,積極擴張,今年會在香港站及九龍站新開兩間分店,每月賣500至600個飯盒,營業額將近70萬元。除了日常便當外,今年更推出新的御節料理。這是日本傳統的新年菜式。便當分有三層,盒內有二十多種食物,最頂層是最名貴的食材,有海老甘煮、鮑魚、黑豆、尤魚壽司等等。各食材有不同寓意,像魚子有「孩子很多」的雙關之意,為祈禱子孫繁榮,像魚卵一樣能多子多孫,又如紅白魚蛋,在日本紅與白是很吉祥的色彩,紅色代表可以去邪除魔,而白色是代表清浄,有祝福全家平安健康之意。兩大核心價值護航 揭李錦記不老之謎 永遠創業 思利及人
食材 04.07.2017知名醬料品牌李錦記能歷129年而不衰,至今依然穩佔本港醬料市場領先地位,並成為業務拓展至全球逾百國家的跨國集團。品牌成功背後,全仗「思利及人」及「永遠創業」兩大核心價值護航,助其每每能早着先機進入藍海,如最近便率先朝垃圾徵費可能帶來的市場轉變做準備。
創立於1888年的李錦記,實屬「老字號」,但品牌形象逾百年仍未見老態,僅計本港市場,旗下的傳統產品如蠔油產品系列穩佔約八成市佔率,豉油系列亦佔約三成半。
對於百年品牌「常青」的秘訣,李錦記香港及台灣總裁張勐透露,在於集團「思利及人」及「永遠創業」兩大核心價值,其中的「思利及人」的理念為於營商過程中,能設身處地關注他人感受及利益,而當中所指的「他人」不只於消費者,還包括營商夥伴、集團員工,甚至是社會不同團體及政府等。
拓網上平台 與年輕客聯繫
張勐解釋,就是因為能於營商的每一個環節轉換「他人」的思考角度,令集團可於市場轉變剛萌芽的階段已察知市場的走向,早於市場對手作出部署,以零售市場為例,代入消費者的思維,令集團於分析市場動向時不會只依賴來自市場調查的客戶群數據,能夠更深入了解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及實際需求。
而要代入角色,前線人員與消費者的直接溝通變得十分重要,張勐笑言自己不時會抽時間於超市觀察消費者,而近年集團更積極開拓網上平台,以加強與20多歲客戶群的連繫。
對於醬料市場的趨勢,他指出,健康及方便快捷為兩大方向,隨着消費者愈來愈着重飲食健康,無論是零售或餐飲客戶對不加防腐劑及無味精的醬料需求持續增加,並更着重原材料品質及食品安全;而方便快捷上,可以減少煮食步驟的複合醬料產品,將愈來愈受市場歡迎。
緊貼潮流 推日韓醬料
至於「永遠創業」,即要保持有創新的精神。張勐認為,對醬料企業而言,創新就是了解市場需求及趨勢後,研發可作為解決方案的產品,如集團有見於市場要求健康方便快捷產品,便推出無味精的雞粉;又如因應市場潮流轉向日韓口味,推出日式及韓式的即食醬料。張勐補充,創新不止於醬料產品本身,包裝亦是其中一環,於此方面更需有前瞻性,以零售市場為例,現時樓市愈來愈多小型單位,未來的醬料包裝要變得更細;又如政府雖仍就垃圾徵費展開討論,但集團已早一步在考慮如何減低包裝所衍生的垃圾,包括針對餐飲業客戶,將現時的膠桶包裝轉為以錫紙袋包裝。香港千禧世代56%講明創業為賺錢 工時冠全球
創業心得 30.06.2017全球創業的風氣驟濃,滙豐私人銀行調查顯示,千禧世代企業家對創業的追求,明顯與上一代不同,但香港的千禧世代企業家最現實,有56%人坦言創富是為了增加財富,比例遠較歐洲的29%高;而平均工時長近12小時,冠絕全球。
滙豐去年9月,向美國、英國、中國、香港、德國及新加坡等11個地區作調查,以網上問卷方式訪問了4,038位企業家,這些受訪者的個人資產值平均為210萬美元。
調查發現,亞太地區的千禧世代企業家相對現實,有45%人指增加個人財富是創業目的之一,比例較其他地區高;而香港的千禧世代企業家中,有56%的人持相同看法,比例遠超區內平均數,亦較美國及歐洲分別40和29%的比例高。
工時方面,亞太區千禧世代企業家的工時明顯較長,區內平均工時約10.34小時,香港千禧世代企業家的工時更冠絕全球,長達11.49小時,遠高於歐美不足10小時的平均工時。
另外,調查發現愈來愈多無家族生意背景的年輕人加入創業,這些自主創業者作風較進取,訂立的每年營業收入增長目標平均為18%,較有家族生意背景的創業者訂立的10%高。
實戰經驗方面,因領導能力問題及溝通技巧不足而遭受考驗的受訪者,分別有16%及6%為自主創業者;有家族生意背景的創業者則分別為24%及21%。
而香港的自主創業者面對的挑戰相對大,分別有70%人表示,在創業時曾面對挑戰,而有家族意生背景的創業者則為54%。
另外,自主創業者一般較遲開始創業,香港的自主創業者創業的平均年齡為31歲,有家族生意背景的創業者則為27歲。荃灣兩大豆花舖埋身對撼 五蚊一碗係雙贏還是雙輸?
創業心得 27.06.2017今日食咩好?有人喜歡到葵涌廣場或旺角登打士街,貪其食肆多至水洩不通,選擇夠多;有人則喜歡到偏遠地方尋寶。但創業人若要開食肆,又應該如何選擇地址?
兩間豆腐花店選址相近,作為食客的你又會點揀?(陳彥婷攝)為了解開店應該「同人爭」定「走獨市」,記者來到食肆林立的荃灣路德圍,大概更嘴刁的人在這裏亦會找到合心水的菜。不過,有趣的可算是在一角兩條長長的人龍,兩端的隊頭皆是賣豆腐花的小店:「亞玉」及「贊和」。兩家賣的都豆腐花和芝麻糊等中式糖水,東西大同小異;同樣的格局,都是只有一張枱,不設座位,客人叫完可在不遠的位置站着吃,價錢亦差不多。
記者到訪的時間是下午3時半,排亞玉的有9人,贊和的11人。同是豆腐花,有什麼差別?站在贊和的一名女士說:「我由嗰邊來(近贊和的方向),就腳咪食這間。不過,其實兩間都試過。我覺得呢個(贊和)老闆較有禮貌,隔離嗰間『串』啲。」但街上另一位食客陳先生則表示自己喜歡吃暖的芝麻糊,而亞玉在這方面便抓得住平衡,「隔籬溝完好甜。」林太帶同兒子來吃豆腐花,「(亞玉)豆腐滑啲,覺得好味啲。」
兩店都有它們的粉絲群,所以豆腐花要預先準備好,以應付人流多的時間。(陳彥婷攝)誰是豆腐花王?記者的舌頭未夠斤兩來點評,何況百貨應百客,人人口味都不同,唯一類同的除了是兩家的餐牌,還有他們吸客的技巧:「做好自己的出品」。對於兩家對着幹,在贊和工作的鄭師傅說:「有競爭才有進步,價錢低一點咪當益街坊。」細問下,原來兩舖的競爭已快有3年,亞玉先開,贊和在其後半年因鄰旁舖位出租才變成「鄰居」,鄭師傅說時亦有點尷尬,但他指並沒有意思改變自己的餐牌。
店內準備了黃糖及糖水供客人自行添加。(陳彥婷攝)在贊和工作的鄭師傅(右)表示兩家店是在良性競爭。(陳彥婷攝)商場如戰場,這對鄰居並沒將戰火浮露在水面,但暗低裏仍在盤算「爭客」的策略。(陳彥婷攝)
見着這個後來才出現的鄰居,亞玉這分店的負責人劉先生指這樣確是讓更多街坊認識這裏有豆腐花可吃,但再說下去時,卻仍表現得有點無奈,「有得揀當然係只想一間啦。(或許是良性競爭,增加人流?)講就講良性競爭,但係其實無這回事。」雖然亞玉現時仍可日賣1,000碗豆腐花,但坦言在對手出現後,生意就跌了3成。面對對手頻頻出招,如所有款式的豆腐花劃一定價5元來酬謝街坊,他亦惟有硬食。「你行勻全香港,其實一碗豆腐花8至10蚊我覺得都正常,這裏賣5蚊,真係賣少啲都唔得。」員工每年都要調整薪金,租金亦是浮動的情況下,他直言要賣這個價錢,實在有點做爛市,「但唔通佢賣5蚊,我要賣1蚊咩?」同類店舖開至成行成市,在香港其實並不罕見,如以多間韓國餐廳聚頭的尖沙咀韓國街、以賣海味聞名的西環等,但這樣的「物以類聚」是好是壞?引入牛角、MMC牛涮鍋等品牌,現為叙福樓集團執行董事黃傑龍指,做生意不是教科書,當中並沒有正確答案,但只要有足夠餐廳數量去承接人流,供求均等,便會是雙贏局面,「到時幫襯哪家就再決定,起碼個客嚟咗先。」對於在鄰近賣同樣產品,他說這是某些生意人喜歡「搶客」的作風,不過他亦提醒,若要硬碰硬,創業者便必須對出品很有信心,「做得到成行成市固然好,但當『唔夠食』時要鬥平,即放棄品質、請少啲人,就會變成惡性競爭。」
- 經濟學有個名詞叫Clustering effect,據《Economist》的定義,是指同行的公司聚集在較近的環境附近,就如英國倫敦會有金融城,當中有大大小小的銀行會在內聚集,美國荷里活裏,亦有不同的電影製作公司在內。經濟學家指競爭者雖集結在鄰近地區,但仍有利小型公司去獲得硬件協助,借飲食業為例,向鄰家借油、鹽、或「軟件(如行內消息:有一家打算結業,大廚正在找工作,或許成為吸納人才的機會),這亦是性質相近店舖開在相近位置的好處。
在銅鑼灣一處亦可見同類小食店在鄰近開店。(陳彥婷攝)
養成3大創業者特質 增加獲投資者青睞機會
創業心得 23.06.2017創業需要資金,想與投資者洽談時一擊即中,衣著、powerpoint、講辭等「硬件」固然重要,但表現於無形的個人特質,可能更是能否獲得投資者賞識的關鍵。其實除一般商業考慮因素外,以下3個亦為創業者應具備的性格特質:
- 1. 誠信
誠信是創業者最重要,也是用錢也買不到的基本特質。不少企業創辦人的創業經驗其實都是0,投資機構也較難在有限資料中審核他們是否具備處理業務發展的能力,因此唯一判斷創業者是否值得信賴的方法,就是透過傾談與交流來感受他/她是否為1個有誠信的人。
就如投資機構East Ventures共同創辦人Willson Cuaca般,他會留意的細節包括創業人如何撰寫計劃書、電郵回覆、如何安排會面,甚至是笑容都會計分!誠信是創業人與投資者建立信任關係的基礎。有了基礎,投資者才會信任創業人所推薦的其他創業家,形成一個高誠信度的圈子。
- 2. 自覺
創業者需對於自己的強項和弱項要非常清晰,有了這份自覺,他/她才知道應該聘請甚麼樣的人才來填補自己的不足,或是針對自己的弱點發奮圖強。撰寫《Essentialism: 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一書的作者Greg McKeown,曾於一訪問中指,企業家應要具備「收窄焦點(narrow their focus)」的能力,並懂在適時作出拒絕,「因那些事事說『是』的人,很多時候是向更重要的事情說『不』,換句話說,這些企業家在走向成功的事業路上往往是充滿著『不』」。
同一道理,風險投資者為確保所作的每個決定皆正確,他們自然亦常將「不」字掛在口邊。於美國Oasis500任職風險投資者的Robert Caroll表示,若創業者發現投資者需用很長時間去商討及考慮有關投資,便代表有關計劃仍存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因此創業者應有自覺的態度,,查找計劃不完善的地方,並在洽商期間
保持謙虛、持續學習和領袖能力等特質,這樣才能顯示出自己擁有掌握事業現況及未來發展 的能力。 - 3. 膽大心細
創業過程有許多未知數,創業人需要堅持自己認為對的路向,但同時保持彈性,除了具備國際視野,也一樣要懂得在地實行。來自南非的Keet Van Zyl曾言,資深風險投資者每次平均只用不足30秒的時間檢視及評審1個商業計劃,因此創業者如何把握這電光火石的半分鐘去推銷自己,甚至爭取可進一步解說計劃的時間,便成為重要一環。
理想的創業者應是1個「通識王」,既有廣闊的知識,同時關注細節,他/她遠看可能會有點高傲,但談吐之間卻可流露出謙卑與樂於傾聽的態度;就算他/她可能較性急,但言行卻依然一致。這種既有宏觀視野,卻亦重視每個操作環節的創業者,往往較易受投資者的青睞。
憑藉以上3點,投資者大概可推斷出他/她是否為果斷領導,而擁有這3大特質的創業人,亦大有機會在一次見面會談中一擊即中。當然,這些投資者重視的品質未必是一時三刻可以磨練出來,也受著個人教育、工作和生活環境所影響,甚至要經歷過艱苦創業期才學習得到,因此創業者也不要以為在「面聖」時偽裝出以上特質便能過關。因此創業者也不要以為在「面聖」時偽裝出以上特質便能過關。
真正的企業家,應該一早就將企業精神實踐在企業當中, 而非在與投資者洽談的1小時中偽裝出來,因為這也絕不能逃得過他 們的法眼。 頂手南丫島老牌海鮮店 研發新菜式吸客
餐廳 20.06.2017現今世代不少年輕人都勇於嘗試創業,當中飲食業更是熱門之選,但經營海鮮酒家絕對少之又少。從事海鮮酒家工作多年的 Mike,在今年與拍檔一同頂手了位於南丫島的富記海鮮酒家,由入貨、聘請員工、推廣業務都由零開始,每件事都親力親為,他把各事務都處理妥當,更與師傅構思出新款海鮮菜式招徠客人,短短 2個月已把酒家經營得有聲有色,在眾多競爭下企穩了陣腳。
今年 29歲的 Mike,是南丫島富記海鮮酒家的老闆。 09年中七畢業後,他便加入了飲食行業,其後更搬入南丫島居住,「讀書時有 uncle喺南丫島做海鮮酒家,佢叫我嚟幫手,當時兼職做侍應,之後讀完書就全職做呢行。自己亦鍾意南丫島嘅環境,就搬埋入嚟住,由樓面慢慢做上業務推廣,然後做到經理。海鮮大約點煮,點樣同客人溝通,都由唔識學到識。」頂手老店
16年底, Mike遇上一個創業機會,「富記海鮮酒家喺南丫島有四十幾年歷史,老闆上年打算退休唔做,知道呢個消息後自己有考慮過接唔接手,一直做開呢行,想趁後生試吓創業。同容師傅識咗好耐,佢都做咗成 40年廚,傾開偈發現佢都有興趣,於是大家決定合資頂手嚟做,佢主內就我主外。傾頂手時,老闆希望保留番個招牌,於是我哋繼續沿用富記個名。」
雖然是沿用舊名,但易手後所有事務亦要重新處理, Mike表示找供應商及人手最為困難,「供應商當我哋係新店咁對待,最初供應商見我咁後生都唔太信任,自己要逐間拍門去傾。酒家正常係拎咗貨先月底先再找數,我算係新合作,要先畀一筆錢再拎貨,對資金唔多嘅我哋嚟講係幾吃力。另外,而家要請樓面已經難,仲要入南丫島做,唔係太多人願意,所以會出比市場高 10%至 20%嘅人工去招聘人手,仲要包埋宿舍,方便員工返工。」
與本地旅行團合作
富記海鮮酒家在今年 3月重新開張, Mike認為最重要是擴闊客路,讓更多人認識富記,「初開張半個月時生意普通,勉強做到收支平衡,當時係有啲擔心,不過我對自家嘅海鮮烹調有信心,客人試完會再返嚟。而家最重要係令多啲人認識我哋,我就搵本地旅行團及租遊艇公司合作,叫佢哋帶團嚟幫襯,及向租遊艇嘅人士推薦我哋餐廳,結果多咗 2、 3成生意。而家嚟幫襯嘅 7成客人係訂枱, 3成係 walkin客,好多客人食過都話好食,仲介紹畀身邊朋友嚟幫襯,好快建立到口碑。」在富記海鮮酒家附近,有 6、 7間海鮮酒家;加上在南丫島開店都幾受天氣及日子影響,落雨會少遊客到訪,平日客人亦較少,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才會多客人。面對競爭及地區限制, Mike創作了一些與眾不同的菜式,來吸引客人,「開業到而家我哋一直都有研發新嘅菜式。好多人覺得去海鮮酒家食嘅菜式來來去去都係咁,我就想加入新元素,例如芝士紫薯焗元貝,我哋將菜式加入西式元素,為咗令焗出嚟嘅芝士夠挺身,廚房師傅試咗唔同芝士嘅搭配,又用咗而家好多人鍾意食嘅紫薯,都研究咗個幾月,客人反映都話好食及幾特別。」
創業成本
租金:$270,000( 2按一上)
頂手費︰$500,000
裝修加設備︰$280,000
入貨︰$150,000
總投資:$1,200,000
每月收支
營業額︰$900,000
租金︰$90,000
人工( 2名老闆+6名員工)︰$150,000
入貨︰$450,000
雜費︰$10,000
盈利:$200,000平凡人也可成英雄! 本地自釀手工啤 每一口味皆有故事
酒吧 16.06.2017-
蝙蝠俠、蜘蛛俠和Iron Man,白天跟你我一樣都是平凡打工仔,是身穿西裝、手拿皮製公事包的中環倒模精英,不過黑夜賦予他們秘密任務,讓他們化身為儆惡懲奸的超級英雄。
-
香港手工啤酒品牌Heroes Beer Co的3位創辦人Chris、Jason和Angus本身也是平平無奇的打工仔,不過全因深信為香港手工啤業界「打天下」的人也是無名英雄,於是決心度身訂造屬於他們的味道,「希望香港人重新為 made in Hong Kong 感到自豪」!
Heroes Beer Co 創辦人Chris(中)、Jason(右)和Angus(左)。(龔慧攝)開心?飲杯!
唔開心?都飲杯!
無論發生什麼事,香港人都愛先灌下幾口啤酒,才慢慢吐出心事。據統計處數據顯示,香港於2016年總共入口逾400萬升啤酒。「每個城市的啤酒市場都是由自家釀製開始。」Chris說,然而香港卻因地理和歷史背景因素,啤酒的來源主要靠入口,「為什麼 made in Hong Kong 的啤酒就不能分一杯羹?」
脫下白恤衫 全力製作手工啤酒
在香港出生的Chris,2008年到美國升讀大學,並初次接觸自釀啤酒。「材料和器材都好易得到,自己釀可以加入不同的味道,好好玩!」於是Chris一邊修讀會計,一邊學習精釀啤酒,又在美國的餐廳做兼職,實地學習更多與啤酒有關的知識。
「在美國飲當地的手工啤酒是很平常的事,但在香港,飲來飲去都是外國品牌。」他在2013年回港後,便毅然脫去會計的白恤衫,全力投入手工啤酒的行業。他現時為日本大型啤酒品牌的香港區首席釀酒師,亦同時創辦了1間手工啤酒專門店和2間主打手工啤酒的酒吧。
在香港出品的手工啤酒,現已發展約10年左右,品牌亦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起,較為人熟知的有少爺、門神、黑鳶、麥氏和鬼佬啤等。Chris指當初開拓這片啤酒「藍海」,到今天大家對「香港手工啤酒」已不感到陌生,過程毫不簡單,「『我飲開10幾蚊一大瓶啤酒,為什麼我要給雙倍價錢飲份量少一半的手工啤酒?』我們從不同的途徑讓大眾嚐到高質的手工啤酒,令他們覺得是值得的,當中有好多人花過好多工夫。」
香港一年入口400萬升啤酒,但在這10年間,手工啤酒的品牌百花齊放。(龔慧攝)- Hangry Donut
- 手工啤過往只常見於酒吧內,但有一本地餐廳老闆卻將首度將它帶入食肆中,令手工啤得以逐漸在本地普及。此酒的酒花帶西柚、檸檬香,配合洛神花,味道微酸帶莓香,喝着就如品嚐一杯雪芭般消暑
白天是個平凡人 晚上飲啤酒變超人!
一般的手工啤酒都是根據釀酒師的經驗和喜好釀製出來,消費者只能默默接受成品。是次創業,Chris決定一反傳統,讓愛啤酒的人(他稱他們為「英雄」)都可以參與創作,並邀請2位同樣熱愛啤酒的中學同學Jason和Angus加入,創作出4款口味獨特的手工啤酒。這4位「英雄」,有位是將手工啤酒由中環酒吧帶入九龍地區的餐廳老闆,亦有將手工啤酒結合音樂,從不同媒介帶領更多人接觸手工啤酒的音樂人,他們日常的形象可能平凡,但內心卻是對啤酒充滿熱情。
Jason 3人就着這幾位「英雄」對在香港推廣手工啤酒作出貢獻,特別為他們創作屬於他們的味道,「他們的故事可以啟發我加入新的釀酒材料,組合出我都沒有想過的味道。我們亦認為,不一定要對手工啤酒界很有貢獻的人才能做英雄,你對啤酒有感情、有故事、有夢想都可以告訴我們,相反都得!我們很期待創作一個『啤酒殺手』的作品。」
亦因這理念,他們將自己品牌的中文名改成「人一世物一世點都要做一次啤酒英雄」有限公司,「去年9月申請商業登記時,我們因為名字太長而需要解釋5次,終於過關!」而英文Logo寫作hEROES,貌似英雄起飛的跳台。
「土炮」啤酒英雄 下一步想飛出香港
為「英雄」們度身訂製啤酒味道,製作自然絲毫不能馬虎。「我們請他們填問卷,又和我們聊天、談夢想、講經歷。經我們360度review完,再結合他們白天(代表現實)和黑夜(代表英雄特質)的兩面,把他們設計成一位全新形象的超級英雄!」三子異口同聲地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Chris想品牌的產品100%香港製造,「但我心目中的廠房和設備需要1,000萬元。」他們當然沒有1,000萬元,因此暫時借用本地的啤酒廠房和設備。其次,他們對味道亦非常執着。「有次,我覺得製成品的味道有些偏差,達不到我心目中的要求,我把3,000升的啤酒全倒掉!」3,000升的啤酒大約等於8,000罐,Chris直言非常心痛,但也不想把瑕疵品推出市場。
堅持終會帶來成果,品牌一口氣推出的4款「英雄」手工啤酒,其中3款早前已獲得國際的鑑賞獎項。「其中一個評判向我說:『多謝你製作這款啤酒。』聽到這句說話,我比拿獎更開心!」Chris憶述。
話說回頭,既然在過去10年香港手工啤酒界已茁壯成長,為什麼現在才去摻一腳?Chris表示,他們睇好手工啤酒的市場潛力,並想以品質「造大個餅」,令更多香港人飲到好啤酒,甚至能夠賺回昔日香港製造業的光輝。
「我們的父母輩都是動手製作一些優質貨品,再出口國際,外國人對 made in Hong Kong 很有信心。但到我們這一代,卻只從事金融及服務業,已經很少100%本土製造的物品。現在我們的產品100% made in Hong Kong,希望日後能夠在外國都買到!」Chris說。
29歲毅進生200呎小店 賣雲吞麵變開加盟店
粉麵 15.06.2017「我心目中的成功人士便是駕靚車、拿着公事包穿着西裝,在中、上環返工就稱得上成功,但我知道自己是永遠做不到。」暢和麵家老闆袁廣堅說。他今年28歲,四年前,他在大埔開了一間雲吞麵店,店只有五張枱,日做七小時,每星期休息一日,一年前起每月平均賺超過12萬元。他中四因為學校要求他留班,便轉讀小毅進課程。畢業後做過不同行業,裝修、銷售員等等。「我是月光族,餐餐搵餐餐清,發覺自己唔夠使費,學了木工,自己砌了架木頭車,夜晚推車仔賣串燒,錢很容易賺,但經常要走鬼,又因為衛生問題,堅持三至四個月,儲了十萬元資金,便打算在飲食業闖。」
袁廣堅在大埔一個偏僻街坊商場,租了不足200呎的舖位,原本計劃卻是賣串燒。「以為賣串燒容易賺錢,隔離又有兩間學校,點知原來無放飯時間,業主怕我無錢交租,便帶來一個飲食界人來試菜,一試之下,便即刻說:『你咁既出品,真係聽執!』。」這個飲食界人,便是大埔已結業的和暢粥麵專家負責人吳永皓,現為私房菜「吳師府」主理人,他另一徒弟在大埔開麵舖「許記」亦是人氣店。因緣際會,最後袁廣堅正式向吳永皓拜師。「我最初收他為徒,都是因為同情他,見他半途出家,傻下傻下,不用三個月間舖一定做不住。」吳永皓笑說。
他以古法雲吞麵為主打,湯底以蝦角、大地魚及新鮮豬筒骨等熬製,重現師傅昔日的味道。由於店位置偏僻,加上大埔食店競爭大,為了打響名堂,吸客第一招是,「我所有麵都是賣廿元一碗,一來容易找續,不用專登換碎銀,全部廿元一式過。雖然全部麵是廿元,但其實成本很不一樣,那時牛腩我們用較貴的美國安格斯牛肋條,賣廿元一碗為不到皮,但雲吞麵成本較平,可以拉上補下。」店只有5張枱,首兩個月已經回本。「不要以為間舖細,做不到生意,食粉麵轉得好快,如果不是一家大細,一個人來食,可能5至10分鐘已經食完一碗麵,可以密密做。」
每碗廿元的策略堅持8個月再推出另一醉雞麵。「日日食雲吞麵都會膩,不如試下整花雕醉雞。我們沒有明火,整醉雞不需要大蒸爐,又不需要用大鑊去炒,浸熟隻雞、浸酒調味便完成。尤其在香港不是好多地方食到醉雞麵,我知道元朗有一間,但在大埔那時應該無。」
這間200呎雲吞麵店,今個月衝出大埔開加盟店。「做到受到人賞識,不斷開分店。我的資歷不長,只是短短四年多,發展到這個地步已經滿足。」暢和麵家老闆袁廣堅。為了控制食物質素,大部份食物由工場供貨往加盟店,其中醉雞有一個秘密武器是設計全港獨有的浸雞爐,一次可以浸六隻,原理是模仿浸雞令肉質嫩滑,之後極速冷卻,暫時每日要浸近50隻雞。此外,碗仔翅、醉豬手都是由阿堅在工場親手製作,新加盟店還提供碗仔翅、古法雲吞麵、紅棗糕、台山蠔砵等,在大埔店的招牌菜。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
自家烘培咖啡豆 做批發起家
Café 咖啡店 09.06.2017臨近畢業季節,不少畢業生開始尋找工作,但工作又是否一定要與修讀的本科相關呢?修讀土木工程的 Reeves,在畢業後決定以興趣行先,自己創業做咖啡烘焙師,成立 Coffee Engineering,為不同的 cafe及餐廳供應自家烘焙的咖啡豆,包括巴西、埃塞俄比亞、巴拿馬及哥斯達尼加等。經過 6年的努力,現時每年營業額約 2百萬,成功走出自己的道路。
今年 32歲的 Reeves是 Coffee Engineering的創辦人及咖啡烘焙師,至今已有 6年的烘焙咖啡經驗,「公司嘅主要業務係批發自家製烘焙咖啡豆及開設咖啡知識班;另外,仲會賣沖調咖啡器材,及為想開咖啡店的創業者擔任顧問工作。」
在科技大學修讀土木工程的 Reeves, 09年畢業後沒心於本科發展,「讀完後唔想做工程師,是但搵咗份文職做住先。做咗 1年左右,發現唔鍾意成日坐 office,想朝自己鍾意嘅咖啡呢方面發展,去咗連鎖咖啡店應徵見習咖啡師,學習沖調咖啡嘅技巧。」
學沖咖啡兼創業
Reeves決定以興趣作為自己事業,一早鋪排着創業之路,「喺店內由沖調咖啡慢慢學起,自己又報咗美國大型咖啡協會(SCAA)舉辦嘅杯測師課程,希望盡快提高對咖啡嘅認識。我明白工字不出頭,工作中有學習咖啡店管理、入貨及銷售等營運知識,喺 11年,我決定喺銅鑼灣租個 100呎嘅樓上鋪,開設咖啡店 Coffee Engineering,主打零售自家烘焙咖啡豆及開辦有關咖啡知識嘅 workshop。」
在 Coffee Engineering經營了年多的時間後, Reeves表示收支仍難以平衡,決定轉換經營模式以謀求發展,「樓上鋪人流唔多,做零售真係有難度。當時識到啲 cafe、餐廳嘅店主,佢哋有搵我入烘焙咖啡豆,我諗過不如主力發展批發,走去申請政府嘅小型貸款計劃,借咗 30萬,搬去地方較大嘅九龍灣工業大廈,可以買大烘焙機接啲大單。加上地方大咗,可提升 workshop嘅收生人數,公司生意慢慢有起色。」
一腳踢做起
現時 Coffee Engineering烘焙咖啡豆來自巴西、埃塞俄比亞、巴拿馬及哥斯達尼加等地,供應給牧羊少年咖啡館、 N.O.T cafe等約 20間餐廳及 cafe;另外, Reeves每月開辦 15至 20班咖啡知識 workshop,每年的營業額有 200至 300萬。由 1人公司做起,至現今約有 5、 6名員工,最初 Reeves捱過一段不短的日子,「最初全部都係自己一腳踢,好似送貨、出街搵客及做烘焙工作等,試過接到訂單要 2日後交貨,烘焙咖啡豆到凌晨 2、 3點趕工交貨畀人。」 對於將來的發展路向, Reeves希望個人及公司兩方面同時發展,「嚟緊我會參加更多嘅比賽,拎多啲獎項,畀更多人認識到公司。其實?家競爭大咗,希望建立起公司嘅品牌形象,想喺地鋪開設自家品牌嘅 cafe,店內沖調嘅都係自家烘焙嘅咖啡豆,提供一條龍式嘅服務。」
屋邨茶餐廳 自設工場賣即燒燒味
餐廳 06.06.2017傳統行業往往要面對承傳的問題,當中飲食業亦難有新血加入。燒味二代 Leo希望把父業發展得更多元化,在 11年創立榮康燒味餐廳,主打燒味飯,茶餐廳內設有燒味工場,可自成生產鏈,將即燒燒味變為餐廳主打美食,做到品質控制上有保證,希望將燒味生意發展得更加好。
因爸爸開燒臘店,在讀書時, 80後的 Leo已幫手針豬、斬豬及企檔等,每個工序都接觸過,「 00年中七畢業後,我想出去闖闖,做過時裝批發及零售業。直到 09年,爸爸有個朋友喺深水埗開茶餐廳,想搵人頂手間鋪,我覺得工字不出頭,不如試吓自己搞生意,就頂手嚟做。」老闆初體驗
80後的 Leo對經營餐廳沒有經驗,很多地方也是慢慢摸索出來,「最初向爸爸嘅朋友取經,請教佢訂貨、定價、經營時間等,自己亦去唔同崗位幫手,樓面、送外賣、清潔及收銀等都做過,了解一間茶餐廳係點運作,會知道咩時段多人、人手點樣安排,喺經營上都應付得嚟。」
慢慢累積到飲食業經驗, Leo想把家中生意加入其中, 11年決定開設榮康燒味餐廳,「想發展番燒味呢行,始終屋企做開,會有相關經驗及入貨都易啲。當時住緊青衣長康邨,見附近個冬菇亭冇人租,我同屋企人商量後,覺得個地點近自己住嘅地方,鋪頭面積約 6千呎,夠大開到燒味工場,可以即燒即賣燒味,最後決定將深水埗間鋪頂畀人,另外喺邨內開茶餐廳,提供自家燒味。」Sell人情味
榮康燒味餐廳主做街坊生意, Leo表示維持生意要靠人情味及食物質素,「多數都係屋邨內嘅住戶幫襯,見多幾次面有時會傾幾句偈,下次嚟會打招呼,我仲記住佢哋經常會點乜嘢餐,班客同你熟絡咗,自然會多啲嚟幫襯。食物上自己會睇住,至少燒味一定有保證。」
另外,要經營好飲食業,員工十分重要, Leo說管理上要建立良好關係,懂得互相體諒,「我哋係服務業,盡量以客人為先,客人話碟飯及杯飲品有問題,員工都會換畀佢。但員工係提供服務,唔係服侍客人,試過有客人提出好多無理嘅要求,呢樣嗰樣,阻到員工工作,呢個時候我絕對會企喺員工嗰邊,會客氣請客人離開。你對班員工好,佢哋會感受到,會易啲留到人。」旺角鋪難維皮
16年, Leo希望生意有所突破,與友人合資開設榮康乳豬專門店,進駐旺角新世紀廣場,「廣場個 food court想搵新餐廳,我哋要寫 proposal,仲要面試 present自家特點,最後成功咗。我哋賣點係現場即燒乳豬,客人反應都唔錯,不過間鋪每月租金加燈油火蠟雜費要成 20萬,加上我哋用嘅食材都係酒店水準,成本好高,但定價又唔可以太高,唔係個個月都維到皮。」
堅持到今年 3月,旺角店收支還是難以收支平衡, Leo決定結束旺角店,再另謀出路發展,「香港嘅租金貴,對擴充業務有好大嘅制肘,嚟緊想嘗試發展網上店,推出網上訂乳豬及燒味套餐,方便公司用嚟做新鋪開張,慶祝周年紀念等活動,想將燒味呢個傅統行業做得更好。」
開業成本
租金︰$400,000( 3按 1上)
裝修及器材︰$1,200,000
入貨︰$90,000
總投資︰$1,690,000
每月收支
-租金︰$100,000
-人工︰$190,000( 12名全職+4名兼職+1名老闆)
-入貨︰$85,000
+營業額︰$420,000
=盈利︰$45,000黃翊傳經營街市大排檔秘笈 有幾樣嘢一定要留意
創業心得 31.05.2017黃翊與姊姊在大埔經營的三小姐海鮮小菜十多年,一直深受街坊支持。他就表示自己之前都沒有接觸飲食業,現時都是擔任樓面工作,「得閒鬧吓人練中氣」,但多年來,自有一套經營之道。
他表示,選擇政府街市大排檔,最大好處就是租金:「我有啲朋友,喺街舖,可能第一張合約就五萬蚊租,但第二張合約已經要十萬,所以嗰啲(舖)真係做唔到,但政府大樓就唔會有依個情況。」他補充政府不時都會公開競投大排檔舖位,想創業的人就要不時留意。
黃翊補充,大排檔選的位置都非常重要:「每個位置都有好處壞處,可能中間都有很多客,但單邊嘅話,位置就會多啲。但最重要就是食物的水準,做得好維持到的話就完全沒有問題,我們有更加多位置,做生意就可以更加好。」現時黃翊的食店已擴充至兩個舖位,可容納十多張桌子,月租約十三萬。
他又指,店舖旁做怎麼生意同樣重要:「好似係做lunch,人哋做晚市,你就可以佔用佢嘅位置,你就可以有著數。」賣怎麼食物同樣要考慮:「人哋賣魚蛋粉,你就不好再賣,可以賣飯、飲品,客人只係食魚蛋粉唔夠,仲會想要飲品,佢哋就有可能點飲品到佢哋的枱上。」資料來源: 壹週Plus
美女股神搞台式火鍋店 400萬搭個棚 「即使輸都贏到經驗」
火鍋 22.05.2017兩年前,同樣是復活節假期完結後的時間,港股進入「大時代」,造就一班年輕「股神」賺大錢,被戲稱做「美女股神」的張容容﹙Michelle﹚正是其中一位。但「大時代」來得快也去得快,興奮過後,一眾「股神」回歸沉寂,浪花淘盡不少英雄。
原來,在股票市場找到一桶金的張容容已不再忙於炒股,改為賺「辛苦錢」,與拍檔合資400萬元開設台式火鍋店。股市風高浪急,但不代表做生意風平浪靜,這名 90後美少女、飲食業新丁輕描淡寫道︰「即使最終失敗,都贏到經銷嘅經驗」。開業之初,張容容親自揸莊專心「搭棚」,準備食大茶飯!每當從股市賺到錢,張容容習慣套現用來買入其他東西,今次是火鍋店。(羅君豪攝)
細價股難炒 「改行」做生意
張容容的「處女作」,是位於旺角的台式火鍋店「養心殿」,她自言享盡地利,「旺角有啲餐廳做得麻麻地,都有人排隊,我哋做好品牌有機會打開客路。雖然呢度係樓上鋪,但上面仲有一間潮洲打冷,24小時營業,其他凌晨客上去嘅時候會經過我哋間鋪,就會見到我哋。」鋪頭面積接近6,000方呎,記者打開點餐紙,上面提供的食材及火鍋款式最少有89項。
曾任空姐、全職炒股賺到一桶金的張容容,「零經驗」轉身搞飲食,理應吃力,殊不知她坦言打理這盤生意頗為輕鬆,「因為我拍檔做過飲食業,熟悉業內運作,在食材物流和廚房組班等方面都無須我操心,我嘅工作主要係睇數同幫手管理員工,大家各有自己的崗位。」還不忙讚一讚拍檔,「「佢哋﹙員工﹚來自唔同背景,大家初期溝通有問題,要在人和同霸氣之間搵平衡,好彩有拍檔幫手鎮住。」
不過,觸發張容容萌生做生意的念頭,並非單純有熟人帶路。她稱,自2014年辭去空姐的工作全心炒股後,至今已從股市累計賺近1千萬元,但感到細價股自半年前開始愈來愈難炒,買樓投資又有多項樓市「辣招」蠶食賺錢空間,於是想用一部分資金做生意,嘗試開發一條新財路,即使最終失敗,「都贏到經銷嘅經驗」。
生意、炒股同樣講「concept」
話雖如此,張容容這次親自「揸莊」,在「搭棚」方面花了不少心思。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張容容認為做生意與炒股一樣,都要有「concept」,「㨂台式養生火鍋入手,皆因有食療概念,自己身為女生,覺得可以一邊食一邊補身,十分吸引!」她以店內的「秘制薑母鴨鍋」為例,包含了老薑、冬荀和當歸等,其中當歸可以活血,老薑可以暖身袪寒,適合補身暖胃之用。
記者到飲食網站「OpenRice」一搜,只是找到7間台式火鍋店,當中僅「老鍋台式火鍋」有提供較多的「養生火鍋」菜式;韓式餐廳雖然有藥膳,但傳統是熬成湯的形式奉上,不如台式養生般可以自行加料,放牛肉或鴨血等材料到火鍋中涮熟而食。若和四川火鍋相比,因為台式養生火鍋不會大量添加辣椒油,因此相對不油膩,同時著重用藥材做湯底材料,多了作為藥膳的效果。
張容容碌金融界友情卡,找到「摸魚」(右二)及「捕風」(右一)做座上客。(受訪者相片)
「基礎投資者」撐場有市場和地利做基礎之餘,張容容於開業之初亦找來不少「基礎投資者」撐場,尤其是身邊很多朋友來自金融界,儼如金融圈私竇,「佢哋都需要一個地方傾計,交換市場資訊同埋傾生意,開間餐廳可以用來做聚腳點,自己又可以控制食物質素。」這些金融界朋友,有基金經理,有投資銀行職員,亦有財經專欄作家和股票炒家等,例如筆名「摸魚」、「捕風」和Kelvin God等年輕一輩的股壇中人,其中「摸魚」更一口氣於本周內訂了3晚包廂服務,和10多名朋友吹水傾股票,平均每日包房費用達7,000元。
在一眾朋友支持下,「養心殿」開業至今每日的營業額都達到2萬元或以上,高峰期一日3萬元,「我哋計過數,保持每日做到2萬蚊生意,我哋就可以穩定咁收支平衡。」
張容容稱自己每個月去台灣兩次,常常會食當地的養生火鍋。(受訪者相片)
網紅谷人氣 冀長做長有不過,張容容亦坦承,開業就有這樣的成績,很大原因是盡碌金融圈的「友情卡」,「如果單係靠朋友,可能頭兩個月有得賺,但之後可能會無以為繼續。」換言之,如果沒有新客源,生意額表現容易陷入長期橫行的趨勢,甚至倒退,「依家我哋未大做宣傳,但下一步都會做,吸引街外客。」宣傳的重點招數,就是從網紅入手。
「我自己就係KOL」,張容容霸氣地如是道,皆因自從兩年前獲大台的《星期日檔案》採訪後,這些年來不時再被其他傳媒邀約受訪,保持住熱度;另一邊廂,自己亦擁有facebook專頁,粉絲數量雖然未算大規模,但也接近3,500個。更重要的是,張容容有一班美女朋友,有的本身是廣告界的模特兒,她們的facebook或instagram專頁同樣擁有數以千的粉絲,有的甚至以萬計。張容容着這些美女朋友在社交媒體上轉載餐廳的專頁,並在帖文中呼籲試食,「初步估係有效,因為我哋仲未做其他廣告,但試過一個晚上無端有最少枱7客係打電話來訂位,但我係唔識佢哋。」張容容續稱,在未來會持續嘗試邀請這些網紅朋友免費試食,然後請他們在各自的社交平台發帖,做間接宣傳。
兩年前獲大台訪問後,張容容在網絡上一炮而紅,張感到自己成為網紅。(《星期日檔案》截圖)炒股風險大 「好被動」
頭局開得美好,但能否長做長有,她就未有定論,「好多嘢都係得一個熱潮,3年後租約期滿時,可能會有另一個諗法。」太長遠的事未有計劃,反而更重視3年內的做法,「總之做好自己的本分和產品先,做得好可以開多兩間,然後加配中央廚慳成本,有咁上下成績,有機會畀人收購合併或者上市!」
相比起炒股買樓,張容容聲言更享受做生意,風險也較小,「炒股風險最大,因為好被動,公司老闆唔做嘢就冇得升。買樓同樣要等大市升,性質亦是被動」相對地,她認為,做生意可以主動出擊,想方設法吸引客人幫襯。從當年炒細價股掘到第一桶金,到今天做生意,張容容身邊都有「高人指點」。也許,擁有強勁的人脈網絡,才是張容容成為人生贏家的「殺手鐧」。
資料來源: HK01
會計師豪花千萬積蓄 投資鐵板燒餐廳
餐廳 18.05.2017要儲幾多錢才夠退休?打工仔包括你我都應該想過這個問題。「我從來無計劃過自己要幾時買樓、幾多歲結婚,當然還有退休……」嘉門老闆余國權(Harry)笑說。Harry在Big four(四大會計師樓)工作廿年,30歲結婚置業,5年前在上市公司做CFO (財務總監),今年48歲決定「退休」後,用上大半生積蓄來開鐵板燒餐廳。「我自己拿住千多萬退休,開一間餐廳,可以實現夢想之餘,亦希望可以賺到生活費,都是投資的一種。」投資還包括花了百萬元從法國訂購龍蝦機,或許你覺得他有錢是任性,但Harry卻說一切都是值得。
餐廳開業半年,為了達成創業夢想,他花了1,300萬元。裝潢不惜工本,名師設計的意大利雲石枱,每張造價8,000元,法國布藝座椅也4,000元一張,還有價值過百萬元的法國Christofle銀器龍蝦機,四千多呎地方月租約40萬元。「我承認這間餐廳前前後後,使費和質量有少少屬任性舉動,但絕對不是任性投資,作為一個會計師,是計過有回報才做呢!」他續說︰「現在好多人會計算需要用幾多錢退休,我經常同人講退休不用好多錢,當你退休時,不用買衫又不用食好多,我不贊成退休要有好個多百萬,最重要有屋住,到時有幾多用幾多。雖然經常說政府不好,我過往交這麼多稅,至少會有基本保障,可能去公立醫院要等幾個鐘,但香港始終是文明社會,不會餓得死,亦不需要過慮。」
Harry的爸爸是消防員,小時候一家七口住在200多呎的宿舍,生活並不富足。工業學院畢業後便加入big four(最後一屆聘請非大學學位),憑拼勁十年升做合夥人。「每年會有升遷制度,升職會貼到告示板上,升職當然開心,我為未來定好目標,做好多計劃,我一直跑一直跑,合埋眼繼續爬爬爬,才發現爬爬吓會過了好多人,連我都無為意到。做人一定要有夢想,定下目標,但也不能定得太高太遠。」30歲結婚並首次置業,1997年買入淘大花園400多呎單位,雖然遇上金融風暴,但他慶幸沒有太多投資,所以無損手好多。「我在四大會計師行做,工作忙到無時間花錢,做這份工可以儲錢。」但有人說今時不同往日,「這一代後生仔是辛苦,不像以前太多機會爬到同一位置,但我也不完全認同。我們以前年代其實都是辛苦,像我剛結婚要回內地工作一年,每一代經常都說以前較好,都是這樣過的。」他有感而發︰「但不只你是這樣,全世界都一樣,其他行業所賺到的人工都是少了,但我同意現在物價好貴,最緊要保持樂觀。有機會去試吓,不斷努力,令自己可以提升。」
餐廳開業半年,他說回本期較預計遲一年半載。「做餐廳本身是難做,若然可以提供餐飲服務,客人吃得好開心,又願意付錢,而自己又賺到錢,這個雙贏是開心過做會計師好多。」以港為家煮喇沙 異鄉男夥妻創業:最掛念媽媽廚藝
粉麵 15.05.2017若然對屯門的認識只局限於「牛」和「牛屎」,只能說少年你「走寶」了。屯門近月開了一間馬來喇沙小店,由「過江龍」店主阿傑親手煮出「媽媽的味道」。他為了老婆而隻身來港定居,開店本是為了爭取更多時間陪伴家人,穩定後再接媽媽來享兒孫福,可惜在小店的籌備期間,阿傑的媽媽卻來不及見證,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媽媽檔由「過江龍」店主阿傑(右)和太太Joanna(左)一起經營。(王淑君攝)來港5年的阿傑,是馬來西亞華僑,在霹靂洲美羅長大,曾到英國和新加坡任職廚師,更曾在新加坡文華酒店擔任Sous chef。憑着一雙手闖天下的他,終於遇上一個令他定下的香港女生Joanna。
因為Joanna,慣於漂泊的阿傑體會到家人的重要。「以前跟她(Joanna)Long D,一年先見2次,對她虧欠太多,所以我決定來香港發展,穩定之後再接媽媽來港生活。」阿傑來港後,先後到酒店、蘭桂坊的Bar & Restaurant、墨西哥餐廳及素食店工作,他原本以為到香港後,可以和太太Joanna有更多時間相依相伴,但打過7、8份工作,才發現這是天方夜譚。「廚師一日返工12個鐘,連同交通來回用了15個鐘,明明我想有更多時間陪屋企人,但扣掉瞓覺時間,大家一齊而清醒的時間也只得2個鐘。」阿傑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決定做自己生意,爭取更多私人時間,並待穩定後再接媽媽到港一起生活,共聚天倫。
阿傑懂得5、6個國家的菜式,但創業時只想分享兒時最愛的味道--媽媽煮的喇沙。(王淑君攝)阿傑下定決心後,立即擬好計劃,並按步就班地實踐創業夢。雖然他的一雙巧手懂得煮出5、6個國家的菜式,但也不及他對家鄉菜的熟悉,「而且我最掛念的就是媽媽煮給我食的喇沙。」阿傑又解釋,馬來西亞是一個很大的國家,東部與西部的食物和文化已不一樣,而他媽媽卻能煮出一手地道的美羅味道喇沙,「跟新加坡的喇沙相比,美羅喇沙的蝦味沒那麼重,而且湯底又香又辣。」
他花了半年時間去尋覓舖位,並特意選址自己居住的社區屯門,以減省通勤時間,然後再安排裝修,和太太設計特色餐牌。阿傑形容天時、地利、人和統統似是配合着他的夢想,偏偏一切如箭在弦時,阿傑卻收到母親離世的噩耗。她再也無法見證自己事業的起步。
媽媽檔是阿傑為了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而開設,可惜他的母親卻見證不了。(王淑君攝)「取名『媽媽檔』就是想紀念我媽媽。」阿傑說。雖然故事帶點傷感,不過屯門這片「牛屎區」卻帶給他另一番的體會,更令他從對親人的愛,延伸到對社區老人身上。「屯門是一個好有人情味的小社區。你看我們的店前有一片空地,」他指一指給記者看:「早上有好多公公婆婆都會前來坐着,我不時會送些奶茶、小食給她們,又一齊傾傾偈。有人關心,他們就好開心,其實他們好簡單。」
開店一個多月後,生意漸上軌道,阿傑一個人開始忙不過來,便向老婆Joanna商量,請她辭職幫忙。這豈不是兩夫妻24小時「日對夜對」?「是呀,不過我負責煮,她負責樓面,我倆好少嗌交。」說罷,有一位在附近髮型屋正在理髮,毛巾還包在頭上的菲藉少婦過來買喇沙,兩小口忙着招呼和下單,默契十足,還跟客人說稍後送到髮型屋給她,人情味濃!。「我們這些街坊都這樣,予人方便嘛。」阿傑說。
在店內「男主內、女主外」,即使24小時相對,夫妻之間仍非常甜蜜。(王淑君攝)店子由上午8時開店,中午4時較少人可以小休一會;7時準備晚市,8時半便關門。不過阿傑指,如果生意好的話,中午也會取消小休,繼續營業,晚上關門後也有很多工夫要做,例如「埋數」、清潔、點算存貨及預備明天食材等,屈指一數,工作時間已長過12小時,比打工時期的工時更長,而且自己生意,操心的事情也更多。但是,阿傑直言現在的生活很幸福:「因為可以日日都陪着身邊重要的人!」
這碗喇沙,埋藏着阿傑對母親的思念。(受訪者提供)資料來源: HK01海南雞專門店紮根舊區 日賣400隻雞月賺40萬
餐廳 12.05.2017「飲食最難做,有好多店開一間、執一間,要在這個市場突圍,總要比人做多一步,先可以成功。8年前我開始創業時,那時有不少舖頭賣海南雞飯,但專賣去骨海南雞的專門店卻很少,去骨又不麻煩,花多少少時間,值得投資的。」聚寶食軒老闆張國棟說。80後的阿棟中三畢業便做廚房學徒,曾因爛賭欠債,高達數十萬,後來受現為太太影響決心戒賭,死慳死抵儲了廿萬,8年前在土瓜灣開了一間只有6張枱的小店,專賣去骨海南雞,最高峰時擁有5間分店,現在三間分店總共賺超過40萬元。
招牌海南雞,是泰國和新加坡混合版,以黃薑粉加入浸雞水,增加色澤,特意從新加坡引入白麻油,上碟前塗上雞皮。用成本較貴的麻黃雞,由兩位師傅負責浸雞、去骨、斬雞,確保質素。「大部份食雞的人都不喜歡食雞皮,所以我們專門在雞皮落工夫,浸完雞後,我們用好多冰將雞急凍,時間要掌握得準確,加上耗冰量不少,但食雞皮時不會油淋淋,是我們獨特風格。」雞皮肉中間的脂肪因極速冷卻變了箒喱狀,吃落不會太肥膩,飯用雞油、香茅及椰汁烹調,配上印尼黑豉油、薑茸及自製酸辣醬。以去骨海南雞打響名堂,一年後在灣仔開1400呎分店,賺到第一桶金,每兩年便開新分店。不過,灣仔店完約後,業主由租金5萬元加至十多萬元,無奈結業,自此便決心專攻紅磡、土瓜灣、新蒲崗等平租舊區,並簽訂8至10年長租約。
數年前禽流感爆發,人人聞雞色雞,是至今最大挑戰。「很多客人怕食海南雞飯,我們生意大幅下跌,那時研究幾個菜式做招牌菜,像紅燒豬髀飯、四川辣魚、雞煲,希望食物不要太單一。」由於不少舊店被收樓,現只餘三間分店,如今仍是走街坊路線,集中在區內宣傳為主,如在小巴車身賣廣告。生意穩定,三間分店每日賣約400隻雞,合共月賺40多萬元,未來會繼續在舊區開分店。
記者:何嘉茵
攝影:徐振國老師放棄17年穩定收入 轉行開咖啡店
Café 咖啡店 11.05.2017現今的學生壓力大,當老師的也一樣,責任甚至更大。鄭振銘(Chris)由1992年至2009年間任職中學老師17年,主要教高年級數學。Chris:「其實我們讀數學的人,認為數學是一種極漂亮的東西,最想教導他們欣賞數學,奈何現實世界中還是操練式居多。」他比喻免費教育為政府請大眾的學生吃東西,但吃甚麼並沒有選擇,他感嘆:「課程限制太大,同一個課室內每位學生程度不同,以中三而言,有的只有小五水平,有的已經是中五水平,但我們卻沒選擇,明知道學生跟不上也要硬着頭皮教這個課程。」他覺得當老師未能照顧每一位學生的需要感到愧疚而壓力很大,因而不能盡善發揮,與同為老師的妻子商量後2009年離開教育界,創業賣糖水,直至去年11月尾接手荃灣咖啡小店「小灶子」。
Chris形容做老師與廚師一樣,學生就如食材,同樣需花上心機和時間去雕琢,但經營咖啡店比做老師的滿足感大很多。 Chris:「學生所得到的,我們給予不到,變相雙方的發揮也不好,做咖啡店就截然不同,客人所期望的,我們九成也可以給予。」從前作爲老師儘管想剪栽修改課程也沒時間,朝八晚六回家後備課至十一二點,連坐下安靜思考的時間也缺乏。他形容在咖啡店既有時間亦有空間去修改餐牌,所有東西均可因應客人的需要來改良,所以很多出品也是自家製的。
例如窩夫的粉漿是特意調校的,麵粉比例較多,故口感較為煙靱。手打忌廉芝士上配上紅莓乾和杏仁片,吃下去帶一點檸檬清香。意粉的番茄醬是堅持每日用大量番茄,花2小時煲成茄蓉的,味道比較淡完全不帶茄膏的酸味。Chris並改用來自中南美洲咖啡豆,味道酸苦適中,適合大眾口味。
這間小店花的心思絕不比做老師少,但賺的金錢卻遠不及做老師的收入,賺到的卻是滿足感和自由。Chris:「開設這間店舖並不是希望賺大錢,收支平衡便可以了。我的老婆現今仍是做老師的,多謝她當日讓個機會給我辭退工作創業,令我們的家庭開支不受太大的影響。」他表示現今很多老師入行後即使感到壓力大卻害怕轉行,不知道離開學校後還可以轉做甚麼職業而卻步。因此,他冀盼想入行的要有很大的心理準備,為下一代考慮清楚,皆因以他的經驗而言,現今做老師比做學生壓力更大更困難。
記者:吳業紅
攝影:梁志永堅拒相機食先!80後女生用手工食材 追尋「吃」的意義
食材 10.05.2017認識Tammy時我倆都在某時尚雜誌工作,但第一眼就覺得這個女孩很不一樣。除了沒有時尚人的「chok」味,交談之下,閒時她的愛好竟然是行行山,放放空;出遊不血拼掃街,反而到處尋找幽靜小徑散散步。離職後靠臉書得知她去了澳洲,利用工作假期的機會展開新生活。直到幾個月前看見她出走到廈門當起餐廳主理人,還與另一位拍檔打造了「Good Good」,專門製作全手工食材與小吃。除了「終於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的羨慕,真正讓我佩服的,是不甘心屈服於「生活只有一種」的勇氣。
攝影:龔慧、受訪者提供從當記者、出走耕田、到決定放棄打工生活與拍檔創立品牌Good Good,Tammy不是比我們幸運,只是勇敢。
「其實我的人生一直在計劃之下進行。」訪問一開首迎來了這一句,有點意外。「讀書時喜歡看某時尚雜誌,畢業時幸運地在那裡找到工作當時裝記者;但我清楚知道自己的興趣不完全在時尚之上,所以已計劃好在2、3年後透過工作假期到澳洲,感受另一種生活模式。」
兩年的澳洲農耕生活,讓Tammy對大自然有了另一番的體會。「吃」不只是為了飽肚!
Tammy坦言雖然自小喜歡大自然,但這次澳洲之行完全改變了她對大自然與生活的概念。「曾經在一位老伯(uncle Josef)的田野工作,他的生活完全沒有『浪費』二字:家裡頭全都是天然可降解的東西,所有廚餘都會被回收發酵成天然肥料,基本上是不會有垃圾的。每天在田裡工作過後,就從田野間摘新鮮蔬果做飯,吃多少就煮多少,絕對不能浪費;初到時不習慣,不小心把蘿蔔頭尾稍為切多了點,馬上感到很愧疚!」
這陣子Tammy過著農耕生活,除了被澳洲人的自然觀感染,對「吃」這回事也有了不一樣的感知。「兩年來每一頓飯都來得不急不忙,早上起床後就到田裡工作,接近中午就從田裡尋找適合的食材做午餐;吃的時候身心都很放鬆,唯一『任務』就是好好享受眼前的食物。吃飽後休息一下又回到田裡,到差不多時間又來準備晚餐。『吃』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是重頭戲,所有的辛勞都是為了那一頓飯,所以每個人都會好好珍惜,用心享受。然而在城市裡,『吃』只是一種需要,餓了就找東西填飽肚子,或是忙了一整了要『食餐勁』來發洩。」
有時收工回到家躺在床上,眼淚就不自覺掉下,不禁問自己,到底我在做什麼呢?可想而知,回港後,一切對Tammy來說有多格格不入。「那時在某旅遊雜誌當飲食記者,第一篇稿就被編輯狠批-個廚靚唔靚呀?野食大唔大份?低唔低食?原來對於食物,大家只想知道這些?」日復日試食薯片和炸雞,每次都是咬一兩口就丟棄,先別論好不好吃,這種為了話題而造成的不必要浪費,讓Tammy日漸感到沉重的心理負擔。「慢慢我又開始了從前的循環-收工後要吃東西來發洩,放假要到日本瘋狂shopping。有時收工回到家躺在床上,眼淚就不自覺掉下,不禁問自己,到底我在做什麼呢?」
為廈門一家Café 設計菜單,為Tammy帶來了實貴的經驗。告別打工生活 投入煮食熱誠
終於決定在沒有實際計劃之前辭了職,因為對煮食的熱誠,慢慢有機會向她招手。「當時一位在廈門的朋友邀請我為他的Café 重新設計菜單,薪水與香港當然沒得比,但衡量過當地生活指數,覺得是很好的機會值得一試。」於是毅然帶著行李一個人到了廈門展開新生活。因為缺乏經驗,自不然撞過了很多板。「一開始很理想化,想做飯團之類的樸實簡餐,但發現當地人對過於樸實的食物沒興趣;al dente的意粉會被誤以為未熟,許多較『正宗』的味道,都要大花力氣為客人講解。」但這也讓Tammy明白到,所謂的美味永遠是相對的概念,老是執著「正宗」一套,只會是盲目固執。「我很記得那時做的麵包,就是做不回在澳洲的味道,於是很苦惱地寫了封email 給那位同住老伯Josef,是不是有哪些步驟出錯?而他的回應是『不要只想著複製從前的味道,你既然身處別的地方,就用當地的特色來創造另一種味道』-這對我來說是當頭捧喝!」從此Tammy時常提醒自己,要掙大眼睛好好看清楚身邊的環境,盡量利用在地食材,營造大家都能欣賞的味道。
許多較「正宗」的味道,都要大花力氣為客人講解;Tammy也因此學會用在地食材來創造另一種味道。現在食物甚至不是為了飽肚,而是為了你的IG而存在?縱然如此,仍是有些事情讓Tammy難以妥協。「從前我也會在吃飯前先影相,但沒想到這一兩年『相機先吃』發展至如此地步。」每星期總有幾次,打扮得美美的女生走進Café ,點了餐牌上的所有甜點,拍過照後餐點原風不動,賣單走人後,桌上遺下一大堆碰都未碰過的食物,每次都只能心痛地把食物送進垃圾桶。「有一次我忍不住上前問,是不是餐點出了什麼問題?她們卻說:沒問題,很漂亮啊,但等一下還要去別家,實在吃不下-什麼?所以現在食物甚至不是為了飽肚,而是為了你的IG而存在?」為了滿足食客的拍照慾望,Tammy也不時收到指令,希望在菜色上加些「花臣」,讓它們更上鏡。即使最後她都堅持不退讓,不想參與這場相機先吃的遊戲,也間接促成了Good Good的誕生。
全人手製作的果乾,既可當健康零食,也可以用來泡茶。用心製作 是吃得出來的
「那時身在廈門,好友常說沒辦法吃到我煮的菜感到很可惜,於是我想,有沒有辦法讓身處遠方的人門,都享受到這份美味?」於是Tammy聯同另一位朋友創立了Good Good,以「Bring better food to the people we love」為宗旨,生產全手工的醬料、茶葉、早餐穀麥、果仁、節慶小吃等易於儲存和享用的食品,也是延續「美食不需要大費周章」的信念。「有時也會有客人反映,覺得產品味道不夠濃,或是太平淡-其實我們並非要做非常刺激,或十分獨特的味道,相反,有時我們是故意在調味上輕手一些。城市人每日接觸的味覺刺激太多了,似乎沒辦法吃得到食物的原味。這樣說雖然好像很宏大,但我希望透過Good Good,可以帶領大家嚐到食物本身的美。」
那段時間因工作關係,Tammy常常接觸到一些獨立供應商,好奇心軀使下走過大小村落,親身前往食材生產地,與種植的人們聊天,更讓她相信,食物的價值不只在美味與享受,用「心」的製作過程,消費者是吃得出來的。「很記得在武夷山遇見一位茶農,因為茶園不使用化學殺蟲劑,許多葉子都被蟲蛀了;但為了保存茶香和大自然生態平衡,寧願不『賺到盡』。」
目前Good Good所有產品都由Tammy和拍檔兩人包攬,從製作、包裝到送運都一腳踢,所以每次製品都非常量產,有時想做多一兩份都有心無力。「試過有客人想要300份禮包,我只能直接回應說,目前我們真的沒辦法做那麼多。」有生意都唔做,應該會被不少人喊蠢吧?「現在Good Good還在起步階段,我想努力先讓味道與質量走上軌道才考慮擴張,不想因為一時利益而打亂腳步。」
Good Good 禮包使用的材料,許多都是創辦人親身到當地選購,確保食材都是被「良心」對待的。放棄穩定收入做喜歡的事,實在有苦自己知。在臉書常常看見Good Good的食譜,幻想對方的生活每天都在吃喝下渡過,應該十分逍遙吧。Tammy說,放棄穩定收入做喜歡的事,實在有苦自己知。「別說平時生活花費要很小心,就算家用也沒法常常能『貢獻』得到。從前打工的抱怨都能得到共鳴,但現在遇上什麼難題、懊惱都得自己承受,連抱怨都不好意思,因為大家都會對你說:是你自己選擇的嘛!」
自問仍有穩定收入的我,要走出這一步,除非迫不得已;支持著Tammy一直走下去的是什麼呢?「很多事,你一直把它當成興趣,它就永遠只能是你的興趣;你不全情投入去試,機會是不會自己找上門的。試過了,就算最後不成功,也甘心。」放學變身外賣仔 港大生創「過期」食品超市
小食 08.05.2017社會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議題等待被關注和被解決,政策覆蓋不到的癢處,只能依靠非政府組織(NGO)、慈善團體或熱心人的主動支援,然而NGO的效能需仰賴政府撥款,慈善團體的工作受制於每年的善款數字,熱心人的捐助亦非恆常。環境與人口老化等問題,一個個燙手山芋,誰想觸碰?幸好,社會上有一群「自找麻煩」的年輕人,他們熱血、善心、「食腦」亦信奉巿場力量,決意要在最具挑戰性的領域「扭」出一盤生意,診治社會。
攝影: 吳鍾坤、受訪者提供圖片Terence(左)和Ben(右)創立網上超巿紓緩食物浪費的問題。食物危機:放學變身外賣仔 港大生創「過期」食品超市據環境保護署數字指,食物佔香港固體垃圾三分一,全港每日有3,200噸食物被送往堆填區,而據地球之友2012年調查顯示,本港超級巿場每日丟棄約87噸食物,當中三分一為未過期食品。
不少港人只要看見食品包裝上的日子一過便即時丟棄,做成大量棄置食品,這些浪費其實有方法避免,只要弄清楚食品包裝上「最佳食用日期」(best before date)和「此日期前食用」(use by date)的分別,便能減少不必要浪費,紓緩堆填區的壓力。就讀港大二年級的韓駿謙(Terence)和蘇漢熏(Ben)一年多前參與活動認識到拍檔Allison和Theresa,4人提到社會上食物浪費的問題一拍即合,於是構思GreenPrice「綠惜超巿」,希望以網上超巿形式出售已過「最佳食用日期」食品,扭轉大眾對「過期」食品的誤解。
團隊不時到周末巿集接觸消費者,Ben笑言撞過幾次板才學懂試食是吸引顧客惠顧最佳方法。左起:Allison、Terence、Theresa、Ben。口感有變 貨物流轉速度為關鍵Terence解釋,「最佳食用日期」意指食物質素,過了「最佳食用日期」,食物味道或口感可能下降,但不等同無法食用;而「此日期前食用」則是食物安全線,進食過了「此日期前食用」食品可能會帶來健康風險。團隊進而再翻查法例,發現已過「最佳食用日期」食品仍可合法出售,於是挾着巿場有大量被棄置但可食用的食品,而消費者又對廉宜食品有所需求,在半年前便開辦綠色生意。
二人指出,要以低價收購過期食品非想像中容易,雖遇過善心供貨商認同理念而捐出食物,但亦有商戶拒絕「蝕讓」,要以正價出售,更多閉門羮源於供貨商對巿場的疑慮。「由於我們會訂出正價的50%甚至更低的售價,因此他們會擔心我們對其他銷售商帶來衝擊,但其實正價未過期食品和廉價已過期食品是兩個巿場,並不構成直接競爭,不會有人刻意天天買過期食品,普遍消費者還是會循正常途徑購買食品。除此之外,他們亦擔心過期食品會導致品質不佳而影響品牌,因此我們每次入貨均會親自試食,確保無問題才入貨,出售前也會再試食,而在巿集發售時,我們亦提供試食以增加消費者對過期食品的信心。」
經過試食確保質量無問題的過期食品會以貼紙標示,記者試飲圖中的過期茶包,味道並無變異,亦無帶來身體不適。部分過期食品會以自由定價方式「散貨」。團隊現時以「友情價」分租觀塘倉庫,一旦生意理想需要增加貨量,團隊便要另想解決方法。就團隊的試食經驗,過期帶來的食物差別一般為口感下降,例如薯片會「無咁脆」,然而大部分食物質素差異無幾,部分真空包裝食物味道與正常無異,Ben笑說曾在大學做試食推廣,有人甚至覺得過期的更美味。除了要解決供貨問題,銷售速度和定價也是團隊要掌握的一大挑戰,「我們只會出售『最佳食用日期』前後2個月的包裝食品,未過期的定價會較進取,然後按日子減價,因此我們的訂價需要不時調整,另外貨品的流轉速度也十分關鍵,例如薯片類會較快受過期影響而口感下降,就算有大量供應,我們也會謹慎入貨。由於我們售賣快將和已過期食品,因此必須確保入貨及出貨流轉夠迅速。」
售賣過期食品對港人而言始終新鮮,Terence相信需用一段時間才能讓供貨商和消費者接受概念。超市開業半年雖暫未收支平衡,但上月透過網上銷售和周末巿集已錄得1萬元生意額。另外,團隊雖參加過不少創業比賽,贏得共10多萬元起步資金,但萬事起頭難,抱着「慳得就慳」的心態,4人現時收貨、存倉、送貨「一腳踢」,Terence和Ben更於放學後變身「外賣仔」,在港鐵沿線送貨,有時亦會因趕收貨而「走堂」,但兩位大學生認為辛苦也值得:「創業除賺錢,我們也想做幫到社會的事。對比其他地區,港人環保意識未算高,做綠色生意不易。雖然我們認為食物浪費是重要議題,但若無生意,那便等同巿場不認同這套價值。我們此刻仍在測試巿場,而作為學生,未有太大生活壓力和可靈活調配時間是我們的優勢。」
收入以外的考慮
「工字不出頭」是香港幾代人傳下來的信念,搞生意向錢看天經地義,但今時今日的年輕一代,除了賺錢這個核心價值,核心外圍尚有社會價值。幾位創業人除追求利潤外,皆不約而同希望以一盤生意回應社會的不同議題,利用巿場力量把群眾引導向利好社會的方向走。假如香港能提供更佳土壤,讓這些利己、利人、利社會的「三贏」創業萌芽,社會的怨氣和無力感或能大大減少。
二人透露有投資者對Greenprice感興趣,但他們認為公司資金仍充裕,團隊亦需時間摸索巿場,故不急於「賣身」。資料來源: HK0127歲女生攜初戀製翻糖蛋糕:「要趁早體驗人生」
甜品 05.05.2017粱頌珊(Jess)早在三年前與初戀男友兼現任丈夫Kalvin創辦蛋糕店Pandora Cake Shop,展開二人的創業旅途,開拓本地翻糖蛋糕(Fondant Cake)潮流。(陳嘉元攝)香港創業難守業更難。舖租昂貴,如果不賣日本奶粉或珠寶首飾,單做本地人生意,收入根本難抵租金升幅。縱使貨品或服務有價有市,亦難逃「被加租」的命運。所以每當遇上在絕處逢生的創業人士,著手撰寫報導的時候,都擔心萬一報導刊登過後,便有機會將創業者的心血斷送在「被加租」的命運之上。
而Pandora Cake Shop就能生存下來。
現年27歲的梁頌珊(Jess),是翻糖蛋糕班導師兼Pandora Cake Shop創辦人之一。她表示經營蛋糕店三年來,剛剛才還清所有創業貸款;而且,由於近日請得好朋友幫忙打點,她和先生(Kalvin)二人才有時間歇息一下,再次接受訪問,分享經營心得。
在三十歲前棄「筍工」 「趁後生不如嘗試更多新事物。」
於2015年,Jess曾憑製作栩栩如生的李小龍及粵劇人物翻糖造型蛋糕,在Cake International Birmingham (伯明翰國際蛋糕節)贏得三個獎項,以證實力。(陳嘉元攝)Jess明言:「趁後生不如嘗試更多新事物。」
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創業人士是含著金鎖匙出世。其他創業人士在起步階段,都像Jess和普遍星斗市民一樣過著營營役役的打工生活。
自她中五畢業以來,曾當過售貨員、侍應、美甲師和珠寶銷售員,靠不時轉工,尋覓個人志向。而她的最後一份工作,就是在連鎖珠寶首飾店任職售貨員,月薪最少16,000元,深得女上司的器重,待遇尚算優厚,是她眼中的其中「筍工」。
「當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臨近三十歲時。我問自己:『到時會一事無成嗎?』」Jess
三十歲的來臨,猶如總結人生前半段的成績表。Jess未到三十歲,便感到趁早體驗生活不同可能性的逼切。(陳嘉元攝)但當時她開始為未來打算,便明白到感受生活要趁早的逼切。她說:「若然在三十歲時結婚生仔,再為家庭付出餘下一生時,我便要趕緊體驗生活。」
Jess認為自己從小對女性化和漂亮的事物情有獨鍾。在起步階段,她靠觀看Youtube教學影片,在無意間接觸了製作翻糖蛋糕的相關技術,於是趁下班時間磨練工藝,技藝日益精進。
與此同時,她亦意識到擔當銷售員只能維持一時生計,長此下去,卻無法叫人感受到實現自我的需要。而她的上司正好因懷了雙胞胎而辭職,當聽到上司離職前的一句說話:「不如一試全職整餅吧?」,Jess便隨之辭去「筍工」,鼓起勇氣,與初戀男友Kalvin全心投入經營翻糖蛋糕店。
三十歲的成績表 給自己一個滿意的交代
憑自己對美術的觸角和一雙巧手,Jess慢慢將興趣變成事業。不費幾道功夫,她便把一塊糖膠黏合成趣緻的小木馬。(陳嘉元攝)當女人邁進三十歲的關口時,就似獲得首張「人生成績單」,要為過去的時光來個小總結。即使人各有志,但似乎大部份人都希望在發表成績前給自己一個交代。Jess亦一樣,她說:「起碼當被人問及有什麼目標時,我都能提供一個答案。」於是,Jess和Kalvin在荃灣區開設Pandora Cake Shop工場,繼步靠出售造型蛋糕、開班教學,及分銷進口整餅原料和用具,建立起一門生意來。
「以前和現在的已經壓力不同了。(昔日)返工放工,要顧著跑數賣鑽石;現時就能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導過後,看到學生能製作出漂亮的作品,我亦覺得開心。純粹是將我的創作與人共享。」Jess
在課堂之中,學員會學習到烘焙、雕塑、黏合和上色等技巧,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造型蛋糕雕像。(陳嘉元攝)雖然當年Jess算是無師自通,但她就憑製作李小龍和粵劇人物造型翻糖蛋糕,在2015年舉行的「伯明翰蛋糕加年華」之中,超越千多位參展餅師,分別奪得兩個金獎和全場國際大獎,實力有目共睹,亦因此受到廣泛報導。
早在一年前,曾參加過由蛋糕店舉行的PME翻糖蛋糕認證課程。在為期三日的課堂之中,Jess示範著各種烘焙、雕塑、黏合和裝飾技巧,引導同學按部就班地塑造出一個符合專業水平的翻糖蛋糕,既能滿足業餘烘焙愛好者的好奇心,又可提升在職甜品師傅的水平,開拓本地翻糖蛋糕潮流。
創業的實際考量:「本地人的接受能力到那裡?」
除了出售蛋糕及開辦專業認證蛋糕班,她們更向土耳其訂製出體貼本地人口味的糖膠,同時分銷進口意大利烘焙用具,提供一條龍式教學經銷服務。(陳嘉元攝)看看本地烘焙食品的發展歷程,除了傳統大型食品集團將西餅普及化的經驗,或者是「西餅女王」李曾超群的故事外,香港近年來亦鮮有人能靠整餅突圍而出,更何況是經營費時又費工的翻糖蛋糕生意?
總括過往三年來的創業經驗,Jess分析道:「翻糖蛋糕在世界各地流行,而且眼見香港人對歐洲文化的接受能力頗高。相比整手鍊或者串珠仔,接受(翻糖蛋糕)的門檻比較大。而且不同年齡的人都合用,不論是小朋友定還是老人家,生日人人都會有,所以發展(烘焙蛋糕生意)的機會也會比較大。」
而且不同年齡的人都合用,不論是小朋友定還是老人家,生日人人都會有,所以發展的機會也會比較大。Jess
縱使如此,兩位經營者坦言經營蛋糕店三年多以來,剛剛才還清接近六十萬元的創業貸款。即使生意漸上軌道,高昂的租金和無力的政府配套依然是經營生意的最大限制。
Jess說:「例如:當申請國外導師來港教學時,就像要經過重重難關和阻撓,令你在每個階段都要花錢,最後輾轉都要花費兩至三萬元,請專業人士協助,才能促成這件事,(可見制度)妨礙人材交流。」
男女創業態度大不同 Jess :「我連訂價都會考慮客人的負擔能力。」
Jess和Kalvin認為以夫妻檔形式經營生意,可讓二人各展所長:Jess是著重創作和教學的藝術家;Kalvin就是負責買賣貨品、控制成本和經營生意的生意人,合作無間。(陳嘉元攝)除了主力創作和教學的Jess,生意之所以能夠走上軌道,她的丈夫兼拍檔Kalvin亦功不可沒。男女創業態度大不同:Jess自問個性衝動大膽,時刻都醉心於創作造型蛋糕和教學工作之上;而Kalvin性格沉穩而細膩,卻很懂為生意計劃和打算,互補不足。
「女生可能是藝術家,很少可會想租金、成本和用量;而我會控制成本,如在成本上可行的話,才會去實踐有關意念。」Kalvin
男女創業態度大不同。Jess坦言多得另一半和好朋友的幫忙,才有空創作出多款動人的蛋糕藝術品。(陳嘉元攝)Jess說:「由我起步時,由落單、訂貨、回覆客人查詢、烘焙蛋糕和送貨等等,一手包辦,一個人負責以上種種,是做不來的。直到他從內地返港生活時,分擔工作,我便輕鬆許多。」Kalvin補充道:「單是回覆客人的Whatsapp,就能消耗你三分之一或一半時間。」
根據Jess和Kalvin的分析,原來行內也不乏以夫妻檔經營生意的例子:女生主力面對客人,專注創作和教學;男生則考慮貨品買賣經營事宜,分工合作,各展所長,栽培生意。Jess打了個譬如說,在初階段出售蛋糕,對打價錢全無概念,甚至形容自己:「連訂價都會考慮客人的負擔能力。我是藝術家;他是生意人。」
但Kalvin就說:「女生可能是藝術家,很少可會想租金、成本和用量;而我會控制成本,如在成本上可行的話,才會去實踐有關意念。」
買舖要1500萬 要賣幾多蛋糕才能完夢?
Jess透露若要買下現時的辦公室,便需付上約$1,500萬元,不禁笑言:「我只是為業主打工的打工仔。」(陳嘉元攝)Jess表示經營蛋糕店的同時也有個長遠目標,就是在50歲前買得一個小小的舖位,但眼看現時租金水平,買舖更似是遙遙無期。她說:「剛才得悉買舖要$1,500萬,要賣多少個蛋糕才能夠?」
雖然在旁人的眼中,Jess和Kalvin算得上是近年成功守業的例子,但Jess就笑言:我亦只不過是替業主打工的打工仔。
資料來源: HK01
星級女主廚Vicky Lau 晉身男性主導餐飲業:不覺自己有何不同
餐廳 04.05.2017在傳統的家庭角色分配中,下廚永遠被認為是女性天職;然而在餐飲業世界,尤其是高級fine dining,卻一直是男性天下。
大概兩年前在某個品牌活動上,親嚐了一口無論是視覺還是味覺都叫人難忘的甜品,細問下才知道那是本地一間fine dining餐廳所製作的甜品,而最叫人驚訝的,經營者及主廚更是由當時剛獲得「凱歌香檳亞洲最佳女廚師」的劉韻棋(Vicky Lau)擔當,對此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輾轉兩年後,Vicky的餐廳以擴充形式搬到上環荷里活道,她說,自己不想經營一間只靠突出手法賺頭一、兩年大錢的餐廳,她更希望自己的餐廳帶着劃時代的意義。攝影:楊晴
Vicky的菜餚融匯了中西文化,這道名為「Ode to tea」的菜式,以銀針凍茶配中式鼎上湯,侍應會從旁將鼎上湯澆至旁邊炸魚及西班牙火腿上,突出兩者鮮味。
未開設Fine Dining餐廳前,劉韻棋(Vicky Lau)一直從事平面設計,後來發現工作跟自己入行原意愈拉愈遠,毅然擱置平面設計工作,跑到曼谷修讀巴黎藍帶廚藝學院,結果她為自己開闢了另一條人生道路。
「大肚」如常工作 鼓勵女性入行
兩年前因為獲得「凱歌香檳亞洲最佳女廚師」獎項,
引來不少老饕明查暗訪「Vicky Lau」到底何方神聖,誰知這位女大廚,連懷孕期間也如常工作, 除卻其往外凸起的肚皮外,絲毫看不出她與一般男性廚師有何分別, 如果你還以為做廚必定男女有別,那就大錯特錯,身為局內人的Vicky亦「解畫」指出未曾因女性身分而享有特別待遇:「 若回溯過去那個需要大量體力的年代,男性廚師的確佔優, 但如今發達科技為人帶來不少便利,大家工作時所做的事情幾乎一樣,我不認為自己有何不同,所以我也很鼓勵女士入行, 當然這一行很辛苦,但最重要是熱誠搭夠。」 回流工作感迷茫 報讀「藍帶」覓新路
尚未經營餐飲業前,Vicky主力做平面設計,負責構想設計概念,卻發現自己當初想為人們帶來美好設計的原意,慢慢隨社會需求而令工作性質變得商業化,她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向去。「未回流返港前,我一直在國外從事一些跟環境及旅遊有關的設計工作。但回港後我發現自己根本找不到同類型的公司,即使我以freelance形式為一些公司做設計,我也覺得這一切已失去當初自己選擇做設計師的原意。」於是熱愛烹飪的她決定重新出發,跟好友跑到泰國曼谷修讀巴黎藍帶廚藝學院,由原定的3個月短期課程,一口氣讀了9個月。「我一直認為食物很容易觸動人,你既要摸,又要聞,也要吃,同時食物又可以傳遞出很多訊息,而且課程令我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要喜歡烹飪,於是自己也想從這個方向發展。」有了烹飪基礎,Vicky認為自己更需要進修,遂決定在法國餐廳工作,從中了解一間fine dining餐廳是如何運作,而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她發現食物原來可以與設計結合:「烹飪跟設計其實很相似,烹飪就是藝術、工藝及科學三者結合。藝術方面我本身已有設計的底子;科學就是講求溫度及器皿的運用;工藝就是如何切割,我認為只要將三者平衡,就可以去經營一間餐廳。」
Vicky設計的菜餚,每一道都包含著不同的故事,客人就像閱讀書本內每一個篇章一樣,感受食物的真髓。
對食物尊重的精神,不管是身為廚師還是食客的我們,都很容易遺忘。由心欣賞食物,是Vicky經營餐廳的一大理念。所以Tate Dining Room & Bar的每張餐桌都以長了葉的小蕃薯作為擺設,環保不浪費之餘,亦可以讓客人重新認識蕃薯之美。感悟真諦 溫柔展現食物的詩意
2012年,Vicky在中環伊利近街小試牛刀般開了一間較小規模的Tate Dining Room & Bar,從一開始誇張的菜式,到後來她明白到藝術也需要成長,遂決意追求整體上的精緻。「我覺得經營餐廳就好比一個初出道的歌手,為了吸引觀眾注意,一開始自然是有誇張的表演;但日子久了而你又儲了一定人氣後,就會重新專注去練習、發展自己本來的歌唱技巧,所以我需要更大的空間去實踐這件事。」Vicky為Tate另覓新址同時,四出「取經」搜羅食材。在到訪日本京都期間,她跟一位高僧品嚐素食料理時,留意到眾人如何在用餐前多謝食物,令她重新欣賞及尊敬生命帶來的各種事物。雖說應付工作上自覺與男性無異,但作為女生身處Vicky主理的餐廳,的確可以感到一份女生的體貼,與母親的溫柔。「我之前在閱讀智利已故詩人Pablo Neruda的詩作時,留意到他如何歌頌平日的食物,單是形容一個普通到極的蕃茄,他也可以以很長的篇幅,從蕃茄枝葉開始描寫,而且描述得非常仔細,這份對食物尊重的精神,不管是身為廚師還是食客的我們,都很容易遺忘。所以我特意將Menu設計成書,就如一個系列般,每碟菜式就是一個Chapter。而這八道菜,亦代表了我對食物、對生活各種美好事情的讚頌。」
餐牌亦是由Vicky設計,以柔和色澤配上大自然的花草圖案,完全表現出餐廳祟尚自然的風格。營運下去比賺大錢更難
或者是因為這份想要延續美好的心,令Vicky面對現實環境的激烈競爭問題時,都傾向處之泰然的態度。「如今開設較為廉價的餐廳已成為大趨勢,但我一直認為,若然有心想將一件事做得更好、讓餐廳更講求經典及不朽,就需要花更多心神。嘩眾取寵的經營手法可以層出不窮,卻很容易被人遺忘。對我而言,經營一間餐廳的最大難度不是如何賺大錢,而是如何一直營運下去,因此從餐廳背後理念、裝潢及餐牌設計等,我都是本着一種經得起時代考驗的態度出發。」
另闢到會服務 平衡開支
要享受一頓味美的fine dining,動軋上千元,有時候聽到別人說要「儲錢吃好西」,大概適用於這種情況;而作為餐廳掌陀人的Vicky,亦坦言經營fine dining餐廳絕不輕鬆。「做fine dining生意,無論是食材、員工抑或租金,都比一般餐廳貴,成本非常高昂。加上客人本身對某些地區的室內餐廳環境存有一定期望,所以我們會盡量拿捏好箇中平衡點,例如我們這間Tate Dining Room & Bar除了提供一般餐飲服務外,亦會為品牌提供到會服務,以平衡開支。做fine dining生意很難,但同時我們可以找一些『補救方法』,收窄缺口。」
我認為經營餐廳也是我人生其中一個目的,所以我更希望客人吃完我們的食物後,也可以發掘到自己的熱誠。我們的食物,就是一種提醒。多重身分 毋忘追求自我
餐廳主理人、主廚、妻子及母親,4個角色都是Vicky眼下重要的身分,然而1天只有24小時,她能夠真正讓自己靜下來、獨處時間就只有那珍貴的20分鐘。「我每天早晚都會各抽10分鐘進行冥想,平衡自己生活,所以我本身也是有系統及組織地去安排每天的工作及次序,當然星期日一定是留給我的家庭。其實我做所有事,都是發自內心熱誠,所以我根本解釋不了Tate對我的意義,我只知道有一種能量不斷在背後推着自己做這件事,同時我認為經營餐廳也是我人生其中一個目的,所以我更希望客人吃完我們的食物後,也可以發掘到自己的熱誠。我們的食物,就是一種提醒。」
資料來源: HK01
開業17年密密插旗 「隔涉」街坊吧場上市靠3招
酒吧 02.05.2017說起酒吧和夜場,不少人都會想起中環蘭桂芳、尖沙嘴諾士佛臺以及灣仔駱克道一帶的「夜蒲鐵三角」。不過,正當好此道者、諸如紅極一時的星級夜場Beijing Club 、Sugar等都相繼結業時,分店無一開在傳統「蒲點」的Bar Pacific(太平洋酒吧)卻依舊屹立不倒,最近更通過創業板上市聆訊,有望成為香港第一家上市的連鎖酒吧集團。
這間走街坊路線的「清吧」,不知不覺已開了17年,目前坐擁33間店舖,成為全港規模最大的酒吧王國。能夠做到細水長流,不外乎長期「碼實」街坊客,「農村包圍城市」,實行密食當三番!
Bar Pacific集團主席謝熒倩(Eva)守業唔靠綽頭,全靠一班街坊客戶多年鼎力支持,終於在二線區分打出一片天。(黃寶瑩攝)Bar Pacific總店自1999年坐落於紅磡老龍坑舊區以來,幾乎所有分店均繼承了「專一」的傳統——選擇不陶醉於尖沙嘴、中環、灣仔的夜夜笙歌,只挑城中二、三線地段的住宅區或工業區落戶,鄰近的不是工廠、車房,就是老人院。絕大部分分店座落於舊區的「隔涉」位置。攤開地圖任你怎看,都難言理想,但Bar Pacific卻穩定地以平均每年開兩間分店的速度宣揚休閒飲酒文化。愈開愈有,在燈火闌珊處等待懂得自己的「真愛」。
假若在蘭桂芳劈個爛醉,分分鐘連的士司機都不願接載回家,居於新界的朋友特別難受。(林振東攝)穩打穩紮 專吸小區街坊客
倘若撇開地圖親身走走看的話,不難發現Bar Pacific落戶的「邊陲小鎮」,大多是人口不過萬戶,但是舊區的核心所在。Eva透露,「坦白講,我哋揀舖只有幾個大準則——唔揀旺區、一定要揀地舖同近民居。交通方便與否根本不是考慮重點,最重要是可否找出一個區的『中心點』。」
以位處於粉嶺和泰街的分店為例,雖然距離粉嶺地鐵站少說也有半小時路程,未能吸引人口最稠密的花都及粉嶺中心居民前往,但該店卻正正開在聯和墟中心的聯安街,周邊由工業區(安樂門街一帶工廠)、私樓區(帝庭軒、逸峰、海聯廣場)及唐樓區(聯昌、和泰)所環抱。單憑這個小區,似乎已足以「餵飽」這家面積僅150平方米的小店。
Eva不諱言道︰「你住咁遠都唔想出尖沙嘴呢啲地方飲嘢啦。大部分香港人只是過着基層生活,返足一日工,仲邊有精神同閒錢出咁遠地方放鬆?飲完返屋企又唔方便。」Eva續道,蘭桂芳的夜蒲文化,靠外國客帶動,要有綽頭、鬥燒銀紙,「所以我哋由第一日開始,就無打算要同人爭旺區,索性連街外客都少做,專心啲做好街坊生意,一樣夠食!」
事實上,紮根小店其中一個好處是,大大節省租金成本。截至2016年3月為止,Bar Pacific的店舖面積大多介乎56平方米至320平方米之間,全年租金連雜費支出不過佔總收入的17%,平均每店月租大約55,000元。相比之下,昔日老蘭夜店Beijing Club平均月租便已達到72萬元,即一間Beijing Club 便等於13間Bar Pacific分店的租金!
不論嗜酒與否,大部分人對Bar Pacific最感興趣的,正是其專挑偏僻位置開店的「傳統」。(截圖自高登討論區)切忌賺盡 共渡時艱
不過,要成功獲得街坊青睞亦非易事。特別是社區小店,一旦成功了,旋即便會引來大量競爭者照辦煮碗。Eva教路,要成功搞好一間酒吧,首要從定價開始。
正如招股書所言,Bar Pacific一直以來都是賣平價啤酒為主,佔其總收入超過65%。生啤(Draught Beer)如Guinness、Hoegaarden等,於Happy Hour時段每杯不過68元。計及其他酒類飲品,小食及其他收入,Bar Pacific去年度收入1.26億元,雖然微賺945萬元,但純利率超過12%,表現比一眾快餐集團如翠華集團﹙1314﹚、大家樂﹙0341﹚及大快活﹙0052﹚單位數純利率猶勝一籌!
對於有媒體表示Bar Pacific每店每個月僅賺25,000元,Eva表示賺多賺少其實各有取捨。「你想人多啲去你到、坐耐啲,就唔好賺到咁盡啦。其實大家都明白,要享受一晚蘭桂芳的體驗係要花幾多錢先玩得起,我自己個人唔明白、亦唔想飲酒傾計都變成一種高消費玩意。」
資料顯示,Bar Pacific去年度平均每位街坊幫襯金額約160元,翻枱率僅0.92次,換言之飲兩杯啤酒便可以坐足全晚,相對抵玩。因此Bar Pacific總是能夠在經濟低迷時穩住業績,不致大敗。Eva慨嘆指,「你賣平啲,當經濟唔係咁好時都會有街坊嚟幫襯、吐下苦水。做生意唔係話做一、兩年無生意,就要執左佢再去第二度開過,有啲生意係可以細水長流!」
訪問現場的1號店位處紅磡機利士北路地段,租金壓力不大,加上面積僅約67平方米,裝修成本較為便宜。同類型店舖在Bar Pacific中比比皆是。(黃寶瑩攝)簡政放權 火速插旗
事實上,Bar Pacific多年來屢次把握經濟不景的機會,敢於在租金回調之際大肆擴張,亦是其成功展開「農村包圍城市」策略的原因之一。招股文件顯示,Bar Pacific過去17年來,平均每年開2間新店,2003年SARS肆虐期間更一口氣連開3間。而且,由於分店面積大多鎖定在100至200平方米,每間分店的資本開支及初創營運資金大約僅為280萬元,因此回報期一般只需2年內便可達成。
而且,Bar Pacific能夠火速籌集資本,布下多重戰線,或許亦與其分店股權結構有關。招股書文件顯示,Bar Pacific開分店的主要策略,是由控股集團作為大股東,然後加入不同的小股東參股。這樣做的好處是,雖然每間分店都是按獨立帳目營運,形同一間獨立公司,但就可盡享集團品牌優勢,譬如以更優惠價錢集體買入存貨等。
Eva雖然未有回應股權策略所帶來的好處,不過她透露各家分店都擁有極大的自主權,可隨時靈活應對各區差異,「其實每家分店只需要遵循兩個大原則︰將歡樂帶給所有人、為客人提供舒適、安全、整潔、愉快的環境。其他決定,譬如產品或宣傳活動,都會由分店自主負責,不會強迫他們採用一模一樣的模式。」
資料來源: HK01
24歲米芝蓮廚神坐擁兩食店 明年開店專請90後「廢青」
火鍋 28.04.2017-
24歲金牌米芝蓮大廚黃飛,中學求學時期已擠身熱廚房炒辣湘菜炒出名堂,中六畢業便被賞識擔任主廚,目前坐擁兩間食店。他眼見社會標籤將90後做「廢青」,認為同代人欠缺發揮衝勁的機會,故鋪橋搭路幫他們平反,明年開店專請90後做員工兼小股東,「當屋企人咁對待,真心對待佢時,希望佢哋真心對待工作同事業。」
窮小子早當家,就是24歲黃飛人生寫照。2007年他從湖南來港,與爸媽及弟妹團聚,一家五口居於天水圍公屋,經濟重擔落在爸爸肩上,作為長子的黃飛為減輕父親負擔,16歲讀中三時,經朋友介紹下到九龍城一間湖南菜館做兼職,一星期平均有兩天在廚房學校兩邊走,周六、日更是全程投入工作。
「廚房佬」被指一身油煙味,黃飛坦言初入行時,曾為此感難堪,「一開頭唔鍾意入廚房,因為油煙大,成身汗臭味好重,我收完工返屋企坐車時,人哋會用奇異眼光望我。」但臭汗有價值,就足以克服心魔。他當時經常將自己下廚的菜式與同學老師分享,人人豎起大拇指讚有天份。
24歲的黃飛目前已坐擁兩間食店,成功路不二法門還是堅持努力,「你要確立目標,一定要俾誠意認真做野,唔好話好攰就唔做,堅持俾耐心自己」。(陳嘉元攝)入行初天天勤練刀功 19歲被邀做主廚兼摘米芝蓮
即使有天份,要做廚神,努力還是必須。黃飛做兼職時已勤力練刀功,天天在家抽空練切土豆絲及辣椒。他指,入行時會戴手套切紫天椒及野山椒等,因易被濺起辣汁刺痛皮膚,不過日子有功,如今徒手切絕無問題。而上班員工中場休息時,他就不怕累,入廚房研究炒菜。
中六畢業後,他19歲之齡,廚藝就被港大學化學系系主任陳冠華賞識,獲邀到西環食店「書湘門第」做主廚,招牌菜為「鴛鴦魚頭王」,更連續3年為該店摘下米芝蓮。目前為「書湘門第」灣仔分店半個老闆;去年底更於油麻地開設自家店「湘肴世家」,創立自己品牌。
90後為90後開路 發揮年輕人衝勁
能在飲食界獨當一面,全靠有伯樂賞識,他決定回饋社會。他表示,過去做主廚時已招聘過90後員工,但不少都厭惡廚房「油煙味」,兼嫌辛苦「好污糟」,上班一兩天便辭職。他坦言人各有志,並不會標籤他們沒有能力,反而重點是給予機會,發揮年輕人的衝勁,並且令他們加以堅持。
他計劃明年開辦專請90後員工的分店,他們可獲樓面培訓或引薦入中華廚藝學院學廚;同時亦獲配公司股份,「當屋企人咁對待,真心對待佢時,希望佢哋真心對待工作同事業。」不過,前人開路,機會當前,年輕人都要懂得捉住。他寄予道,「你要確立目標,一定要俾誠意認真做野,唔好話好攰就唔做,堅持俾耐心自己。」
計劃開鋪專請90後,並以股東身份任職,當屋企人咁對待,真心對待佢時,希望佢哋真心對待工作同事業。24歲米芝蓮廚神 黃飛
IG冬甩店殺入銅鑼灣 曾2個鐘賣斷市好睇又好食!
甜品 27.04.2017-
對港人而言,冬甩的親切程度可能比珍珠奶茶或流心芝士撻為低,但巿場一樣有「粉絲群」。從加拿大回流的陳宛儀(Goldie)便是其中一分子,她想「搵食」卻發現香港沒幾間冬甩店,於是索性自己動手做,約2年前在Instagram賣冬甩,結果憑令人「wow」一聲的創意冬甩愈做愈紅,由IG老闆「升呢」成為實體店老闆。
-
攝影:黃寶瑩
-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回流的Goldie在2014年底開始在Instagram賣冬甩,2年後的今天在銅鑼灣核心地帶分別開設1間實體店和1間pop-up store。從加拿大回流的Goldie本身便是「冬甩控」,數年前回港便發現香港這個「美食天堂」,竟沒幾間冬甩店滿足她這一類「海歸派」fans,於是乾脆自己冬甩自己做,與拍檔開設「Buttery Factory」,並把冬甩放上IG出售,沒料到這就開闢了她的飲食事業。
IG起家 貼巿變陣
冬甩一向予人甜、膩、肥的感覺,Goldie雖是忠實粉絲,但來到亞洲巿場便即時「貼地」,因應客人需求而調整。
開業初期,Goldie便收到顧客反映冬甩味道太甜,於是馬上變陣,將材料由傳統的牛奶朱古力改為用高濃度黑朱古力來減甜;她知道香港人,尤其是女士愛吃又怕肥的心態,便研發伯爵茶及雲呢拿等輕怡口味,將產品調節至適合港人脾胃。
除了調味,Goldie也抓緊「相機食先」的心態:冬甩上放薯片、金莎、棉花糖甚至蛋撻配襯再拍照放上網,讓人未食先「嘩」一聲,以創意為平凡小食增添可上網「晒」的價值,成功將產品提升檔次,無怪每個售28至40元,銷情一樣理想。「我們的收入主要依靠訂單,散水餅、百日宴和結緍派對是主要客戶。」一直積累口碑,甚至有客人催促開實體店,Goldie笑說在IG雖未算賺到「第一桶金」,卻也賺夠一定客戶和開店的信心,加上有實體店始終予人信心,她終在2015年末於銅鑼灣開設冬甩專門店。
不甘於只做一個小甜圈,Goldie將整個蛋撻放上冬甩,再加砂糖以火槍燒溶,別出心裁成就獨家滋味。相關文章味道要夠得 賣相要夠爆
做IG店老闆基本上無門檻可言,人人上載幾張相便可自稱為老闆,但來到真實的競技場,每個決定都勝敗攸關。為減低失敗風險,Goldie繼續跟著IG數據走:「落戶銅鑼灣,主要是因為我們的IG客戶多來自港島區,其次是港島始終有較多外國人和回流港人,他們能較接受西化食物,加上港島區消費力強,適合我們的產品價位。」Goldie現時在銅鑼灣地帶設外賣店及在銅鑼灣世貿中心開設Pop-up Store,前者客戶以學生較多,後者為上班族地段,消費力稍為較高,粗略估計6成客人從網上而來,4成為商場帶來的人流。
香港美食多,食店要做得長久不是一件易事,Goldie直言保持新鮮感是最大挑戰。
「外國一間冬甩店可以十幾年只賣數款口味,但香港潮流轉得太快,必須不停出新口味。」Goldie的心得是留意網絡上的「foodie」掌握潮流,不論是興起抹茶還是紫薯,都要跟得貼、學得快,即時把潮流味道帶進冬甩裏,例如Pokemon GO大熱期間,Goldie便馬上推出精靈球賣相的冬甩;「PPAP」怪叔叔舞爆紅,加上菠蘿包皮的冬甩便乘勢上架,正可讓顧客唔食都可以買來「呃like」。「香港人喜歡誇張的款式,可以用來影相比味道更重要。」店舖現時日售150個冬甩,每日賣完即止,假日高峰更可賣超過200個,Goldie試過下午2時半開舖,4時半便已賣光收舖,證明入得口又上得鏡的冬甩甚有巿場。
抓緊潮流是食店的生存之道,精靈球冬甩便是Pokemon Go熱潮的產品。光顧冬甩的大部份為女性,試過有顧客買完要求Goldie不要入盒,要先影相,證明賣相絕對是女士消費的一大誘因。每日4am鮮製
為保持新鮮感,銷售也有特別策略。Goldie維持每日有12款冬甩出售,當中以繽紛樂、海鹽焦糖和Oreo 3款為最受歡迎的常設口味,其餘口味則每日不同。「我們有超過200款冬甩,當中有鹹有甜,每日輪流更替。」Goldie自信款式轉得快,不怕對手抄襲。
除了新鮮感,保持食物新鮮也是做食店必備的基本功。冬甩是不可「隔夜」的食品,因為包會縮水,朱古力會不可口,所以要確保新鮮,必需要每日即製。Goldie現時每朝4時便到位於觀塘的工場製作冬甩,親自搓糰、發酵、炸、落配料及包裝,每日11點前把貨品送出。雖然現時平均每月營業額約8萬元,但單計銅鑼灣地帶約1萬元租金及Pop-up Store的近2萬元租金,舖租已佔近營業額的4成,租金始終是最大的營運成本。對此,Goldie惟有以多接機構訂單來抵消租金壓力。「公司訂單一來便是過百個,我們也有做event set場,接一單便可等於幾天的零售。」
要從IG彈起成為實體店,Goldie總結有3個心得:「首先必須要用心做好賣相吸引人,其次是收到客人的WhatsApp要盡快回覆,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重視,再者便是要信守承諾,準時送貨!」做到水準兼不斷創新,無怪Goldie在9個月內已把開業所費的近10萬元回本。
Goldie手上有超過200個冬甩款式,她的銷售策略是每日混雜不同款式,讓顧客每次都有嘗鮮滋味。租金吃重,接訂單成為主要收入來源。一年開兩店、月餅又爆紅? 包點師傅四大創業心得:應慳則慳
麵包烘焙 26.04.2017-
學得一門手藝,儲些資金,然後便自立門戶做老闆,是不少有志創業者的理想。十餘歲便學造麵包的黃子康(阿康)入行十多年,終在兩年前開設四喜麵包店,並用約一年時間開設第二分店,更於去年推出紅極一時的月餅產品。創業路看似順利,但站在營業角度來看,他的一大煩惱是:生意做穩了,下一步應如何擴展業務?
入行十多年,由學徒做起至當上一店老闆,阿康至今仍會親力親為,落手製作各式包點。(龔嘉盛攝)
- 分享一:首選頂手舖
阿康表示,他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開設兩間分店,其中一個秘訣是在於店舖選址。「我現在位於深水埗和長沙灣的兩間舖,上一手的租戶都是開設麵包店的,只因他們經營得不理想,或是因師傅年紀老邁而退租。一間麵包店內的焗爐其實是很貴的,我又資金有限,所以選擇租下『頂手舖』,我便不用再額外添置設備,這樣可比正常開舖省下一半資金。」
開設麵包店必需專業爐具,阿康租下「頂手舖」,就是有減少創業成本的考慮。(龔嘉盛攝)
- 分享二:堅拒使用次貨食材
造麵包與餅點,材料成本低但利潤卻高,不過阿康直言管理兩間店舖的費用不少,因此「慳」自然是守業的必然態度。他就憑藉多年工作中所遇過的負面教材,學會了如何「應慳得慳」。「有些店舖用俗稱『老鼠貨』的次貨食材造麵包,那些材料已差不多到期,因此供應商才以平賣來散貨;他們亦會用已發臭的雞蛋,再灑香油掩蓋臭味;所用的油是沒精煉過,只賣幾十元一桶的貨色,與我所用的差四倍價錢有多。這些店舖沒有因此而倒閉,因為市場接受了他們,始終有些公公婆婆及部分地區的人士會重視價錢多於麵包的品質。」
阿康沒有照辦煮碗,同樣是想邊慳邊賺,他便選擇作出彈性處理,「我亦會選便宜的材料,但不是已爛已壞的東西,比如說,選腸仔就選些便宜的腸而不是本身很貴的款式,這是價格上的選擇,不同於選用劣質產品。此外,每推出一款產品,都會先計算它可以賺得多少,那就可以確保利潤;我亦會常常轉換產品,見沒有人買我就不出,這能節省成本,避開一成不變。」
平有平造,貴有貴造,阿康開店的最大堅持就是不用次貨食材。(龔嘉盛攝)
- 分享三:控制品質 推行生產專門化
在短時間內開兩間分店,除要計算開舖成本,管理分店出品品質也是一大難題。阿康指要保證兩間店舖的成品質素並不容易,而他的管理原則便是生產專門化。「比如說芝士撻,由於其他師傅不會做,所以兩間舖的芝士撻都是由我負責。每個師傅做的都會不同,大家只需做自己最拿手的貨色便可。」
不過阿康坦言,如要再下一城,開設及管理多一間分店的難度會相當高,因此他打算日後只開拓產品零售點,而不考慮擴充生產基地,「如擴展,我就會在鄰近地區開設一間沒有廚房的店舖,由現在兩間店舖的廚房向第三分店供應產品,並找物流公司做運輸。我已計算過,這營運方法是可行的。」
就算是同一款餅點,不同師傅出品的品質會有不同,當老闆的阿康表示控制產品質量是打造店舖形象的一大關鍵。(龔嘉盛攝)
- 分享四:營銷配合 量力而為
很多公司會依靠包裝推廣來開拓客源,阿康是成功示範,因他於去年中秋推出繪上包青天圖案的盒裝月餅,成功吸引傳媒報道,銷情亦十分理想。他認同產品包裝和市場推廣的威力,因他估計,如單靠一般的透明盒作包裝,即使月餅再是美味,客量也應少上七成。
小本生意一朝爆紅是不少老闆夢寐以求的事,但阿康特別提醒,正因為突然出名,所以月餅去年的銷售數量比第一年多出六倍,致他與團隊大失預算。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就是犧牲睡眠,連夜趕製,但隨成名而導致的「爆廠」,其實亦可能會影響店舖形象,而且非肯捱肯搏便能解決,「那時的電話接個不停,連造包師傅都收到查詢,幸好有朋友義務幫我們做顧客服務,在社交平台跟外界解釋我們正在趕工。」
就是這款繪有包青天的包裝盒,令四喜的奶黃月餅在去年中秋的銷量出乎阿康預料的好。(四喜麵包西餅facebook)
他們最後的應急措施還是決定截單,以免自己無止境地做下去時,又要客人久等,造成雙輸。「截了訂單,客人只可以前來店舖購買,盡量想有心買的人買到。」阿康承認在宣傳和生產之間的配合是有難度,要克服只能靠經驗,「因當時長沙灣店才開業不久,架部都未完全熟悉,就連包裝盒也不夠用。我有信心明年的情況會有改善,並在預算材料和包裝等各方面做得完善一點。」
肥仔創業2年獲米芝蓮推介 延續阿爺滷味情
小食 25.04.2017家庭式經營小食生意,其實一點都不容易,箇中辛酸不為人道。不過,曾獲「米芝蓮地道小食推介」的「第三代肥仔小食店」店主余先生堅抱一份熱情,視為終身事業。
第三代肥仔小食店店主余先生年終無休。
余先生其實是旺角街知巷聞的「旺角肥媽(現稱旺角肥姐)」小食店主持人的兒子,從小跟隨母親一起搞小食店,有一手好廚藝之餘,亦知道如何調校小食醬料、哪裏入貨較划算等,長大後決定自立門戶,2年前在尖沙咀展開了屬於自己的生意。
余先生坦承靠媽媽的名氣提升了知名度,但強調「肥仔小食」絕非「肥媽小食」分店,「這裡的小食加入了不少新元素,味道較輕但求保留鮮味,盼望人人都記得我是『肥仔』,而不是『肥媽個仔』。」
在未談及第三代肥仔小食店時,不得不提的是旺角肥媽,其檔口每日都會出現人龍,生意好到不得了。而第三代肥仔小食店與旺角肥媽相比,名氣亦不會輸蝕,因為第三代肥仔小食店曾入選「米芝蓮地道小食推介」,贏得街坊口碑,當中有3成是熟客,每天也來光顧。
第三代肥仔小食店曾入選「米芝蓮地道美食」推介。至於為何稱作第三代肥仔小食店,皆因阿爺於戲院門外賣滷味開始,傳給母親肥媽,再傳給第3代肥仔,算起來,確是第3代。
第三代肥仔小食店與旺角肥媽售賣的雖然同樣是港式滷味,生腸墨魚雞腎,一應俱全,唯不同的是,這裏比旺角肥媽的店衛生,所有滷味都存放在凍櫃之中,待客人點食時才拿出來。而第三代肥仔小食店並以套餐作招徠,一次可挑選3款人氣食物。如生腸,墨魚和雞腎。
開業剛滿2年,成績可算相當不俗,成功要訣?「勤力!」余生生直言,經營小食店殊不簡單:「人手不足,我們也需親自下手。做老闆看似不錯,其實我們日企夜企,每天工作逾10小時,可謂年終無休。」
他坦言收入與付出的確不成正比,「我和太太的日薪可能只有5、6百元。」再扣除伙計人工及舖租,所賺無幾。不過,讓余先生堅持下去的是工作帶來的滿足感,客人對小食的賞識,讓他雖然辛勞,郤賺到喜樂。
余先生寄語年輕一輩,在創業時除了預留開業的成本,緊記做好成本控制和儲備流動資金,最重要是勤力,才能跟上市場的步伐。
至於第三代肥仔小食店後,會否傳承下去,來個第四代肥妹小食店?余先生笑笑︰到女兒一代,由她自己發展,不想她做這一行了!
四個完美package華仁仔 自資開串燒店
小食 24.04.2017這間新開的串燒小店命名為「米孜然」,取其諧音,想成為「米芝蓮」街頭小食。該店由四位九十後年輕人,凌淦峰(Willie)、周冠鋒(Godfrey)、安方碩(Sean)和梁家碩(Aimon)一齊創立。他們相識十幾年,都是「華仁仔」,於香港華仁書院畢業後,先後去了外國升學。名校出身又出國留學,四個人可謂擁有完美的人生package,他們回流香港四至五年,是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分別從事投資銀行項目管理、電子銷售,亦有一位是事務律師。開這間串燒店是Willie提議,其餘三人和應。重拾中學時的戲言,幾兄弟一條心做好這盤生意。
可能有人會說他們有錢,當然可以實踐理想,或直指他們根本是贏在起跑線。對此他們並不否認,但強調只適用於從前讀書的時候。他們表示小店開業花了近50萬元,從未用過家人的一分一毫。Sean說:「我們幾個都工作了一段時間,有收入有積蓄,所以我們有共識,做生意一定要用自己的錢。這店不是家人打本的。」
親身到西安搵香料
目前小店賣的串燒款式並不多,並以羊肉作主打,但羊肉的羶味曾令他們卻步。因為要做生意,他們每逢假日會聚集在Willie的家中研究。試食了羊隻很多不同的部位,試了多個月才決定採用新西蘭羊肩肉。香料方面絕不馬虎,他們為了找尋合適的香料,曾親自去西安一趟,作實地的試味及搜購,現時店舖所用的都是來自新疆本土出產的孜然粉。
即叫即燒的串燒肉,十多元起有交易。先把招牌羊肉串放上烤爐,以大火燒烤,再以火槍燒至八成熟,肉質十分鬆軟,口感香嫩。另一款羊肉產品是燒羊鞍,孜然味濃郁,不帶半點羶味。羊燥飯的肉醬鋪滿飯面,肉燥帶點羊膏肥油,十分香腍入味,伴以太陽蛋,的確不錯。
別看現時他們燒烤時有板有眼,面對串燒烤爐猛火時,火燄撲臉也不怕,其實他們以往是辦公室上班族,對飲食是一竅不通,一切都是邊做邊學。他們形容試業期間手忙腳亂,本來預計十一時收舖,終於忙到凌晨兩點才可以離開。Willie更指開店的第一天,連防火手套也沒有預備,火燄的熱力令雙手伸不直,長了不少水泡,傷痕纍纍,雙手紅得猶如被燒熟了。雖然如此,但他仍然說十分值得:「因為我在這裏工作獲得的滿足感,比以往的工作大很多。我最喜歡客人在店內即燒即食,那麼我可以與他們傾談及問意見,當有客人再次光顧,那份成功感真是有多辛苦都值得。」現時店舖有八成是熟客,有客人曾經由中午食到晚上,只是為了試勻他們的出品。生意剛起步,四子笑言這盤生意是缺一不可,因為代表着他們同心做事情,齊心便事成,他們異口同聲說:「這個機會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米孜然
炮台山宏安道2-12號宏輝大廈地下5號舖記者:吳業紅
攝影:王國輝、張志孟混血泰仔賣自創玫瑰糕 投資40萬開舖博一鋪
甜品 21.04.2017葵涌廣場,格局看似雜亂,實則亂中有序,時裝小店、掃街小吃、甜品糕點,全部各據一方。的確,這裏造就了無數個創業夢,但亦見證了不少小店夢碎,對創業者來說,面對眾多競爭,要突圍而出,在這裏穩佔一席位,創意、努力、運氣,三者缺一不可。
想在葵涌廣場找些糕點小吃實在太多選擇,你或者不會留意到在二樓一個角落,竟然有檔堅持日日在香港新鮮即製,而非在泰國運現成貨回港賣的泰式糕點舖,「這個是三角椰子糖,裏面比較軟熟。」「泰糯米」的檔主鄭浩輝正在向客人介紹自家貨品。阿輝今年二十六歲,是大家口中的九十後,他說話很有條理,聽他不斷向客人講解每款糕點的不同口感及味道時,那嫻熟流暢的廣東話,完全想不到他是泰國混血兒。「我媽媽是泰國人,但我在香港長大。」阿輝向我解釋。
他的家族在泰國賣傳統泰式糕點,媽媽是地道的泰式糕點師傅,想兒子回泰國幫手,不過他卻情願留港打拼,「我其實並非不喜歡泰國,我也有想過回泰國,但始終覺得朋友、家人都在港,媽媽叫我回泰國,即是叫我自己一個回去。」既然媽媽做開糕點,手握配方,阿輝就索性跟同樣都是九十後的死黨梁政(Jay)用盡四十萬積蓄,在觀塘開了個工場,每日新鮮做糕,再運去葵廣的舖頭賣,「一直都跟我媽媽那套,泰國那邊賣甚麼,我們這邊都是賣一樣的糕。我就跟Jay說,這樣不行,好像沒新元素,不如想點新意思,要靚、好吃,但又不失傳統味道。」於是兩個埋首創作新糕點,很快就在泰式糕點之中殺出一條血路,「可能我媽媽想法比較開放,她覺得既然你有這想法,她就試做出來。」阿輝拿出一盒玫瑰水晶糕讓我嚐嚐,果然晶瑩剔透,賣相漂亮,原來這款糕內層是千層糕,外層是水晶糕,結合煙韌、爽口兩種完全不同的口感,椰奶味不重,非常清甜,而且有班蘭及蝶豆花兩款味道選擇。
唔做月入4萬品酒師 棄買樓延婚事搞美食車
快餐外賣 20.04.2017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2015/16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引入美食車(Food Truck)來港發展。「美食車先導計劃」為期兩年,合共16部車每兩星期輪流在8個景點營運,其中八輛美食車現階段已入最後直路,預計在大年初六(2月2日)正式開業;「七桌子x樺得園」美食車負責人林瑞華指:「依家都唔太緊張,因為申請牌照都好攰,只係想盡快搞好開張。」
愛飲愛食的80後林瑞華(Gordon),早於政府推出「美食車先導計劃」前,已覬覦流動美食車市場,更於丹麥買入美食車並於香港不同的美食節中擺檔營運,「其實我與財爺一樣(受美國電影《Chef》影響),在2年前已經開始構思,想做一部food truck。見到好多小食店都因貴租而結業,(小食)是香港人好需要。」如美食車計劃成功,他希望可成立社企,幫助不同的青年創業,助他們「上車」。
在先導計劃開始前,Gordon已投資逾80萬元買車,指欣賞美食車的流動性,「流動性好高,可以將我的食物帶到不同地方,而唔係焗死喺一個位、一個點。」惟最後未能如願勝出比賽,「當初參賽已經plan咗賣咩食物,同本地啤酒廠合作,但比賽規例原來唔可以賣酒精飲品,我就要從新想過menu。最後輸了比賽,因為食物唔夠好。」
無餐飲經營、但有美食車經驗的Gordon,最後得到勝出隊伍「樺得園」賞識,共同合作經營美食車。樺得園的勝出作品為「黯然銷魂漢堡」,Gordon由頭學起,烤包、煎蛋、炒菜至整豬柳由他一腳踢。他亦花心機及金錢,買入慢煮棒,將已熟的豬肉保持約60度,當客人落單後,即將豬柳煎香,以縮短每個包的製作時間,售價為$68。除了主題包外,他又準備推出「沙嗲豬頸肉意大利包」、「乳豬Bagel」等。
「想喊,因為整咗咁耐,從來都冇試過用咁多心血,投放喺一件事度。」過往為品酒師的他月入逾四萬,生活算安穩;今次甚至放棄買樓、婚都唔結住,亦決意與2位朋友合資超過100萬搞生意,「我差不多打咗十年工,我唔想將來十年都是過著同樣的生活。想話俾香港人知,其實路不是一定要咁樣行,不一定是為搵份工、供層樓,亦可以去嘗試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撰文:黎雅婷
攝影:李育明、葉漢華移居加拿大27年 回流西貢父子兵賣越南粉
粉麵 19.04.2017【飲食籽:識飲惜食】
777降臨,人人考慮該移民到哪裏?偏偏移居加拿大逾27年的陳永城,選擇回流香港。理由很簡單,在西貢成長、創業、賺到第一桶金,買下人生第一個舖位,早在97回歸前受朋友影響,帶同家人移居他鄉,更在當地的唐人街開店做越南粉,賣個滿堂紅。如今兒子長大成人,故事也重演,毅然放棄高薪厚職,回流香港賣加拿大版越南粉。父子檔拍住上,為的是做好一碗越南河粉。「西貢未開發前我已經在這兒了,很多人也認識我,哈哈。」西貢越南真味老闆陳永城說。城哥在西貢長大,與街坊早已稔熟,原本做電器生意的他,在這裏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及買舖位,他偏偏在黃金時期選擇離開香港。「那時還未到1997年,見朋友移民加拿大,生活不錯,見人移民心癢癢,我又移民了。」他帶同太太及當時只有三歲的兒子陳祖貽(Joey),移居加拿大阿伯特省的卡加里(Calgary),還跟當地華僑學做越南粉,「以前越南打仗,人人去移民,有錢的就去加拿大、美國,會將傳統正宗的菜譜一齊帶去,卡加里是最多越南移民的地方。」
放棄安逸 再博一鋪
卡加里的越南粉,堪稱加拿大最出名的,味道是別的地方吃不到。眼見唐人街的越南粉店日日大排長龍,城哥膽粗粗照辦煮碗開店,那知一樣門庭若市,「不知道為何越南粉會如此受歡迎,無論唐人或西人也愛吃。每日店舖也圍滿人,要等位一樣要食。」他說午飯時段的高峯期,一個小時多賣二、三百碗。
在異鄉飛黃騰達,不愁生活,理應好好享受人生,他偏偏選擇回流香港,為的是陪兒子Joey博一鋪,「移民後,舖位出租,輾轉易過手幾次做食肆,覺得租畀人有很多問題,例如管理維修等。直至最近租戶說不續租,見它的裝潢也不錯,而兩個孩子長大了,又有興趣,即管讓他們試試創業。」城哥的大仔Joey,三歲時移居加拿大,自小隨爸爸進出廚房,煮得一手好越南粉。不過,商科畢業、剛踏入社會的Joey,原本有份月薪三、四萬元的會計工作,以新人來說待遇已不錯,所以在放棄安逸生活,抑或回港創業兩者間,他面對人生交叉點。「考慮了很長時間。朋友、工作,又要考慮前景,連女朋友也在加拿大,有很多東西要放低。」但年少輕狂,有本錢作嘗試,於是決定博一鋪。
客人讚賞 生意蝕住做
他原本的工作舒舒服服,突然變成體力勞動,起初也不太習慣。「以前做會計,月尾埋數,做足12小時已經覺得辛苦,原來開店的工時更長。」開業頭一個多月,雖然下午才營業,但每朝8時已開始熬湯,收舖後還要清潔及預備明天的材料。「起初有點擔心,特別是做飲食,守業三個月很平常,但成本、時間的開銷,確令人憂慮,尚幸現時生意不錯,真的好好彩。」Joey說,西貢區住了不少加拿大回流人士,幫襯過的也大讚他們的越南粉夠正宗,能尋回懷念的味道,加上他們的越南牛河,大大碗只賣42元,在物價高漲的香港,是非常經濟實惠。
雖賺每一蚊都是辛苦錢,但Joey卻認為「不能甚麼也用錢衡量,我是讀會計,但做生意是另一回事,學做生意的機會不是常有。」城哥這位爸爸對兒子充滿信心。「最重要有興趣。現時經營方式基本是蝕錢,但有滿足感,獲得客人認同及讚好。輸贏沒所謂,有信心能繼續做,便自覺贏了。」
90後賣 10吋長串燒 旺角突圍
小食 18.04.2017今24歲的阿欣是旺角新開的串燒店老闆,店名叫好撚串,即代表撚手的串燒,「撚字旁有隻熊掌,顧名思義撚手咁解。」
阿欣與師傅採用「生燒」的方法,不用現成熟透的材料,這可以鎖住肉汁,令質感更嫩口。除了普通串燒外,他們還推出10吋長的招牌串燒,「皇牌好撚串比起坊間其他串燒長,有成10吋長,包括有五花腩、 雞肉、脆玉瓜、魷魚、帶子、青口、車厘茄、牛肉、菠蘿、海中蝦。」
好撚串是由阿欣和36歲有20年廚房經驗的阿健一起經營,令阿欣有開店的念頭,源於師父阿健教她造玉子燒,覺得拋蛋好勁,所以想開一間鋪賣自己煮的食物。阿健見阿欣有衝勁及熱誠,自己亦有興趣創業開店,故2人決定合作。經過商量後,他們決定先以簡單易製作的串燒打響名堂,然後再賣玉子燒。
2人年紀有一定差距,無疑會有代溝,阿健說:「某程度上有一點代溝,但一個包容就可以化解,有時說的話她不明白,或她有時太小朋友,要說多幾次長氣一點。」
阿欣花了約3個月時間找鋪位,最後她用了5萬租現在旺角的鋪位,雖然租金平過灣仔,但阿欣回想起都覺得中了伏,「租鋪時,我們決定得比較愴悴,沒有做好資料搜集,事後才發現這區人流比較少,鋪租亦相對貴,所以要做多些啅頭小食來補償,未來會推出玉子燒及一杯兩食。」
開業成本
租 金:$156,000(兩按一上)
器 材:$50,000
食 材:$10,000
裝 修:$10,000
總投資:$226,000
每月收支
營業額:$132,000
-租金:$52,000
-人工:$30,000(老闆 2人)
-入貨及雜費:$30,000
=盈利:$20,000facebook@好撚串 fantasticbbq
地址:旺角廣華街 1號仁安大廈 G1D號鋪撰文:霍芷晴
攝影:劉宇軒、霍芷晴三個28歲仔夾300萬 銅鑼灣賣丼飯
餐廳 11.04.2017「香港本來不是一個適合創業的地方,你比較世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冇可能有這樣貴的租金。」設計師鄭銘韜(Jimmy)說。他和從事銀行業的陳家豪(Chris)、保險界的羅嘉倫(Kevin),三個28歲的後生仔,夾份投資300萬元,上星期在銅鑼灣黃金地段開丼飯店,575呎地舖月租便要廿多萬。「都是租金回落,我們才有能力,可以租到這個黃金地段。我們都算進取,好多人甘於現狀,打份工用完積蓄就算,可能這樣他們都會開心滿足,但可能我們會追求多少少。」
餐廳風格像日本cafe,提供16款丼飯,8款是刺身飯,8款是熟食,比例一半一半。魚生每日由築地市場原條運送抵港,主打是北海道馬糞海膽丼。「我們全碗都是北海道馬糞海膽,不像坊間會混合加拿大、韓國紫海膽,去砌一碗飯而減低成本。」推介還有略燒過表面的熊本和牛丼飯,另供應自選魚生丼及串燒小食。
這已是他們的第二間餐廳,兩年前他們已辭去本身工作,用500萬元在銅鑼灣開連鎖韓國餐廳的特許經營店。「一開始韓國餐廳潮流,我們覺得是好機會,所以膽粗粗問家人借一筆資金去做,我們看準這個機會,結果亦不錯。」賺到第一桶金後便再開丼飯店,不過他們說,「在香港要創一番事業,基本上要耗用自己積蓄,去博一鋪心態去做,要用幾年、甚至十年八年去儲一筆錢,要用拚死心態,若然失敗就會失去整筆積儲,香港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Superdon
銅鑼灣駱克道501號記者:何嘉茵
攝影:鄧鴻欣大學生做老闆賣六萬八蚊威士忌 22歲仔點賺第一桶金?
飲品 10.04.2017年輕人都有個創業夢,讀緊書已做老闆,想想也有點小激動。但香港地,競爭大,機會少,要創業又談何容易?偏偏有個年輕人,還有幾個月才大學畢業,但就憑着自己的能力,把握機遇賺到第一桶金,達成開店做老闆的夢想。
今年22歲的鄭立德(Aslan)是理工大學旅遊管理系四年級學生,但他同時有另一個身份,就是一間威士忌專門店的老闆。或許你會懷疑,一個學生究竟哪裏來資金,開設一間威士忌專門店呢?Aslan面對這問題,淡定地揮一揮手回答:「很多人也好奇,為甚麼我會有錢開這間店,他們都會問是否家人資助?不過,事實是這筆錢全部都是我用自己能力賺回來的,因為我家的經濟條件不是太好,大家都只是打工仔而已。」
但要開一間威士忌專門店,閒閒哋都要三四十萬,這對於一個家境普通的學生來說,應該不是小數目,究竟用甚麼方法可以賺到這麼多錢呢?他說:「因為很多人不懂得找威士忌,我會幫手搜羅一些他們想要的威士忌,我就從中賺到一筆錢。」
原來Aslan幾年前才接觸威士忌。有次家庭聚會,他表哥帶了幾支威士忌跟大家分享,他隨便試了支蘇格蘭Macallan威士忌。別人第一次喝會覺得口味太過強烈,他卻反而愛上了那木桶香味,「這一兩年以來,不斷看關於威士忌的書,及品嚐不同威士忌,來自不同產區的酒都會試。」Aslan自從接觸威士忌,就埋首鑽研它,不單止買書借書去研究,更耗盡積蓄到不同的威士忌酒吧試酒,亦因此認識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既然有門路又賺到錢,索性開店,尋找靚酒回來公諸同好。
「最貴那支珍藏級別,可以去到$68,000一支,因為這支威士忌入了日本的水猶木桶熟成,這種木多碎窿,威士忌揮發快,裝瓶後只得294支,當然珍貴。」如果想要比較划算的,舊版蘇格蘭威士忌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支來自Laphroaig酒廠的18年酒是一支舊版酒,以千多元的貨來說,是一支非常抵飲的威士忌。」Aslan遞了這支舊版酒過來讓我看,並說現在要找到這支酒不容易。舊版煙燻泥煤風味非常突出,而且口感比新版更柔和、更易入口,用千多元喝到舊版Laphroaig酒廠的特色酒,算是抵飲。
不過最特別的應該是他們自家的限定版本,Aslan從酒櫃當眼處拿出一支GlenDronach TRM × 虎之選 24年,他說:「這支酒其實是我們獨賣的酒,在其他酒舖未必見到這支單桶威士忌。」這支是Aslan跟台灣著名選桶人虎哥,一起在蘇格蘭GlenDronach酒廠,包起了一個桶的限定版,上面有他們自己設計的酒標,只得589支,喜歡帶甜但又要強烈口味的話,這支就對了。不過Aslan始終是學生,開店時間有點不穩定,不想摸門釘的話,最好先打電話問他在不在店舖。
The Rare Malt
觀塘開源道47號凱源工業大廈6樓H2記者:黃子卓
攝影:徐振國90後創明信片Cafe 留本土文化
Café 咖啡店 07.04.2017WhatsApp及facebook大流行,令人與人之間每次溝通只以一個「enter」了斷,肯拿起筆來互寄明信片問好的人已買少見少。90後的Ivan,不想見到鍵盤將寄明信片文化摧毀,與一班志同道合人士合資開了一間推廣互寄明信片文化的咖啡店,推售一系列充滿本土特色的明信片,鼓勵客人一邊歎咖啡一邊重拾寫明信片的情懷,又提供代寄服務,將情懷隨着咖啡香氣傳送出去。他堅信「用執筆手寫的情感,一定好過用WhatsApp溝通」。
Ivan邀請多位設計師,創作具香港特色的明信片。(胡家豪攝)由Ivan與友人合資創辦的「香港郵意」Cafe,開業不足一年已達收支平衡,成績在寸金尺土的香港顯得格外珍貴,但Ivan強調賺錢或擴張業務並非其最終目標。4年前,Ivan參與一個推動與世界各地人士藉交換明信片溝通的「Postcrossing」活動,認識了一群可分享苦與樂的朋友。Ivan除了想將這樂趣與其他人分享,亦從中找到商機,聯絡了一些設計師朋友,為香港度身設計一系列「本土明信片」。
承載香港文化的明信片,讓不少市民回味。 (香港郵意提供)香港景點能看到的明信片,大都以維多利亞港、天壇大佛、青馬大橋或山頂作封面,Ivan認為這些相片未能完全反映香港文化,於是推出了以美食、手繪離島或街道等特色題材的香港明信片。他指,香港有不少珍貴回憶和歷史已慢慢消失,例如糖葱餅或叮叮糖,甚至原汁原味的炭燒雞蛋仔,都已經逐漸消失,將其變作明信片題材,能以另一種方法加以保留,「寫張有本土味道嘅卡寄畀外國朋友,畀佢哋知道香港曾經擁呢啲文化。」
雪糕車亦為香港特色之一。 (香港郵意提供)
Ivan說:「你可以講本港、本地,但無本土咁touching(感動)。」對他來說,明信片既可將本土特色承傳,亦是一盤生意,最初在旺角一所店舖寄賣,但只賣明信片實在難以維生,於是決定連同飲食一齊做。Cafe開業初期,因主題有趣引起關注,但咖啡質素卻屢遭批評,痛定思痛改良沖調技巧,終將問題解決。
明信片包括香港不同的街道名牌。 (香港郵意提供)他鼓勵年青人靠自己能力創業,不過亦慨嘆政府只投放資源鼓勵發展科技產業,像他們這些追求藝術和本土文化的創業者,卻缺乏政策支援。他又透露正在找尋一個可容納到更多人的地方,希望有更大空間向港人發放本土情懷。
明信片上亦標示香港的名勝地點。 (香港郵意提供)特色熱狗 日賣 200個
小食 06.04.2017一個麵包、一條香腸加上一些甜酸辛辣配料,這個是我們大多數人對熱狗的印象,但 Karena認為熱狗可以有不同的變化,她在 15年創立主打特色熱狗的 Iconic H,推出松葉蟹、草飼和牛、海膽等不同配搭的熱狗,吸引一眾喜愛新奇美食的客人,平均日賣 200個熱狗。現時設有紅磡及銅鑼灣店,上環店亦即將開幕, Karena表示希望打造出一個熱狗品牌。
除了已定的熱狗配搭外,客人還可以根據喜好,加添不同的材料及醬汁,組合喜愛的熱狗。Iconic H以特色熱狗作主打,創辦人 Karena表示店內有近 20款熱狗供客人選擇,「松葉蟹及草飼和牛呢兩款熱狗比較受歡迎,除咗既定嘅款式外,客人仲可以自己選擇三文魚腸、黑椒牛肉腸等香腸,再揀熱溶芝士、黑松露雞蛋、煙肉碎等配料加醬汁,組合自己鍾意食嘅熱狗。」 Iconic H的熱狗售價由至$48至$168不等。
松葉蟹熱狗$98 北海道松葉蟹肉,配上牛油果、翡翠苗、明太子沙律醬及法蘭克福腸等材料,入口啖啖蟹肉,十分受客人歡迎。草飼和牛漢堡熱狗$88 用上澳洲和牛漢堡扒、烤洋葱、菠蘿及秘製芝士醬,夾着法蘭克福腸,咬下去十分有滿足感。中式 C-Dog$68 以羊肉片、木耳、羊肉腸加上麻辣配料,咬入口猶如在食麻辣火鍋,非常惹味。日式 J-Dog$68 將日本拉麵融入熱狗當中,用上木耳、紫菜、栗米、日式叉燒及法蘭克福腸配搭而成。西式 W-Dog$68 夾上肉醬、薯條、法蘭克福腸,上面加一個太陽蛋,看起來已很有飽肚感。芝士肉醬薯條$42 除熱狗外,店內還提供不同小食。貪吃變創業
Iconic H是由夫妻檔 Karena及 Brain在 15年創立,創業起因主要是 Karena嘴饞貪吃,「我好鍾意去旅行及周圍食嘢,尤其鍾意歐洲唔同風味嘅香腸,當時自己做 marketing已經成 10年,想轉換環境及出嚟創業。 Brain做開貿易,有門路搵到唔同嘅食材供應商,當時識到個供應香腸嘅廠商,喺香港用香腸做食材就會聯想起熱狗,最後就促成開特色熱狗店嘅決定。」
其後 Karena全職創業, Brain則兼職幫忙,他們沒有創業經驗,所有事情也是慢慢摸索,「有搵過油麻地、太子、觀塘等地方嘅鋪位,價錢都唔啱,之後行過紅磡見到現時個鋪位出租,人流及租金都可以接受就租咗呢度,然後我哋搵做飲食嘅 agent搞裝修,又去上海街挑選廚具,開業用咗成個月時間。」